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494|回复: 15

槟城“造心厂剧坊”与新加坡“大路剧社”合作演出《心路之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7-2009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路之旅》

槟城厂剧坊与新加坡剧社合作演出

戏剧汇演, 跨越两国, 各自承办, 两个剧目,同台演出。








Ø新加坡 大路剧社 呈现《一场游戏》
生活不过是一场局促的游戏,谁在主宰。。。。

编导:谢宏凯
演员:刘锦煌 张伟才

Ø槟城 造心厂剧坊 呈现《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关于长大这件事,任你怎么说,你也没办法说清楚。。。

导演:黄翠玲
编剧:曾福明
演员:陈俊(陈群英) 王茵诗 曾福明



新加坡的演出
主办       : 大路剧社 SingaporeBroadway Playhouse
演出地点   : 新加坡乌鲁班丹民众俱乐部的剧院
             Ulu PandanCommunity Club Theatre
日期 / 时间: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8:00pm
             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3.00pm
乐捐索票站 : 大路剧社
洽询       : 63369152
电邮       : sbroadwayp@pacific.net.sg

槟城的演出

主催       : Majlis Kebudayaan Negeri Pulau Pinang
主办       : 造心厂剧坊 Zao Xin Chang Theatre Troupe
演出地点   : 槟城光大5A视听厅
             (请到光大3楼KFC对面市政厅内乘搭电梯直上)
日期 / 时间: 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8:00pm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3:00pm
洽询       : 012-4282711
电邮       : zxcpg@email.com
部落格     :[url]http://zaoxinchang.blogspot.com/[/url]



[ 本帖最后由 zaoxinchang 于 3-7-2009 04:4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7-2009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想去看!!!!!!
可是最近H1N1,如果去人潮多多的地方会不会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9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心路之旅》的演出

这是一次跨海两地的握手,新加坡“大路剧社”和槟城“造心厂剧坊”合作,希望能插出不一样的火花,我们各推出一个原创剧目同台演出,并且在新加坡与槟城各自主办。

作为一个国际都会,我们希望进行区域性的文化交流,是因为我们两地的文化有长久的渊源,文化与生活相近,距离又不太远,比较容易联络。我们希望构建两地的交流平台,相互合作,互取所长,相互推动,相互了解,吸取经验,扩大区域性合作机会,并拓展观众群。

演出是一场碰撞,让我们更认识对方,希望对演员、工作人员有冲击作用,并留下难忘的印象,直接的影响。也希望让本地观众对邻国的戏剧多一些认识,促进彼此的关系。希望演出者相互间,和观众之间有个对话的机会。

两地的作品都试图营造一种生命的迷离氛围,呈现都市人面对生命的困境,内心的挣扎,以真实又不真实的寓言方式,表现人性那种若即若离的奇妙关系,捕捉现世的印记。

[ 本帖最后由 zaoxinchang 于 11-7-2009 09:3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9 09: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的故事

槟城造心厂(ZXC)将呈现创作剧《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这是一个关于Peter所发生的鸟事。Peter,19岁。像每个人都会拥有的19岁一样,并不怎么特别的那个19岁。但,总还是有一些他认为很吊的事必须发生在他的身上,就好像他在他逃课23次之后,决定休学。但他一定会纠正说他并没有休学,因为他连休学手续都没有办就决定逃跑了。

所以,关于发生在Peter身上的鸟事,就得在Peter从学院逃回来的那个晚上说起。只是,你也应该知道,他一个人坐在巴士上,确实是非常无聊的一件鸟事,可是当一支高跟鞋走过来,劈头第一句话就向他讨一根烟抽的时候又会变成怎么样了呢?还有圣艾修伯里(Antoine de Saiot-Exupery)书里的小王子及Peter Pan 等都一一在他生命里出现的时候,对于Peter来说 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想法呢?

这仅仅是一个关于长大的故事。只是关于长大这件事,对于那个叫Peter的他来说根本是他妈的说不清的事...

