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82|回复: 2

寰宇追擊:全球稀土爭奪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7-2011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寰宇追擊:全球稀土爭奪戰
日本科學家宣佈,在太平洋海底發現巨大的稀土礦床,可開採量是陸地的1000倍。由於這些礦床大多位處公海,日本得獲得聯合國的批准方可開採。

有分析指,日本欲盡早為申請開採作準備,以便在海洋資源爭奪戰搶佔先機。不過,專家認為,由於深海開採的經濟成本很高,而且對環境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因此這片稀土礦藏與爛泥無異!
英國《自然地球科學》刊出研究報告,以東京大學工學系學者加籐泰浩為首的日美專家,早前在太平洋78處採集了2000多種海底堆積物進行分析。發現在太平洋中部及東部,即夏威夷附近及法屬塔希提周邊等地約11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於水深約3500至6000公尺的海底,蘊藏大量稀土。
日本傳媒聲稱,這些稀土礦床主要位處公海,部份可能在日本專屬經濟海域。儘管英國天空頻道的報導稱,美國夏威夷當局可能聲稱擁有大片太平洋稀土礦床的所有權。
不符經濟效益
研究員估計,在一些稀土蘊藏量集中的海底,每平方公里土壤可抽取的稀土,可滿足全球每年20%所需。
這項發現對全球稀土市場來說可謂意義重大。如果開採成功,外國購買方的稀土來源將更加多元和充足。中國則可以節約稀土出口以防過度開發。
不過,目前的問題是深海採集稀土的經濟適用性和其環保成本。研究員聲稱,在開採技術方面,只要將海泥挖掘抽起,再以弱酸清洗即可;而且幾乎不含陸地稀土礦床會釋出的輻射元素,只要不把弱酸倒進海裏,就不會造成環境影響。
但開採專家認為,在深海開採未必符合經濟效益,亦可能損害海洋生態。
《福布斯》專欄作家沃斯托週一表示,只有藏量豐富於事無補。所謂採礦,就是將礦石從泥土中分離出來,並從提煉出的礦產中,獲得高於冶煉開採成本的費用。
沃斯托說:「現在的重點是,海底稀土所需的提煉成本,遠高於任何人願意購買的價格。因此沉在海底的只是一大片泥沙,不是稀土礦藏。」
還有專家則更加直接,「從這個礦床開採也就比從月球上採礦容易了那麼一點點而已。」
環境專家亦憂慮,在海底火山口周圍採礦,對倚賴地熱生存的深海蠕蟲、蚌等海洋生物有影響。由於深海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緩慢,開礦的生態影響隨時延續數百年。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read//2A4V0WyN132T1olh0g3s7W920dRW6kr3

公海資源各國共享
位於各國管轄範圍以外的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面積約2.5億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積49%,是全球最大的資源寶庫。根據國際法,它是全球共享的財產,供各國平等享用。

但公海海底的資源歸屬,其實並不明確,開發過程中往往被海洋強國佔儘先機。隨著國際性礦藏開採規則最快可能於本月出爐,日本現在公佈於公海海底發現大量稀土,令外界關注日本能否捷足先登。
公海現由聯合國的國際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ISA),代表全人類管理。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海實行「平行」開發制,除了由ISA開發,另一方面亦允許個別國家與ISA以協作方式開發。
為照顧對資源勘探作大量投資的國家,ISA會承認它們的優先勘探權。中日俄法德等,都與ISA有協作,迄今仍未有任何國家,真的開展大型公海海底資源商業開採。
投資大國優先勘探
根據中國海洋大學的資料,各國在公海勘察到海底資源後,須按面積分出一半,交給聯合國做第2次分配;剩下的一半,則由勘察到的國家享有優先開採權。
例如中國在夏威夷東南部,勘察了15萬平方公里面積,現在劃了7萬5000平方公里,其中4億噸錳(manganese)結核礦產,歸中國優先開採。
不過,有關在公海勘探和開採礦物的「採礦法」尚未完成。令問題更複雜的是,美國迄今仍未確認《海洋法公約》,因而根本不是ISA的成員。未來若有開採爭議,美國會否理會ISA的規則令人關注。
《紐約時報》指出,在陸地資源日益枯竭下,美國亦將尋找稀土礦的目光,瞄準海底。全球海底蘊藏了豐富的錳結核礦,富含鎳、銅和鈷等金屬。由於錳結核礦深藏於海底,開採成本極高,一直沒引起國際重視。
但科學家最近發現,錳結核礦其實也蘊含小量稀土金屬。加上國際市場普通金屬價格上揚,令海底開發潛力突然顯現,可能改變以往認為海底採礦不符經濟原則的觀點。

