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1952|回复: 12
|
為甚麼華人社會這樣多問題..
[复制链接]
|
|
|
我找了一些文章...
中國人,華人的思想模式始終是傳宗接代,功利的思想,
没法去到終極的人文關懷,
始終是家天下..
小家思想..
一家人,不管親戚甚麼都是困在家裡斗...
所以...華人的問題很多是从家裡開始的。
不管拜祖宗甚麼的都是功利思想,
都是求平安,求子孫旺胜...
本來也没甚麼,但回到現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也會功利化了,
就算家人之間也一樣。
傳統中國人的精神空間與生存方式
目錄
●“梨子”與“禁果”的對比:中國文化是功利→道德→理性→信仰;西方文化則是信仰→理性→道德→功利
●農業文化的特點:緊貼自然的直覺體驗,物我一體的形象思維,虛擬天文的形而上學,簡樸實用的理性原則
●思維方式的缺陷:“真善美”沒有分化,只有功利性的價值判斷,缺乏獨立的認知判斷與公理化的推理思維
●價值取向的悖謬:倫理本位-衣食哲學,道德主義-功利主義,飽暖知禮節-思淫欲,禮義之邦-缺乏公德
●人生歸宿的虛化:道家的自然主義,生命哲學,佛家的宿命主義,虛無主義,出世超度,對社會的冷卻功能
●信仰的局限:沒有執著的彼岸關懷和普遍的理性參照,實用主義,進階宗教難以立足,迷信和邪教容易蔓延
●社會群群組織化程度低:沒有西方法理觀念,離心傾向-中央集權,小國寡民-泱泱大國,一盤散沙-天下大同
●漢人普遍缺乏民族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體意識:當少數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認同,就成了漢人
●“梨子”與“禁果”的對比:中國文化是功利→道德→理性→信仰;西方文化則是信仰→理性→道德→功利
中國和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哲學,可以從人們面對兩種果實的不同態度來進行分析。
在中國,梨子首先是可以吃,可以飽肚子,可以改善生活,可以賣出去賺錢,事關國計民生,這是從小孩到大人直接就能懂的道理。但是,到底是誰吃,這是中國人最關心的問題,圍繞這個問題就有三種態度:
一是把好處禮讓給別人——孔融让梨;二是作为“礼”品送给别人——“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梨)”,“投我以木瓜(梨),报之琼琚”;三是争夺享用权,为了自己抢食而不顾别人甚至置别人于死地——“摘桃子(梨)”,“二桃杀三士”。
第一種態度引升出來就是道德倫理,便有所謂“重義輕利”的原則;第二種態度推廣到人際交往中就是“禮尚往來”,“禮輕人意重”,施恩報恩,情義、恩情也是由可吃可佔的利益體現的;第三種態度放大了就是階級鬥爭,形成政治權力結構。
概念引伸,“梨園”從唐代以後代表歌舞教習的機構。另外“梨”音同“離”,因此幾個人分吃一個梨表示分離、分別,也表示兩個人關系分裂的不好兆頭。通常這是一種詩化的、藝術化的象征色彩,象蟠桃與長壽的聯系,一般是不必認真的;但人們一認真起來,相信這種聯系,就成了迷信、方術、宿命論、神秘主義,包括魯迅批評的中醫裏的江湖術成分。
毛澤東把吃梨子上升到認識論的高度,“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但這種實踐哲學也仍然是直觀而樸素的經驗主義,沒有擺脫“吃梨”的功利主義。他所謂的“理性認識”在中國背景下不能建構分析主義、數理主義的理性思維。
在西方,梨子自然也要吃的,誰吃的問題一般由所有制解決,出現分配的衝突也有政治上的鬥爭,但主要靠法律解決。
但是,西方有一個不能吃的禁忌:亞當夏娃偷吃“禁果”,造成被驅逐出伊甸園的嚴重後果,這便是宗教對人的欲望、利益當頭一棒式的否定,並由此引出原罪觀念,形成超越人的現實享樂的彼岸信仰。因此,基督教的起點便是禁欲主義的。