[ 本帖最后由 zaoxinchang 于 11-7-2009 09:3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9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造心厂青年剧坊

Ø
1991年,一群醉心于表演艺术的年轻人成立了造心厂剧坊,我们秉持着发扬剧运的精神,付出予槟城本地的剧场活动。
Ø
1994年,正式注册成为非盈利艺术剧团,并在2003年成为槟城艺术委员会 (Majlis Kebudayaan Negeri, MKN) 会员之一。
Ø
1995年,与槟城爱滋病社区服务中心合作,推出了大型舞台剧«净土»,以提高民众对于爱滋病 的认识与醒觉。
Ø
1999年, 受邀参与《北马青年戏剧节》。
Ø
2001~2004年间, 参与槟城最具规模的文化活动~槟城杨忠礼艺术节。
Ø
2002年,首开先河的主办街头儿童剧场《爱情巷先生的秘密》以教育儿童对于槟城古迹文化的认知。
Ø
2003年,代表槟城参与大马文化旅游局在吉隆坡主办的“2003年大马戏剧节”。
Ø
2004年,受邀代表马来西亚参与由英国曼彻斯特Contact剧院与英国文化协会表演艺术部所联办的 “联系未来计划” 活动之一 ~ “联系世界2004” (Contacting the World 2004),一项由来自12个国家的青少年剧团所参与的国际 文化交流计划。同年,联合槟城艺术协会主办来自香港的诗歌舞台剧«第一页梦歌»慈善演出。之后主办戏剧慈善演出为明新小学筹募硬体设备基金以支持华教的延续行动。
Ø
2005, YoungTheatre Penang 携手呈献集合舞蹈、音乐及视觉效果的流动 性儿童剧场演出,这项演出同时参与Manifestasi Teater Hujung Minggu Pulau Pinang 以及“2005年 吉隆坡儿童戏剧节
Ø
2006年配合成立十五周年庆,原创剧作《拾吾忆》于槟城、玻璃市及吉隆坡三地作巡回演出。此演出入围“2006年度戏炬奖”数个奖项,并以《十八楼八号》获最佳编剧奖。同年,受邀参与传承文化庆端午的民俗庆典以及再次受邀参与Contacting The World 2006),与世界各国的剧团以及青少 年作文化交流。
Ø
2007年,《我的十五像鸟一样不回来》原创剧作,入围“2007年度第七届戏炬奖”十个奖项,并获得最佳灯光设计,NESH年度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新人4个奖项。
Ø
2008年主办《鲜风作浪》小剧场发表会,旨在为喜好戏剧的朋友提供一个创作,演出、作品发表且相互切磋观摩的机会。
Ø
较后,造心厂代表马来西亚与全球33个国家,共64个剧团齐齐在4月份莎士比亚444岁冥诞纪念当天,以马拉松接力的方式上演莎翁的剧作。其中,作为全球第7站的造心厂就上演了莎翁的经典剧作《仲夏夜之梦》。
Ø
2008年也是造心厂继2004年后,连续第3次获得英国文化协会表演艺术部邀请,参加全球性戏剧交流活动ContactingThe World 2008,同年,也首次获邀前 往伦敦参加国际青少年表演艺术峰会(InternationalFestival Emerging Artist)。
Ø
为补助主流教育的不足,并培养以及提升儿童对戏剧创作的兴趣与能力,造心厂在12月主办一场极具趣味性的儿童戏剧生活营《阿嬷的魔法书》。参与的孩童人数有60人。
Ø
18年來,造心厂交出了逾50部剧场作品,同时,为了推动文化及艺术的发展与成长,曾在槟城柔府村以及威南大发园呈献邻里剧场(Teater Keliling),也为热 爱表演艺术的广大众主办次的《造心厂剧场工作营》。在历经了多年的奋斗之后,造心厂将会继续努力发扬原创作品精神,希望把槟城的文化、背景及地方色彩传播到世界各地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7-2009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槟城造心厂(ZXC)《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导演 - 黃翠玲
1993年活跃于校内的戏剧活动,1994年加入了造心厂。除了当演员,也曾担任化妆及服装设计,以及舞台监督。参与的剧作包括海棠红、天使的安乐茶饭、菲法集会、爱我久久、A向M致敬、摘星、丘比特的约定、大哥大等。

2004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參與国际文化交流计划“联系世界2004”,演出《一口饭》。2006年执导造心厂15周年原创作品系列~拾吾忆之《十八楼八号》,此剧入围“2006年度戏炬奖”~ 最佳全体演出奖项。

写在演出之前━导演的话

1944年的7月,圣艾修伯里从地中海上空消失了,而自称彼得.潘的麦可也在迎接7月的夏末离开我们。那,属于我们的7月呢?

