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39|回复: 1
|
今日神州:天價墓地比房子貴。。。
[复制链接]
|
|
今日神州:天價墓地比房子貴
清明將至,中國不但樓價居高不下,連墓地也被炒得價格狂飆。在廣州,一個2平方公尺的墓地,居然叫價10多萬元人民幣(約4萬6000多令吉),價格還較房子高許多,令民眾直呼「死不起」。為此,業內人士提出,政府可以像控制房地產一樣,建設「經濟適用墓」,以解決天價墓地的問題。
《南方日報》報導,在廣州花都、天河等多家墓園,一塊2平方公尺的墓地,動輒2至6萬元人民幣(9240至2萬7720令吉),愈靠近市中心愈貴,以天河區的中華墓園為例,價格普遍在6至13萬元(2萬7720至6萬令吉)之間。
廣州墓地每平方公尺的價錢,早已超越房價,廣州市房管局的數據顯示,去年當地一手樓房的平均價是每平方公尺1萬3074元人民幣(6040令吉)。
「死後住的地方比活時住的還貴,墓地價格堪比別墅!」市民李先生對天價墓地哭笑不得,稱現在很多人都說「死不起」,有些病重在醫院的長者更是「既活不起,又死不起」(因醫療費也貴)。
由於買不起墓地,許多民眾死後不能入土,有些墓園甚至出現一個墓地安放5、6個骨灰盒的現象。然而,導致天價墓地的原因,除墓地稀缺外,也就是炒賣。
雖然中國《殯葬管理條例》規定,「不得為沒有出具死亡證明的人出售墓穴」,但不少商家仍利用供求緊張,趁機炒賣墓地。
一名在網上兜售墓地的何姓女子就指出,她10年前在廣州某墓園一次買了10塊墓地,「當時總價格1萬6000元人民幣(7392令吉),現在肯定超過45萬元人民幣(20萬7900令吉)」。
墓園管理違規售地
除了炒家,一些墓園管理者也私下違規銷售墓地。一名墓園的女經理透露,沒有相關證明也可購買墓地,只要交夠錢,即可出具公墓安放證和合同書等。墓地雖不能轉讓,但「只要購買了,就沒有人能管得到」。
中國其他城市也同樣面臨天價墓地的問題。有業內人士提出,政府可以像建經濟適用房一樣,以「經濟適用墓」的方式,來解決天價墓地問題。
經濟適用房,是指由中國政府出資扶持的具有經濟性和適用性兩方面特點的社會保障住房,適合中等及低收入家庭的負擔能力。
此外,廣東省社會學學會會長范英也表示,目前廣州市政府的經濟實力,完全具備這樣做的條件。

自3月25日進入清明節祭掃高峰以來,平均每天約有3萬人前往吉林省長春息園內祭奠故人。
早賣房,晚賣墳
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在熱炒「陽宅」後,現在也炒「陰宅」。由於廣州墓地供需緊張,已經有房屋中介業者早上賣房、晚上賣墳,一轉手就賺10幾萬元人民幣。官方同時提醒,墓地隨意轉賣屬於違法。
《廣州日報》報導,廣州因墓地少,特別是交通便利、據稱風水好的墓地,更是供不應求,在網絡成為熱門商品,房屋中介也因管道多,瞞著公司參與墓地買賣,從中賺取差價和中介費。
與此同時,某地產中介公司地產代理小曾指出,之前代理過一塊墓地,墓地賣出30多萬元(13萬8000多令吉),他就賺了中介費1萬多元(4600多令吉)。
《人民日報》也報導,哈爾濱南郊某民營墓園推出的「紫冠墓」,主打昂貴石材、寬大墓室及精美雕工設計,標價43萬3300元人民幣(20萬184令吉)。
為體面辦豪華葬禮
哈爾濱皇山公墓管理中心主任周繼生稱,皇山公墓1991年建設時,當時第一批墓地是3400元(1570令吉),一塊碑才20元人民幣(9.24令吉);但隨著石材價、運費、人工費的上漲,墓地價格相應漲價。
也有一家商貿公司,打著政府批准、政府合作的幌子,在河南省鄭州招聘退休人員,短期培訓後,讓他們訂購墓地。該公司先讓員工佔領市場,再讓客戶置換墓地。
哈爾濱市民政局副局長王黎明表示,該市去年平均每人殯葬費為1958元人民幣(904.60令吉),但中國人講究面子,本來幾百元就夠的喪葬費,總覺得不夠體面,往往就會花到約3000元人民幣(1396令吉)。
廣州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副處長梅向陽指出,以目前的消耗程度來看,廣州墓園的確已趨飽和。但當局規定,購買墓地一定要憑死亡證、火化證等證明,且炒賣墓地實屬違法行為。
「代人掃墓」清明賺大錢
代人考試、代人懷孕、代人駕車,這些現象已見怪不怪,但在廣州、北京、青島竟出現「代人掃墓」的新鮮事,只要花上300至500元人民幣(138至231令吉),就會有人幫忙到祖先墳前掃墓,連披麻戴孝等服務應有盡有。這些「代掃客」清明期間估計收入2、3萬元人民幣(9240至1萬3860令吉)。
有趣的是,對於「代人掃墓」的出現,市民各有意見看法。有市民認為,掃墓是發自內心的緬懷行為,要親力親為;但也有市民認為,由於身處海外或行動不便,找人代替掃墓又未嘗不可。
隨著清明節臨近,在中國淘寶網等多個網購網站和部落格上,出現不少這種「代人掃墓」的新鮮業務。有些「代掃」服務,尚包括全程提供錄像,甚至3G現場視頻通話。如果客戶願意多花錢,有的代掃墓還能披麻戴孝,更有禮儀隊敲鑼打鼓。除了在網上有此服務,廣州一些墓園也推出「代掃」業務。
一名代掃墓的「開心」透露,「去年清明期間就賺了3萬元。今年清明賺個1萬多元應該可以的,看行情估計今年會比去年更旺」。
熟悉殯葬禮儀的民俗專家傅學勇表示,早在宋代,便有僱人送葬、替人哭喪的現象,如果有人身處海外或行動不便,不能親身前往掃墓祭祖,請人代為掃墓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
他說,其實人們若確實不方便去掃墓,也可通過寫信或向著墓地方向獻花燒紙,「掃墓是發自內心的感情釋放,只要有心就行」。 |
|
|
|
|
|
|
|
发表于 4-4-2011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東亞病夫國的問題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