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732|回复: 10

“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和他的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12-2013 09: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设计过著名的AK-47自动步枪的枪械设计大师卡拉什尼科夫逝世了,这位1919年出生的老人的作品曾经风靡全球,据说每年有25万人死在AK系列枪支的枪口下,杀死的总人数远大于其他的单件武器。AK-47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武器概念,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如今94岁的老卡仙逝了,AK也在哭,因为风光不再了。
1.jpg
AK-47。图片来源:pixmule.com
AK发迹:风云际会轻武器历史的一个常识是,对于一种轻武器系统,弹药的作用远远高于枪械设计。AK-47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它使用的7.62×39mm步枪弹。二战时期的步枪大多追求精度,子弹的威力过大,连发的时候射手无法控制,而冲锋枪虽然是连发利器,但是它们使用的手枪弹威力太小。前苏联在1943年设计成功了中间7.62×39mm中间威力步枪弹,它解决了一个问题——让步枪也可以像冲锋枪那样打连发了。
卡拉什尼科夫初中毕业后参加了二战,在负伤住院期间自学了枪械设计。1946年他带着自己设计的自动步枪参加了前苏联基于7.62×39mm步枪弹的自动步枪选型,一举被选中,这就是后来的AK-47。老卡确实是个天才。
AK-47的灵魂——中间威力步枪弹不是出自老卡,他也没有为这支枪发明什么新的原理。AK-47的闭锁装置来自美国的伽兰德自动步枪,保险机构来自勃朗宁设计的“Model 8”步枪,而导气装置来源于纳粹德国的STG-44自动步枪,外形也和STG-44非常类似。
2.jpg

STG-44突击步枪。图片来源:junglekey.fr
但是,AK-47博采众长,达到了极高的性能价格比。它适合大量生产,不需要精心维护,无论是浸水还是进沙都可以立刻拿起来射击,故障率在类似武器中是最低的。前苏联把AK当成礼物送给了盟国和穷国们。此时正是世界各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兴趣的时候,所以AK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力。它的设计影响了很多其他设计师,受到AK启发的名枪包括以色列的加利尔、比利时的FNC,瑞士的SG-550,韩国的K2等。
而且,当时西方跟着美国走错了路,采采7.62×51mm大威力步枪弹作为制式弹药,连发还是没法控制。其实AK的连发也不太好控制,但是总算可以端着突突突扫射了,就算子弹有些散布那也可以增加“蒙上”的概率,在100米左右的距离上可以当远距离霰弹枪用。
本人打过AK-47的仿制品——中国的56式,印象相当不好。首先是精度太差,比起56式半自动步枪(仿自前苏联的SKS),M-16和95式自动步枪都差得太远。开火时后座力相当大,感觉到处都在旷动漏气冒烟,最不招人喜欢的地方是护木的隔热性太差,打了不到一梭子子弹就烫得抓不住了。起码对于娱乐射击的靶场射手来说,AK并不是一支完美的武器。
3.jpg

中国56式自动步枪。图片来源:fyjs.cn
直到M-16出现,AK-47和改进型的“一哥”地位才结束。M-16的灵魂是5.56毫米“小口径”步枪弹。当时的人们发现,小口径子弹虽然动能小,但这也不全是坏处。动能小的子弹打到人体里不容易很快穿出去,而是在人体里可劲儿翻跟头,其实杀伤力并不一定小,但是却带来了武器系统重量减轻,连发可控性提高的重大利好。于是小口径成了自动步枪的主流。
所以老卡带着苏联人民跟上世界潮流,研制小口径AK。弄出来的AK-74的口径是5.45mm,似乎有点太小了,这使它在世界上的认同度有限。老卡一辈子基本上都在弄各种AK,他认为武器最好通用,在战场上可以互换零件,所以弄出的机枪也很像AK-47,论者把这叫做“枪族化”。俄罗斯的所有自动武器都很像AK,其中包括AK-74的竞争对手AEK-971,甚至包括Vepr12自动霰弹枪。这让它的盟国也备感压力,冷战时捷克设计的VZ-58明明自动原理和AK-47不同,但是外形却非常相似。
4.jpg

