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846|回复: 18

热播中的兰陵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9-2013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喝茶的时候朋友们都在讨论这部电视剧,我没有看过,偶像连续剧通常都被改编到不像样的,我也没有兴趣去看. 细听之下发觉他们根本不知道兰陵王这个角色身处的时代,背景. 我叙述了一个大概,他们却像看白痴一样看我.. 我才明白,当今年轻人看的是剧情,哪怕改编到高肃登上帝位也只有拍手叫好.

熟读研究历史的, 已经没有发言权,他们认为俺跟时代脱节了, 各位历史同好,大家有没有碰见过这问题呢? 毕竟历史爱好者是少之又少.. 人家把我们当异类来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9-2013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样的啦
而且, 现在的人都把电视剧里的情节当成历史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9-2013 0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观众宁愿进入电视的虚幻世界,而不追求事实史实,我们有研究的才知道真相,这套兰陵王故事改到太乱了。毕竟是台湾那边乱搞出来的产品。

史实中,兰陵王的英勇也启迪了后来的冉闵天王驱逐胡人侵略者,恢复汉人国土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0-2013 06:1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楼主一样,给朋友骂白痴:dizz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13 09: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以给一些兰陵王的资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13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兰陵王北齐徐州兰陵郡王

高长恭(约541年―573年),一名高孝瓘,汉族,是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威名美誉兰陵王一生参加了数次战役。其中广为传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

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胄,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北齐书》书载:“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又有史书记载:周军“丢弃营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正是这次大捷,使得兰陵王威名远扬道通天下,北齐皇帝加封他为尚书令。

兰陵王不仅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而且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当时社会中广有威名。北齐书记载:他“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即使是对自己的“政敌”,他也能够做到宽厚以待。史载,当初长恭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他贪赃枉法,长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高长恭东山再起,引兵进攻定阳时,阳士深刚好在高长恭营中听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报复杀害自己。为此,高长恭安慰他说:“吾本无此意。”可阳士深心中仍不踏实,非要央求惩罚。高长恭只好找了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板子,好让他安下心来。《北齐书》还记载了他一个非常“平民化”的动人细节。说一次他上朝时,跟随他的“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高长恭竟不以为意,“无所谴罚”。
金墉解围据《北齐书》,《北史》等史书记载,兰陵王名为高长恭,一名高孝瓘,但据兰陵王墓所出土的碑文《北齐兰陵王高肃墓志》记载,兰陵王名为高肃,字长恭,与史书记载有异。高长恭为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累迁并州刺史。当突厥攻入晋阳时,他尽力击退敌人。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洛阳之战时,北周攻击洛阳一带地区,围城却没有攻下。段韶斛律光与高长恭奉命前往救援。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的军队,到达被围的金墉(现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不确定其是敌军还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面具脱下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哪里不平哪有兰陵王,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北周军队最后放弃营帐撤退。这场战役是高长恭最受注目的战役。根据《北齐书》的记载,士兵们为了这场战役而歌诵他,后来就变成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同年十二月,他被任命为尚书令
他后来历任司州青州瀛州的地方首长。武平元年(570年)七月,被任命为为录尚书事武平二年(571年)二月担任太尉。同年三月,与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联合进攻跷谷,抵御北周宇文宪的攻击。五月,段韶包围定阳城,而北周汾州刺史杨敷坚守住城池,段韶久攻不下。段韶病倒之后,由高长恭接替统领全军,他成功地利用伏兵击败了从城中撤退的杨敷军队。武平三年(572年)八月,他被任命为大司马,武平四年(573年)四月担任太保。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长乐郡乐平郡高阳郡等郡公。[2]
被毒身亡北齐书》载:长恭“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门口常有行贿的人进进出出,搞得老百姓说三道四。但贪人钱财的目的是什么,不得而知。据他自己讲,是为了自污其名,免遭朝廷忌恨。邙山大捷后,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他买来美妾二十人,可他“唯受其一”,就是害怕太过张扬,遭人嫉妒。又载:长恭“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之。”也就是说在他临死前,烧掉了别人所有欠他债的借据。从他待人处事、宽厚仁义的性格特征来看,不像是一个贪财好色的人。不少史家认为高长恭是故意贪财自污,以求避祸之。
北齐书》载: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生活在这样恐怖的帝王家庭,不紧张也不行。从此,长恭每遇战事,便称病不出。故意“有疾不疗”,以求借此避祸。一次,江淮寇扰,兵事告急,他害怕再次拜将,竟埋怨自己:“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真是恨不得自己把自己的脸打肿冒充病人。
北齐后主高纬性格懦弱