如果说,安东.德.圣艾修伯里的《小王子》是段寻找单纯的永恒,而《彼得潘》是在快乐的边疆间迂回,翱翔,那么,《我是个百分百的混蛋》则是我检视生命的一段旅程。

面对从未合作过的演员及编剧,眼前的期待与不知名的种种,就像让我经历了一场场如同小王子在不同星球上所体验的火花般,或者,也可能像彼得那样,翱翔自己陌生又熟悉曾经。

更重要的是,从剧本中、合作里,它更像是让我重新认识自己。

这部剧的情节有如《小王子》般曼妙荒诞,却不失对于成人社会的批判,对生命及成长意义的省思,指导过程中,我开始发现自己越贴近自己的生命。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只是,没多少人还记得”(《小王子》语),同样的,我们的头上是不是也长着一对看不见的角呢?

迂回在7月,有的人离开了我们,飞往属意的Neverland,有的人,也可能已经回到小王子身边和他一同照顾玫瑰或看夕阳,而这个7月,则是我(们)寻觅自我的旅程。

正式。开始… …
编剧,演员 - 曾福明
16歲開始接觸戲劇﹐隨後參加多屆的檳威戲劇比賽于98年獲得演員獎。現為造心廠劇坊執委之一。多年來編﹐導﹐演作品超过20余部。

03年加入造心廠并随造心厂剧坊受邀于Festival Theater Malaysia 表演剧目《大哥 大》。04年曾隨造心廠劇坊受邀參與 Contacting The World 2004 远赴Manchester 演出剧目《一口飯》。

07年导演作品《我的十五像鸟一样不回来》也入围10项ADA戏炬奖,个人入围最佳导演奖。編劇作品《兄弟》也曾入圍ADA戏炬奖最佳劇本獎。演出作品《十》獲得ADA戏炬奖最佳整體演出及入围Cameronian Arts Awards’s Best Overall Performance08年改編莎翁作品《仲夏夜之梦》参与由英国 Shakepeare School 所 主办的Shakespeare24(S24)project。同年7月代表造心厂剧坊远赴伦敦参与IFEA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Emerging Artist2008) 国际青年艺术家交流计划。

个人也曾于07年获得全国相声比赛的冠军,同时也获得最佳逗哏。現也活躍劇場教學及担任多届中学及小学戲劇生活營的課程策劃及導師。

写在演出之前编剧的话

我不是《麦田捕手》小说里的那个故事主人翁霍尔顿(Holden Caulfield),也不曾像 他这么叛逆过,更不会让自己在16岁时就被学校开除,当然也没有那种勇气不屑一顾所谓大人那些你无法苟同的事。只是我现在实实在在就是一个成人了,我总是反复在问我自己,现在的我是否就是我希望变成的那种大人呢?我不觉莞尔,确实我无法坦诚去说明这件事。于是,我选择落笔写下这个剧本,试图让观众和我一样从另一个角度去窥觑长大这件事。

我没有想说明我写这个剧本的想法,因为我更希望大家可以从各自的观点去看这个故事。这是一个我写给所有大人和即将变成大人的人们的一个残酷的寓言,说残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们不都是这么生活着的吗?

