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00|回复: 21
|
的,地,得???
[复制链接]
|
|
现在华语最新版本决定把"地(de)"改为"的"??
把"慢慢地"改为"慢慢的"??
[ Last edited by lindaooi on 22-6-2005 at 11:31 PM ] |
|
|
|
|
|
|
|
发表于 24-6-2005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indaooi 于 22-6-2005 11:25 PM 说 :
现在华语最新版本决定把"地(de)"改为"的"??
把"慢慢地"改为"慢慢的"??
[ Last edited by lindaooi on 22-6-2005 at 11:31 PM ]
请问这是从哪儿听来的呢?“的”和“地”的功能不一样。
“的”后面修饰的是名词,“地”后面修饰动词。
[ Last edited by 兰陵嘉应子 on 24-6-2005 at 01:27 PM ] |
|
|
|
|
|
|
|
发表于 3-7-2005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听说过.
(名词)的(名词)
(形容词)地(动词) |
|
|
|
|
|
|
|
发表于 12-7-2005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曾 于 3-7-2005 09:22 PM 发表
没听说过.
(名词)的(名词)
(形容词)地(动词)
更正:
应该是 ==>(形容词)的(名词) ==> 美丽的姑娘
(形容词)地(动词) ==> 快乐地唱歌
特别例子:
婉转的回答 ,婉转地回答 ==>两个都对,用法不一样
婉转的回答 ==>修饰名词,指回答/答复非常婉转
婉转地回答 = = > 修饰动作, 回答/回复时的方式 |
|
|
|
|
|
|
|
发表于 16-7-2005 08: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eRr 于 12-7-2005 11:16 AM 发表
更正:
应该是 ==>(形容词)的(名词) ==> 美丽的姑娘
(形容词)地(动词) ==> 快乐地唱歌
特别例子:
婉转的回答 ,婉转地回答 ==>两个都对,用法不一样
婉转的回 ...
谢谢你,你的特别例子真的很特别.
之前没有看过这样的讲解.
请问还有这些特别例子吗?
[ 本帖最后由 高曾 于 16-7-2005 08:1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6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wbbs.net.tw/429556.html
的、得、地三者的混用!!!
「的」
以下四者 =>置於名詞、代名詞、形容詞之後
1. ㄉㄜ˙(de入)表所屬的介詞。如:「我的書」、「他的妹妹」、「公園裡的花」。
2. ㄉㄜ˙(de入) 形容詞語尾。如:「美麗的」、「可愛的」、「做工的」、「認真的」。
3. ㄉㄜ˙(de入) 人稱代名詞。如:「開車的」、「走路的」、「賣花的」、「忙碌的」。
4. ㄉㄜ˙(de入) 放在句末。如:「這是我的」、「這是難免的」、「這是不可以的」。
=>放在副詞之後, 這個本該用「地」較適合, 但越來越多人這樣用。
5. ㄉㄜ˙(de入) 副詞詞尾。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飛」、「好好的讀書」。
其他意義:
6. ㄉㄧˋ(di去) 箭靶的中心。如:「眾矢之的」。
7. ㄉㄧˊ(di陽平)目標,心中想到的地方。如:「標的」、「目的」。
8. ㄉㄧˋ(di去) 確實的。如:「他的確是個好人!」、「那本書的確是我的。」
「得」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之後
1. ㄉㄜ˙(de入)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富有得令人妒忌」、「漂亮得不得了」。
其他意義:
2. ㄉㄜˊ(de陽平)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3. ㄉㄜˊ(de陽平)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4. ㄉㄜˊ(de陽平)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5. ㄉㄜˊ(de陽平)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6. ㄉㄜˊ(de陽平)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7. ㄉㄟˇ(dei上)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地」
=>置於副詞之後
1. ㄉㄜ˙(de入) 語助詞。越來越多人用「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其他意義:
2. ㄉㄧˋ(di去)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 地盡其利」。
3. ㄉㄧˋ(di去)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4. ㄉㄧˋ(di去)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5. ㄉㄧˋ(di去)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6. ㄉㄧˋ(di去)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7. ㄉㄧˋ(di去) 本質、底子。如:「質地」。
[ 本帖最后由 lunglung 于 18-11-2006 04:32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2-11-2006 0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的”通常是作爲偏正的用途
“得”則是有謂補的作用
“地”是語助詞的 |
|
|
|
|
|
|
|
发表于 29-12-2006 05: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daooi 于 22-6-2005 11:25 PM 发表
现在华语最新版本决定把"地(de)"改为"的"??
