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554|回复: 24

苏、俄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研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2-2004 03: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机枪问世之日起至今,世界各国研制出了许多类型的机枪,但比较成功的大口径机枪并不多,无论是从1933年开始装备部队的美军M2机枪,还是从1939年2月26日开始服役的苏军ДШК机枪,都算不上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步兵射击武器,就连俄罗斯陆军现在装备的12.7毫米“帘布”机枪,尽管战斗性能比较高,也并不是特别出名。纵观苏联和俄罗斯研制、装备的12.7毫米机枪,基本上都是如此,不过,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枪型,受到了一致好评。

  苏联国内战争胜利结束后,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的研制工作马上开始进行。1925年10月27日,苏联革命武装委员会通过决定,要求炮兵总局军事委员会在1927年5月1日前研制出12-20毫米口径的机枪。为加速这一研制进程,炮兵总局选择英国12.7毫米口径机枪子弹作为研制样品,事实上,苏联首挺12.7毫米大口径机枪是一战末期英国少量生产的MG18机枪的变型,这一模仿设计自然是不成功的。另外,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英国制造的12.7毫米口径机枪子弹的射击效果也并不理想,苏联决定同时自行研制国产12.7毫米口径机枪子弹。

  1930年,杰格佳廖夫研制出了苏联陆军第一种国产12.7毫米大口径机枪,这种机枪实际上是ДП-27机枪的加长改进型,自动装置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气体经机枪侧孔导出到枪膛),枪膛闭锁机构由打火限动器开合控制,弹药补给由鼓形弹匣(30发子弹)保障。

  1931年初,苏联陆军对英国MG18机枪和杰格佳廖夫机枪进行了联合对比试验,结果发现苏联设计师研制的机枪性能优势相当明显,决定从1933年开始小批量生产杰格佳廖夫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命名为ДК机枪。不过,在随后的战斗使用过程中,这种机枪的一些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首先是射速不高,最初设计的射击速率仅为360发/分钟,其次是弹鼓重量较大,但容量相对较小。由于上述缺陷,导致ДК机枪无法对迅速移动的目标进行射击,特别是低空目标。因此,1935年,苏联陆军决定停止生产这种机枪,开始对其进行修正、改进。

  ДК机枪的改进任务交给了著名的设计师什帕金,他研制出了新型弹鼓进弹机,采用条带式弹药补给方式,弹鼓的转动通过与摇杆枪机架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形成往复运动。这种12.7毫米大口径杰格佳廖夫和什帕金机枪装配在科列斯尼科夫通用三角架上。1939年2月26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正式装备这种机枪,命名为ДШК机枪。

  这种机枪的自动装置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气体经侧孔排到枪膛),可调气室装配在枪管下方,自动装置的主动环节是与气压活塞杆牢固联接在一起的枪机架,枪机打开后,打火限动器转换通过枪机架向后运动时几何槽斜面偏移来保障,射击时的弹药补给由非散装型金属带保障。ДШК机枪在卫国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积极攻击空中和地面目标,展示出了较高的战斗性能,但是也暴露出来一些设计上的缺陷。

  为消除ДШК机枪设计上的缺陷,设计师索科洛夫和诺罗夫随后对这种机枪进行了改进,用可左右供弹的滑块型进弹机代替鼓形进弹机,使用散装型子弹带,新型进弹机的大部分部件都采用冲压模式制成。枪管固定方式也进行了改变,采用新型防弹跳机械构造,装配新型炮口制退器,从而提高了大部分部件的寿命,增强了机枪结构的可靠性能。1946年,完善型机枪开始装备苏联军队,命名为ДШКМ机枪。

  除苏联之外,ДШКМ机枪在世界40多个国家的陆军中都有装备,捷克斯洛伐克、中国、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泰国还进行了许可生产。如果说在和平时期,ДШК和ДШКМ机枪主要装配到装甲车辆上,用作高射防空武器的话,那么,在阿富汗战争开始后,这种机枪重新成为陆军部队增强火力威力的手段。

  事实上,在阿富汗战事开始前,ДШКМ机枪的替代品已经研制成功。1972年,苏联军队开始装备著名的НСВ“悬崖”新型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经过实战检验,苏联军方认为ДШКМ机枪最主要的缺陷是机动性能较弱,机枪加上枪架和弹带(50发子弹)重达148公斤,枪架长达2600毫米,移动起来较为不便。由尼基京、沃尔科夫、索科洛夫组成的设计小组于1969年开始设计新型机枪,样品枪的制造工作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研制出来的НСВ“悬崖”机枪非常受欢迎,在战斗性能上,比其前身高出了许多,成为世界上最为优秀的大口径机枪之一。