西方人還有更多的興趣來關注梨子這個物件:梨子會不會有毒(第一個西紅柿的品嘗者),梨子是由什麼構成的(德謨克利特原子論的機械唯物主義),先有梨子的實物還是先有梨子的本質形式與概念(畢達哥拉斯形式主義、柏拉圖理念論),梨子浮在水面還是下沉(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梨子裏面是什麼樣子(達芬奇等人的解剖學),梨子(蘋果)為什麼從樹上落下來(亞裏斯多德、牛頓重力理論),梨子、蘋果及蔬菜的關系(林耐物種分類譜系),梨子為什麼會有甜味、有些什麼營養成分(化學家的分析和檢驗),梨子果實對於其繁衍的功能(達爾文進化論),梨子品種的基因工程(摩爾根基因遺傳學派)。
此外,梨子的形狀在地理學上用來描述地球的準確形狀;梨子還是畫家經常畫的靜物物件。
同樣面對梨子這一具體物件,中國的道德主義只是中世俗生活中克制自己的欲望,以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中國思維立足於它直接的功利主義價值,無論是爭搶還是謙讓,是政治、道德還是情義,總歸是吃梨子。人們關心的以及最終落實的都是物質消費,而且是既定物質利益的再分配,即你吃還是我吃。盡管農民在長期的探索中也形成了關於梨子的豐富知識,但只停留在直觀經驗層面。中國古代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技術,都屬於這一層面的成果。
西方的禁欲主義則是從根本上否定肉體的欲望,由此形成一種對於彼岸世界的敬畏與信仰。西方思維更多純認識論分析,超越物質本身的實用功能。盡管近代西方人認為,知識可以為人類謀福利(培根),但知識是相對獨立的,探索真理本身就是人的精神追求,不一定是要多吃、多佔幾個梨。這似乎有點“不食人間煙火”,而事實上,理性知識的增長反過來促進了技術手段的進步,使人多獲得梨子,獲得又大又甜的好梨子。這就是西方文明後來居上的奧妙。
西方文化根本上是立足彼岸的信仰主義,表層是嚴謹精確的理性主義,道德、功利是末梢上枝葉和果實;抽象原則自上而下落實到個人的物質利益層面上,尊重私有財產、個人自由甚至個人隱私,相互間的道德(及法律)基於不言自明的公理和終極關懷,西方現代文明的高大建築很快便立了起來。即:信仰→理性→道德→功利。
中國文化根本上是腳踏實地的功利主義,表層是溫情脈脈的道德主義,理性、信仰是末梢的工具和點綴;天人合一的根系雖然很發達,但個人體驗自下而上卻難以提升,道德規範總是被物質利益瓦解,實用理性、實用信仰更是像紙一樣單薄,幾千年的古老文明只能在低水準上徘徊和周期性動蕩。即:功利→道德→理性→信仰。
以人類掙脫自然界的必然性,從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空間的高度作為劃分標準,可以將社會生活及文化內容分析為信仰、理性、道德、功利四個層次。功利是與人的生存直接相關的物質需要及權利關系;道德是人們之間行為規範及利益的分配原則,又是價值觀的體現;理性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思維方式和理論原則;信仰是關於人與世界及其關系的基本信念和態度。
這四個層次是一層層相互聯系的。信仰過於突出,就會形成迷信、盲從、狂熱、偏執;理性過於突出,沒有信仰就成為誇誇其談、相對主義、玩世不恭,沒有功利和道德就是書齋裏的空談;道德過於突出,否定信仰和理性,就會形成狹隘的人情關系;否定功利,則會造成矯情的偽君子;功利過於突出,就成為自私、勢利、狹隘、腐敗、急功近利、市儈習氣、目光短淺。
信仰和功利代表人類生存方式的兩個極端,前者是超越現實的精神文化追求,後者是基於現實的物質生活需要。理性和道德這兩個層面或者建立在信仰,或者建立在功利層面上。西方文化以信仰為本位,但這源於猶太人的信仰不只是個人的精神安慰,也沒有走向神秘主義的迷信,而是保護並發展了古希臘的理性精神。到了近代理性又逐步回到現實中來,形成了客觀普遍性的科學理性和廣氾的社會契約理性,道德也是內心信仰和社會理性無條件地體現出來的自律原則。西方功利主義似乎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石,但它卻是如韋伯所揭示的那樣,最後才從新教倫理文化中產生出來的。
與之相反,中國文化直接以功利為本位,道德則是一種調節相互間的權利衝突和利益分配的原則,表面上“重義輕利”,但“義”背後的本質內容還是“利”;理性是由功利和道德上升的實用主義的一般原則,信仰則是極少數人在功利、道德、理性之外才有的,普通老百姓更是把它看作晃晃惚惚的東西,信則有,不信則無,社會越到窮途末路時迷信的人越多。
