|
查看: 1789|回复: 12
|
孩子交给老人带的父母值得一看!瞬间惊呆了!
[复制链接]
|
|
|
发表于 29-4-2014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怎样分享?
而且我都不敢按~不知有病毒吗.gif) |
|
|
|
|
|
|
|
|
|
|
发表于 29-4-2014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帮忙大家把那篇文章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
[转帖]
有一天,和编辑一起聊天,他问我:“肖老师,您从教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了想,说:“我最大的感受是好多孩子在被糟蹋。”编辑笑着问:“此话怎讲?”
我说:“很多父母会生不会养,把孩子扔给老人,很少陪伴孩子,孩子成了有父母的孤儿;还有很多家长不懂孩子,不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只是根据孩子表面的行为来判定孩子,孩子非常痛苦,或屈从、或尖叫、或哭泣、或逆反。可家长觉察不到孩子的痛苦,指责孩子‘不听话’、‘任性’。在这种时候,我会为这些孩子感到惋惜。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是谬论,在危言耸听。做父母的谁不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又有谁想糟蹋自己的孩子呢?但是,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很多家长确实在糟蹋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浑然不觉。”
不少年轻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带几个月后(有的甚至刚满月)就把孩子扔给了老人,自己乐得逍遥自在。我有一个朋友,产假一过就上班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他们夫妻俩都是硕士,但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却没有达到“硕士”的水平。朋友觉得年轻人干好工作最重要,带孩子是件很简单的事,交给老人就行了。他们的教养方式非常落后:注重知识灌输,不到1岁就教孩子识字;不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孩子边玩边吃饭,肉类由大人嚼碎了喂给孩子吃;给孩子吃好穿好玩好,但很少陪孩子。
|
|
|
|
|
|
|
|
|
|
|
发表于 29-4-2014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我跟他们说过多次,童年的经历是多么重要,父母必须陪伴孩子。但他们听不进建议,既不反对,也不采纳。我想也许是他们内心觉得不以为然,只是碍于面子不说什么。这孩子实在是太可爱了,我想帮助他们,帮助孩子。可是看了他们这油盐不进的样子,只好就此打住。
这孩子1岁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孩子长得很漂亮,脸上总是洋溢着笑意,到我们家来,好奇地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天真可爱。大约半年后,我再次看到了孩子,当时已经是1岁8个月,他的脸上没有了笑容,总是眉头紧锁,看见我们,一个劲地往爷爷身后退。我想拉拉他的手,他把手往后缩,眼神里满是胆怯。那天是周日,朋友休息。
我们去的时候,朋友并未在家陪孩子,而是在外面打牌。孩子跟着爷爷,在偌大的客厅里看电视,爷爷话不多,和孩子没什么交流,屋里死气沉沉的。孩子蹒跚着走到门口,指着门口小声喊“妈妈”,我跟过去,蹲下来问他:“宝宝是要找妈妈?”孩子点点头,眼睛扑闪扑闪地望着这扇紧关着的大门。小小年纪的他知道妈妈是从这里出去的,他要从这里去找妈妈。看着那小小的、孤单的身影,我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
在这个装饰豪华的房间里,孩子吃的、玩的、用的,随处可见,大都价格不菲。但是最珍贵的东西他没有——那就是爸爸妈妈的陪伴。周一到周五,妈妈要上班,周末应该可以陪陪孩子吧?可是妈妈宁愿奋战在麻将桌上,也不愿意花时间陪陪孩子!孩子一点都不快乐,他还只有一岁多,他便不会笑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29-4-2014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会生不会养”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父母把孩子生下后,带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老人或者保姆身上,有的甚至把孩子扔在老家。有一位妈妈,孩子2岁半了还不会说话,孤僻,几乎不和别人交往,医生怀疑是非典型孤独症,但也不敢确诊,这位妈妈急得不得了。她的孩子一直扔在老家带,老人很少和孩子交流,整天给孩子看电视,这就是原因。
有些父母虽然把孩子带在身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或借口,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偶尔陪陪孩子也仅仅是和孩子待在一起,没有互动、没有交流。这些孩子整日与老人相伴,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如果父母不陪伴孩子,孩子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失去安全感。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就好比一栋高楼的地基,没有地基,高楼怎么能建起来?父母自己不带孩子,孩子迟早要出问题的。
老人对孩子多表现为爱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但从心理发展方面孩子的心理需要上并不能代替孩子的父母,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恋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使隔代教养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
|
|
|
|
|
|
|
|
|
|
发表于 29-4-2014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性格的影响
1、容易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 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2、老人更多的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
祖辈包办代替的比率明显高于父辈,试想,老人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整理;当孩子已经会走路了,爷爷奶奶非要抱着上下楼梯;孩子吃饭时,担心孩子吃不上,就一口一口地喂,或追着赶着喂,这种种做法,不恰恰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错过了“自己整理、物归原位、自己吃饭”的敏感期,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3、隔代教育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
比如,当孩子捉来几只蚂蚁要喂养时,当孩子拔起花盆里的兰花要看根是什么样子时,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拆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为,在他们意识里,玩蚂蚁很脏,拔花是成心捣乱,一辆完美的玩具车更是不能“破坏”的。他们认为孩子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不良行为,必须立即纠正。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开拓创新的个性呢?