  НСВ“悬崖”机枪自动装置同样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气管装配在枪管下,气室内装配有调节器,由两个固定位置,枪管可替换,枪膛闭锁机制由枪机斜面左偏移方式保障,这对苏联步兵武器来说是一种不太典型的方式,但在世界其它国家却非常流行。枪机架由钩环固定,自动装置沿滑轮平稳工作,复位机构装备有缓冲器,可减轻枪机架的撞击,打火(起动)机构装配在枪机后面的单独机匣里,如同坦克装置中的电打火一样,另外还有一个机械打火装置。НСВ机枪采用双向供弹带式弹药补给方式,装弹手柄位于右方,射击时纹丝不动。枪体通用性较强,既可供步兵使用,也能装配到坦克、航空装备、海军武器装备上配合使用。НСВ机枪装配在6Т7型斯捷潘诺夫-巴雷舍夫系统机枪架上,机枪、枪架连同弹带(50发子弹)共重41公斤。机枪架由三角架、导引结构、固定机枪用的吊架、附件、带打火装置和再装填装置的火控手柄等组成,机枪架前脚上装配有各种附件和缓冲器,并有保障在软、硬地面上都可高效使用的射击脚爪,可增大射击密度。另外,机枪架的设置能保障卧姿射击,可提高班组人员的防护能力,再装填机制与美国刘易斯机枪有点相似,采用СПП光学瞄准仪,射击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НСВ“悬崖”12.7毫米机枪于1973年开始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乌拉尔“五金工人”制造厂批量生产,该厂也成为这种机枪的主要生产厂家,1974年,维亚茨科-波良斯克市“铁锤”机械制造厂也开始生产НСВ机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境内没有一家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生产商,因此俄政府决定由科夫罗尔市杰格佳廖夫厂开始协调生产新型机枪。由纳米图林、奥比金、博格达诺夫、日罗辛组成的设计小组,在НСВ“悬崖”机枪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名为“帘布”的12.7毫米大口径改进型机枪,1998年开始批量生产。

  “帘布”机枪的研制者们成功解决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设计难题。新型机枪自动装置对枪管的作用力减小,因此消除了共鸣振荡现象,射击密度明显提高。由于供弹能量需求降低,机枪稳定性能得到完善,因而使枪管寿命有了极大的提高,机枪单枪管配套能力增强。“帘布”机枪还使用了新型隙缝式消焰器。

  “帘布”步兵型机枪主要有装配在6T19三角架上6П50-1型、6У16三角架上的6П50-2型、6У16三角架上的6П50-3型,最常用的则是6T19三角架上的6П50-1型,这种机枪系统全重32公斤,能够从尚未准备就绪的阵地、楼房、固定或移动运输设备上开火,由于重量相对较轻,各种战斗性能有机结合得好,机枪从行进状态到战斗状态的转换所需要的时间较短,因而能够经常变换火力阵地,提高了生存能力,攻击的突然性、火力威力、对目标的作用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能够帮助步兵部队完成各种战斗任务。(高原)



12.7毫米“帘布”机枪


苏联12.7毫米ДШКM机枪


12.7毫米ДШКM高射机枪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0 人气 +10 收起 理由
神气 + 300 + 1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MJ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7-12-2004 04: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_^

在Rambo III里有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05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俄军又增洞穿NMD利器 战略巡航导弹添杀手锏


俄罗斯 “宝石”反舰导弹


俄罗斯 X-55(北约代号AS-15)


美国AGM-86BC战略空射型


印度在2003年国庆阅兵期间展示“布拉莫斯”
  

  目前俄美装备的主要巡航导弹中,美国巡航导弹以射程远、打得准、实战经验丰富压过俄罗斯,俄罗斯虽然独有世界唯一的超音速巡航导弹,但其装备常规弹头的这类武器一直受射程所限,如今,这一局面得到扭转。本月初,俄宣布已装备携带常规弹头的战略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可由战略轰炸机搭载,对3000千公里外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分析家认为,俄罗斯手中又增加了一种能够洞穿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杀手锏。

  进入2004年年底,有关俄罗斯开发更先进武器的消息不断传出。总统普京于11月中亲自宣布俄罗斯正在研发世界领先的新型核导弹,让世界再次感受核震荡,这次震荡余波未了之际,《俄罗斯报》本月6日援引一名俄罗斯空军高级军官透露的消息,宣布该国现在已经掌握远程战略巡航导弹技术,并且已装备了90枚携带非核弹头的战略巡航导弹,这种导弹被定名为“OFAB-500”,可由战略轰炸机搭载,对3000千公里外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这种巡航导弹与普京所说的新型核弹有无关系,外人无从得知,但俄罗斯无疑已经打破美国在远程巡航导弹武器上的垄断地位,同时又增加了一种能够洞穿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杀手锏。

  “超神秘武器”揭开面纱

  今年3月底,在北约正式宣布接纳来自中东欧的7个新成员国后不到24小时,俄罗斯国防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宣称,俄罗斯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革命性的超神秘武器”,这种武器一旦投入使用,美国历届政府费尽心机耗资千亿美元打造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变成一堆“废铜烂铁”。

  这位国防高官还说,“革命性的武器”在俄罗斯于先前举行的“安全-2004”战略大演习中已经进行了试用,结果非常成功,并总结出这种“革命性的武器”的三大特色:一是它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俄罗斯核力量的发展概念;二是它的出现将使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价值化为“零”;三是它的造价相当便宜,跟动不动就得上百近千亿美元花费的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由于俄罗斯上下守口如瓶,当时,这一“革命性武器”成为世界各国媒体竞相猜测的谜题。此前的2月份,俄罗斯武装力量第一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上将透露,这是一种能够在太空和大气层间自由飞行的“超音速飞行器,速度可以达到音速的5倍,并且在高速飞行过程中可以进行灵活调整,改变其飞行轨道,从而躲避敌方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