以功利、道德、理性、信仰四個詞來界定和分析中國文化,稍有些牽強,因為這理性與信仰基本上是西方文化裏的概念。馮友蘭認為,中國人的精神境界由低級到進階依次有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個層次,這樣說中國文化更貼切些。與以上說法稍有不同的是,更多由道德升華為情感,達到終極關懷,而不是由理性上升為天國信仰。
●農業文化的特點:緊貼自然的直覺體驗,物我一體的形象思維,虛擬天文的形而上學,簡樸實用的理性原則
西方文明的主要源頭是古希臘以城市為背景的工商業文明。雖然中世紀的歐洲經濟是莊園化農業和畜牧業,但現代工業和商業化都市還是以教堂和城堡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工商業與農業之間不存在自然的過渡,也沒有可比的生產力尺度。
中國文化建立在自給自足的農耕方式基礎上,體現著農業生產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特點。
自然環境:古代農業文明大都發源於大河流欄位,這裏肥沃的土地、便利的灌溉和適宜的氣候,提供了穩定的農業生產條件。中國的黃河、長江之間存在廣闊的農業生產空間,東西有海洋和高原作屏障,南方是叢林,只有北部有遊牧民族構成挑戰,但沒有致命威脅。中國宇宙觀中的天、地崇拜,體現了農業文明對於自然的依賴。天、地與人渾然一體,即天人合一。
生產方式:農耕生產的物件是自然的生命,即植物和動物,必須順應生命的自然生長,因地、因時制宜,標新立異、拔苗助長是不允許的;人們不是把物件當成純粹客觀的物質來分析、解剖,而是用自己生命的直覺來體驗和把握它的生命節律;人們不是征服、制造和改造物件,而是培養、調節、引導它。因此,與西方工業背景下形成的機械論、分析主義、數理思維相區別,中國農業背景下形成的是生命哲學、直覺思維、辯證思維,主觀與客觀沒有嚴格的二元分化。
本帖最后由 lifelife 于 1-3-2014 04:41 PM 编辑
|
|
|
|
|
|
|
|
|
|
|
发表于 2-3-2014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3-2014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azigirl 发表于 2-3-2014 02:23 PM 
请不要把中国人和华人相提并论.. 谢谢!!
这个是为了c计划而开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2-3-2014 06: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 发表于 2-3-2014 05:15 PM 
这个是为了c计划而开的。
文章太长了, 我没有去念
只是看到他写"中國人,華人的思想模式"
就是不喜欢!
|
|
|
|
|
|
|
|
|
|
|
发表于 2-3-2014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azigirl 发表于 2-3-2014 06:31 PM 
文章太长了, 我没有去念
只是看到他写"中國人,華人的思想模式"
就是不喜欢!
虽然我也没有很喜欢,但某些特质真的是 5千年累积下来代代相传的~
简单的说一个好了,华人的农历新年祝福和习俗,50%以上都是为了升官发财~
可见钱财在华人心目中的地位~
今年新年时某个 10+岁的小孩就这样问了我 “为什么我们新年都是什么恭喜发财啦,招财进宝拉,钱钱钱啦~ 其他人(民族国家)都没有这样的?”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检讨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3-3-2014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3-3-2014 09: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an_area 发表于 2-3-2014 11:03 PM 
虽然我也没有很喜欢,但某些特质真的是 5千年累积下来代代相传的~
简单的说一个好了,华人的农历新年祝 ...