AK-74突击步枪。图片来源:network54.com
前苏联生产了约7500万支AK-47,全世界生产的各种仿制品根本没法计数,肯定超过了1亿支,这让它超越了单纯的武器,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AK的外形非常经典,可以说极其平衡和优美,同时又不失粗犷,和“反抗者”结合起来珠联璧和。AK系列的子弹为了顺利抛壳,被设计成圆锥形,而不是上下一边齐的圆柱形,这使它的弹夹弯度很大,成了AK系列的一个重要外形特征,因为弯弯的弹荚墨西哥的毒贩亲切地称AK-47为“羊角”,还有不少民间小曲唱到“羊角”。
5.jpg

7.62×39mm 步枪子弹。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老卡其人:可爱的老干部AK红遍全球,卡拉什尼科夫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我们看到这真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子。虽然是名人,但卡老绝对让我们感到亲切,他完全就是我们熟悉的那种共产党老干部,工人阶级出身,又红又专,一身正气,拒腐不沾什么什么的。老爷子特别实诚,这从他的访谈中就可以看出来。
“1949……我拿到了令人羡慕的斯大林奖金,一共是15万卢布,那可是我从没见过的一笔钱啊! ”老卡说,好可爱吧。
老卡从来不是一个科学计算人才,他的才华来自直觉。他说:“1971年,我在图拉被授予技术科学博士学位,在答辩时我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就把自己设计的自动步枪和机枪都搬过去,然后对评委们说,这就是我的答辩论文。他们没有一个人反对,我就这样拿到了博士学位”。
老卡的人生中一个有趣的插曲是对中国的看法。众所周知中国的56式“冲锋枪”(其实是自动步枪)是前苏联授权仿制的,但之后中苏交恶。卡老说:“我曾发誓不去中国。因为在1969年的达曼斯基岛(珍宝岛)冲突中,我从新闻片上看到中国士兵如何用AK-47步枪扫射苏联士兵。看到那一幕,我哭了。但伊兹马什厂的领导找到我,说一切都过去了,毕竟“中苏人民是永久弟兄”,连戈尔巴乔夫都和中国领导人握手,我们又何必耿耿于怀呢! ”
后来,在他儿子的劝说下,老卡还是在1991年访问了中国。据说,他对中国在AK的基础上改进的81式自动步枪表示了一些肯定,但是笔者并没有找到确切的资料证实这点。
6.jpg