  俄罗斯前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也暗示,这种新导弹的特点是:可以在最后阶段独立地按原先设定的程序,或者在飞到敌方境内后调整飞行程序。并说,除俄罗斯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比音速更快的有翼导弹?巡航导弹?。军事分析家根据这些俄罗斯军方和官员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的蛛丝蚂迹,猜测这种“超神秘武器”最有可能的是用弹道导弹投送的由“超燃”发动机推进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根据俄空军高官透露的信息,OFAB-500能携带重515公斤的集束炸弹弹头,飞行速度达到音速,约为每小时1200公里。这一数据与上述数据虽有差距,但分析人士早认为俄罗斯正在把巡航导弹技术用于弹道导弹,以使弹道导弹获得在空中机动规避敌方拦截的能力,其目标自然是针对美国正花费巨资建造的导弹防御系统,若通过俄罗斯著名的“白杨”洲际导弹投送OFAB-500,它的速度完全可以大大增加。事实上,今年3月的军演中,向普京演示的神秘武器就是由弹道导弹搭载的。俄高官还透露,OFAB-500可以搭载“图-160”型和“图-95”型战略轰炸机,这种导弹的打击范围因此可以达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达到洲际导弹的威慑力,另外,一名俄军官员向记者透露,俄空军“图-160”型轰炸机已经装备90枚这种新型巡航导弹,这说明该导弹造价并不高。而常规弹头与核弹头之间的相互置换对俄罗斯来说更不是什么难事。由此,这些特点与上述俄罗斯高官总结的“神秘武器”的三大特征基本吻合,可以认为,俄罗斯官员一直高调宣传的“超神秘武器”已经揭开神秘面纱。

  俄军又增洞穿NMD利器

  法国媒体报道说,这种导弹在技术上似乎与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所携带的巡航导弹相似,该新型战略巡航导弹使俄罗斯在与美国的军事技术竞赛中又挣得一分,俄空军一名高级官员认为俄罗斯已经打破美国对远程常规巡航导弹的垄断。据估计,美国现有5000枚非核弹头巡航导弹,其中有700枚装备于“B-52”和“B-2”战略轰炸机上进行远程攻击。尽管俄官员表示,这种导弹将主要用于反恐行动而不是针对美国,绝大多数的观察家们认为,俄罗斯研发能够打击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新式战略武器其实就是报复美国部署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OFAB-500的灵活特征正满足了这一需要。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日前的一篇报道分析,俄罗斯目前的军事装备中,从1997年开始部署的“白杨-M”型洲际导弹毫无疑问能够突破导弹防御系统,已经至少部署了36枚,而且新型机动版本的“白杨-M”型导弹也基本完成最后测试,可能已到了部署阶段,到2015年,这种能够破解导弹防御系统的强大武器将成为俄陆基核弹的主力。另外,俄罗斯正在进行核潜艇更新换代也包括更新导弹系统,第一艘最新型的核潜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将在2006年开始服役,另外3艘新型核潜艇也将在2012年前投入使用。今年9月,为这些新型核潜艇配备的“BULAVA-30”型洲际导弹试射成功,和“白杨-M”一样,这种导弹也能够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封锁。

  俄空军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将军说:“新型战略巡航导弹的射程超过3000公里,可以携带数十万吨当量的弹头,误差在几米之内。”这表明,俄罗斯并不介意将其作为保持核威慑的新手段。俄罗斯军费投入近来呈现递增趋势,但依然满足不了庞大的国防开支,但为了确保能拥有先进的导弹系统,可以破解美国耗费巨资打造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在新型导弹的研究上从未停顿,坚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国防开支锐减,但是在有限的资金中,核武器和导弹研发和生产部门受到的照顾显然最多,占当时俄罗斯军方用于军事研究和开发资金总额的80%左右。

  远程巡航导弹威慑力堪比洲际导弹

  目前,巡航导弹也向着高速、远程、小型化和更加精确的打击方向发展,这使其威慑能力逐渐突出。

  由洲际导弹和远程轰炸机携带投掷的核武器系统的威慑力仍将在21世纪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新研发的武器都不可能替代这类核武器的功效,将其请出战争。但是,也应当承认,在近些年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常规弹头的各种远程空基和海基巡航导弹在武装斗争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新技术的出现和新一代武器的装备,会大大降低核武器的竞争力,核武器可能永远只能作为放在家中的“纸老虎”来吓唬吓唬人,不能充分投入使用,由其造成的“威慑真空”必须由新型武器来填补,目前俄罗斯和美国都积极发展的携带常规弹头的远程战略巡航导弹即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飞行距离达几千公里的高精度远程巡航导弹其危险不亚于带有核弹头的洲际导弹。也就是说,高精度远程巡航导弹将来可以替代核武器。现在,为了填补核武器削减后留下的缺口,美国准备到2010年时部署15万枚高精度远程巡航导弹。它们可以在2500公里之外发射,然后紧贴地面飞行,在不被防空设施发现的情况下,隐藏地攻击地球上的任何目标,误差仅在2米。

  俄罗斯也意识到了把核遏制的重负从弹道导弹转移至巡航导弹。俄罗斯2000年装备部队的X-55和X-111巡航导弹飞行距离已分别达到3000公里和5000公里,弹头可以穿透6.5米厚的混凝土,任何受到高度防护的现代化战略设施都可以被摧毁。俄专家甚至表示,这还不是极限,俄罗斯现在完全有制造飞行距离达1万公里巡航导弹的能力。但是,这些超远程的巡航导弹均是造价高、体积大、行动不便的大块头,而使用常规弹头的巡航导弹要达到一定的威慑力必须拥有足够的数量,对于造价动辄数十到百万美元的巡航导弹来说,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承担如此巨大的国防开支,这些大块头显然不能担当重任。而OFAB-500的体型小、主要通过轰炸机投放的打击方式也使造价相应降低,对俄罗斯来说非常适用。

  对俄罗斯来讲,与美国的军事竞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国际军事竞赛的主流,美国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重金打造“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建立反导系统防备日后具备实力能够向美国挑战的国家。也就是要建立一个自己能威胁别国,别国却无法反击自己的战略态势。而俄罗斯要建设这样一个防御系统显然目前还不现实,但要达到武力威慑目的就要开发更先进的攻击导弹,目前来讲,远程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正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巡航导弹角力多半世纪

