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995|回复: 6

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创办人的故事-陈嘉庚(南洋商报)和胡文虎(星洲日报)

[复制链接]
Lion1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4-2-2005 10: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办人的故事 - 陈嘉庚


●  韩山元

  陈嘉庚以慈善家、教育家、富商、华社领袖的身分著称,他也是
《南洋商报》和《南侨日报》这两家大报的创办人。

  受正规教育不多,对办报完全外行的陈嘉庚为什么要办报?身为
创办人的陈嘉庚,战后又为什么与《南洋商报》疏离而另外办一份《
南侨日报》?

  陈嘉庚留下的足迹,令人缅怀、追寻……



陈嘉庚办报始末

《南洋》抗日《南侨》反蒋



  要深入了解本世纪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华文报的历史,不能忽略两
位华社领袖陈嘉庚(1874-1961)与胡文虎(1884-1954)的巨大贡
献。

  《南洋商报》是陈嘉庚在1923年创办的。那时,他已是闻名新马
的树胶大王,他本身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不多,讲树胶行情他头头是道
,办报他完全外行,那他为什么要办报呢?



⒈一本药书引发办报动机



  应当说,陈嘉庚早在本世纪初参加孙中山创立与领导的南洋同盟
会时(那时只是同情与支持革命,还不是中坚分子)就对报章的作用
有一定认识。直接引发他办报章动机的,是一本药书。

  事缘陈嘉庚年青时见过一本药书,名为《验方新编》。书内说,
此书版存于日本横滨中华会馆,欢迎定印。陈嘉庚觉得这是一本济世
益民的书,应当广为传播,于是备了钱托人汇到日本定印,前后达六
七千册,这些书他全部拿来送人。后来他再定印的5000册却没有下文
,令他非常遗憾。但印药书送人济世的心愿他一直没有改变。为了使
这本书的内容更丰富,他不惜花钱在中国各大中城市登报征求药方。
登报一个多月后,他收到了各地热心人士寄来的药方1000多个。他请
人将新方编辑,委托上海世界书局代印2万册,分赠提供药方者及中
国及南洋各地的人。

  这次印书成功,使陈嘉庚进一步认识到报章的力量。再加上他自
己所开设的橡胶制品工厂,产品广销南洋各地及中国,其代理处多达
百余处,需要花费巨款进行广告宣传,也需要印刷大量产品目录、单
据、发票等,每年给别人赚去不少钱。如果自己有家报馆及印刷所,
那不仅可以省下大笔钱,强有力的宣传工具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是可
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吗?



⒉关注时局号召华侨抗日



  除此之外,陈嘉庚也希望通过报章启发民智,移风易俗,推动教
育,进而富国强民。

  关于最后一点,在1923年9月6日《南洋商报》创刊号上,陈嘉庚
发表的《实业与教育之关系》讲得很清楚。他开宗明义地指出:创办
这份报章宗旨是为实业与教育。他说,实业之发展其根本乃在教育之
发展。

  陈嘉庚本人自1928年起积极参与中国的政治事务,领导华侨关心
中国、支持中国的社会改革,《南洋商报》自然也对中国时局表现了
极大关注。从1928年的济南惨案、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
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南洋》都表现了强烈的反日爱国情绪,对
日本的侵略行为予以揭露谴责,号召海外华侨积极参与中国的抗日运
动。



⒊疏离《南洋》创办《南侨》



  虽然在1932年,陈嘉庚个人的工商业因世界经济大恐慌、大衰退

而面临严重危机,《南洋》脱离了陈嘉庚有限公司,《南洋》改组后
出任董事主席的李光前却是陈嘉庚的女婿,与陈嘉庚关系密切自不待
言,另外几名董事如陈六使、侯西反都是非常尊敬陈嘉庚的殷商、福
建乡亲,他们的立场与陈嘉庚一致。所以,尽管陈嘉庚不再直接领导
《南洋》,但他对这家报章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后来陈嘉庚担任南侨
总会主席,领导整个南洋华社援华抗日运动,《南洋》更是给予南侨
总会与陈嘉庚大力支持。

