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98|回复: 10

抗议《星洲日报》刊登不到位的文章并要求该报辟版刊登基督教学者对该书的回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10-2010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18934624833792&ref=mf

这是一项为期一个月的抗议:

个人和所指导的城市与文化研究中心十分赞成由大马基督徒
社会守望透过面子书,勇于对于《星洲日报》最近假第三手
的转载行为提出抗议,即对该报刊于 2010年10月18 日(星期一)副刊焦點版刊载了特稿《是誰,製造了耶穌?
》(报导所依据的资料来源:《製造耶穌》作者巴特葉爾曼
問答摘錄)的动作,深不以为然 。
...
以下我要以一个研究经学的学者身份表明为何《星洲日报》
主编在摘录者的做法在一个多元及敏感的社会是欠妥当的。

1. 到底《星洲日报》登载该文的动机是什么?刻意模糊民粹和
文明之间的分野和界限吗...?意图在读者之间引起争端
,以达到炒作的目的?无论其刊载动机和目的如何,《星洲
日报》有必要分辨搞民粹和扮演文明的推手, 二者差别甚大,后果是不同的。

2. 把《星洲日报》上述动作放在多元种族的语境,个人认为基
督徒有权利质疑该报编辑的做法是欠缺敏感度的。难道说《
星洲日报》已经成为一份完全可以忽视 “(不)可能的条件” (the conditions of [im]possibility) 的报纸?它有绝对的方便和任意刊载任何煽动宗教情感的文
章的条件,而没有必要自我约束?平心而论,该报社有权利
转载他人讨论基督教教义的文章(但基于什么?自己不具备
撰写的能量?自己无法承载沉重的教义上的文责而假他人之
手?)或具争议性的作品,企图加以炒作。但以假借之名,
而实际上行挑战弱小群体严肃对待的教义(无论这些教义在
基督教内部构不构成争议),制造如此观感,是玩火的行为
;毕竟,《星洲日报》并不是教会刊物,《星洲日报》也有
没有清楚注明在在转载之后打算让基督教学者来回应所刊载
的摘录。因此, 个人认为该报社需要以严谨的态度来处理自己和本国教会或
其它信仰群体有密切关系的议题。欠缺基督教基本知识的研
究却勇于刊载转了手 / 第三手的谬论,这是不智的动作。

3. 说上述翻译、转载的作品不入流是一件事,《星洲日报》不
曾留意在别国其它报刊、杂志有人已经回应该观点,这是另
一件事情。为什么《星洲日报》在众多回应已经见它报它杂
志后, 仍旧坚持要刊载这篇文章?个人要对该报社提出一个肯定,
一个问号:肯定, 因为高议题有炒作的新闻果效, 而《星洲》不介意翻炒、不在意早先的这些读者的反弹?问
号,因为该报社有没有专司基督教研究的智囊库或者专属单
位,好代替编辑预先做好基本的研判是不是对基督教的基本
解读有严重的偏差和个人偏见?还是《星洲》编者独乐于扮
演袒露乖谬之说的角色、 为谬论提举裙角?基于什么判断提举裙角?

4. 基于以上考量,我要和其他华文读者一同向《星洲日报》提
出抗议,认为该报既然(选择)在公共论域范围转载在论证
上、论述上错误百出的文章,它有责任让其他基督教学者直
接在同一报章以中文回应该说( 其它语言的回应不必《星洲》操心!),以示公平。

5. 我要抗议的是,所转载文章摘要,对于我善意的朋友们 (其他宗教背景的朋友) 有严重的误导性,在报导专业知识上显露贫困,并允让误导
继续发生,让无辜生发不必要的误会, 这是不道德、不伦理的动作。对哗众取宠的作品表示浓郁兴
趣,假他人之手炒作,这是不值得鼓励的行为。

6. 作为一个读者,我是不是也有权利该建议《星洲日报》秉持
一致一贯的“开明”原则,在它公开的言论园地继续刊登狂
妄地讨论其它宗教核心信仰、但却是荒腔走板的文章呢?不
! 因为这是缺乏伦理高度的做法,根本不值得鼓吹和效法。

7. 作为忠实报导的传播器具,《星洲日报》有责任提升读者对
不同文化知识和水平,尤其对提升不同宗教背景的读者对其
它不同宗教有基础性的知识, 扮演好向社会报导责任,因为这才是祥和社会的基本条件!

