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1598|回复: 8
|
一学者对台湾社会歧视台语之风的解析,再看看大家周围
[复制链接]
|
|
|
文《互相扭曲求退步》公開後,陸續接到一些電話和信件,「申辯」她們為什麼不肯說台語的原因,有的說那真的很沒水準;有的說她根本沒有興趣,有的說這是她的自由,有的說沒有那個學習環境等等等。
我寫文章從來都沒有在暗示誰,我不是會怕得罪人的人,我有什麼不爽,根本不必「暗示」,再三明示都來不及了,還暗個什麼示!而且,我只對一些「極其普遍」的「現象」有興趣談,如果只是少數「個案」,也沒什麼好談的了。
講不講台語當然是你的「自由」,我也沒有說「我們應該都要」講台語或寫中文,而只是說﹕
1. 不要糟蹋人;
2. 不要以為這只是個人的品味, 它是一種政治。
如果要訴諸「個人自由」,那我其實也沒有興趣講「國語」或說英文,對我來說,台語就是我的「國語」,我講北京話跟講英文一樣,只會讓我感到一種「言不由衷」的陌生感,好像在演戲唸台詞似的!用寫的是還好,字斟句酌把「我」(self) 拼湊出來,把靈魂灌進去。若用講的,往往就有點彆扭,因為,講出來的話,「意思」都對,但那些「話」缺少了完整的感情,跟真實、完整的「我」,隔了一層厚厚的保麗龍。因為,語言不只是一種溝通「意思」的「工具」,它更是個人生命的深層經驗的一種表現形式。一個歐巴桑對著一個歐吉桑講「good night!」,「意思」都對,但它畢竟有點怪異和隔閡,他應該說「妳緊去睏!」
但是,我雖然對這些語言沒什麼興趣,也一點都看不出來它們有什麼特別的「水準」或高明之處,但也只好乖乖地學,而沒有辦法「瀟灑」地說﹕「你爸我就是沒興趣!這是我的自由」。
為什麼?因為這是一種政治!「政治」老早就讓我們失去了各種自由,笨蛋才會以為自己有這個自由、那個自由。我們老早把「我」當成祭品,貢獻給各種政治了。我我我我我我,我到底還有多少是真的我?在這個陰柔愚昧的時代,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是很悲觀的。我總覺得我彷彿一生都只是在為這件事奮鬥似的!沒有其它第二個目標了。「我」是沒什麼了不起,但是,我就是我,它是一個整數,而不是小數點,也不是多少百分比。
語言這事裏頭根本沒有多少所謂「個人興趣」或「個人自由」的選擇空間。這個語言有水準了,那個語言沒水準了,這個語言「有用」,那個語言「沒有用」,統統是外力造成,一切都是政治!
因為,如果它只是由「個人興趣」來決定學不學或講不講,那麼,請問我有不講北京話的「自由」嗎?當然有,但我若要維護這個自由,就得付出慘痛的代價,那麼,這種自由就不叫做自由。如果這也叫自由,那麼,白色恐怖時人人都有自由,如果你不怕死的話。
為什麼老是弱勢一方在「體貼」或配合強勢一方;而強勢一方,姿態總是這麼高?動不動就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是我的自由!」
在北部醫學中心級的醫院,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
都會型的男男女女醫療工作人員,看起來一副很有錢或很多人追求的模樣,隔著櫃台,皺著眉頭,眼睛看著別處,對著講台語的老阿公老阿媽,以一種極不耐煩的態度,用北京話「指示」著病人下一步醫療程序將如何進行,或者,用北京話「講解」著藥物使用方式等等,萬一病人面有難色,他們的口氣就會更不耐煩了,北京話頓時講得更流利了!
我無法理解,難道請他們開一下尊口,就當做是「委屈」自己,「體貼」一下別人的處境或心境或困境,講一下沒水準或沒興趣講的台語,有如此天大一般的恥辱嗎?