  战后陈嘉庚从印尼苏岛回到新加坡,《南洋》已经复刊,这时陈
嘉庚与《南洋》的关系就不如战前了。导致两者疏离的主要原因可能
是对中国政局立场与看法的差异。那时陈嘉庚对蒋介石与国民党发动
内战十分不满,对中共的同情不断加深,他多次发表声明与谈话,呼
吁美国停止援助国民党政府打内战,对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诸多非
议,这引起新马一些亲蒋者不满,新马一些华文报章展开了对陈嘉庚
的攻击。

  《南洋》并没有帮陈嘉庚说话。当时除了马来亚联合邦两三家左
派报章支持陈嘉庚外,新加坡竟没有一家大报支持他,令他十分失望。

  1946年9月下旬,陈嘉庚与张楚琨、李铁民等在怡和轩俱乐部商
定:创办一家报章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并与亲蒋势力对抗。这就是由
著名报人胡愈之任社长的《南侨日报》。至此,陈嘉庚与《南洋》就
疏离得更远了。但《南洋商报》毕竟是一家办报态度严谨的华文大报
,对于党派之争采取中立立场,对陈嘉庚一直是尊重的。



报林趣话

沟渠会说话?



  沟渠怎么会说话?但旧时本地华文报的用语,现在的人读起来,
是有可能产生这样的误会。记得我念小学四年级时(1953年)学看华
文报,看到“渠谓”,不晓得是什么意思。去查一本小学生用的字典
,哑巴老师告诉我:“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也就是俗称的龙沟,
“谓”是说话,“渠谓”不就是沟渠说话吗?咦,这就怪了,沟渠怎
么会说话?后来学校开口的老师告诉我,“渠”者“他”也,“渠谓
”就是“他说”。

  那时华文报通行一种半文言半白话的文体,“我”字不用要用“
余”,“我们”不用要用“余等”或“吾等”。“他们”不用要用“
彼等”。引述别人的话之后要上“云云”二字,意思是“他(或他们
)这样说”。

  再有一个有趣的用语是“老翁”,现在的人要年岁60开外才有资
格称老翁,但旧时华文报却习惯称“年过半百的老翁”,人一到50岁
就“晋级”为老翁了。遇到年纪四十八九岁的,有的记者竟写“年近
半百的老翁”,让他提早一两年“晋级”。现在看来有点可笑,50岁
怎么算老?很多人60岁还“退而不休”呢。但在四五十年前,很多人
年过半百就显老态,这也难怪记者称他们为老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Lion19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2-2005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创办人的故事 - 胡文虎



  《星洲日报》是胡文虎创办的,胡文虎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
创办报章?他一共创办了多少家报章?他怎样建立一个报业王国?趁
着华文报75周年的时候,且让我们追溯胡文虎与报业的关系。



胡文虎及其报业王国



  胡文虎是个传奇人物,集慈善家、万金油大王及报业大王于一身
,他只在乡下私塾念了4年书,却从1913年起在中国、香港和东南亚
各地创办了10多家中英文报章,组成庞大的星系报业有限公司。至今
,无论在中国、港台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还没有人的办报干劲能
够超越他。

  如今,他建立起来的报业王国虽已今非昔比,不过,香港的《星
岛日报》和英文《虎报》以及泰国的《星暹日报》仍旧出版,由他的
后人经营。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虽已易主,旧招牌仍旧保留着。





初期办报

为宣传虎标良药



  胡文虎祖籍福建永定,客家人,1884年在缅甸仰光出生,10岁时
他的父亲胡子钦送他回永定家乡念书,14岁回返仰光。1908年胡子钦
去世,胡文虎和弟弟胡文豹继承父亲留下的小药材店永安堂,虎豹兄
弟不满足于经营一家小药材店,他们制造成药,生产万金油、八卦丹
、头痛粉和清快水四种虎标良药。

  胡文虎想到了报章是最好的宣传工具,1913年他在仰光与人合资
创办《仰光日报》,他占大股。不久,他在仰光再办《晨报》,后因
主笔回返中国,没有适当的继承人选,加上胡文虎到新加坡发展,《
晨报》遂告停刊。

  1923年,胡文虎来新加坡,起初在大坡厦门街开设永安堂分行,
最后在尼路购地建造制药厂。1926年新制药厂开幕,成为永安堂总行


  胡文虎深知宣传的重要性,也很懂得宣传手法,为了推销虎标良
药他印刷了很多宣传海报,到处张贴。他知道利用报章进行宣传,效
果肯定更大,他也知道出版报章还可赢得宣扬文化的美名。