4、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
5、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
另外,外出活动少,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会造成体质柔弱多病;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胸狭隘、固执、退缩、心理老年化,等等。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另外,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
So,如果不得不留孩子给父母带,请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吧。
专业!有爱!宝贝的需要,我们知道! |
|
|
|
|
|
|
|
|
|
|
发表于 29-4-2014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孩子1岁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孩子长得很漂亮,脸上总是洋溢着笑意,到我们家来,好奇地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天真可爱。大约半年后,我再次看到了孩子,当时已经是1岁8个月,他的脸上没有了笑容,总是眉头紧锁,看见我们,一个劲地往爷爷身后退。我想拉拉他的手,他把手往后缩,眼神里满是胆怯。
看到这一段,我有感而发,因为我在我女儿(16个月多)和我朋友的儿子(14个月多)身上看到类似这样的不同点 ~~
我女儿在 2 个月多时就交给保姆照顾直到第 8 个月因为某种原因我们中断了保姆,然后由我老公在家里一面工作一面照顾女儿 ~~
我朋友的儿子从出世到现在都是有婆婆(50多岁)或是外婆(50多岁)照顾的,多数时间是由婆婆照顾,因为婆婆是和我朋友住在一起,不过间中如果婆婆要回家乡的话,那么宝宝就交给外婆照顾,因为宝宝的爸爸(我朋友)时常出外坡工作,老婆一个人无法 handle 宝宝,所以就交给娘家照顾直到婆婆回来 ~~
我女儿的样子给人感觉就是很豪爽的、开朗的,可以说是人见人爱,因为她很喜欢笑,也不怕陌生人,一看人就咧嘴笑了,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跟她玩 ~~ (不过她不喜欢给不认识的人抱她,还算是有点“危机意识”~ 嘻嘻)
我朋友的儿子看起来就好像有点懦弱、畏缩,而且也不喜欢笑,有时候也是很喜欢皱眉头的,而且什么人都怕(除了平时和他相处的人之外),也只喜欢黏着婆婆、阿姨,但是就是不要找爸爸或是妈妈 ~~
我女儿从还没一岁就开始学走路了,满一岁后就能放手自己走路了,蹲上蹲下都不需要扶着东西 ~~
我朋友的儿子到现在14个月多了还不敢自己放手走路,只会扶着东西走,不然就是家人牵着他走 ~~
我的女儿很好动,每次在朋友聚会时她都会走来走去好几个小时直到她累了为止 ~~
而我朋友的儿子则是黏在婆婆身上直到聚会结束为止 ~~
我个人觉得照顾宝宝的人的想法和观念很重要,如果想要让宝宝独立一点、快乐一点,那么就应该放手让宝宝去尝试,而不是一味着保护着 ~~
我朋友的儿子就是在大家的保护下才变得如此的胆小懦弱,因为他们时常抱着宝宝,就算是在别人家聚餐时也是看到他们一直轮流抱着宝宝,没有放他下来地上坐着、爬着或活动 ~~
而我则是一到朋友家就把女儿放下来,然后就先叮嘱她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接着就让她去探索了 ~~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4-2014 1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xloongx 发表于 29-4-2014 03:41 PM 
我要怎样分享?
而且我都不敢按~不知有病毒吗
我不会这么黑心,放有病毒的链接在这边让你们中招的!!
放心按进去阅读吧!!!
|
|
|
|
|
|
|
|
|
|
|
发表于 30-4-2014 05: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里头我有赞同也不赞同的。
很多时候我觉得孩子本身的性情也是很大的因素。
就我个人来说,刚好跟楼上妈妈的女儿相反,跟楼上妈妈朋友的儿子相似。我也来举个我儿子和大他四个月的小女孩(我一个50多岁保姆朋友所照顾的孩子)
我生了之后就辞职自己带小孩。我们是不愿意让小小孩看电视的夫妻,就算电脑也等到晚上小孩去睡了我们才用的。保姆朋友的小孩是有看电视的,保姆会陪她一起看。
我儿子非常怕生,看到陌生人会完全躲起来那种。可是我从他很小就常常带他去playgroups,而且通常都把他放下鼓励他自己走,他刚开始都会拉着我去玩他想玩的,去了几次熟了之后他一进门就跑去玩的,就算我在另一个角落他也没有问题,不过还是会对陌生人害怕。除了playgroups还跟朋友们及他们同年的宝宝们见面。但是我儿子很不爱笑就是一张臭脸。 保姆朋友的小孩则完全不怕生,也很爱笑。
但是今年回家乡一趟后就变了很多,儿子变得比较开朗不怕生,因为家里人多热闹了,疼他的人多了。
我父母的保护意识是比较重的,因为是孙子。我们做父母的比较放胆给宝宝自己去探索。
我只想说不开朗的孩子其实背后有很多因素造成,未必是老人家。因为刚好我在家乡看到给老人家带大的几个小孩都是孙悟空转世,顽皮不怕生的不得了,反而我在英国这里认识的几个自己顾小孩的妈妈的孩子都比较安静。非常奇怪的现象。
还有一点,我个人看到的,通常老人家顾的孩子比较开朗及顽皮因为他们比较纵容孩子,反之父母自身看顾的比较文静,因为父母对孩子会比较严厉,不希望孩子在大庭广众下大闹天宫因为觉得不礼貌。 本帖最后由 大大閃 于 30-4-2014 05:21 AM 编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30-4-2014 09: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blueheart 发表于 29-4-2014 04:44 PM 
这孩子1岁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孩子长得很漂亮,脸上总是洋溢着笑意,到我们家来,好奇地这里摸摸那里看 ...