  美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发动了多起规模较大的战争,其巡航导弹经受实战的检验更多,其优越性能为美国在巡航导弹技术方面赢得不少名声。由于历史因素以及巡航导弹相对较高的成本,俄罗斯的巡航导弹鲜有在实战大显身手的机会,留给世人相对落后的印象,此次在战略巡航导弹上的技术突破使其在巡航导弹技术方面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

  俄美两国在巡航导弹技术方面的研究几乎同步开始。巡航导弹的发展可追溯到40年代的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对巡航导弹首先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到二战后期,德国已生产了20000余枚V-1巡航导弹。这种巡航导弹外形与常规飞机相似。战争结束后,美、苏缴获了大量V-1巡航导弹的资料、实验设备及部分样弹,并得到了相当数量的导弹专家,分别在V-1的基础上开始研制巡航导弹,并在几年之内研制出多种巡航导弹,但受到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些导弹的尺寸大、精度低、可靠性差。这时期的巡航导弹被称为第一代巡航导弹,已经退役。

  为了满足核战争准备及核威慑需要,美国和苏联从50年代末转向发展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受到冷落,70年代初,由于微电子、核弹头小型化、小型喷气发动机和隐身技术等高科技的进步,巡航导弹重新得到重视,得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到80年代中期,美、苏研制成功了多种型号的巡航导弹并相继列装服役。如美国的战略空射型AGM-86B?C分别于1982年和1988年装备部队;海(潜)射型战略(术)型BGM-109A、C、D型分别于1984年、1986年、1988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前苏联的AS-15、SS-N-21巡航导弹等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发的成果。这一时期研发的巡航导弹是第二代,也是目前两过巡航导弹装备的主力。

  目前巡航导弹已发展到了第三代,如正在研制的美国的具备隐身能力的AGM-129先进巡航导弹和俄罗斯的Kh-101巡航导弹。同时,美俄两国都把目标瞄向更先进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研究,由于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速度可以达到6-8倍音速,不但大大缩短了攻击前的飞行时间,几乎也避免了被导弹防御系统拦截的可能。俄罗斯于1991年11月27日进行了世界首次试验飞行,目前有“日炙”和“宝石”等型号的超音速巡航导弹。美国则在今年完成高超音速飞机的初步试飞,为其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研发打下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05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OFAB-500面世前,美国巡航导弹在射程上占优,其AGM、BGM系列均开发有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型号,其最新型号AGM-129更具备了隐身能力;而俄罗斯常规巡航导弹的最大射程则一直徘徊在300公里左右,但其拥有全世界唯一的超音速巡航导弹,最快的“宝石”反舰导弹的速度达到2.5倍音速,因此,俄罗斯在速度方面占据优势。OFAB-500的面世,使俄罗斯在射程方面的劣势得到扭转,为其在国际社会斗争中增加了更多底牌。

  OFAB-500猜测

  虽然俄罗斯还没有公布该导弹的图片,但从媒体报道中还是可以猜测其大概尺寸。媒体报道说,OFAB-500战略巡航导弹是在X-55的基础上开发的,可携带515千克集束炸弹,最快速度1200公里/小时,射程3000公里,体型比X-55小。而俄罗斯也早有计划其部分X-55导弹改装成携带常规弹头。X-55重1250千克,长6.04米。法国媒体认为它与美国B-2携带的AGM-129战略空射型巡航导弹性能相当,AGM-129重1587.6千克,长6.1米。由此,可以大概推测OFAB-500的弹重在1200千克左右,弹长应该不超过6米。

  名词解释 战略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是指主要以巡航状态飞行的有翼导弹,按作战任务可分为战略和战术巡航导弹两种。射程在600公里以上、用于攻击地面战略目标的称为战略巡航导弹,可携带常规、核弹头。用于攻击战场上高价值目标或海上目标的称为战术巡航导弹,携带常规弹头,通常可归类于反舰导弹和空地导弹。狭义上的巡航导弹一般指战略巡航导弹。

  俄美巡航导弹实力对比

  美国

  AGM-86B?C战略空射型

  重1452千克,弹长6.32米,翼展3.66米,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时,射程2800公里,命中精度9米。

  战斧(BGM-109A?B?C?D?G型战略(术)型)

  重1587.6千克,长6.25米,翼展2.67米,巡航速度610~920公里?小时,射程从480公里到2400公里不等,命中精度低于9米。

  AGM-129战略空射型巡航导弹

  重1587.6千克,长6.1米,翼展3.05米,巡航速度530~960公里?小时,射程超过3200公里。

  俄罗斯

  “宝石”反舰导弹

  第二代超音速反舰导弹,重3000千克,长8.9米,最大飞行速度2.5倍音速,射程120-300公里,战斗部为250千克反舰型装药。

  X-55(北约代号AS-15)

  重1250千克,长6.04米,巡航速度540-1050公里?小时,射程3000公里(战术型、携带核弹头)和600公里(战略型)