中国81式自动步枪。图片来源:
defencetalk.com
卡老还有好多你可以想得到的言语,比如说“如果有一天,世界上再也不需要我设计的自动步枪,也不需要其他武器了,那是我最想看到的”;“AK-47杀人不是枪的罪过,是政客的罪过”,反正是政治正确,挺没意思的。但是有一点挺有意思——卡氏有一个人生准则,只设计军用武器,不设计警用武器,他觉得帮警察对付群众是件缺德的事,因此还跟他的儿子维克托发生了矛盾。维克托设计了一种警用“野牛”冲锋枪,也是支好枪,在对付车臣人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AK的新问题:不适应潮流进入新世纪之后,尤其是“反恐”成为战争的主流形式之后,AK系列的缺点就大量暴露出来了。
最大的问题就是精度不高。
AK-47采用的导气式自动原理和长行程活塞系统,部件之间较大间隙让它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同时造成了这支枪的精度欠奉。连发时,7.62×39mm枪弹造成的后座力虽然低于北约的7.62×51mm枪弹,但还是比5.56毫米大很多,精度自然不高。
AK-47的精度欠奉的另一个原因是俄制7.62×39mm步枪弹本身的加工精度就不高。西方有的厂子试着生产高档版的此类子弹,使用俄制AK发射,精度果然有所改进。俄国生产的发射北约5.56口径子弹的AK-100系列的精度也高于使用俄制子弹的AK。前面说过,AK-74系列使用的5.45×39mm弹因为本身的缺陷,所以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远不如AK-47的7.62×39mm弹。
AK-47精度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枪托和枪管不在一条直线上。这么设计当然有好处,因为人的眼睛比肩膀高,所以AK的枪托抵肩时,眼睛正好能够看到准星,不用使劲侧头。但是因为枪托和枪管不在一条直线,发射子弹时会造成一个力矩,加剧枪口上跳。AK-47的老对手M-16的枪管和枪托就处在一条直线上,有利于射击精度。
AK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上机匣很薄弱,不适合加装瞄准具。现在可以加装瞄准具的“皮卡汀尼”导轨系统已经成了标准配备,登峰造极的是击毙本·拉登那支HK-416的贯穿上机匣和护木的皮卡汀尼导轨,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平头”。这样的设计可以加高倍瞄准镜,“大炮”一样的夜视仪,装有瞄准计算系统的三星手机等等,相比起来,AK因为设计太经典,所以很难改动,扩展性很差。
另外,AK没有空仓挂机机构,子弹打完了不能给射手提醒,枪托不能调整,都是使用不方便的地方。另外,它的设计只适合右撇子使用。可不要小看这个缺点,虽然可以拒绝左撇子入伍,但在战场上右撇子有时也需要按左撇子的方式操作枪械的。想像一下,你背贴在墙壁上,顺着墙的方向打左边和右边的敌人。这时,往左边打没问题,但是往右边打,如果还是右撇子方式持枪的话,你就必须转过身子,不可能背贴墙壁了。战场上什么情况都会遇到,如果你想保命的话,最好要有一支全面的枪。现在,西方装备的步枪,大多左右撇子都可操作。
AK遇到的问题本质上在于对战争的想定有了本质的变化。AK-47研制时人们认为未来世界还会爆发全面战争,会出现几十万步兵对冲的情形,轻武器一定要便宜又皮实。现在看来全面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很小,即使爆发了步兵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当今局势下,步兵需要开枪的时候大多是需要解决一个非常小,非常专业的战场问题,比如抓捕一个军阀,消灭一伙恐怖分子,参与者大多是千锤百炼的特种部队,武器的专业性,精密度和舒适性的重要程度空前提升,相比起来造价和在免维护情况下的可靠性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更本质的原因是世界的经济总量比二战结束时扩大了很多,战争变得更昂贵了。假设一只贵族枪比一只屌丝枪贵1000美元吧,如果装备一只50万人的部队,贵族枪也不过比屌丝枪多花5亿美元,也就是几架飞机的价钱,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已经算不上大钱了。所以美军想尽办法获得更廉价的制导武器和无人机,但在枪械方面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买的都是最好的。
当然,像非洲或者叙利亚内战打的那些屌丝战争,性能价格比极佳的AK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最好选择。
残局:老对手全面胜出说起AK-47,不能不说它的老对手M-16。和AK-47不同,M-16不采用活塞推动枪机,而是用气体直接推动枪机。这种方式的射击精度较高,但是因为气孔容易堵塞,所以可靠性相对较低。其实M-16的可靠性并没有传说中那么低,在越战刚刚投入使用时经常无法发射是因为选用的子弹不是设计时选用的子弹,后来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一点,卡拉什尼科夫也承认,这也说明他真是个好人。近年来,也有厂家采用类似AK的活塞改造M-16,进一步提高了其可靠性。
至于美国士兵抛弃M-16捡AK-47基本是个传说——你用敌人的武器,不怕被队友误认为敌军突突了吗?
M-16是正式入役后美军给的编号,这支枪的真正名字叫AR-15。如果你想进入“军迷鄙视链”的上层的话,一定不要说“M-16”,一定要说“AR-15”。“AR-15”是一个大枪族,美军现在广泛装备的“M-4”,就是最初的AR-15的短枪管型。很多国家,很多公司设计的枪都向AR-15系靠拢,不是复制它的原理,就是复制它的外形。击毙本·拉登的那支“HK-416”对M-4步枪的内部结构做了相当大的改进,但是外形几乎完全照搬。要知道德国HK公司曾经推出过又漂亮又好使的“G-36”自动步枪,现在向AR靠拢,应当说是“想通了”;同样推出过又漂亮又好使的自动步枪“SG-551”的瑞士西格-绍尔公司也想通了,推出了外形照搬AR-15系的“SIG516”。“想通了”的原因是美军财大气粗,美国武器影响力大。而很多走“精品AR”路线的小厂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可以预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世界步枪市场AR-15的子孙和亲戚们将会占据一半以上的江山。
7.jpg

