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elloking 于 7-2-2012 02:34 PM 编辑
紅五星、八角帽和灰軍裝,那是紅軍的象征。其實那時紅軍並沒有那麼整齊的服裝,就像一位老紅軍所言︰“哪有那麼好啊,我們穿的衣服有從戰場上繳獲來的,有老百姓送的,還有自己用草木灰或樹葉浸染縫制而成的,有啥穿啥,五花八門。(参考资料:《军旗飘飘》(百望山谈兵录)http://itunes.apple.com/tw/app//id475568032?mt=8)” 紅軍初創時期服裝“有啥穿啥,五花八門”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7月1日成立後,直到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才建立了自己的武裝。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于1927年7月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並成立了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在黨的前敵委員會領導下,1927年8月1日,賀龍、葉挺、朱德等率領的國民革命軍部隊共三萬余人舉行了起義。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武裝革命的開始。8月1日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油畫︰南昌起義 作者︰莫樸 
南昌起義主要領導人——中國共產黨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身著國民革命軍軍服 
身穿國民革命軍軍服的南昌起義領導人之一劉伯承
由于這次起義是由賀龍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葉挺率領的第二十四師、朱德率領的第三軍軍官教育團等國民革命軍原建制部隊起義,起義時部隊仍著穿國民革命軍的服裝。由于“八一”南昌起義時值夏季,參加起義的官兵均穿著國民革命軍夏服,即單軍衣。為和舊軍隊區別開來,起義部隊人員每人系一根紅領巾。
當時國民革命軍的軍服沿用了北伐時期黃埔軍校學生軍的軍服樣式,上衣為中山裝,衣領較寬,胸口袋無褶襞,袋蓋中央有尖角,胸口袋上緣是平齊的,位于第二顆鈕扣處。軍服顏色為青灰色,衣料以棉布為主。在原地方軍閥部隊所屬的非嫡系雜牌軍中,北方部隊大多數以灰棉布制服為主,即使嫡系部隊也有不少穿灰布棉軍裝的。兩廣部隊(李宗仁、白崇禧的桂軍,余漢謀的粵軍)穿著土黃色軍服,龍雲的滇軍則是藍綠色軍裝。冬裝方面,無論以黃埔學生軍發展起來的第一集團軍還是其他部隊(雜牌軍),都是以灰色棉布制服為主。所謂的灰色,實際是略帶淺藍色的灰色。官兵均帶大檐帽,軍官穿長筒靴,士兵打綁腿,穿草鞋或布鞋。國民革命軍早期穿用的軍鞋非常混亂。正式場合以皮鞋為主,在一般作戰和訓練中,普遍穿著黑色布鞋和布制軟膠鞋。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後來的西北軍),閻錫山的第三集團軍(晉軍)等部隊習慣穿俗稱“懶漢鞋”的黑布鞋,但需要用一根布條將鞋子和腳掌捆緊,以防脫落。草鞋那時在部隊中也較常見,因為它往往是就地取材,由官兵自己動手編制,雖不美觀,卻相當實用。國民革命軍的軍官平時穿皮鞋,戰時或受閱時則配有皮靴,但大多都是憑個人喜好穿著,並無明文限定。國民革命軍的官兵均在腰間系有皮帶。士兵系窄皮帶,軍官系寬面雙孔式皮帶,並搭配德式斜背武裝帶。
國民革命軍軍官,腰扎武裝帶,穿長統靴或皮鞋。 
穿草鞋、打綁腿的北伐軍士兵。
同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的湖南秋收起義爆發。起義部隊大部分由農民自衛軍、工農義勇隊組成,所以,參加起義的人員穿著各式服裝,但統一佩戴紅布袖章,以此象征是一支紅色的軍隊。9月上旬,起義部隊正式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下轄4個團:第一團,由武漢政府警衛團和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合編,官兵服裝仍是北代軍時的灰布軍服;第二團,由安源礦工警衛隊(是舊軍隊班底)和醛陵起義農軍組成,除連、營以上干部外,都身著舊軍服、礦工服或農民服;第三團,由平江、瀏陽的農民起義軍組成,大都混穿農民各式服裝;第四團,是鄂東來的夏斗寅、邱國軒的殘部,經崇陽縣委聯系改編的,穿著仍是舊軍服。以上4個團的各級干部多為黃埔生,他們均按國民革命軍服裝穿著規定,穿黃埔軍校軍服,黃、灰軍服各1套,打綁腿、穿馬褲、皮靴,系武裝帶。
9月29曰,秋收起義部隊抵達永新縣三灣村。在此召開了“三灣改編”會議,把只剩700余人的1個師改編為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建立士兵委員會,官兵生活平等,軍官取消每餐四菜一湯,官兵吃穿一樣,這是我軍建軍史上第一次重大改革。據譚政回憶,“到了三灣的第二天,部隊集合,由新任團長介紹毛澤東出來講話,從人叢中走出一個又高又大的人來,頭上蓄著久未理的長發,身穿一件老百姓的爛棉襖,打雙綁腿,穿一雙草鞋,以和藹的態度、含笑的臉色,走到部隊前面講話。”這說明“三灣改編”時工農革命軍尚沒有統一軍服,而毛澤東雖末穿軍服,但與戰士們一樣打綁腿,穿草鞋。這表明他已從一般農民服裝,開始向工農軍隊裝束上轉化。
大革命失敗後,除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等三大起義外,中國共產黨還在全國各地,先後發動了二百多次武裝起義,創建了各地的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對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著名的有彭湃等領導的海陸豐起義;楊靖宇等領導的確山起義;唐澍、謝子長領導的清澗起義;吳光浩、潘忠汝、曹學楷、戴克敏等領導的黃麻起義;方志敏、邵式平、黃道等領導的弋橫起義;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郭滴人、鄧子恢、張鼎丞等領導的閩西起義;王維舟、楊克明、李家俊、李光華等領導的川東起義;劉志丹、唐澍、謝子長領導的渭華起義;賀龍、周逸群、賀錦齋、段德昌等領導的湘鄂邊起義;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賀國中等領導的平江起義;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葉季壯等領導的百色起義;趙博生、劉振亞、董振堂、季振同等領導的寧都起義等。當時,各地起義部隊都沒有統一的軍裝,有的穿著國民革命軍軍服,有的穿著工裝,有的穿著從家里帶來的衣服,顏色和式樣五花八門。
1928年初,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余部和宜章農軍舉行湘南起義。起義勝利後,部隊整編,宣布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第一師,並打出了紅色的斧頭、鐮刀軍旗,衣服有原國民革命軍軍服和自備的雜色服裝,識別符號用了紅領章和紅袖帶,因此這支部隊被民眾稱為“紅軍”。毛澤東有詩雲︰“軍曰工農革命,旗號斧頭鐮刀”。
1928年4月,朱德率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第一師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起義部隊會師,史稱“朱毛會師”,心情興奮的毛澤東特地換下穿慣的長布衫,找人連夜趕做灰布軍裝,只為能夠穿戴整整齊齊,會見大名鼎鼎的朱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