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97|回复: 0

武夷山茶博物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5-2013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經濟日報》2013/5/18
〈武夷山茶博物館〉
1.
一座山, 滋養著一脈生命的延續; 一杯茶,叩問出一段文化的淵源。茶香四起時,總會不由得想去探尋這段茶文化。
2.
崇陽溪畔、 面朝大王峰的武夷山茶博物館是一處中式園林景觀建築,在這裡, 不僅可以通過陳列品、 圖片瞭解茶文化, 還可以觀看神奇的360度現代全息影像和動畫, 開始一段驚心動魄的時空穿梭之旅,身臨其境追溯武夷山茶悠久的歷史文化。
3.
碧水丹山的武夷山自古就以獨特的丹霞地貌而位尊八閩、秀甲江南, 更因為盛產茶葉而聞名於世。據統計, 這裡叫得出名字的茶葉就有 300 多種, 素有 “茶葉王國” 的美譽。
4.
武夷山何時有茶?據當代茶葉專家陳椽等考證,我國茶葉在公元2世紀時由西南向東南傳播, 不久武夷山就有茶了。武夷岩茶最早被人稱頌, 可追溯到南朝時期, 而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之于唐朝元和年間孫樵寫的《送茶與焦刑部書》。孫樵贈送武夷岩茶時在隨附的信札中寫道:“晚甘侯十五人, 遣侍齋閣。此徒皆乘雷而摘, 拜水而和。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月澗雲龕之品, 慎勿賤用之!” 孫樵在這封信中,把出產在 “建陽丹山碧水之鄉” 的茶, 用擬人化的筆法, 美稱為 “晚甘侯”。“晚甘”, 甘香濃馥,美味無窮之意。“侯”, 乃尊稱。“晚甘侯” 便成為武夷茶的代名詞, 而這一稱呼, 與周敦頤把蓮花稱為 “花之君子”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5.
跟隨影片穿梭在這空幽深谷中, 一步一景,時時有清風徐來,溪流潺潺, 花香四溢, 占盡武夷山最好風光。抬眼望去, 映入眼幕的那6株大紅袍母樹正在風中搖曳。茶樹並不高大,卻有300多年樹齡, 其中自有各種傳說。如此之地,似天地為大紅袍精心打造的一座高雅茶舍。
6.
還沒有完全從這傳奇般的歷史中回過神來,展館二樓 “茶和天下” 4個字讓人心裡頓時 升騰起一股強大的力量。武夷茶蘊和育靜的秉性,與儒釋道三教形成了不謀而合的共鳴。
7.
武夷岩茶, 不僅僅融合了儒家的中和之美,也融合了佛家的空靈之美和道家的自然之美。
8.
杯中觀天地、 壺里有乾坤”。一個 “和” 字既是茶的內涵, 更是人的感悟。
9.
茶因其味、 其生長環境、 其製作過程,一直是歷史文化的載體, 展館二樓則通過傳統的展覽手法向參觀者講述著武夷山茶的歷史淵源、製作工藝、 茶俗茶藝等。
10.
茶聖陸羽的 《茶經》 上曾經有這樣的記載,“上者生爛石, 中者生礫壤, 下者生黃土”。武夷山屬丹霞地貌, 境內群山環抱,不僅土層深厚,而且多為風化岩殘土, 這正符合上者生爛石的條件, 可以說, 武夷山特殊的土壤結構為茶樹生長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營養元素。
11.
但是, 要想茶葉的味道好, 光有自然條件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武夷山人工藝獨特的製作技巧。岩茶的做法, 兼備了紅茶與綠茶的製作技藝, 包括采青、 萎凋、 做青、 炒青、 揉斂、 炭焙等10多道工序, 是所有茶類中工序最多、 也最為複雜的。武夷岩茶每年只采春茶。俗話說,“三天是茶,三天是草”, 一到穀雨前後, 武夷山的茶農們就要時刻注意著天氣的變化, 來決定不同品種的採摘時間。
12.
要想做好茶, 得靠天地人”, 這也是武夷山茶人口口相傳的經驗,只有天、 地、 人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 才能做出最好的茶葉。2006年, 武夷岩茶的製作方法已經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代表中國烏龍茶的製作工藝正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13.
沒有驚世駭俗的文化珍寶, 沒有價值連城的文房墨寶,武夷山茶博物館用小小的茶葉記錄 著、 講述著武夷山茶和它淵源深厚的歷史文化。
14.
武夷山人與茶之間的感情更似朋友, 無論是做茶還是品茶,都有著自己獨到而特別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2-2025 02:09 PM , Processed in 0.11534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