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弟本身使用的電腦是TOSHIBA的U840 Ultrabook,是從Win 7升級到Win 8的非觸控筆電。在U840的前一台電腦是規格近十年前的XP桌機,因為直接從XP跳級到Win 8,因此在效能進步的感受十分深刻,但對於新的開始畫面及操作模式仍然花了一些時間熟悉和摸索。基於U840是沒有觸控螢幕的筆電使用Win 8,感覺操作上仍無法達到完整的使用者體驗,故小弟對於觸控筆電抱持著一定程度的好奇。 而此次又因緣際會,朋友剛好新買了一台msi的S20,上次看到她拿出來大為震驚!!!!! 因為我較少接觸可觸控+可變形的筆電...而友人剛買S20也不太會使用Win 8,因此我提出她借我電腦我教她使用Win 8的條件交換,加上千拜託萬拜託才借到兩天讓我試玩~~也順便做個簡易心得po文做紀錄分享。 將將~~正面是11.6吋的Full HD螢幕,而螢幕正面左下角有驗明正身的Ultrabook跟Intel Core i5貼紙,螢幕下方則有msi的雷射印刷跟可以回到開始畫面的Windows Logo按鍵。 機殼則是呈現具有光澤的珍珠白,近看挺有質感的。 而機身左側有乙太網路孔;右側從圖片的左到右則依序是睡眠/開關機鍵、mini HDMI孔、USB 3.0 x 2、3.5 mm耳機孔跟電源孔。 機身上方由圖片的左至右則為SD讀卡槽、音量大小鍵、螢幕鎖定旋轉鍵及散熱孔。接下來,要讓它從平板模式變形摟!! 我稍微研究了一下它是兩段式開啟,首先要用手把螢幕往上推,如上圖 再把螢幕朝自己這一側扳過來,就可以完成筆電模式。只是我個人在平板以及筆電模式稍微做幾次切換後發現,一定要使用兩隻手才能做變形,而且施力點也要找好螢幕才會比較好扳,看來S20的工業設計還可以再進步些。 下圖則是背面。 而同為Ultrabook,兩者的厚度其實算很接近,上圖是因為S20放的位置離鏡頭比較遠看起來薄一些,但官方數據是19.8mm的厚度,以可變形筆電來說還算可接受範圍。 而S20那11.6吋螢幕的機身就真的比U840 13.3吋的機身小巧且輕盈許多。U840的重量在1.67公斤,而S20重量約莫1.2公斤不到,無論是男生女生攜帶起來負擔輕多了。 開機後立馬登入我的微軟帳號試試看同步的功能,結果在傳統桌面這邊法拉利馬上就飆到S20這來啦!! 而且不得不稱讚S20,拜SSD之賜,開機實測6秒左右,整整比我的U840少一半的時間。 嗯,不錯不錯~~在IE裡面因為帳號的同步,我的最愛的網站也都帶過來了,不需重新設定。我一直覺得同步帳號的功能很方便,但又不知道實際使用效果,這次借到的機器剛好可以讓我測試解開心中的疑惑。有了這個同步功能,一些個人設定像是桌布、瀏覽器的設定、在市集下載過的App等這些比較常用到的設定都可以帶著走。這樣一來Win 8只要透過微軟帳號的同步,就可以讓使用者隨時都置身在最熟悉的使用環境而不需重新做設定,我個人覺得挺人性化的,算是可圈可點。 而我的U840雖然螢幕是13.3吋,但解析度僅1366 x 768;比起S20 11.6吋的Full HD解析度螢幕,細膩度跟顏色飽和度就是敗下陣來。 但也不是說S20就是贏家,因為畫質太細膩的關係,只要是在傳統桌面的icon就是太小了,觸控點擊時反而不夠精確。加上S20本身並沒有觸控面板或類似滑鼠的配置,個人覺得如果使用純觸控功能在傳統桌面做使用,可能會很容易按錯。也難怪Office 2013會有一個介面是專門給觸控做使用,但我這次沒做測試就是了。 試了試子母畫面也還Ok,多工處理沒問題,但字體看起來仍會偏小。 而鍵盤打起字來很有手感,回饋程度夠,文書處理罩得住。 至於虛擬鍵盤也滿不錯的,可使用注音或手寫輸入。像我輸入”鍵” 它會自動幫我找出接續的詞,節省key in時間。 在最右下角有一個小鍵盤的圖案,點一下就可以選擇輸入方式。再來試試手寫部分 稍微試寫了幾個字,手寫偵測準確度夠。