个人教养问题, 不能说是所有华人一样.
至少我家是说"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
如果觉得不要讲钱, 大人自己先以身做责咯.
总之, 华人是华人, 跟中国人是不一样的.
昨天刚好就遇到一个中国妇女
当街拿着电话, 大大声骂电话里的人
她讲这华语, 真的让人觉得丢脸
记得朋友和我说过, 她妹妹在外国寄宿读书时
跟那些中国人一起, 真的是糟糕透了
东西一下就不见, 有好吃的, 他们用强的
所以朋友的妹妹在那边是很"强调"的跟人说, 她是马来西亚的华人, 不是中国人.
|
|
|
|
|
|
|
|
|
|
|
发表于 3-3-2014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azigirl 发表于 3-3-2014 09:59 AM 
个人教养问题, 不能说是所有华人一样.
至少我家是说"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
其实就算是教孩子讲恭喜发财。。我觉得也没什么。
我觉得我们中华民族强调要发财。。赚钱总好过其他一些民族。。没有什么人生目标来得好啊!
当然前提是要教导孩子:除了赚钱,也要会照顾别人。。还要会积累人生的知识和修养。
|
|
|
|
|
|
|
|
|
|
|
发表于 3-3-2014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的灵 发表于 3-3-2014 12:29 PM 
其实就算是教孩子讲恭喜发财。。我觉得也没什么。
我觉得我们中华民族强调要发财。。赚钱总好过其他一 ...
人家是安居乐业,不是没有目标啦。
很多老外也是这样过活,在许多人眼里,老外就是会享受生活,生活很安逸,换成友族就变成没有人生目标,懒到半死。
不是针对你啊,是把我看到的说出来,你的文字不过是让我有感而发罢了,还有,现在的华人子弟与从前的友族不相上下了,悲催。
|
|
|
|
|
|
|
|
|
|
|
发表于 3-3-2014 01:3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看完贴。很长, 懒惰。只是,这个贴适合开在这里吗?感觉上有更加适合的版块。
纯粹个人意见而已。  |
|
|
|
|
|
|
|
|
|
|
发表于 3-3-2014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长长长长篇大论。。。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烦恼,只是我们不了解他们而已。
说我们华人被习俗捆绑,怎么不看看洋人,他们强调自由强调独立,结果亲子关系不好的案例也不少。
说马来西亚的好了,看看马来人,孩子在路边跑来跑去,他们说天生天养。
坦白说,不论好还是不好,我还是最喜欢我自己的民俗,热爱华人习俗。 |
|
|
|
|
|
|
|
|
|
|
发表于 3-3-2014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浴血天使 发表于 3-3-2014 01:27 PM 
人家是安居乐业,不是没有目标啦。
很多老外也是这样过活,在许多人眼里,老外就是会享受生活,生活很 ...
的确很多老外和友族都很会享受人生。。可是在华人老一辈人眼里,他们就是不长进、没生产力啊!
|
|
|
|
|
|
|
|
|
|
|
发表于 4-3-2014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浴血天使 发表于 3-3-2014 01:27 PM 
人家是安居乐业,不是没有目标啦。
很多老外也是这样过活,在许多人眼里,老外就是会享受生活,生活很 ...
嗯,这点我又觉得老外跟友族朋友没两样哦。他们都是喜欢享受生活,但对工作不是很热忱。比如做工存了一笔钱够去旅行几个月,他们就会辞职去旅行。钱用完了再来找工作。欧洲国家商店很早就关门,有些周末打烊,然后失业率高。。我比较喜欢华人的工作态度,就是拼!宁愿牺牲娱乐甚至休息时间,也要努力赚钱让家人过得更好。其实趁年轻努力打拼赚多点钱,也总好过年纪轻轻就努力享受生活,老了才拿政府津贴过活吧?不过一点我不欣赏的就是很多华人企业的家产都是传给下一代,我比较欣赏老外,直接捐给慈善机构,下一代就让他们自己去拼了。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