老一輩的人,不也都謙卑地不斷努力在學「國語」?!盡量配合著講 「國語」的對方?!甚至在處理一些公事時,老一輩但沒有那麼老的人,更是會因為「國語」講不好或聽不太懂,而必須忍受各種怠慢和輕蔑。
[ 本帖最后由 风吹的愿望 于 29-4-2009 05:48 PM 编辑 ]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4-2009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七年前,有一次去某高中演講,聽眾都是老師,接待我的是校長,一聽我一出口就是台語,嚇一跳,要求我等一下務必以「國語」發言。我說,「為什麼?」、「是因為你們的老師中有人聽不懂台語的嗎?」他說,不是,是因為這是一場「比較學術性」的演講,我說﹕「用台語講學術正好是我的專長!」後來,隨著演講時間的接近,我看那校長額頭一直冒出汗來,於是心生不忍,就同意「完全」以「國語」演講。其實,我講話都是看人說人話,看鬼說鬼話,盡量迎合對方習慣或感覺或懂不懂,不一定得講台語。
幾天後,我再度接到電話,他們說聽眾反映良好,希望再安排一場。我拒絕了!
這位說她沒興趣講台語的朋友,也提到她的周遭幾個女性朋友或同事,也是很喜歡強調她們台語說不好,卻都在繳費學日文,學得很起勁,每講幾句話就插一句日文。如果說這也只是反映了「個人興趣」,那實在是很他媽的糟蹋人!在個人生活層面上,這當然是你他媽的「個人自由」,但是,這種「現象」卻不是個人自由可以解釋。
就好像台灣社會許多人很希望考上醫學系當醫生,總是第一志願,當不當醫生當然是你的自由,但這種現象一點也不是清純的「個人自由」可以解釋。它也是一種政治!是一種政治外力干預(比如錢和地位)後,所產生的差別待遇,是一種「流行」。
比方說,在英國,唸醫,聽起來就很遜,反而是越不食人間煙火的越酷。最酷的,恐怕就是古典文哲(classics)之類,像柏拉圖、荷馬、希臘古詩文什麼的,相當於論語孟子老莊山海經易經詩經等。這就是流行,當然也是一種政治。
又比如說,台灣學生老是喜歡嫌中國大陸來的留學生,整天嫌他們的一舉一動沒水準;這種「嫌」,也不是反映了個人自由或個人品味。因為,那些被嫌的動作,比如,有時在公眾場所蹲或坐在地上,如果是西方人做的,那就不但不會嫌了,反而是看了之後,心裏一頭小鹿亂撞,變成「哇!好瀟灑!好浪漫啊!」,嚴重的,還會思春加性幻想,一說起仰慕西方之情,聲音還會顫抖。
我真不明白,為什麼這種「歧視性變態心理病患」,以女性居多?約佔九成以上!是不是女性在台灣這種男性至上的社會缺少一種自信或自保的憑藉,所以,動不動就喜歡「引清兵入關」,找更強的「靠山」,或學習更強的武器(外文)來睥睨同性,並且與異性一較長短。
說沒有環境學或講台語也是一樣胡扯,這些人往往英文或德文或日文或法文或義大利文講得瓜瓜叫,她們又哪來「環境」學這些偉大的外文,讓她們足以學得嘰哩瓜啦叫?
離開台灣久了,雖然台灣沒有家可以想,但還是會「想家」,可是,一想到台灣這樣一個充滿虛榮的吃人社會及其種種窩囊、反智的猥瑣心態(整天「迷」這個「哈」那個,整天炫不停、比不停,整天嘴巴上我我我我我骨子裏卻一點都沒有我我我我我),我就有一種不如歸去卻不知歸去哪裏,無家可歸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风吹的愿望 于 29-4-2009 05:49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30-4-2009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吹的愿望 于 29-4-2009 05:47 PM 发表 
六、七年前,有一次去某高中演講,聽眾都是老師,接待我的是校長,一聽我一出口就是台語,嚇一跳,要求我等一下務必以「國語」發言。我說,「為什麼?」、「是因為你們的老師中有人聽不懂台語的嗎?」他說,不是,是 ...