至于一点,小孩什么时候会走路是每个宝宝不同的阶段,我觉得是宝宝成长的milestone
不代表快走路的就是照顾比较好
我的孩子也是14个月才开始学习自己站起来,然后花了2个礼拜才开始自己走路
即使他还没有学会走路之前,我们都有带他去playgrond玩,他也会自己去爬滑板了,走路不走路我觉得这个逼不来,我也不急
某天他自己准备好的时候,他就自己努力的站起来,也开始学着走
我不喜欢老人家一直说哎哟!你的孩子很慢耶!慢一点无所谓,至少他有学过每一个成长
http://www.babycenter.com/0_deve ... king_6507.bc?page=2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30-4-2014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晨曦_87 发表于 30-4-2014 09:23 AM 
至于一点,小孩什么时候会走路是每个宝宝不同的阶段,我觉得是宝宝成长的milestone
不代表快走路的就是照 ...
其实我不是在说我朋友的儿子比较慢开始学走路,我只是觉得他家人把宝宝保护过度了,好像什么事情都不让宝宝做,然后就一直抱着宝宝,很少看到他们放宝宝下来地上爬的 ~~
我也认同说家庭因素也是造成孩子性格的其中一个,因为宝宝的妈妈很不善人际,对人冷冷淡淡的,我每次看到他们来时,我都没有看到妈妈和宝宝有什么互动的,宝宝就一直有婆婆照顾着、抱着 ~~
我跟婆婆很熟,她会和我说宝宝在家里的情况,她也说宝宝的妈妈不太会照顾宝宝,所以宝宝几乎完全是由婆婆照顾的,就连晚上睡觉时也是和婆婆一起睡 ~~
我不清楚他们平时在家到底有没有和宝宝有互动的咯,就感觉这个宝宝的性格很冷淡,和他妈妈很像咯 ~~
婆婆和宝宝的互动虽然多,但是婆婆毕竟是旧思想的,所教导的观念可能就和现代的不太一样,所以宝宝的性格看起来就比较“老派“一点咯 ~~
其实这个宝宝已经算是会走路的了,只是家人没有放手让他去尝试,每次都是牵着他走,所以导致宝宝依赖性很强 ~~
这是我观察到的,我老公也是这么觉得 ~~
我也不喜欢听到人家说“你孩子很慢咧、这个不会、那个不会”,所以我也不会在我朋友面前这么说,毕竟每个小孩的成长环境和阶段都不同 ~~
不过我倒是有暗示他们,希望他们多点放手让宝宝去尝试探索和体会,不要太过保护 ~~
本帖最后由 blueblueheart 于 30-4-2014 10:10 AM 编辑
|
|
|
|
|
|
|
|
|
|
|
发表于 30-4-2014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大閃 发表于 30-4-2014 05:19 AM 
文章里头我有赞同也不赞同的。
很多时候我觉得孩子本身的性情也是很大的因素。
的确,孩子本身的性情也是很大的因素 ~~
我朋友的儿子的性格就像他妈妈一样,冷冷淡淡的,不要和其他人交际、沟通的 ~~
不懂是不是父母在家里没有时常和孩子有互动的关系,所以才导致宝宝这样,因为他们都是早出晚归的,宝宝多数时间是和婆婆在一起的 ~~
我们每次聚会时,都没有看到宝宝的妈妈和宝宝有任何的互动,宝宝全程都是由婆婆照顾的 ~~
我也不否认有些由老人家带大的小孩子性格都很好动、很活泼,完全和文章里的不一样 ~~
而且这些多数是发生在比较小地方的环境,不像城市的小孩子性格比较收敛、比较压抑,小地方的小孩子就比较爽朗、活泼 ~~
|
|
|
|
|
|
|
|
|
|
|
发表于 4-5-2014 07: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blueheart 发表于 30-4-2014 10:18 AM 
的确,孩子本身的性情也是很大的因素 ~~
我朋友的儿子的性格就像他妈妈一样,冷冷淡淡的,不要和其他人 ...
那倒是真的,小地方的比較縱容,大地方的就比較嚴厲。
話說我發現喜歡比較的都是亞洲人 -.- 我在這裡遇到的媽媽們亞洲媽媽十個有九個都是愛比較的,我寶寶比較會走啦會講話啦之類的,西方的則十個裡頭有兩個才是會愛比較的那個。雖然也許他們自己在心中也有比,但是至少不會說出來讓人難受。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