中國拒賤價出售
一些慣了中國威脅論的西方媒體,會將日本這次稀土發現,解讀為是對中國「壟斷稀土供應優勢」的挑戰,有助發達國擺脫對中國的掣肘。

但對中國來說,西方肯自行開採稀土,而非繼續尋求賤價購買中國稀土資源並加以囤積,才是好事。
因開採會造成嚴重污染,很多發達國家一直都避免在國內開採,看準中國環保規管不嚴,向中方大量購買,才造就現在中國「壟斷」(佔全球97%稀土市場)的局面。
去年中國開始決意保護國內稀土資源,不再賤價出售且減少出口近10%,觸發稀土價格急升。
然而西方卻聲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旨在打擊其他國家。日本和歐美於是開始積極尋找新的稀土來源。日本目前對稀土的需求量,每年約2萬至3萬噸,90%由中國進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7-2011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發現稀土礦,日本挑戰中國
(東京4日訊)日本科學家週一聲稱,在太平洋海底發現巨大的稀土蘊藏量,並且隨時可以提取。而可開採量約是陸地的1000倍。現時中國擁有全球17種稀土的年生產量達97%,今次在太平洋發現稀土礦,或挑戰中國稀土的壟斷優勢。

日本各大媒體週一報導,以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副教授加籐泰浩為首的美日專家研究團隊,發現太平洋蘊含大量的稀土。地點在夏威夷附近及法屬大溪地附近約1100萬平方公里為主的海域,在水深3500至6000公尺的海底、厚2至70公尺的泥土中。
這片海域主要是公海,但也可能在日本專屬經濟海域,估計埋藏量是800億至1000億噸,是陸地稀土蘊藏量的800至1000倍。據估計,約2平方公里的3萬噸埋藏量,就可滿足日本一年所需。
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已確認的全球稀土蘊藏量,僅約1億1000萬噸,主要位於中國、俄羅斯、其他前蘇聯國家及美國。而全球97%稀土供應控制在中國手中。
比陸地採掘簡單
加籐表示,如果能找出有效的回收稀土的技術,或許海底稀土可替代陸地稀土。報導說,從海底要開採稀土,只要從海上的船以長管吸取海底的泥土,然後將泥土與稀土分離即可,比起陸地上採掘還要簡單。
研究小組推論,從太平洋海底火山噴出富含硅藻土的一種或含鐵分的浮遊粒子,可能是這些粒子吸附著稀土沉積在海底。這個研究小組從太平洋海底78個地點,採集了2000多種海底堆積物樣本進行分析,結果得知稀土的濃度為400至2230ppm。這項研究成果刊登於週一的英國科學雜誌《自然地球科學》電子版。
去年9月,中日船隻在釣魚台相撞事件發生後關係惡化,中國一度對日本禁止出口稀土,不穩定的供給構造及價格飆漲,讓日本感到困擾。日本對於稀土的需求量一年約2萬至3萬噸,進口量90%仰賴中國。

稀土是很多高科技產品的材料。圖為中國工人在江西省南昌一座稀土礦場工作。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read//2Dw70xKQ1Lik1D9q0ZM17LT90TVl5X2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7-2011 10: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革命之红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8-2025 03:07 AM , Processed in 0.11549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