我知道我即使花光一辈子的时间,也无法说清楚关于长大这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6-7-2009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剧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09 0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zaoxinchang 的帖子

故事大纲吸引我
想看
请问有机会下来kl公演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7-2009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rainbow2tvxq 的帖子

对不起,这次没到KL演出。有兴趣的话过来槟城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7-2009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槟城 造心厂剧坊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演员- 陈俊(群英)
2006年 -
北马戏剧比赛“梦工厂-变奏曲”(演员),造心厂公演“十五亿”(工委)
2007年 -
北马戏剧比赛“问剑”(演员),造心厂公演“我的十五像鸟一样不回来” (演员)
2008年 -
造心厂公演“仲夏夜之梦”,08鲜风作浪,阿嘛的魔法书-戏剧生活营(工委)
2009年 -
09鲜风作浪(工委)
在这几年当中也参与了其他的演出和戏剧生活营。现在是 Blackboxstar 艺人。


写在演出之前━演员的话(陈俊)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对的我是混蛋!!!看了剧本后心情是觉得怕怕的,排演时更是让我对我自己失望。但我觉得我还是应付得到的!!!
·%·¥**#%%

整个剧本环绕着青少年不想长大和他对父母及社会的看法。其实我还蛮喜欢的,因为跟我的年龄很贴近,我也不想长大,不想工作!!演Peter这角色对我来讲是一个挑战和突破,我也希望我能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我!

这一次的演出跟了经验十足的导演和演员合作。压力,有!但我希望我可将这压力化为推动力,把我的演技带到更上几层楼。

观众们享受演出吧!!

P/S: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何要写这些东西,就因为要写而写吗?因为我觉得观众是客观的,所以
也不需要看这一些鸟东西!!J




演员- 王茵诗

1996年参与菩提中学戏剧学会。1998年开始参与北马中学生戏剧比赛,剧名《看!妈妈,在说话?》。2000年在第二届中学生戏剧比赛中,凭《并肩》获得最杰出女演员奖。毕业后,曾参与各剧坊的演出。

青艺剧团的演出作品99年《老九》,00年《夏日欧陆风情之一个晴朗的早晨》,02年《梁山伯与祝英台》,02年《演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之世界末日的婚礼》及2008年的《影子盒》,留心语剧场工作坊的演出作品01年《惜阳》。NoisePerformance House的演出作品00年《非常爱情
Monster》、《那一年的雨季》,《十》。造心厂剧坊演出的作品有00年《爱我久久(剧场版)》,06年《拾吾忆之来不及》。07年,加入造心厂,并凭《来不及爱》入围第六届马来西亚戏炬奖最佳女配角。2008年也参与演出《仲夏夜之梦》。

除了戏剧演出以外,她也热衷于歌唱表演。也是耕梦工作坊会员的她,参与了耕梦大大小小的演绎会及创作歌曲比赛。00年至07年分别在RICE,大拇指,海螺及海韵民歌餐厅担任驻唱歌手。

写在演出之前━演员的话(王茵诗)

嗨,我是茵诗!通常写演员心得没有头绪时,都会想说先自我介绍一番,不然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就说我为什么会接这部剧我是百分之百的混蛋好了。相信跟我比较熟的朋友都知道,继我上次的最后一部剧仲夏夜之梦后,我有了一个这么的决定。我决定暂时停止演戏。或许是遇到所谓演戏的瓶颈,真的对于演戏又多了一份恐惧,害怕。说回来,这次又回到演员这个岗位,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一次不一样啊,这次是出国演出咧。。我啊,演了这么多部剧,从来没有跨国演出的咧!哈哈,我很肤浅,竟然为了跨国演出这回事,又收回之前说的话!

其实也不完全是这个原因,我也有在考虑是否真的又要演戏。这次对我来说,是一个重新的开始。我终于碰到一个从来没有合作过的导演,我也很想在他身上学习不一样的东西,让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摸索,寻找。在加上我很喜欢这个剧本,我很喜欢这种有讯息,思考的剧种,而且很直接。就是不想长大。里面谈了很多,像小王子竟然可以忘了他一直在寻找他的玫瑰,时间久了,有时候我们也会渐渐忘记我们还在寻找什么,失去什么。。我们原本要的是什么。。

不多说了,希望你们可以好好欣赏我们的作品。

[ 本帖最后由 zaoxinchang 于 20-7-2009 12:4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7-2009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剧照















[ 本帖最后由 zaoxinchang 于 20-7-2009 12:3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7-2009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預祝,新加坡演出成功,
我將會去看星期六晚上場~~~
期待,驚喜三個,三位演員的驚喜~~~和導演有另一番火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7-2009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演出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09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后感(1)

