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776|回复: 12

汉人也有刀: 环首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6-2013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首刀诞生于西汉时期,是由钢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种兵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环首刀将匈奴打败,并间接促成了当时的欧亚民族大迁徙。

环首系的刀(刀柄端带金属环),是漫长华夏文明中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武备种类。它一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主力近身格斗武器保卫着华夏文明的繁衍和辉煌。而环首的出现应该是出于实用和美学的双重原因,既可以起到平衡配重效果、又可连绳套挂手稳定握持、还能坠挂饰物和刀穗。环首刀最初是做为骑兵的劈砍武器来取代原本的汉剑。汉剑由于双面开刃而不利于马上作战、不利于劈砍、易折断,这在对匈奴骑兵的近身战斗中非常不利。而环首刀单面开刃、厚脊,在当时而言是最利于砍杀的兵器,加上强弩铁戟的长短程配合,大大加强了汉骑兵的攻击力(当时世界上尚未出现马镫)。

1974年7月,在山东临沂苍山地区出土一把东汉的环首刀,刀身上还刻有隶书铭文十八字:“永初六年(112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卅湅”就是三十炼,也就是这把刀曾经使用"百炼钢”技术将钢材折迭锻打达三十次之多,而在这把刀的刃部还发现经过“淬火”。“淬火”是将刀刃加热到某一高温,再用水、油或空气使其急速冷却,并让工件表面硬化。“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先进武器和强大国力的决定性作用下,汉军将匈奴打得元气大伤,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内附被完全汉化。
  
永初在东汉及汉安帝时期的位置. 永初(元年:107年 - 末年:114年2月22日)是东汉安帝刘祜的第一个年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6-2013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6-2013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钢铁时代

西汉是钢铁的时代,蓬勃兴起的炼钢业将汉军队铸成为那个时代罕见的钢铁雄师。除了钢铁的盔甲,钢铁还给兵器提供了更为坚韧的骨骼,催生出长度超过1米的环首刀、长度超过1米4的汉剑。在尚无马蹬的骑兵眼中,环首刀那粗犷有余细致不足的直窄刀身蕴含了前所未见的凌厉杀气,厚实的刀背将轻易承受住猛烈挥砍的应力,使他们化身为扑袭的猎鹰。同时,作为一种荣耀,从西汉起佩戴一把精工装饰的环首刀也逐渐成为了继佩剑之后,文武百官的又一种尚武尊崇。

由于汉代尚武,墓葬中多有兵器,使得汉代环首刀出土众多,得以让我们一窥其貌。汉代的钢铁环刀是由百炼钢工艺加工而来。百炼钢工艺,简单理解就是将冶好的铁块或高碳炒钢,经过不断的加热折叠锻打,去掉氧化物杂质、渗碳,最终得到刀条。除此外,汉代的刀就已经有了钢铁复合工艺,把含碳不同的钢铁按不同层次锻打为一体,使得刀刚柔相济,在剧烈的格斗中不会变型断裂;通过热处理和淬火工艺来让刀刃变得更加坚韧,甚至已经出现了覆土烧刃技术;还有精细的研磨工序,让刀在保持锋利的同时更据有了独特的美感。出土的汉代钢铁环首刀,除了质量明显优于同时期罗马帝国的Gladius短剑。


刀型上,汉代环刀纤长挺直,部分带有内弧,尚无成熟的刀茎结构特征。长度上大环刀基本都在100cm左右,很多环刀达到了110cm甚至超过120cm,而这些除少部分是双手长柄外,大多都是单手握柄的结构。在环首的结构上,汉环刀主要分为五种:环首另造、加热锤锻焊接在刀茎上;第二种和第一种类似,但是环首留有和茎端一样宽的缺口,然后焊接在两端;第三种还是环首另造,但是夹在折返的茎未端。这类刀比较罕见,而且刀身质量非常出色,侧面反映出汉代热处理技术的成熟;第四种是刀茎环首一体锻造,然后与刀身用嵌焊的方式连接,在用目钉加固;第五种则是全刀一体锻造,环首内往往有精美龙雀类图案,所谓“龙雀大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6-2013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面普及

环首刀在西汉开始普及使用、彻底取代长剑是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士兵几乎人手一把环首刀,环首刀成为了衡量军力的重要指标,《太平御览蒲元传》中提到,三国时的诸葛亮曾命“蒲元”这个人造刀,蒲元在斜谷开工,为了造出好刀,还特地指定要使用蜀江江水来为刀刃淬火,所造的三千口刀非常精良,被称为“神刀”。南朝梁陶弘景在《刀剑录》中描述,孙权在黄武五年(226年)造剑十口、刀万口,从这可看出,剑在这时已成为玩赏用兵器,而刀则为士卒实战的兵器。