  “白蛉”反舰导弹

  又称“日炙”和SS-N-22,弹重3950千克,长9.38米,最大飞行速度2.5倍音速,射程120公里。

  俄罗斯不让美国自己玩

  有了“OFAB-500”,俄罗斯携带常规弹头战略巡航导弹的射程劣势大大弥补。此前,俄罗斯的超音速巡航导弹虽然是世界独此一家,但也就能打300公里左右,其余射程能够超过3000公里的均是携带核弹头的大家伙,在世界各国民众呼吁抵制核武的今天,拿这些东西去吓唬人显然太过招摇。因此,精明的美国人早就在巡航导弹的射程上打主意,其主要列装的巡航导弹均开发有远射型号,走在了俄罗斯前面,你的导弹飞得再快可打不着我,我的虽然慢但能打到你家里。况且,美国的极超音速巡航导弹(号称能在两小时内打击世界任何地点)计划正逐步向现实迈进,也曾风光无限的俄罗斯人当然不甘人下,在与美国争风吃醋的历史中,俄罗斯还从来没有在哪些方面落得太远。巡航导弹这东西虽然挺高级,说起来两家用的还是一个模子(源头均是二战德国发明的V-1巡航导弹),你能造的,我也能造。

  常规战略巡航导弹的装备,让俄罗斯在应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方面又多了一招“点穴”绝招。在大国角逐的世界舞台上,俄罗斯虽然国力式微,但在保有“一招制敌”的绝技上却从不吝啬。而出身克格勃的普京在使用“绝招”上也老谋深算,出手既稳又狠。战略巡航导弹在今年3月份也曾露一小脸,那是在北约成功东扩接受7个新成员国之前的军演中,俄罗斯人在极度失意时也不忘故做神秘营造气氛。

  到了年底,让俄罗斯窝心的事一件接一件。先是美国在阿拉斯加部署第六枚拦截导弹,完成了NMD的一期工程,在俄罗斯的家门口竖起一道坎儿,摆明让北方的邻居难堪;再有,明年俄日建交150周年,普京顶着舆论压力主动提出归还北方四岛中的两个岛,以此安抚日本,好让其掏钱帮着开发西伯利亚,没想到虎落平阳被犬欺,日本人竟不领情,还态度坚决地说,四个岛少还一个都不行;还有,北约已经扩到家门口,美国竟又在乌克兰搞起小动作,这可是我的患难兄弟,难道真以为“北极熊”这么好欺负?看来要挣面子还得亮出“绝活”。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00 人气 +10 收起 理由
神气 + 200 + 1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_luv_Velenc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5-4-2005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



排水量:满载67500吨

  规格:全长999英尺(304.5米),飞行甲板长999英尺(304.5米),吃水34.3英尺(10.5米)

  搭载机: 12架SU-27B2侧卫式(Flanker)战斗机、12架MiG-29支点式战斗机或12架SU-25蛙足式攻击机或12架Yak-38/14铁匠式战斗机、15至18架Ka-27蜗牛式反潜直升机

  装备:SS-N-19反潜导弹12枚(可携带核子弹头)、SA-N-9防空导弹六联装发射器4具(192枚导弹)、CADS-N-1近迫武器系统8具、RBU 12000十管反潜火箭发射器2具、此外尚有数门小口径机炮

  主机:4具蒸气涡轮机,四轴,航速32节

  前苏联向来对航空兵力的发展为重视,早在第一次大战时,前苏联已拥有大量的飞机服役于海军之中。在30年代,前苏联更将海军航空兵力重建列入舰队整备计划中,到了1941年时,其海军航空兵力已拥有1500架飞机。二次大战时,苏联海军的飞机皆由陆地起飞,并且早在1941年8月,就曾以少数轰炸机空袭柏林。

  前苏联自30年代即致力于由美国获得飞机及航空母舰。寇克斯(Cox)与吉布斯(Gibbs)曾提出一项战舰/航舰的混合设计,计划中的混合舰排水量高达72000吨,可搭载30架飞机,飞机经由弹射器起飞,由舰身中段的飞行甲板降落,不过这艘306.3米长的怪物终究没有建造,而其他由外国所协助的设计也都没有成功。

  二次大战结束后,前苏联海军航空兵力已有了长足的成长,单是太平洋舰队就的超过1500架的飞机,不过因为当时苏联还没有航空母舰,因此这些飞机仍以陆上为基地。纵使苏联已拥有令人畏惧的航空武力,却不减其发展母舰的雄心,只是因为技术上的 不成熟,苏联始终无法建造出期待中的航舰。到了1945年,苏联虏获了报废的德国航舰齐柏林伯爵号,并在草率地整备后被曳航至前苏联,不过途中因遭遇暴雨而沉没。

  1960年莫斯科级的出现是前苏联朝向建造航舰所跨出的重要一步,莫斯科级与意大利的维多利奥·维南多级以法国的圣女贞德级直升机巡洋舰相似,只是搭载了更多的 直升机,以执行猎杀敌人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任务。莫斯科级为苏联提供了在舰上操作飞机的宝贵经验。其后的基辅级除舰体较莫斯科级大,还有斜形飞行甲板,除直升机外,亦可操作固定翼机。基辅级主要任务虽仍为搜寻并摧毁敌人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不过其作战范围可广及全世界各海域。

  库兹涅佐夫上将号与其姊妹舰伐雅各号是继基辅级之后一项重大的进步,末来将成为特遣舰队的中心舰只。库兹涅夫有一倾斜7度的斜形甲板,却也拥有12度的滑跳甲板,而在右舷有一具舷侧升降机。机库大小为180米×30米×7.5米,可容纳18架SU-27战机,最多可增载至60架。反潜及侦察任务由Ka-27蜗牛式直升机执行。与基辅级相同的,舰上亦携载大量的反舰、防空武器,飞行甲板前部有12具SS-N-19反舰导弹发射器,SA-N-9防空导弹六联装垂直发射系统则置于甲板的四个角落。

  库兹涅佐夫上将号于1983年一月开工,在1985年十月初下水,并在1991年1月完工。伐雅各号则于1985年12月开工。1988年11月下水,在1992年完工。随着这两艘新航舰的加入,苏联已拥有强大的航舰能力,其中包括极具威力的基洛夫级战斗巡洋舰,舰载机方面则有仍在测试中的改良型SU-27侧卫式、SU-25蛙足式以及MiG-29支点式等固定翼机。