看来,《星洲日报》在本月18 日的转载动作,是叫人十分失望的。故抗议时有必要的。 (余德林, Ph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10-2010 05: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需要激动地企图与非信徒辩论,但,也不需要懦弱地退缩。我们只是要表达一个立场:要讨论信仰,就必须有个妥当、公平、尊重、严谨的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0-2010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试让《星洲》刊登一些以下的内容:

-《修剪菩提树:批判佛教的风暴》(米杰·霍巴德)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464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0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洲日报》最近假第三手的转载行为提出抗议,即对该报刊于 2010年10月18 日(星期一)副刊焦點版刊载了特稿《是誰,製造了耶穌?》
思生死 发表于 28-10-2010 05:49 PM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自有永有,沒有誰製造。

以賽亞書 32:6 因為愚頑人、必說愚頑話、心裡想作罪孽、慣行褻瀆的事、說錯謬的話、攻擊耶和華、使飢餓的人、無食可喫、使口渴的人、無水可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0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剖析与批判星洲副刊编辑曾毓林的《了解能促进和平》

剖析与批判星洲副刊编辑曾毓林的《了解能促进和平》


星洲刊登了《是谁,制造了耶稣?》一文后,编辑曾毓林写了一篇回应读者的文章,题名为《了解可以促进和谐》。这个标题乍听下,十分难能可贵。然而,可信度有多高呢?孔子有曰:“听其言而观其行,人焉瘦哉?” 据说孔子年轻时耳朵也很软,别人说什么他信什么,后来才领悟到这样做有问题。于是,教导我们听了别人的话后,务必要审察他所做的,看看是否言行一致。如此一来,那个人的德性如何,就无所遁形了。


曾毓林编辑声称自己藉了解来促进和谐。此言是否属实?如今我们且遵从古人的训诲,对他的文章进行剖析,以便探讨他如何透过了解来促进不同宗教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曾氏辩称自己是透过刊载富于争议性的书籍摘录来增加读者对该话题的了解。《制造耶稣》这本刊物在国外发表时,已引发轩然大波,曾氏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仍然刊载,莫非想在国内引发类似的争议?敢问曾氏,挑起争端如何能增加了解,促进各宗教之间和谐?


二、曾氏推说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星洲副刊的观点。当国内因着星洲执意刊登该书摘录而闹得沸沸扬扬时,曾氏径自把责任往作者身上一推,撇下被舆论波及的宗教社群不管,转身就想开溜。曾氏想藉了解来促进和平的话还言犹在耳,怎么回头就忘了自己所倡导的思想理念?抑或只是把“了解促进和谐”当口号随口说说,沽名钓誉、蒙骗读者而已?


三、曾氏宣言星洲提供各宗教团体同等的平台,让彼此深入了解。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只要揭开副刊,对比一下佛教与其他宗教所占版位的篇幅,答案自有分晓。 与此同时,所有读者的文稿也都必须先经过编辑的严格筛选,才有付梓的可能。本来嘛,赖于我们对编辑的职业涵养所给予的高度信任,这原是无可厚非的事。然而,按照日前副刊焦点刊载的文稿以及东窗事发后编辑随意搪塞责任的作风看来,星洲现任的编辑是否能够担当这个重责大任,不免令人起疑。


四、曾氏讥讽凡是质疑星洲刊载动机的读者,是对本身信仰不坚定的表现与固步自封的做法。曾编辑一方面极力赞扬大马读者的成熟度,另一方面又对能够独立思考并对编者的言论进行理性的评判的读者反唇相讥,这种前后矛盾的说辞另人怀疑编辑对“成熟”的界定究竟是什么。再者,编者公开使用这种语带轻蔑的口吻来回应特定宗教背景的读者,似乎也与其促进和谐的意旨相去甚远吧?