嘩,讀了你的帖,真有一種悲哀的感觸......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何嘗不是這樣......
尋尋又覓覓,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那個家......其實那個家就在我們的心中......
人往往要走遍了天涯海角,才會發現自己要尋找的,其實一直都守候在身邊,默默地在等著我們...... |
|
|
|
|
|
|
|
|
|
|
发表于 30-4-2009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華人的悲哀,在於把外來語捧得高高在上,包括官話  |
|
|
|
|
|
|
|
|
|
|
发表于 1-5-2009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台語和閩南話是一個東西,但是兩者的區別是台語夾帶日文詞彙為榮,不斷用日文的詞彙來區別于閩南話才顯得出與眾不同.我沒聽過美國人說自己的語言是"美語",儘管比利時的"弗拉芒語"就是荷蘭語,但是他們也制定了荷蘭語一體化的協議.從此稱呼正式為荷蘭語.
感覺上台灣要不斷在日本的光環下存活才找到自豪感.
雖然福建省也使用閩南語,但是卻沒有台灣那種窩裡橫的爭鬪.除了在學校或者正式場合之外,福建省基本上很多地方都是用閩南語而且沒有衝突.(這個也許是mainland china 比起台灣好一點點的地方吧~
嗯.想問一下,在南洋使用福建話/閩南語的朋友,你們願意接受你們的使用語叫做"台語"嗎? |
|
|
|
|
|
|
|
|
|
|
发表于 3-5-2009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瀀助 于 1-5-2009 12:39 PM 发表 
........雖然福建省也使用閩南語,但是卻沒有台灣那種窩裡橫的爭鬪.除了在學校或者正式場合之外,福建省基本上很多地方都是用閩南語而且沒有衝突.(這個也許是mainland china 比起台灣好一點點的地方吧~
嗯.想問一下,在南洋使用福建話/閩南語的朋友,你們願意接受你們的使用語叫做"台語"嗎?...
1. 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喜欢鄙视自己的方言,甚至要数典忘祖,抛弃祖宗流传下来的语言,不讲方言,只讲Mandarin(或称为中国国语、普通话、华语),和中国国民党有很大的关系。
二次大战结束后,台湾便由中国国民党统治,这个独裁政党便在台湾施行独尊Mandarin的一元语言政策。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虽然两国独立前英政府下令解散两地国民党分部,但国民党实在太强大了,解散了以后还留下无数的“遗老”和“余孽”。这些人继续推行国民党一元语言政策,喊出“多讲华语,少说方言”的口号。为了奖励这些“遗老”、“余孽”,李登辉担任台湾总统时期,行政院长连战还颁发“文化奖”给这些人。
2. 马来西亚人当然不会把闽南语称为“台语”。我们称在槟城讲的闽南语为“槟城福建话”;有些地方还流行福建省的县方言,例如永春、同安、安溪和惠安等,那些地方就称这些县方言为“福建话”。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5-2009 08: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反对台语教学时
国民党及一些"高贵""自以为是"的家长,就会貌似非常正当地高喊
語言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而已,进课堂简直是一种浪费(一种多数人讲的,交最多税收的族群语言竟然沦落此地步),
其实我更认同作者"它更是個人生命的深層經驗的一種表現形式"的观点.
新,马,台,中强制推行"独尊"北京话",贬低其他汉语言"本质上是一种奴性教育,
当电视的遥控器从1按到100,99%都讲北京话,我真是一蓝趴火
[ 本帖最后由 风吹的愿望 于 3-5-2009 08:28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8-5-2009 05: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0-5-2009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折翼-碎 于 8-5-2009 05:41 PM 发表 
为什么要把官话棒高,很烂叻
無噢,喺香港講官話會畀歧視嘅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