转贴自http://www.huaxia.com

[ Last edited by J_luv_Velence on 5-4-2005 at 12:56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_luv_Velenc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5-4-2005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罗斯: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排水量:满载28000吨

  规格:全长248米,全宽28米,吃水8.8米

  搭载机:一架卡默夫Ka-25贺尔蒙B标定直升机、2架卡默夫Ka-27蜗牛式反潜直升机

  装备:

  基洛夫号:SS-N-19反潜导弹发射器20具、SA-N-6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12具,96枚导弹、SA-N-4防空导弹发射器2具,40枚导弹、SS-N-14反潜导弹双联装发射器一具,14枚导弹、100毫米炮2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0具、Type 53鱼雷、30毫米机炮8具、RBU 6000十二管反潜火箭发射器一具、RBU 1000六管反潜火箭发射器2具

  佛朗兹号:SS-N-19反舰导弹发射器2具,40枚导弹、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0具,Type 53鱼雷、双联装130毫米炮一座、30毫米机炮8具、RBU 6000反潜火箭发射器一具、RBU 1000反潜火箭发射器2具。

  卡里宁号:SS-N-19反潜导弹发射器20具、SA-N-6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12具,96枚导弹、SA-N-9防空导弹发射器2具, 128枚导弹、SA-N-4防空导弹发射器 12具、CADS-N-1近迫武器系统6具(每具有两组30毫米机炮及8枚SA-N-11防空导弹)、双联装130毫米炮一座、RBU 12000十管反潜火箭发射器一具、RBU 1000反潜火箭发射器2具

  主机:2具核子反应炉、2具重油过热系统(15000轴马力),双轴,航速32节

  二次大战结束后,一般的观念多认为大型舰的时代已成过去,许多国家都在50年代将所拥有的战斗舰除役解体,仅美国保留有4艘爱荷华级战斗舰。是时世界各国所建造的最大型水面作战舰只,为1961年完工的美国核动力巡洋舰长堤号,排水量为17525吨。因此当苏联海军开始建造一艘巨型军舰---基洛夫号时,曾引起海军界极大的震撼。基洛夫号于1977年下水,而当其在1980年完工后更成为各国观察家目光的焦点。

  基洛夫级的武装非常强大,各舰装备皆有些不同,据推测当第四艘完工后其配备亦将与前三艘互异。目前完工的三艘皆配有SS-N-19反潜导弹发射器20具,以四列五排,倾斜40度置于前甲板上。SS-N-19反舰导弹可携带传统或核子弹头,射程长达570公里,极速为2.5马赫,奥斯卡级潜艇上亦配有此种导弹。另外各舰均配有12具SA-N-6防空导弹垂直系统及2具SA-N-4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卡里宁号更加装了6具 SA-N-11点防御导弹系统,并预留了空间以便在将来装设SA-N-9防空导弹。在舰炮方面,基洛夫号在后甲板有2座单装100毫米炮,后2艘则改为一座全自动水冷式双联装130毫米炮,另外,各舰皆备有数具广为前苏联海军使用的30毫米机炮近迫武器系统。

  在反潜武器上,三艘亦有很大的不同。前两艘皆有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而卡里宁号却末有此项装备,这点着实耐人寻味。而基洛夫号上的SS-N-14反潜导弹亦出现在佛朗兹号与卡里宁号上。SS-N-14导弹于1974年开始部署,前苏联海军目前似乎已不再使用这种武器了。

转贴自http://www.huaxia.com

[ Last edited by J_luv_Velence on 5-4-2005 at 12:53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leo08117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5-4-2005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基洛夫级战舰!
如果它能在匿踪再下功夫的话,
美国将会更害怕它.
因为这样一来它将更难搜寻和侦查到它,
它就能更加进一步打击美国的航空母舰舰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05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喜欢基洛夫级巡洋舰,就像我喜欢大和战列舰,台风级潜艇一样,
可能到最后,大件的东西不一定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leo08117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7-4-2005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nggugu 于 6-4-2005 19:29  说 :
我也很喜欢基洛夫级巡洋舰,就像我喜欢大和战列舰,台风级潜艇一样,
可能到最后,大件的东西不一定就好。。。。。



这个我是知道的,
所以我才希望基洛夫级巡洋舰能够增强它的匿踪性能.
使到敌军无法快速掌握其位置而对其攻击或反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4-2005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eo081179 于 7-4-2005 02:31 PM  说 :



这个我是知道的,
所以我才希望基洛夫级巡洋舰能够增强它的匿踪性能.
使到敌军无法快速掌握其位置而对其攻击或反击.


若是要增加基洛夫巡洋舰的匿踪性能,那就要牺牲了他的强大的火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4-2005 09: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的航母也很大块^^不知何时被击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4-2005 07: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ax5007 于 8-4-2005 09:30 PM  说 :
美国的航母也很大块^^不知何时被击沉^^



这不容易,因为它的保护网很强大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eo08117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9-4-2005 09: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teven268h 于 8-4-2005 19:25  说 :


若是要增加基洛夫巡洋舰的匿踪性能,那就要牺牲了他的强大的火力了`




增加匿踪性能并不会牺牲基洛夫级巡洋舰的强大火力!!
它的主要武装如远程防空导弹(SA-N-6),中程防空导弹(SA-N-9),反舰导弹(SS-N-19)都是以垂直或是倾斜布置在舰体内.
近程防空导弹(SA-N-4)平时也是布置在舰体内,只有在发射导弹时才向上升起.
因此武器只有CADS-N-1近迫系统,反潜武器RUB12000和RUB1000,双联装130毫米舰炮
是没有匿踪装置的.
当然它的雷达系统和其他的装置也必需以匿踪装置才能使基洛夫级巡洋舰增强
其匿踪性能!!!
有传闻说俄罗斯已经拥有电离子匿踪系统,它能使到被雷达侦测的面积减少到
原来的百分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4-2005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nggugu 于 9-4-2005 07:43 AM  说 :



这不容易,因为它的保护网很强大哦~



航母周围应该有很多先进的航舰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4-2005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ax5007 于 10-4-2005 09:25 PM  说 :



航母周围应该有很多先进的航舰对吗?