实实在在地坐在观众席里面看戏的心情果然是不同的。
完全没有因为参与工作而看见表演内容后在脑海里预设看见正式演出时候的分别,整个人显得更投入去观赏。我觉得,感觉有自己的免疫系统,能对习惯了的东西扫进盲点里。所以,当一个全新的感觉才缓缓进驻心里的时候,归纳法不能随便发生,否则就对作品不敬了。

《心路之旅》的名字,取得挺有意思的。尤其喜欢小王子、彼得潘与温蒂、高跟鞋的过程,有种品酒的感觉(我不是茗酒家,只是随感觉说出来而已),一层一层渗透。最先让我有拍案叫绝的感觉,就是那高跟鞋从抽象的表演直接跳入写实的母亲,然后随即又回到了表情都写在脸上的高跟鞋。当然我不否认有一点点被提醒了《仲》的仙后,但是两个是全然不同的演绎,所以马上就抹拭掉那些什么先入为主的废话观点。戏,老实说,还是稍嫌拖了点,毕竟情绪酝酿的过程需要耐心以外,一旦在感觉中翻滚的热度已经炒起来的时候,节奏就得啪啪啪的跟着激起火花才够过瘾,否则就有了一种被淹溺的感觉,好想撕开切断那些冗长的窒息。对于编剧的用心,我是在观众席里默默赞赏的,因为在字里行间以及表演中看见了其想抛出思考的饵来挑起脑袋给反应的意图。是的,很多看似很复杂的事情,其实只是很简单的东西而已;是的,我们总是在身陷其中久了以后,被周遭潜移默化了;是的,那些走过了的岁月、失去了的珍贵,是再也没有办法追回来的了(但可以重新发掘)。不主观,就像叫人把想法放到最后一样 - 那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然做到的事情(但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所以那最后的枪声很漂亮。扣下扳机,喝止了自以为是地认为事情总是离不开自己预测的自大。

Peter的演绎,给我一个很大的问号:是角色本来就是为了突显现在的年轻人很表面,还是演员没把角色深度揣摩、掌握好?相较两位配角的拿捏,主角明显少了赋予角色生命这一个重要环节,而感觉很2D (不立体)。眼神、身体语言、对白、甚至表演,都感觉不到灵魂。所以我在思考着:也许这就是年轻的特色,以不羁为由,自我为主,看待事情都近乎藐视,来表达出内心的不满。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生命,而其生命的深度,就由演员决定。从角色的掌握、设计、以及熟练,所有都是功课。为此,在观赏的过程中,我闭上了眼睛,任凭想象力带我感觉主角的独白。导演的手法很直截了当,每一块都切到位,明确地表达了概念呈献的直来直往,只是这无形也成了一个缺陷 - 少了延伸的空间。

写到这里,我突然惊觉:戏是怎么结束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8-2009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后感(2)

两部戏都跟内心有关,前者的思维建立在年轻人的立场上,后者则走入人生的进阶以审视和反思的方式,来消化“对于做人这回事“的想法和感慨。

我看前者时,有一种挑动思想机制的感觉;而后者,则给我豁达面对的宽广。

来自新加坡的朋友给予的,除了是一种深层的浅白,也是一种辛辣的写实。手法上也许并未有太多的惊喜,但是在结局的时候,那种反过来的重复,却有毛骨悚然的感觉:那种周而复始在发生的同样画面,机械化得让人感到害怕。

老实说,两位演员的给的温度还不够,感觉也许对环境陌生而没有发挥了真正的力量。演到感觉正要开始的时候,却已经是应该见好就收的结束了,结果看到最后,反而有了遗憾 - 差一点点就到了...

无论如何,希望合作机会之风可以继续延长,让互补的力量在每一个表演者的心里无限发展。为了给年少的学习成长,也让长大了的重新温习小时候。

总的来说,这场演出,很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09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可惜没有机会去看这演出。。。
如果有加场的话, 一定要去看看。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8-2025 11:24 AM , Processed in 0.15038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