AR-15。图片来源:guns-gr.com
相比起来,AK系列的日子很惨。2012年5月,俄AK-47制造商——“伊热夫斯克”机器制造厂宣布破产。破产的一个原因是这只枪太容易生产了,大家不必买原装正版的,而且这支枪改进余地不大,很难与时俱进。除俄罗斯外,近几年各国推出的有影响力的新枪没有一支在外形上刻意靠近AK。俄罗斯自己选择主要装备的自动步枪也左右摇摆,曾经一度传出要从西方进口的传闻。现在主要的考虑对象是AK的最新型号AK-12。这种枪加强了上机匣,可以加装“皮卡汀尼”导轨。但是导轨还是上机匣上面一截,护木上一截,比起HK-416长长的“小平头”来境界差了不少。AK-12抛弃了AK-47“简单就是美”的价值观,刻意靠近西方,颇有英雄末路,东施效颦的感觉。
结语:世界失去了一个艺术家现在我们问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卡拉什尼科夫,没有AK-47,历史会有什么区别?笔者大脑运算的结果是,好像不会有太大区别。前苏联别的枪械设计师也会设计出基于7.62×39mm步枪弹的全自动步枪,大量供应和西方作对的武装力量,而非洲土著互相杀戳使用“斯登”冲锋枪可能会更加便宜高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场战争是因为存在AK-47而产生决定性的后果,相信未来更不会有。相比起来,加特林机枪,V-2导弹,T-34坦克,F-117隐形飞机对历史的影响要大很多。
在枪械设计圈子里,卡拉什尼科夫也不能算是最顶尖的人物。老卡一生中设计成功的枪械虽然多,但都是围绕着AK-47的模式转圈圈。相比起来,武器大师勃朗宁曾经设计过M1911手枪,M2重机枪,到现在还在用,M1919机枪,1892式杠杆步枪,勃朗宁自动步枪,勃朗宁大威力自动手枪,“自动-5”半自动霰弹枪都是划时代的作品。M-16的设计者斯通纳也设计过多种不同自动原理的武器,甚至还有非常奇葩的可以折叠成一个铁盒子的冲锋枪。相比起来,老卡有点缺乏想像力,AK因为太成功,反而让俄罗斯的轻武器设计故步自封,逐渐落后。
总的来说,可爱的工人阶级先锋卡拉什尼科夫与其说是个科技工作者不如说是一个发明家,但是他对历史的影响不像一个发明家——因为他其实没有发明什么新的东西,也很难说他设计的东西把人类历史往好的,或者坏的方向牵引。卡拉什尼科夫更像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完美地体现了作者的想法,达到了超凡的平衡,这样的平衡在人类历史上极其少见。因为完美地达到了它的使用目的,AK-47在外形上也体现出超凡的美——工业产品皆是如此,加上历史风云际会让这支枪产生的影响力,使它超越了单纯的武器属性,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这一切,让卡拉什尼科夫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而他能够活到94岁高龄,享半世荣华,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8.jpg

卡拉什尼科夫和他的枪。图片来源:
news.ifeng.com

参考资料:
  • http://en.wikipedia.org/wiki/7.62×39mm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k-47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K-12
  •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Moses_Browning
  • http://en.wikipedia.org/wiki/Eugene_Stoner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10 收起 理由
WHY~G + 5 谢谢分享
cyberjaye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12-2013 1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RIP
AK-47之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2013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的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2013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沦为毒贩的廉价武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2013 03: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tocking1985 发表于 25-12-2013 02:51 PM
沦为毒贩的廉价武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2013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我眼中的《“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和他的枪》
               
                    星河极光                                                                                                                    
                                
2013-12-25 21:20

今天早上在果壳首页看到《“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和他的枪》http://www.guokr.com/article/437783/(下文中作者均指该文作者)时心情本来还不错,以为兵器组众人对卡拉什尼科夫老爷子的去世感到无限悲伤,于是作文以祭之。但是当我打开文章一看,没有下限的满满的槽点让我不由得怒火中烧,感想和那位看到高考零分作文里所谓“泰戈尔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后评论“你就不怕顾城半夜拿着斧子来找你?”的老师一样。虽然我相信像卡老爷子那样豁达的人不会把作者的诽谤放在心上,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撰文以正视听。


我不知道作者把自己个人主观好恶加到一篇对英雄人物的悼念文章里是什么心理,但他准确抓住了AK系列作为军用枪支与民用比赛用枪AR15的最大区别:AK精度低的缺点在娱乐靶场上特别明显,而他推崇的AR15作为一型民用竞赛步枪恰恰是为了在民用靶场上进行射击比赛而生的。在民用靶场不会有大风细沙的困扰,不会有夜间光线不足的问题,同样不会有的是突然袭击的敌人和一支长期无法得到保养的枪;所以AR15可以使用直接导气式自动机构,气体直接进入机匣推动枪机后坐,尽管这样容易使机匣过热,而且火药残渣进入枪机里面可能会导致自动动作不可靠;但是在民用娱乐靶场上都不会出现,但是整个枪身重心位置在射击过程中不会发生明显改变,由此大大提高了精确度,
            