在三国之后,环首刀作为一个经典和传奇横跨过近300年时光直到唐代中期。环首、窄身、长刃、直背,这系列特征的环首刀在华夏武功最灿烂辉煌的一千年里扮演了主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6-2013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考古科学证明: 一系列正式证实存在的证据

环首铁刀(三国·吴)

兵器。纵147.3厘米,横3厘米。环首椭圆形,方头,直背,直刃把手前端有两个活动铁环,铁环完好,并可滑动。1987年12月鄂钢综合原料场六朝墓中出土。国家一级文物。(PS:所有图片和资料来自某冷兵器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6-2013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汉墓出土的带鞘环首铁刀。刀鞘上有一铜带扣,用于佩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7-2013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帖子的标题会是“ 汉人也有刀,环首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13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聂吉 发表于 2-7-2013 12:40 AM
谢谢分享。
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帖子的标题会是“ 汉人也有刀,环首刀”。

很多图被他们的本网站清理了,要看就去查找[环首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7-2013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人本来就有属于自己的刀 - 大刀。或许是从LZ说的演变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7-2013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旺 发表于 5-7-2013 12:37 AM
汉人本来就有属于自己的刀 - 大刀。或许是从LZ说的演变出来的。

提起中国民族军刀,大多数人会想到民国时期的大刀。厚重,短宽的外形和粗糙简的做工是民国军刀给人的第一映像。


     其实,汉族最著名,使用时间最长,质量最上乘的军刀是从西汉一直沿用到唐的环首刀。

        环首刀最初的流行时间是在西汉初年。基本特征是直而细的刀身,宽厚的刀背,刀身侧面有稿线,或大血槽。柄首有一个环。

        镐线刀身是一个特别的设计,有利于加强刀身的强度,并给包钢提供空间。(包钢工艺:在日本称为甲伏锻, 刀以坚硬的钢作外壳,但是受到大力弯曲和重压后,这种坚硬的钢由于太脆而容易折断。解决办法就是在刀身内部保留空间,包进软铁,使得刀身具有弹性,压弯后可弹回原状。这样的刀就是“刚柔相济”了。)直刀身利于刺击,是农耕民族以步战为设计理念的体现。劈砍威力相当强悍,但是没有弧度以减轻反作用力,增加刀刃滑行时的切割距离。使得劈砍时比较振手。环刀首(柄上的环)是为了让刀柄不容易脱手而设计的。

        环首刀在装具设计上比较简便,早期是在柄上缠绳(汉族缠柄绳的样式不少,多数已经失传。)很少有设计保护手的刀镡。木鞘用插扣固定在腰带上(日本刀现在还是使用插鞘方式佩戴刀),南北朝后鞘改成双耳悬挂式,挂在腰带上。环首刀作为汉族军队制式军用佩刀。

        环首刀的品质:从汉到唐的千年中,环首刀经理了无数次的战争考验。其形制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一些游牧国家。成为当时东亚刀的代表。现在出土的环首刀文物并不少见,但是有完整装具的几乎没有。刀剑收藏家黄浦江先生做过演示,一把2000年前锈蚀严重的环首刀条,经过研磨后,观察其钢制精纯,做工精细。测试结果,在被弯成弓状后可以瞬间回弹笔直。硬度超过所有其研磨过的清代刀剑,质量略过日本古刀。(清代刀剑大多制作粗糙,其皇室御用刀剑装饰繁复,用色艳俗。审美观差异可见一斑。)

        直到唐横刀流行后,没有环首的设计开始大量出现。环首刀的主导地位慢慢被取代(隋唐流行的切刃造横刀有许多仍然带有环首。)。刀形也多样化了。到了宋代,游牧民族的不断入侵使得汉族刀剑受到巨大影响,游牧风格的弯刀和相对廉价的手刀开始流行。元代,环首刀从汉族军队中彻底消失。之后的朝代在刀剑设计上只保留了柄上的环首,而刀身设计则基本是游牧刀的翻版(雁翎刀,柳叶刀这些著名的游牧民族弯刀成为中国的主流。)环首刀作为汉族的杰出兵器渐渐被人们遗忘。