航母周围有许多先进的神盾巡洋舰,护卫舰,空中有预警机,战斗机,水下有潜艇。
保护网算是蛮强大的~~

但是它也不会是无敌的啦~ 如果敌人采用“蚁多搂死象”的攻击法,还要是凶猛的火蚁~
它就会万分危险,问题是:谁有“蚁多搂死象”的攻击本钱?

像基洛夫级巡洋舰就会是美国航母的好对手,可惜,数量不多,而且,空有巡洋舰也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4-2005 08: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的道理,如果基洛夫级巡洋舰数量不多,也不难击沉咯。。。但军事开销酱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2-2005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il Mi-28 Havoc



Mil Mi-28A/N Havoc
Mil Mi-28 Havoc is a modern combat helicopter able to destroy armoured and unarmoured combat material, low and slow flying airborne vehicles and other battlefield targets. The helicopter design is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pod and boom configuration with a tail rotor. The design of this helicopter is similar to well-known older battle helicopter Mi-24 Hind, which is used in many countries of East Europe incl. Czech Republic. The pilot and the navigator/systems officer are accommodated in two separate cockpits in tandem configuration under individual canopies. The fuselage of the Mi-28 has a bay fitted with a hatch door. The bay can accommodate three people for the rescue of downed friendly air crew. The helicopter has non-retractable tricycle tailwheel type landing gear. The energy absorbing landing gear and energy absorbing seats protect the crew in a crash landing or in a low-altitude vertical fall. The crew are able to survive a vertical fall up to 12 metres per second. When the helicopters altitude allows parachute operation, the crew can bail out in an emergency. If the choice is made to bail out then it is possible to jettison the wings and cabin doors in order to remove any obstruction which could otherwise be caused by the protruding parts of the helicopter.

The helicopter can be operated autonomously for long periods from poorly prepared pads in the forward area of operations.The helicopter's construction makes it suitable for transportation by aircraft to the theatre of operations with minimum stripping and rapid reassembly.

The helicopter can fly at a maximum speed of 300 km/hour, can fly rearwards and sideways at speeds up to 100 km/hour and is able to hover turn at 45 degrees per second. This highly manoeuvrable helicopter is able to demonstrate aerial stunts such as loops and snap-rolls.

Mi-28N Night Havoc
In August 1996 the Moscow Helicopter Plant rolled out a first prototype of the day and night capable version of the helicopter, the Mi-28N Night Havoc. The Night Havoc helicopter first flew in November 1996 and the test procedures are scheduled for completion during 1999.

The surveillance and fire control system developed for the Mi-28N has the wide and narrow field optical channels together with an optical television and night vision infrared channel.

The Night Havoc helicopter retains most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Mi-28. The main difference is the installation of an integrated electronic combat system. Other modifications include the main gearbox for transmitting higher power to the rotor; new design of high efficiency blades with swept- shaped tips; an engine fuel injection control system for high power operating modes.

The main sensors of the integrated electronic combat system are the microwave radar antenna mounted above the rotor head and a FLIR (forward looking infrared) system.. The helicopter is able to hover under cover with just the radar head looking over trees, buildings or high ground. The integrated combat system uses onboard processing to display the helicopter location on a moving map indicator, and to show the flight, systems and target information on the cockp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The crew are equipped with night vision goggles. The pilots are able to perform nap of the earth flight missions in day or night conditions and in adverse weather.

The g-loading of the Mi-28N exceeds 3g and a range of acrobatic manoeuvres including a vertical loop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publ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helicopter had started in the end of 70's   according to specifications annonced by Soviet Ministry of Defense like the best competitor had started development of Ka-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2005 1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     USSR

Type:       air-combat and gunship helicopter

Max Speed:  162 kt / 186 mph

Max Range:  470 km / 292 miles

Dimensions: main rotor diam. 17.20 m /56 ft 5 in
            length 16.85 m / 55 ft 3.5 in
            height 4.81 m / 15 ft 9.4 in

Weight:     empty 7,000 kg / 15,432 lb

max.        take-off 10,400 kg /22.928 lb

Powerplant: two 1640-kW (2,200-shp) Isotov TV3-117 turboshafts

Armament:
one 30-mm 2A42 cannon with 300 rounds; provision for an unrevealed weight of disposable stores, including 16 modified AT-6 'Spiral' anti-tank missiles in four four-tube boxes, or four UV-20-57 multiple launchers for 55-mm (2.17-in) rockets or UV-20-80 multiple launchers for 80-mm (3.15-in) rockets, or four AAMs in two twin launchers,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weapon types, on four hardpoints under the stub wings  

Operators:  Russi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2005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unner Crewstation (Front)


Pilot Crewstation (Rear)

Cockpit
The crew have two compartments separated with armoured partitioning, the pilot seated in the higher rear compartment and the navigator/systems officer in the front compartment. The Mi-28 has a fully armoured cabin including the windshield which withstands impact by 7.62 and 12.7 mm bullets and 20 mm shell fragments. It is equipped with state of the art sighting and observation, pilot, 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The cockpit is designed specifically to minimise the workload on the pilot particularly during low altitude flight and combat missions:

only the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mbat mission is presented to the pilot and non vital quantitative data is excluded.
the control systems are grouped so the controls used in flight are arranged on the left panel, the pitch-throttle lever and the control stick, and the controls used for flight preparation are mounted on the right hand side panels.
the helicopter systems automatically carry out the data processing and system control functions.
the systems assign priorities in the deployment of weapons.

