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休息好之后或者偶尔的不洗澡,更有利于健康。.每天洗澡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卫生教育常识,特别是夏季,出汗多,不洗澡的话,细菌容易在身体上滋生,导致生病。每天洗澡是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但是有医生介绍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适合每天洗澡或者立刻洗澡的。当身体出现了不适的感觉的时候,最好先休息好,待不适感消失之后再洗澡,否则容易引发其他更严重的问题,伤害身体健康。
1.血压太低的时候洗澡容易出现虚脱问题。医生建议,当人体血压过低的时候,不宜洗澡,应该坐下来或者躺下来休息,时刻关注自己血压的情况。因为血压过低的时候洗澡,容易因为洗澡水温高,导致人体血管的扩张,导致脑供血不足,人体容易出现虚脱。在卫生间里晕倒的话,容易碰撞到坚硬的物件,造成没有必要的受伤。
2.酒后也不宜洗澡。现代人应酬交际,朋友聚会,都离不开酒精。晚上喝了酒回家也不宜洗澡,因为酒精会抑制肝脏功能活动,阻碍糖原的释放,洗澡的时候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就会增多,酒后洗澡的话血糖就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容易出现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甚至还有低血糖昏迷的情况出现。
3.吃完大餐之后全身的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导致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应该供应给腹腔的血液就相对的减少,所以饱餐后洗澡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劳动之后,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之后,都应该休息15~20分钟左右才能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和脑部供血不足的问题。另外,发烧的时候,如果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的时候也不宜洗澡。因为这个时候身体的热量消耗会增加20%,身体相对来说较虚弱,洗澡容易出现意外。
4.另外,女性天生体质问题,并不建议用冷水洗澡,即使是炎热的夏天都应该用温水,特别是身体体质本身就较差的人,被冷水刺激更容易引发感冒发热等的问题。但是如果可以坚持用冷水洗面的话,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有预防感冒和鼻炎的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