  1929年1月15日创刊的《星洲日报》的前身,是由一家小型报章
《星报》与一家印刷公司合并改组而成,社址在罗敏申路120号,创
办初期由邓荔生任总经理,朱宝筠为主笔,每日出版四大张。同年6
月邓荔生辞职,将他的全部股份转让给胡文虎。此后,《星洲》便由
胡文虎独资经营,由林蔼民任总经理,傅无闷任编辑主任,并出版《
星光画报》。

  胡文虎出高薪从香港聘请人才来新当主笔和主持报务,著名作家
郁达夫、著名报人关楚璞和俞颂华等陆续投入《星洲》。聘请对南洋
文化有研究的学者姚楠、许云樵、张礼千、钟介民等筹备出版《星洲
十年》(星洲日报创刊十周年纪念刊)。

  胡文虎也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星洲》,如购置最新的印刷机器,
购置飞机运送报章到马来亚,发展新港之间的传真设备等,极力使《
星洲》领先各报。

  《星洲》于1929年创刊时,适逢世界经济不景气,各地受不景气
的打击非常严重,天天都有公司与个人破产、社会动荡的事情发生,
中国及国际局势很紧张,新闻来源很多,在这多事之秋,《星洲》的
创刊可说应运而生。





《星洲日报》创刊后

胡文虎决定继续办报



  《星洲日报》创刊之后,胡文虎兴致勃勃,决定继续办报。1931
年他在汕头创办《星华日报》,接着在汕头韩堤路兴建一幢3层楼大
厦,1935年新厦落成,《星华日报》与永安堂同时迁入。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永安堂虎标良药因政治因素而丧失
了中国大陆的市场,胡文虎在中国所办的几家报章也停刊了。

  1954年胡文虎到美国檀香山治病,9月5日因心机能出现毛病而逝
世,享年71岁。胡文虎逝世后,星系报业及各地的报章业务由他的子
女、侄儿及侄女婿管理。

  44年后的今天星系报业变化很大,大本营的新加坡《星洲日报》
已在1983年和《南洋商报》合并,成为《联合早报》和《联合晚报》
。由于胡氏后人没有一个是马来西亚公民,同时对办报失去信心,《
星洲日报》和《星槟日报》转售给林庆金,接着再转售给砂劳越木材
商张晓卿的常青集团,《星洲日报》仍旧以老字号为读者服务,《星
槟日报》则易名为《光明日报》。

  坐镇香港的胡仙(胡文虎的女儿)主持香港星岛集团的业务,目
前仍旧出版的有《星岛日报》、英文《虎报》和90年代收购的《天天
日报》,《星岛晚报》已在2年前因连年亏损而停刊。泰国的《星暹
日报》由胡文豹的女婿李益森(胡清新的丈夫)任社长,继续出版,
《星暹晚报》已停刊。



胡文虎办过哪些报纸? 

《星洲日报》创刊后,胡文虎兴致勃勃,决定继续办报……



  ·1931年在汕头创办《星华日报》

  1931年他在汕头创办《星华日报》,接着在汕头韩堤路兴建一幢
3层楼大厦,1935年新厦落成,《星华日报》与永安堂同时迁入。



  ·1935年创办午报性质的《星中日报》

  ·在福建厦门创办《星光日报》

  1935年日本侵华行动越来越露骨,希特拉宣布德国重整军备,中
国及国际局势越来越紧张,人们关心祖国(当时海外华人称中国为“
祖国”)的安危,也关心国际局势的发展。《星洲》虽然早晚出版两
次,仍不足应付读者的需求。胡文虎于1935年9月11日创办午报性质
的《星中日报》,每天出版两大张,由他的侄儿胡昌耀任总经理,胡
守愚为主笔,租下罗敏申路138号3层楼的房子为社址。

  与此同时,胡文虎在福建厦门创办《星光日报》,他在厦门市中
山北路购置了一幢5层楼的房子作为《星光日报》的社址,由胡资周
出任经理,聘罗忒士为主笔,于1935年9月1日创刊。