Engines
The Mi-28A helicopter is powered by two TV3-117VMA turboshaft engines. The power plant is fitted with deflectors and separators to prevent dust ingestion in air intakes to protect the engines from wear when taking off from unprepared pads. The engines are fitted on either side of the fuselage to enhance the combat survivability.The helicopter is equipped with an auxiliary power unit (APU) for self- contained operation.

The fuel tanks are filled with polyurethane foam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explosion. In the event that the fuel tanks sustain damage, any rupture holes in the tanks are healed by latex in the self- healing covers. The fuel feed system in the helicopter's powerplant operates under vacuum, which prevents the helicopter being flooded with fuel and being vulnerable to fire if the pipelines are damaged in combat.

The thermal signature of the helicopter has been reduced by a factor of 2.5x compared to its predecessor, the Mi-24 helicopter. The engine has exhaust mixer boxes over the exhaust ducts and thermal screenin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heat seeking missiles.

If the helicopter transmission gearboxes sustain damage for example by a missile fragment penetrating the gearbox casing, the gearbox will operate for 30 minutes without oil.

Rotor blades
The main rotor head of the Mi-28 has elastomeric bearings and the main rotor blades are made from composite materials. The tail rotor is designed on a biplane configuration with independently controlled X-shaped blades. The turnable stabilizer is fitted asymmetrically on the end of a tailboom. In real combat missions the single rotor design allows the helicopter to continue flight and land with damaged main rotor blades or damaged anti-torque blades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A new design of rotor blade, all plastic with swept shaped tips has been installed on the Night Havoc Mi-28N helicopter. The new all plastic blades can sustain hits from 30 mm shell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2005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eapon systems



The crew has two members. The pilot in the second of the tandem cabins flies the helicopter and uses the unguided weapons. When a high priority target is detected, the pilot uses a helmet mounted target designator which allocates the target to the navigator's surveillance and fire control system. The navigator/weapons officer in the forward cockpit is then able to deploy guided weapons or a movable gun against the target. The targeting system follows the direction of the pilot's eyes. The navigator can seek out and identify targets using the movable surveillance and fire control unit mounted on a gyrostabilised platform. The navigator can then deploy guided missiles and the helicopters fast moving gun against the targets.

The Mi-28A has small sweptback mid-mounted stubwings with four suspension units. Countermeasures pods are mounted on the wingtips. The helicopter's weapons systems a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mbat mission. The helicopter can be armed with a mixture of air-to-air and air-to-ground missiles, unguided rockets and podded guns. The shells used for the gun and the antitank guided missiles carried on the helicopter are standard ordnance used by land forces and therefore the logistics of rearming quickly in forward bases is simplified.

Integrated surveillance and fire control system

The integrated surveillance and fire control system has two optical channels providing wide and narrow fields of view and a narrow field of view optical television channel. The system can move within 110 degrees in azimuth and from +13 to -40 degrees in elevation. The gun moves in the same range and in synchronisation with the fire control system. The surveillance and fire control system incorporates a built in laser range finder which provides the target range data to the airborne digital computer for computation of the firing parameters for the gun and for the launch of the unguided rockets. The data is also downloaded from the laser range finder for the launch of the guided missiles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optimum launch trajectory.

Anti-tank missile

The Mi-28N Night Havoc helicopter is armed with Shturm and Ataka anti-tank missiles both supplied by the Machinery Design Bureau based in the Moscow Region of Russia. Up to 16 anti-tank missiles can be mounted on the helicopter. Shturm is a short-range radio command-guided missile. The Ataka missile's guidance is by narrow radar beam which has proven robustness against hostile jamming and countermeasures. The maximum range of the missile is 8 kilometres. In real combat situations over broken terrain the average target range is between 3 and 6 kilometres. The target hit probability of the Ataka missile is higher than 0.96 at ranges 3 to 6 kilometres. The kill probability against heavily armoured targets is also close to unity. The missile has a shaped charge warhead with a tandem charge for penetration of 950 to 1000 mm thick homogeneous armour and also multilayer and explosive armour.

Air to air missiles

The helicopter can launch fire-and-forget air to air missiles with independent self homing systems.

Unguided weapons

The helicopter can also carry four containers each with twenty 80 mm unguided rockets (total eighty 80 mm rockets) or with five 122 mm rockets (total twenty 122 mm rockets). The helicopter can alternatively carry containers with grenade launchers, 23 mm guns, 12.7 and 7.62 machine guns, aerial bombs and incendiary tanks.

Cannon

The helicopter is equipped with a turreted 30 mm cannon, the 2A42. The gun mount is stabilised in two planes. A firing unit is installed between two faired cartridge housings mounted directly on the gun carriage. The gun is fed selectively from the cartridge housings. The firing calculator device provides high firing precision at all angles of rotation of the gun. The weight of one round of ammunition is 1,000 grams. The cannon provides a muzzle velocity of 1,000 metres per seco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2025 03:39 AM , Processed in 0.10175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