,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听到自己的堂弟如此心疼自己,内心不免激动、热乎,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正是这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史载:“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因为在小心眼的后主高纬看来,家事是我高纬的,不是你高肃可以随便说的。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

兰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将至,整日惶恐不安,尽管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终是躲不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也!”[3]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死前烧掉所有债券。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邺(今邯郸磁县境内)以西,墓地建有碑亭,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骄傲身世兰陵武王高肃(公元541年(公元?年-573年),南北朝北齐王室,汉族,现河北景县人。一名孝瓘,字长恭,是北齐世宗文襄皇帝四子,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这使得他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骁勇性格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姣好容貌《北齐书》、《北史》中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美类妇人”。可见,兰陵王的美确是不容置疑、超凡脱俗的。
常带面具

提到兰陵王,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兰陵王为美男子,而且因过于貌美怕威慑不住敌方而戴上面具。但究其真实历史,并未有兰陵王因面貌过美而带面具的记载。《北齐书》等史书记载:“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明确记载他戴的是头盔不是面具。史书中的东魏北齐西魏都有“铁面”装备的军人出现,也就是头盔和铁护面一体的,必须摘下头盔才能露出脸的重骑兵防护装备,并非后世所流传的面具。

但后世的《旧唐书·音乐志》云:“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乐府杂录》鼓架部条云:“有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弟,有胆勇,善战斗,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戏者,衣紫腰金执鞭也。”唐朝崔令钦的《教坊记》说:“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为假面,临阵着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此为因《兰陵王入阵曲》及舞蹈的广为流传,而后人对兰陵王本人形象的艺术加工。后来,京剧中出现的“脸谱”,也许与兰陵王的面具及舞曲《兰陵王入阵曲》的影响不无关系。千年古曲—《兰陵王入阵曲
也正是在“邙山大捷”中,北齐武士们持假面歌舞庆祝胜利,诞生了广为流传的《兰陵王入阵曲》。后该曲定格为着假面指挥击刺的男子独舞。曲调悲壮浑厚,气势不凡,古朴悠扬,描写了当时的壮烈场面和激越情感。
此曲诞生后,在民间流传很快,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庭舞曲。中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为“非正声”,下诏禁演。后渐渐褪去武曲本色,演变为“软舞”。南宋时期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名,称之《兰陵王慢》,有越调和大石调之分。用越调演唱时,分三段,二十四拍,毛开在《樵隐笔录》里说“至末段,

玄色《哑舍》之《黄金面》中兰陵王的形象


声犹激越”,还有“遗声”可寻。而大石调演唱的《兰陵王慢》,则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鸡漫志》说法,已经“殊非旧曲”了。以后,该曲在我国渐渐失传。幸运的是,唐时传入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保留了几份真实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赛马节会、七月七日的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等庆祝胜利时,都要反复演奏此曲。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独舞表演节目。日本人将其视为正统的雅乐,格外珍视,对其保留和传承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使得我们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1986年,河北磁县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该曲问世后的1428年,在邯郸市文管人员马忠理组织下,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领的雅乐团磁县兰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兰陵王入阵曲》从此又得以回归故里。

墓碑兰陵王高肃碑
兰陵王高肃墓位于今邯郸市磁县城南5公里处,墓冢高大,周围建有透花围墙,墓地建有碑亭。1920年,当地村民在修公路时取土时,挖出了《兰陵王高肃碑》。碑额篆阳文四行十六字:“齐故假黄钺右师右慰公兰陵忠武王碑”。碑文真实记载了兰陵王高肃的生平经历和立碑年份。字迹虽然驳落黯淡,但仍不失遒劲、古朴,因其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被称为北碑第一品。1988年,兰陵王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10-2013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inovic 发表于 11-10-2013 10:37 AM
兰陵王北齐徐州兰陵郡王

高长恭(约541年―573年),一名高孝瓘,汉族,是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东魏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13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inovic 发表于 11-10-2013 10:44 AM
  • 《探索·发现》 20110921 寻找《兰陵王入阵曲》_探索·发现_中国网络电视台►►[/backcol ...