1.gif


因此AR15(M16)在靶场上表现远胜过AK是可以预期的,甚至可以说使用长行程活塞传动式的AK47从选择导气方式的那一刻就在精确度上输给了AR15(M16)。但是根据维基百科所述:长行程活塞传动式的行程远大于活塞直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设计中活塞与气缸的体积也代表气体的留滞时间比短行程活塞(没找到长行程活塞的gif动图)
2.gif
的气体留滞时间长,因此以相对的角度来说气体推动活塞的导孔必须要接近枪口的位置,然后导引气体回传给活塞再向后透过连动的结构推动枪机。这个必须靠近枪口的设计原因是因为如果气导孔往枪机的方向靠近会提前排出推动弹头的气体以致于降低弹头的威力。相对地来说长行程活塞结构的重量也比短行程活塞结构较重,不过在结构上比较牢固,因此运用在轻机枪及中型机枪等全自动武器上。长行程活塞传动式的最大优点就是牢固,沉重的枪机在运动时遇到个一星半点的细沙什么的会因为惯性过大而一下子冲过去不会发生卡壳,导气孔较大可以保证即使出现积碳也能被火药气体快速吹走不堵塞气孔。此时M16铝制枪机质量太小,很难克服阻碍;导气孔细就难以吹除积碳且一旦异物进入就容易堵塞气导管,这就是备受诟病的M16不可靠性的直接来源。
往下我觉得不得不提的就是大名鼎鼎的M1伽兰德,M1伽兰德是世界上第一种大量生产的长行程活塞传动式半自动步枪(同时期苏联生产了短行程活塞传动式SVT但是仅在精锐部队中使用),也正是借鉴M1而不是所谓的StG44让卡拉什尼科夫在1944年设计出半自动卡宾枪试验型,其枪机回转式闭锁系统经过卡拉什尼科夫从1945年到1990年长达55年的间所有自动武器的核心部分,并在漫长的实践中证明了优越的可靠性,因此这个系统也被人们称之为卡拉什尼科夫系统。目前国内的网站和BBS上流行着一种说法(包括作者),认为AK-47是抄袭了MP44/Stg44而设计出来的,证据就是两者外形相似,而且“StG44一出现马上就有了AK-47的最终设计方案”,何况卡拉什尼科夫本人也声称是StG44启发了他设计AK-47的。但事实上Stg44和AK-47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都有着极大的不同;AK-47的最终方案是经过大量试验的验证而改进出来的,并不是突然就成型,就算是AK-46和AK-47之间都有很大的区别;至于所谓的外形相似,其实也只是轮廓投影的相似而矣,就外形而言,就算是刚接触军事的菜鸟都不可能把两者外形搞混。Stg44和AK-47最相似的地方就是设计概念,但同一时期许多前苏联著名枪械专家所设计的新型突击步枪的设计概念都与StG44相似。与AK-47一同竞争的样枪,尽管结构、原理都不尽相同,但设计概念和基本的性能指标都很接近——都是与StG44相近,不过在那个年代,也只有Stg44是唯一技术成熟且有大量实战经验的参照物
3.jpg

(其他一些突击步枪产量极小,有些甚至只有试验品)。AK-47与它的最大对手——斯通纳的AR-15一样,既揉合了前人的精髓而又带有设计者自己技术性质的创新设计的步枪,设计AK-47时参考的并不仅是StG44;从卡拉什尼科夫1944年的半自动卡宾枪试验型
4.jpg

开始到1947年为止卡拉什尼科夫不断进行改进他的自动武器系统
5.jpg
(上为AK46型1号试验型,下为AK47型1号试验型)
6.jpg
终于在1947年AK47型3号试验型
7.jpg
上呈现了后来被称为AK47的所有特征;这也就是AK47不是StG44的仿制品的直接证据,因为作为StG44仿制品是不需要半自动型这样用来吃透M1半自动系统思路的鸡肋设计出现的。同样值得注意的就是M1和AK47都是使用长行程活塞式传动和枪机回转式闭锁,这也是技术继承性的直接证明;与使用气吹式导气枪机偏转式闭锁的StG44完全不同,从诸多角度来看AR15与StG44的血缘关系更为接近,二者不但同样使用气吹式导气且枪机闭锁方式也都是偏转式。


