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1559|回复: 6
|
<动地吟>的疑问
[复制链接]
|
|
|
去年有个纪念故人的表演活动,名为"动地吟"。
在此,本人有个疑问,<动地吟>到底在形容什么?
据我所知,感天动地的歌吟都是指些挽歌。如鲁迅所说:'敢有歌吟動地哀?'在动乱时,连逃跑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有谁敢在唱挽歌?这句话所指的也是挽歌。
所以我想搞清楚,<动地吟>的命名所要形容的是以挽歌追悼故人,还是指故人的作品都是一些挽歌?
无不敬之意,只想各位文学高手替我解答疑问。谢谢
[ 本帖最后由 enens 于 9-1-2009 03:34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9-1-2009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動地吟”的名稱,取自魯迅的<無題>詩:“萬家墨面沒篙來,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字,於無聲處聽驚雷”。作為”動地吟”的前奏,游川與傅承得早在1988年就在吉隆坡的陳氏書院搞了一個“聲音的演出”。當時的傅承得是吉隆坡中華獨中的暑理校長,而詩人游川則是個廣告人,倆者可說是大馬文壇上的年輕著名詩人。
此後,“動地吟”從1989年開始南上北下進行演出,而游川與傅承得倆人扮演主朗詩人的角色,認真且精彩的演出,讓前來觀賞的藝術文人,讚嘆連連。參與演出的詩人們以朗誦、吟唱、擊鼓、吉他、華樂伴奏,或以八角碗、竹筷擊節的演出形式,演繹出詩歌多元化的一面。周金亮與傅承得皆表示,當時“聲音的演出” 那種隨興而搞的詩歌演出活動,讓人懷念至今。
详文:
http://www.worldchinesewriters.com/forum/index.php?topic=320.0 |
|
|
|
|
|
|
|
|
|
|
发表于 9-1-2009 03: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吟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吟诗的吟。
没记错的话,80年代末游川的动地吟,是惊天动地的在在吟诗。
而不是感天动地的歌吟。
有错请指正。 |
|
|
|
|
|
|
|
|
|
|
发表于 9-1-2009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萬家墨面沒篙來,
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字,
於無聲處聽驚雷。
这还不简单吗?动地吟正是以鲁迅的这首诗来命名的。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009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毅凉 的帖子
我也知道它的来源,但是它的意义呢?
我的一位中国朋友也告诉我,感天动地的歌吟都是在形容悲壮的挽歌。 |
|
|
|
|
|
|
|
|
|
|
发表于 10-1-2009 04: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enens 的帖子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注释,你可以看看
这首诗写于1932年,是赠给日本的高良富子夫人的。首句化用《后汉书》中的“疾风知劲草”句。肥,在此处为动词。二句“发春华”指开花。头两句显然是有李贺那样千锤百炼以后的奇警特点,使人想到《野草》里的散文诗。后两句有时代背景。1932年广州和南京合组政府成立,蒋介石回奉化,汪精卫托病到上海,行政院长孙科主政,事事棘手,被迫下台。七言绝句从来比较即兴,清新,轻快,以情境取胜。这后两句,有杂文的锋芒。说是“无题”,主题是非常鲜明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4-1-2009 0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毅凉 于 9-1-2009 10:27 PM 发表 
萬家墨面沒篙來,
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字,
於無聲處聽驚雷。
这还不简单吗?动地吟正是以鲁迅的这首诗来命名的。
这一句正是動地吟活动一词的由来。傅承得已经著文说明。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