  • 日本神庙演绎 [蘭陵王入阵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10-2013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inovic 发表于 11-10-2013 10:46 AM
    日本神庙演绎 [蘭陵王入阵曲]

    [蘭陵王入阵曲] 又分[文]和[武]  的两种演绎方式,日本这个好像是[文] 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0-2013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inovic 发表于 11-10-2013 10:47 AM
    [蘭陵王入阵曲] 又分[文]和[武]  的两种演绎方式,日本这个好像是[文] 的。

    难得碰见历史同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0-2013 06: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是看个人心态。基本上我可以说是从电视剧上学习历史的。每当我看完一部历史类型的电视剧,我就会想,那到底是不是真的?然后我就会去找正史来看,慢慢地越看越多,懂的历史就越多,再慢慢串联不同的电视剧,去加强自己对每个朝代交替的了解,虽然不是很精,但至少还能大概叙述一下中国历来的朝代和重要事件。比我那些清朝汉朝都傻傻分不清楚的朋友来得好。所以每件事都有正反面,看你如何面对罢了。

    对于这部剧,我朋友之前就强力推荐,我看了大纲,知道是围绕北齐高家转的,就觉得很闲。高家盛产变态,谁会有兴趣去看变态皇帝的一生?后来在朋友极力游说下,开始看了几集,每次看到那个高家皇帝,高湛演绎得好像是位明主,就觉得很扯。有时也觉得那些编剧很瞎,乱改到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0-2013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enniejo 发表于 12-10-2013 06:01 PM
    其实是看个人心态。基本上我可以说是从电视剧上学习历史的。每当我看完一部历史类型的电视剧,我就会想,那 ...

    你忘记掉那些诬蔑北齐的篡改后的历史,在区想想北齐的汉人是有气节的,他们在反抗外来侵略。对抗着人数众多的鲜卑和游牧吃人族,北齐尽力了。 我们看历史要有逻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13 11:2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指的变态是针对个别皇帝而言,并没有抹杀他们对抗外敌的精神。但是,历史上所写的北齐皇帝都爱滥杀无辜,如果照你的思维想下去,历史根本就没真相,我们也没有研究历史的必要。换句话说,纣王是好皇帝,只不过是被后人抹黑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13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enniejo 发表于 13-10-2013 11:21 AM
    我指的变态是针对个别皇帝而言,并没有抹杀他们对抗外敌的精神。但是,历史上所写的北齐皇帝都爱滥杀无辜, ...

    我们研究与解读华人历史要用[独立思考]和[科学证据],除了研究文字记录外,就这两个工具最好了。我们研究与解读华人历史就是要找出好的东西来学习、失败的经验来学习吸收,一定要解释出一个有利于我们华人的说法、道理。

    近年我们的考古研究确实发现了许多被篡改的部分,这个是不容置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13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benniejo 发表于 13-10-2013 11:21 AM
    我指的变态是针对个别皇帝而言,并没有抹杀他们对抗外敌的精神。但是,历史上所写的北齐皇帝都爱滥杀无辜, ...

    通常太远古的它们呢不会去动。春秋时期的,我发现一个。然而 最主要被篡改、抹黑的多是抵抗侵略、英勇战斗、华族英雄等等,幅度是各个时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3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是人类的东西。。。那样不出篡改?修改?修订?
    历史多面看而已。。站在那方看事情,就那方好。。
    可能站在鲜卑和游牧族的角度看这历史,也有不一样的诠释。。。
    现在的历史连续剧虽然剧情很多修改。。但也是一种娱乐改变手法。。。
    好比如岳飞传,三国。。这些热门历史题材,如果30年不变一点点剧情元素。。肯定消费者也会有些闷。。。
    重要的是,吸引到一些影迷,为了更深入了解正史,会尝试阅读正史。。
    反正多个话题,朋友一起讨论讨论。。可能大家更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11-2013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东西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历史是胜利的人所书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014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同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14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兰陵王是高澄的儿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2-2025 05:02 AM , Processed in 0.11041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