我还不得不吐槽一下作者的超小口径情节,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对现在正在反思的超小口径有这么大的好感。不得不说,在5.56×45mm北约标准弹使用了几十年后,其进入人体后翻滚的效果已经被长期实践证明了不如实验预期中那样有效,而其侵彻能力差的毛病在城市战和防弹衣日益普及的今天被日益放大,就如同作者所指出的那样,今后主要的地面战争形式都是城市战而不是平原野战,M16远程精度难以发挥而在近距遭遇战中M16小口径的低威力劣势却被明确展现了出来;尤其是伊拉克战场上屡屡发生的M16打不死穿防弹衣的敌人使美军自己都开始反思5.56mm的杀伤力是否够用,并导致M14再一次开始扩大装备规模。现在虽然小口径由于之前大量生产的积累使其目前还在北约军队里占主要地位,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来看M43弹由于AK系列的超大装备规模仍然占了绝对优势地位;M43弹由于其存世量问题,即使小口径高速弹对比起M43这种中口径中间型弹药真的存在优势,基本还是处于一个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在M43弹诞生的年代它的设计理念确实是很先进的;另外弹种的缺陷不能加到枪身上,AK74除了口径不同并且做了一些小改进结构上基本和AK47一样,俄罗斯之所以用了这么多年卡拉什尼科夫系统都没舍得换是因为根本找不出可以替代的设计而不是懒惰。更何况北约5.56口径的外贸版AK又不是没有,作者用5.56对比之M43以此说明AR-15胜于AK实在是一种非常流氓式的说法;即便要对比也应该用同样是小口径高速弹的AK74进行对比。更何况作为一支制式的军用武器来说M16综合对比起来和AK74也没有什么差距,在纪念文章中蓄意以AK之短比AR之长是很不地道的。附各弹种伤害图(感谢@Zspeed
8.jpg

至于未来发展的潮流,我不得不说作者指出的那些所谓的刻意仿效AR15的枪械从导气方式上来看都是短行程活塞式自动机构,包括G36和HK416

9.jpg

,与AK47及其该型AKM长行程活塞式自动机构相近但与气吹式导气机构完全不同;短行程活塞式自动机构最大的好处就是因为枪机运动程度较小因此枪械重心变化不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枪口上跳程度(但不是消除)也就是在可靠性上做出一定妥协。至于为什么欧美厂商想方设法向AR15外形上靠倒是有个很简单的原因可以解释,就是美军大量M4A1及M16超期服役,这意味着一笔巨大的交易且美军士兵多年来已经适应了AR系列武器的使用方法,使用非AR系列就感到十分不习惯。北约国家的步枪出口装备俄罗斯或者中国军队的可能性一点也没有,同理就是他所提到的华约国家武器外形尽量向AK系列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代枪械设计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许多其他的“气吹改活塞”方案只是简单地用活塞装置代替了导气管。但M16的原始设计并没有考虑过采用活塞装置,如果不对机框、机匣作出相应的更改就直接用活塞去推动机框,会导致开锁力道和复进簧张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在机框上产生扭矩。比如有人在试用PWS公司的Mid-Length的改装套件时,结果是在导气箍部分焊接断裂,另外有人在试用ARES公司的那套改装套件时也发生了活塞杆弯曲变形的问题,还弄断了一根拉机柄。而HK416对枪机重心、机框结构和机匣都作了许多调整,因此使用起来既可靠也耐用。或者说AR15最重要的部分导气机构已经被更改;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海军的FN SCAR步枪是以FN FNC突击步枪为基础设计的,FN FNC突击步枪和它的瑞典堂兄AK5突击步枪已经使用多年,在丛林、沙漠和极地等环境下表现了出色的可靠性,因为FN FNC和AK5都是以AK式操作系统为基础,也就是说,美军确实在下一代武器中放弃了以AR15为代表的气吹式导气枪支同时考虑了AK的衍生型号。至于俄罗斯向北约买枪的传言,实际上毛子即便真的向北约买枪
基本也都是出于小范围的特殊需求,性质和美军特种部队采购SCAR一样;按照作者的逻辑,那么美军特种部队购买外国生产的SCAR无非也是因为AR-15跟不上时代了。这种蓄意混淆少量特殊需求和大规模列装部队的性质和要求来证明AK的过时性都是一种耍流氓的行为。