  ·1938年在香港创办《星岛日报》

  1938年宁波、上海相继沦陷,东南沿海又受到日军封锁,香港成
为中国南方的文化中心。胡文虎看准了时局的发展对办报有利,便在
1938年8月1日在香港创办《星岛日报》,并在广州设办事处,分销中
国各地。



  ·1940年增办《星岛周报》

  ·在槟城创办《星槟日报》

  《星岛日报》创办不久,增办《星岛晚报》与《星岛晨报》,《
晨报》比《日报》早3个小时出版,可以说是一份凌晨报章。1940年
,雄心勃勃的胡文虎又增办《星岛周报》。

  与此同时,胡文虎也在槟城创办《星槟日报》,它于1939年元旦
创刊,销售北马及泰南,由胡文虎的次子胡山任董事经理,胡迈担任
主编。



  ·1945年《总汇报》并入《星洲日报》

  1939年新加坡《总汇报》(创刊于1905年,曾是康有为与梁启超
维新派的机关报,)经济陷入困境,由胡文虎收购。收购之后,由胡
文虎的长子胡蛟任社长,严瑞堂为经理,从香港调派拥有德国新闻学
博士学位的冯列山南来任《总汇报》主编。1945年9月7日《星洲日报
》复刊,与《总汇报》联合出版,后来,《总汇报》并入《星洲日报
》。



  ·1947年在福建省福州创办《星闽日报》

  ·1949年至50年间在香港与新加坡出版英文《虎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百废待兴,胡文虎以老虎的姿态恢复永
安堂的业务,他同时也雄心勃勃地继续办报。1947年7月1日他在福州
市创办《星闽日报》。1949年至1950年间他又分别在香港与新加坡出
版英文《虎报》。



  ·1952年在砂劳越古晋创设《前锋日报》

  英文《虎报》的出版使星系报业走出了华文报的圈子,向英文报
业进军。1949年底他在泰国创办《星暹日报》与《星暹晚报》。1952
年11月1日在砂劳越古晋创设《前锋日报》。



  ·二战前及二战期间未面世的报章

  除了上述已经面世的报章之外,胡文虎还在二战之前及二战期间
,先后在印尼雅加达筹办《星吧日报》(在荷兰统治印尼期间,雅加
达称为巴达维亚,简称“吧城”,所以取名《星吧日报》)。他也在
广州筹办《星粤日报》。光复后,他曾在上海筹办《星沪日报》,可
惜这几家报章受到时局的影响,胎死腹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ion19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2-2005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报林趣话

《星洲一周年》

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



  也许你不相信,68年前《星洲日报》创刊一周年纪念册的封面,
竟是个裸体美女的画像。在社会风气还相当保守的1930年,这是既大
胆且有创意的封面设计。



一部类似年鉴的巨册



  这本珍藏于华文报资料中心的文物,是研究我国华文报业发展史
的重要文献。它是在《星洲日报》创刊的一年后出版的。全书600余
页,文字60余万,内容包罗万象,有如一部小型百科全书,也可以说
是新加坡与马来亚半岛史地、文化、财经与政治的资料总汇。

  这样一部巨册的出版,在当时可算是个奇迹:根据编辑者(实际
上就是主编)傅无闷在书后说,这样一部类似年鉴的巨册,从着手征
集文章与资料,到编辑完工付印,前后只用了三个多月时间。那是《
星洲日报》第一代编辑、记者及广告业务部人员夜以继日,勤奋工作
的成果。从1929年10月底到1930年2月这部纪念册付印,他们每天在
忙了自己本职的工作任务之后,还要为这部纪念册繁重的编辑事务奋
斗,这种不计个人得失、敬业乐业的精神一直是华文报的传统。



几个鲜明特色



  浏览这本纪念册,很容易发现它的几个鲜明特色,除了封面设计
大胆新颖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值得一记:



  1以诗歌代刊首语:这首题为《序诗》的刊首语是编者自己的创
作。它以形象化的手法与感性的语言,将新闻工作的辛酸苦辣作一番
描绘。开头第一段这样写道:

  在寂寞荒凉的孤岛,

  四周是这样空虚——

  没有光,没有花,没有动人的虫吟和鸟语;

  镇日埋头在铅椠(音qian,原指刻书的版)纸墨的工场,

  灾了多少梨,祸了多少枣,发出了多少无病呻吟,一年的光阴是
这样消磨去了!