五、曾氏表示这是言论开放的年代,所以欢迎读者来稿讨论《制作耶稣》作者叶尔曼博士的看法。既然编辑赞同言论开放,笔者也谨此呼吁星洲履行编辑的信念,让读者在副刊上探讨该副刊断章取义叶氏问答摘录的做法,如何能够促进各宗教团体之间的了解与和谐关系。


从以上的分析看来,曾毓林编辑的说辞并不能叫人心悦诚服。一篇《了解促进和谐》与其说是君子诚实无欺的内心告白,不如说是庸者文不对题的廉价口号。 (罗玉雁)




附:《星洲廣場》副總編輯曾毓林的《了解能促进和平》

           

            (原文刊于2010年10月20日星洲日報/溝通平台)


本星期一副刊《焦點》轉載了《製造耶穌―史上No.1暢銷書的傳抄、更動與錯用》的作者巴特葉爾曼問答摘錄,隨後即接到一位讀者來函指“副刊並非學術機構,並不適合討論學術性課題,在篇幅上也難以提供此類學術性、複雜性課題全面論述的空間”;隨後也聲稱“有相當大的一群某宗教徒對活力副刊編輯的走向、策略一直來都非常關注,深深認為副刊有某一些隱藏的議程,對某些團體的觀點、立場不太尊重。”

對此我有話想說,副刊《焦點》經常刊載話題性文章,這純粹是從“話題”或“課題”出發。《製造耶穌》是本有爭議性的話題書,在國外引起廣泛討論,而大馬關心這話題的讀者有興趣知道本書作者的觀點,我們因而刊登有關問答摘錄。

這在副刊而言是平常不過的事;至於原書作者觀點如何,並不代表副刊的立場;而馬來西亞的讀者是已經有足夠的智慧去辨別接受與不接受作者的觀點。

若說副刊有“隱議程”,這是莫須有的指責,有必要說明:《活力副刊》在辦任何心靈活動、甚至選用任何稿件,只考慮“導人向往美好和善良,淨化心靈”,從沒有任何見不得光的“隱議程”。最好的證明是,當適合讓各宗教代表一併同台交流的活動時,我們都同時邀請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代表一起同台演講,如最近舉行的“談鬼講座”、“臨終關懷”生死學講座皆如此;而副刊隨後也用同等的篇幅來報導法師、神父和牧師對同一課題的看法。

我瞭解畢竟無法盡如人意,但既然大家有同等的平台,何妨彼此多深入瞭解對方,這並無礙於削弱自己的信念――除非你對自己的信仰不具有信心。國外大學甚至已經有“比較宗教學”的學科,我們怎麼還能還固步自封?

針對有關巴特葉爾曼問答摘錄一文,文橋傳播中心(一基督教團體)總幹事黃子先生來函說“我已請陳金獅院長也寫一篇回應,希望可以在《生命樹》或其他版位刊登,您以為如何?”我馬上回函:“當然可以,這是一個言論開放的時代,對於該書作者的看法,歡迎任何人寫稿來《生命樹》討論。只要文中不要含人身攻擊即可。期待來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0-2010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总司令 于 29-10-2010 12:27 AM 编辑
曾编辑一方面极力赞扬大马读者的成熟度,另一方面又对能够独立思考并对编者的言论进行理性的评判的读者反唇相讥,这种前后矛盾的说辞另人怀疑编辑对“成熟”的界定究竟是什么。
wwatered 发表于 28-10-2010 11:07 PM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贊同的就是成熟,反對的就是不成熟。

對有些人來說,"歡迎評論"和"得空找我喝茶"一樣是客套話,當不得真。

如果沒人評論,也會被說不成熟,所以就是評論不成,不評論也不成。

以下帖子可以作為反教材:
誠意邀請牧師來一起研究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9-10-2010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本事就说伊斯兰教的坏话咯!看看他是否给出这样的平台????????

做么编辑不要倡导正统宗教的学术,促进宗教应该有的功能,就算佛教劝人向善也不错,至少不会制造问题和纷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0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思生死 于 29-10-2010 10:45 AM 编辑

好文章,小弟转载了。

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18934624833792&ref=m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10-2010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试试让《星洲》刊登一些以下的内容:
《修剪菩提树:批判佛教的风暴》(米杰·霍巴德)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464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10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教的也有,看死那个编辑不敢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10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此事情感谢上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12-2024 02:06 PM , Processed in 0.13102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