最后说一下卡拉什尼科夫在1953年至1954年期间改进AK-47,最终定型为AKM,并在1959年开始被苏军装备。AKM最主要特点是用冲铆机匣代替AK-47第3型的铣削机匣,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新的冲压机匣也比AK-47第1型的冲压机匣和第3型的铣削机匣都要轻,改进后的AKM只有3.15kg重。AKM全称为Avtomat Kalashnikov Modernizirovannyi,即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改进型,这种武器已经成为至今为止生产量最高、影响最大的AK枪。他所谓的AK47斜托的种种问题在AKM的程度都有一定改善,且完全直托其实也并不完全符合实战需要,在实战中很难保证每次抵肩都是完美的,直托不上跳的特性,反而会导致放大抵肩的不完美带来的不规则跳动,反而不如有规律的小幅度上跳容易控制;因此才能在各种纪录片电视新闻中看到美国军队普通士兵用toe-to-shoulder技术来用AR,把直托当斜托用的画面。我最后提一下形形色色的“AK47改战术步枪”:“AK47改战术步枪”并不是某一个型号的步枪,而是无数种并无正式名称的AK47及其衍生型步枪改进而成的“战术步枪”的统称,皮实可靠、火力强劲且结构简单、容易仿制,使得AK47成为了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被仿制最多的自动步枪,与之配套的M1943式7.62毫米中间弹也成为当今世界最容易获得的步枪子弹。于是,为了使弹药来源更方便,尤其是在当地获得弹药(无论是缴获还是从当地人手中购买),西方国家的特种部队和以EO军、“黑水公司”为代表的雇佣兵性质的保安公司“承包商”,都需要一种使用M1943弹以及AK47的配套弹匣以便就地取用、性能却要与他们平日惯用的M16/AR系列等欧美国家制造的步枪相似的战斗步枪。在这个特殊的人群中使用得最多的,就是形形色色的“AK47改战术步枪”。
10.jpg
这些步枪的外形千姿百态,性能也各不相同。从现有的资料看,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生产的任何一种AK47或衍生型号(地下工厂造出来的土制AK不算)都可以改装成为“AK47改战术步枪”。改装的方法也很多,考究一点的换用欧美的枪械工厂为喜欢AK47的玩家开发的带有皮卡汀尼导轨的战术护木(AK47的制式护木由于设计的原因,不能安装光学瞄具),就可以在护木上装时下流行的光学瞄准具、战术手电、小握把和两脚架(现在还有了可以“变身”成为两脚架的多功能小握把)或者枪挂榴弹发射器;当然也可以选择“简约”一些的,只要在机匣左侧装上光学瞄准镜导轨或者把表尺改成瞄准镜座,在护木上装个小握把和战术手电就可以了。至于弹匣,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很多原华约国家都生产了更轻便的AK47配套聚合物弹匣,甚至还有透明聚合物弹匣。枪托则更好办,直接把美式“人机工学”多功能折叠枪托装到AK47上也没啥大问题。冷战结束后,大量的AK47及其衍生型号步枪流入市场,其规模丝毫不亚于苏联时代的大规模军援,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最容易获得的轻武器。而西方的枪械生产厂家也抓住“商机”不断推出各式各样、花色翻新的“AK47改战术套件”。于是,AK47改战术步枪”也就成了活动在不稳定地区的特种部队和保安公司使用得最普遍的武器。在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原华约国家,因为AK47及M1943弹的库存量依然很大,士兵也用惯了AK47,因此这些国家的特种部队也使用“AK47改战术步枪”。

11.jpg

甚至美国扶植的“伊拉克新军”中的“特种部队”,由于行头和家伙要和普通的“伊拉克新军”有所区别又玩不转复杂精密的AR系列步枪,于是经常穿着美式战斗服(虽然经常是不同款式的“混搭”),拿着“AK47改战术步枪”跟着美军到处转悠……

12.jpg
而一些原华约国家在自动步枪小口径化的过程中,既未在处于华约阵营时引进生产AK74,后来倒向北约时也未引进西方步枪。就是在AK47的基础上,先将其口径改为5.45毫米,后又改为5.56毫米口径,并对弹匣和接口进行必要的修改。如果经费允许,再把塑料护木、光学瞄准镜导轨、透明聚合物弹匣、新型枪托等时髦玩意也装上去,于是,一款价格比西方造步枪便宜许多,性能却差不了多少的新式步枪就诞生了。波兰、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国,就是这样实现其自动步枪的小口径化的。AK47因为结构简单可靠且性能均衡,弹药性能上导致的劣质就算不了什么,所以不管改得如何面目全非,都保留了原有优点的前提下性能获得提升