     边话:明代在刀剑制造上大量学习日本。使得一部分失传的中国刀剑制作工艺被从新恢复。但是刀装有很多是直接使用倭刀或者带有游牧风格。许多明代刀剑在质量上与倭刀不相上下。远胜清代中后期刀剑。

环首刀(环的作用是防止脱手,使手握的更紧)最初是做为骑兵的劈砍武器来取代原本的汉剑。汉剑由于双面开刃而不利于马上作战、不利于劈砍、易折断,这在对匈奴骑兵的近身战斗中非常不利。而环首刀单面开刃、厚脊,在当时而言是最利于砍杀的兵器,加上弓弩铁戟的长短程配合,大大加强了汉骑兵的攻击力(当时世界上尚未出现马镫)。匈奴人不会冶铁,而当时世界上其他民族更不懂得折叠锻打等这些复杂的钢铁加工技术,这就使得环首刀和强弩一样,成为了汉军独步天下的利器。1974年7月,在山东临沂苍山地区出土一把东汉的环首刀,刀身上还刻有隶书铭文十八字:“永初六年(112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卅湅”就是三十炼,也就是这把刀曾经使用“百炼钢”技术将钢材折迭锻打达三十次之多,而在这把刀的刃部还发现经过“淬火”。“淬火”是将刀刃加热到某一高温,再用水、油或空气使其急速冷却,并让工件表面硬化。“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以下是环首刀画像石图片资料

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二桃杀三士”,东汉晚期,1978年嘉祥县满硐乡宋山村出土,武士手持带刀穗的环首刀


从兰錡所挂的兵器可以判断当时的汉军兵器的基本配置


环首刀在三国之后继续充当战场主力,直到隋唐。唐时对环首刀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改进,成为了礼仪性质的配饰和皇家御用军队和侍卫的重要兵器,称之为“仪刀”;还有一种则是用于战场士兵的装备,它了增加护手,并取消了刀柄端的圆环,就是“横刀”,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唐刀、唐大刀,是以太刀、打刀为代表的日本刀族的直系祖先。隋唐之后,此类窄身长刀由于造价高昂无法大规模生产装备等原因,在中国便几乎绝迹了。

唐初,高级别环首刀


唐朝8世纪图:朝廷仪卫手拿着长柄的环首刀,可双手握



从唐代壁画中可以看出,虽然诞生了长柄唐横刀,但是环首刀经过数百年的洗礼并没有退出战场,与长柄环首仪刀不同,它依然实用于战阵中。

依然是带刀穗的环首刀




出土较好的环首刀


环首刀实物


刀的镐线


汉代环首刀线描图集


出土的带装具的短环首刀


带大血槽的环首刀


隋代环首刀,鞘已经改用带提梁的可悬挂设计,刀刃跟日本切刃直刀一摸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013 01:2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的武士刀,改良于隋唐的陌刀。
陌刀的作用是装备步兵对抗骑兵,据说佼佼者能一击连人带马劈成两半。
据说(还是据说)陌刀的材料是一种原至中东的特殊钢材 本帖最后由 edmundkoo 于 1-8-2013 01:2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013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dmundkoo 发表于 1-8-2013 01:23 PM
日本的武士刀,改良于隋唐的陌刀。
陌刀的作用是装备步兵对抗骑兵,据说佼佼者能一击连人带马劈成两半。
...

要看我们祖先的东西吗? 去看倭岛正仓院网页,可以看到一些。

http://shosoin.kunaicho.go.jp

他们的介绍文现在已经把中国源来的历史文章清除了,

前几年在图片上还有写是中国的、唐朝的、五代的等等。

以下是有及早save 下的图片的blog , 我自己也有从正仓院网站save 过图片片,有文件的save日期,所以可以肯定真实性,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531885&do=blog&id=820851 本帖最后由 sinovic 于 1-8-2013 02:5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013 03:2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inovic 发表于 1-8-2013 02:34 PM
要看我们祖先的东西吗? 去看倭岛正仓院网页,可以看到一些。

http://shosoin.kunaicho.go.jp


谢谢分享。
最近我在找南海历史,有文献记载,印尼古帝国,Maja Pahit在对抗元蒙海军的战役上,战绩辉煌,日本根本比不了。
Maja Pahit在装备落后,兵力不足万人的情况下,让元蒙近十五万兵力的海军无功而还。 本帖最后由 edmundkoo 于 1-8-2013 03:2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2-2025 06:04 AM , Processed in 0.11923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