  最妙的是最后一段,号召大家参与报业的工作与活动:

  来罢!

  工场内外的姐妹兄弟,

  有谁感受荒岛上同样的空虚?

  且来此园中,

  大家尽情欣赏,寻求慰藉罢!

  这当然不是什么高明的诗歌,也缺乏诗歌的韵味,但报章周年纪
念册(刊)以诗为序,在报业史上也算是破天荒。



  2中国现代名人的贺词:这类贺词虽然是应酬文字,但可看出《
星洲日报》的广泛的社会联系。题写贺词的有:林森(国民政府常务
委员、后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蒋梦麟(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后出任
北京大学校长)何应钦(国民政府军政部长)、蔡元培(原北大校长
)、王正廷(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于右任(当时任国民政府审计院
院长,后任监察院院长)、徐悲鸿(美术大师)等。



  3创办人胡文虎不写献词却发表了一篇论航运业的专论。



  4介绍《星洲日报》创刊一年来的主要撰稿人,包括:刘韵仙(
曾长期担任南洋女中校长)、林仙峤(作家)、仲青(作家)、浪漫
(诗人,姓胡)、潘醒侬(亦署醒农)、谭云山(学者,后定居印度
,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在这部纪念册中,刘韵仙发表了一首她在
1927年写的诗《漳凝钓鱼》(“漳凝”现在通称樟宜)。南洋女中的
学生也许没想到,她们的老校长当年爱写诗。



  5关于新马两地社会情况的调查统计资料:这部分是纪念册最有
史料参考价值的部分。它包括:新加坡华校调查表、南洋各埠中华总
商会调查表、1929新加坡华人体育活动概况、新加坡渔业状况、中国
影片在南洋等。



  6此外,还有几点值得一提:《星洲日报》刚出了一周年纪念册
,马上就着手筹备二周年纪念册,所以,在一周年纪念册中,有一页
是向读者征求对一周年纪念册的意见与对二周年纪念册的建议,以及
对过去一年来的《星洲日报》的意见与改进的建议。可见,当时《星
洲日报》已相当重视市场调查。



小·故·事



  封面裸女有何玄机?

  《星洲日报》创刊一周年纪念册的封面,是个身材苗条、相貌娇
美的裸女,只用一条长布遮住重要部位。

  这么一幅惊世骇俗的裸画,出现在堂堂大报纪念册的封面,除了
显示创意之外,是否暗藏玄机?

  翻到纪念册的封底,也许可以找到答案:原来封底是个虎标万金
油的促销广告,有个女子因患伤风感冒躺在床上。那似乎在暗示:小
姐衣服穿得太少,当心伤风感冒。不过,如果真的感冒了也不必愁,
有万金油在手,就可药到病除。

  再仔细看两幅画左下角画者的署名,原来是同一个人的杰作。但
那是个符号式的签名,看不出是什么字,给我们留下小小的遗憾。


http://www.zaobao.com/zaobao/special/special/zb75/zb750609r.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3-2005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洋商报网站里有关于陈嘉庚的历史: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tpl_id=798
这一篇是“倾资兴学”,有兴趣可继续点选“生平事迹”,“创业历程”,“诞辰
纪念”。。

胡文虎的倒还没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3-2005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他们两个办报的精神感到佩服
原来以前人们对报纸的需求量酱大竟然早午晚都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3-2006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洲日报》...
我的最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3-2006 0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这个人的确值得后人学习与研究,单凭他毁家兴学这一点,就为世人所景仰,根据计算,陈嘉庚一生之中捐出的款额超过4亿美金,当时的4亿美金,可能是现在的40亿,马币超过百亿了。。。。

陈嘉庚的事业巅峰期,拥有员工3万人,富甲一方,其所创立的企业,也有流传至今,但值得提的一点是他没有留下什么巨大财富给后代。。。。

他的精神或多或少影响了后人,他的女婿李光前即承传了他的精神与奉献文化,开办企业,造福族群。

在现今的资本与社会主义里头,拥有陈嘉庚精神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如陈嘉庚文化及精神可在华裔子弟乃至各族同胞的生活圈中,扩散及发扬,实属难能可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2025 07:11 PM , Processed in 0.15970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