最后,卡拉什尼科夫老爷子人已经在天堂,我希望大家还是给他足够的敬仰,毕竟人尸骨未寒就在背后说人坏话是很损阴德的一件事。卡老爷子也算给我朝国防作出了贡献的巨人,也给我国外贸事业做了巨大贡献。所以诋毁他,不止是诋毁英雄。我不得不相信,即使去了天堂,卡拉什尼科夫老爷子也会保佑AK系列永不卡壳。
13.jpg


出處 : http://www.guokr.com/post/5474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7-12-2013 03: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俄国产的AK和中国56不完全一样,质量差很多,俄国有很多稀有金属是制造AK的合金钢中必须添加的,而中国完全没有这些金属矿藏,所以只能用低等级的合金钢制造,这导致中国产的56比俄国的AK重很多而且不及俄国产的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2-2013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些年和一个在军工企业工作的朋友聊天,他们厂生产的五六出口美国民用市场,为了废物利用就把仓库里多年前被解放军驻场代表判定为不合格的枪也拿去买了,出场测试的时候发现,当年不合格的军品也要比现在出口的民品品质高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12-2013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田四代目 发表于 27-12-2013 03:06 PM
楼主,俄国产的AK和中国56不完全一样,质量差很多,俄国有很多稀有金属是制造AK的合金钢中必须添加的,而中 ...

中国是世界稀有金属第一大的出口国, 但是我相信56的造价应是会比AK47低。

目前costdown 依然是工業生存之道, 品質下降無法完全避免就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2013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枪王 AK-47 母公司今年4月宣布破产(转载)

    据《俄罗斯报》、“NEWSRU”新闻网2012年4月6日消息,俄AK-47(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制造商——“伊热夫斯克”机器制造厂宣布破产,其负债金额刚刚超过8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7.2万元)。目前该工厂已进入破产管理程序。根据俄媒体报道,公司近年来在轻武器方面连年亏损,旗下最大的伊热夫斯克工厂今年也一直处于停工状态。仅在2011年,其产量下降了45.5%,亏损额达到了24亿卢布。如今总负债额高达53亿卢布。

  据早前报道,在2012年俄罗斯国防采购框架下,俄国防部没有向“伊热夫斯克”购买武器的计划。“伊热夫斯克”工厂总经理马克西姆·库久克表示,破产程序将挽救公司资产和这一品牌。他指出,在破产程序框架下将暂停所有生产、取消查抄公司账务,而这有助于简化与合同方之间的核算和结束所有现行债务——税务扣款、合同结算、支付工资。
  
    据悉,2011年,“伊热夫斯克”工厂与国企“俄罗斯技术”共同制定出重组方案,在该方案框架下将成立新公司“‘伊热夫斯克’科技制造联合公司”,它作为“俄罗斯技术”子公司将承担所有合同责任和接收所有编制工作人员。

    伊兹马什公司称,自己落到如此田地,首先要怪俄军手中没钱、订单减少。俄军去年宣布停止采购升级版AK-74。莫斯科国防智库CAST称,由于军方对射程及准绳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将来肯定会有新武器取代现有武器。然而,AK-47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仿冒产品。据估计,在全球各地流通的AK-47仿制品与伊兹马什公司原版AK-47的比例是10:1。《AK-47:改变战争面貌的武器》一书的作者卡纳尔说:“目前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因为AK-47太易于制造,结构简单科技含量低以至于任何人都能制造它。”
  
    在巴基斯坦山区的一些村落,除了枪管和扳机需要订购以外,其他零件在村落的作坊里就可以制造出来。以巴基斯坦边境的达拉村为例,一个父子家庭作坊不过3人,除了做农活外,一个月可以生产AK-47多支。这个2600户的村子,一年可以生产5万支AK-47。

來源 : http://bbs.tianya.cn/m/post-worldlook-540642-1.shtml


本帖最后由 giga97 于 27-12-2013 06:1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3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yberjaye 发表于 26-12-2013 03:14 AM

对,片尾所说的很好,为了保护祖国不后悔,恨铁不成钢,我们马来西亚何时能自己研究出产轻武器~~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cyberjaye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8-2025 01:24 PM , Processed in 0.141569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