但我的心得感想是,比起虛擬鍵盤,我還是會喜歡實體鍵盤,這就見仁見智囉。 再來看看硬體效能的部分吧,首先是電力。 在下午4點左右,S20的電力96%時約有4小時又40分鐘的續航力,不過這當然是參考用的。後來我把這台電腦把玩了一番,放了一些1080P的影片、下載了一些App、試試多工的處理效能、安裝一些軟體測試,這中間只有吃晚餐時使用睡眠了一下,其他時間都是高效能正常運作,一直到晚上9點半仍然還有35%的續航力,還不錯!! 效能資訊宣讀,基本上跟我的U840差不多,但S20贏在128G的SSD,所以主要硬碟分數比起U840高了許多。 CPU:i5-3337 RAM:4G DDR3 顯卡:HD Graphics 4000 硬碟:mSATA 128G SSD 雖然是內顯,但跑1080P的影片跟一些高畫質App(譬如Hydro Thunder Hurricane)是可以正常運行且還算順暢,但如果有剪接影片或者須執行高繪圖效能軟體的需求,那又另當別論囉。 另外,我喜歡聽音樂,因此也上Youtube播了一些1080P的MV試了試S20的喇叭。發現比起U840,在人聲部分力道夠強勁,高音的表現也十分清晰,不過重低音就稍弱了點,但整體聽來層次感是分明的。 不過上Youtube時意外發現,S20的排版明顯偏左...但透過兩指把排版放大就可以解決,不算是大問題。 接下來為了一些使用情境上的需求,我把筆電模式切換成平板模式,放在膝蓋上做使用來測試。 首先是上網。在瀏覽網頁的部分,我試了試開始畫面的IE 10,發現在觸控介面上使用的確方便且快速許多;加上IE 10支援快速翻頁(這個功能我原本不懂,是爬了文章後才發現的),比方說進到天下雜誌的網站閱讀文章時,有些文章不只一頁,這時要翻到下一頁只要手指往左撥,就可以像翻書一樣做來回翻頁的動作。不過我發現即使透過快速翻頁,跑到新的頁面時仍然要一些讀取時間,但是以我過去對IE的認知,IE 10的讀取速度感覺有變快了些。 垂直閱讀的使用情境也OK。不過稍微花了20分鐘把S20放大腿上做使用,因為和身體直接接觸,會清楚感受到平板本身的溫熱,雖然沒有熱到足以燙傷的程度,但長時間下來應該也不太舒服,也許墊個衣服或外套就可以解決。 最後也差不多該為S20下個結論啦。 優點: 1.筆電融合平板概念,滿足多元化情境使用。 2.效能足夠,有中高階的Ultrabook水準,大部分我會用到的程式跟遊戲都可以順暢執行 3.重量1.2公斤不到對於常需要帶筆電外出的用戶減輕許多負擔。 4.喇叭的音效有令我印象深刻,層次感鮮明。 5.續航力表現不錯。 6.開機超快,6秒左右。 MSI S20 Ultra Slidebook •Intel® Core™ i5-3337U processor (1.8GHz with TurboBoost up to 2.7Ghz, 3MB L3cache) • Windows® 8 Professional • Intel HD Graphic 4000 • 11.6" Full HD IPS 1080P wide-view ultrabright touch panel (1920 x 1080) with 10 points multi-touch • 4GB DDR3 • 128GB mSATA SSD • USB 3.0 / BT 4.0 / HD Webcam / mini HDMI • Integrated 802.11 b/g/n, 2 in 1 card reader • Up to 9 hours* Battery life (3 cells 3900mA) • 1.16kg • 2 Years Warranty with 1st Year InternationalWarranty • Free Carry Case RM3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