把"慢慢地"改为"慢慢的"??
Last edited by lindaooi on 22-6-2005 at 11:31 PM ]
不可能吧。。。意思都不同。 |
|
|
|
|
|
|
|
发表于 8-1-2007 10: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1-2007 05: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在很多中国或台湾书中,“地”和“的”是相通的。
在台湾念书时,我的同学就经常如此写,后来在进修课程中曾请教中国教授这个问题,他们也认为可以相通,不必为难小孩。 |
|
|
|
|
|
|
|
发表于 12-1-2007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不能是相通的吧?
第六楼都分别得那么清楚了,还能是相通的吗?
总不能为了不难为小孩,就把它相通吧? |
|
|
|
|
|
|
|
发表于 12-1-2007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1-2007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也说了“好像是”吗?
错误的语言的通俗化,最大的原因就是似是而非地误用。
在许久以前,我就曾经在收音机的一个节目里听到,“一路来”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节目还呼吁大家不要误用。正确的说法是“一向来”。不过,“一路来”是不是“一路走来”的简略,节目里就没有提起。
现在,连RTM2的新闻报告员也说“一路来”了。 |
|
|
|
|
|
|
|
发表于 13-1-2007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ecs283 的帖子
或许
不过徐志摩的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你有什么看法呢? |
|
|
|
|
|
|
|
发表于 14-1-2007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诗本来是用“底”而不是“的”的。不知在几时开始,就换成“的”了。不过,这个论点并没有什么凭证。
无论如何,在当时这算是很摩登的一首新诗了。
徐志摩有没有是故意把弃“地”就“的”,或是所有的“底”都规范成“的”了,就有待文学家去考证了。
再说,与徐志摩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有没有这样来用的作品例子呢?
又或是,在徐志摩的其他作品里,都沿用这样的用法呢?
我情愿相信这是徐志摩故意的。都说是新诗了嘛,总会标新立异一些的吧?? |
|
|
|
|
|
|
|
发表于 14-1-2007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他的《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
。。。。。。
只是给你参考而已
只是纳闷,说“的”和“地”在诗歌里面都用“底”吗?
那岂不是通用了? |
|
|
|
|
|
|
|
发表于 14-1-2007 03: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都说了,本“底”而“的”的论点,并没有凭据。而且我不清楚,“底”的用法后来怎样了?
在网上找到这篇资料,说是从专业论文里提出:
为了解决中学生“的地”使用上的疑难问题,198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印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提倡“的、地”合写为“的”。
(注意:是“提倡”不是规范为通用)
为了体现《提要》的意图,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上出现了混乱现象,在同一本教材中,有时分,有时合,即使是在同一篇文章中,这种混乱现象也大量存在。让广大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作为课本,就失去了规范性和指导性,因此被作废。
后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本(包括小学低年级课本)又采用了“的地”分写的方法。
正因为如此,现在这个《提要》已经没人再遵循,也很难寻觅到这这本册子。况且,这个《提要》只是一个出版社的“中学语文室”编的“试用”意见,根本不具权威性。即便具有指导意义,也只是对中学生的,而且这些意见也仅仅是“提倡” ,并不是国家正式的指导文件或国家标准。
看吧,一个“意图”可以造成的影响!
话说回头,徐志摩的时代正好出了个五四运动,还有白话文运动。可以说那时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的转折期吧?
当时,是谁在做出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呢?
假如你看过了他其他的作品,包括散文等,改用“地”的地方,似乎都不用。所以我才说,我情愿相信这是徐志摩的风格。更何况,当时谁会有资格去提点徐志摩他的“地”和“的”混用了呢?
至于其他作家如冰心,混用的地方也有。分得很清楚的作家也有。
至于这些作家的作品的现今版本有没有做出变动,就不得而知了。 |
|
|
|
|
|
|
|
发表于 14-1-2007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ecs283 的帖子
都说了只是给你参考而已。  |
|
|
|
|
|
|
|
发表于 14-1-2007 08: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那的确是很好的参考。
不过,我的反应会不会太大了呢?
怎么你的回应有点平淡......
[ 本帖最后由 ecs283 于 14-1-2007 08:44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4-1-2007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ecs283 的帖子
会平淡吗?
我是觉得不混用比较好啊,只是觉得有时候事情并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有时候并不需要太过执著。
台湾和中国离这里太远了吧。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