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31|回复: 17

谈谈普通话的缺陷(转贴)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11-2008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同音字太多
  
  这是人人皆知的先天残疾,所谓“室”“屎”不分,“父”“妇”无别。用普通话输入法打字,一个拼音输入进去,翻了几页都找不着。在会话中,除了外加一句用语解释,没有别的方法可以使要表达的意思明白无误地让对方理解,这种“脱裤放屁”的绝活是普通话的特色。

普 通 话 声 母 韵 母 表
声母
   b 玻 p 坡 m 摸 f 佛   d 得 t 特 n 讷 l 勒  
  g 哥 k 科 h 喝   j 基 q 欺 x 希      
  zh 知 ch 吃 sh 诗 r 日   z 资 c 雌 s 思    
韵母
   a 阿 o 喔 e 鹅 i 衣 u 乌 ü 迂   ê 诶 er 儿  
  ai 哀 ei 欸 ao 熬 ou 欧   an 安 en 恩 in 因    
  ang 昂 eng (亨) ing 英 ong (轰)   ia 呀 ie 耶 iao 腰 iu 忧  
  ian 烟 iang 央 iong 雍   ua 蛙 uo 窝 uai 歪 ui 威    
  uan 弯 un 温 uang 汪 ueng 翁   üe 约 üan 冤 ün 晕  
我们可以用数字来说明问题
 理论上普通话可以生成37*21*4=3108个不同的音,但实际上象“ê 诶”“ er 儿”这样的音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实际普通话的音要少得多。

再来看看广州话
  完全粤语教程之 二:【广州话拼音方案】  
  由於此版本广州话拼音全部可以用26个拉丁字母表示,所以表达更方便,故今後本网页以此方案为准。
声母
  b波 p婆 m摸 f科 d多 t拖 n挪 l罗 g家 k卡 h哈  
  ng牙 z支 c雌 s思 j衣 gw瓜 kw夸 w蛙  
韵母
  aa 桠 aai 挨 aau 坳 aam *三 aan *山 aang *盲 aap 鸭 aat *压  
  aak 轭 ai 矮 au 欧 am 庵 an *分 ang *盟 ap *急 at *不  
  ak 厄  
  e *爹 ei *你 eng *赢 ek *尺  
   eoy *居 eon *津 eot *卒  
  oe *靴 oeng *香 oek *脚  
  o 柯 oi 爱 ou 澳 on 安 ong *丧 ot *渴 ok 恶  
  i 衣 iu 腰 im 豔 in 燕 ing 英 ip 叶 it 热 ik 式  
  u ui *杯 un *碗 ung 甕 ut *阔 uk 屋  
  y 於 yn 冤 yt 月  
  鼻韵 m 唔 ng 吴  
声调
名称: 阴平 阴上 阴去 阳平 阳上 阳去 阴入 中入 阳入  
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例字: 分 粉 训 坟 愤 份 忽 发 佛  
数字诀 三 九 四 零 五 二 七 八 十  
  理论上广州话可以生成19*54*9=9234个不同的音,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但9234和3108代表的是不同档次的话种优劣级别。这是因为汉字是一字一音,可以想象,准确区别3108个字是小学不毕业的要求,而准确区别9234个字那可是念博士都基本够用。

2,普通话的相似音太多
  八十_罢市 白薯_柏树 班车_板车 颁发_办法 包袱_抱负~报复 包围_保卫 包子_雹子_豹子~刨子 报酬~报仇 报到~报道 杯子_被子 笔记~笔迹 必须~必需 碧空_鼻孔 编导_便道 编辑_遍及_边际 表哥_表格 玻璃_薄礼_薄利 剥削_博学 播种1_播种2 簸箕_波及 不比_不必 不单_不但 不对_部队 不可_补课 不如_哺乳 不适_捕食_不时_不是 不行~步行_不幸 不知_不止~不只_不致_布置 不周_步骤 部分_不忿 参观_餐馆 插页_茶叶 长袍_长跑 长篇_唱片_唱片儿 肠子_厂子~场子 常识_厂史_尝试 朝阳_照样 衬衣_称意 成分~成份 成人_承认 成衣_诚意 诚实_城市~程式 城里_成立 乘机~乘积_成绩 匙子~池子_尺子_赤字 出发_触发_处罚 出去_除去 出身_出神 出息_除夕_出席 锄头_出头 串通_传统 春节_纯洁 纯熟_椿树 疵点_词典 刺刀_磁道 刺激_磁极_次级 答辩_大便 打倒_达到_大道 打听_大厅 大半_打扮 大都_大豆 大家_打架 大街_大姐 大衣_大意 呆子_袋子~带子 戴上~带上 当中_当众 刀子_稻子 等级_登记 笛子_底子 底版_地板
  ………………
  以为_一味_意味 议员_医院_意愿 因子_银子 阴险_引线 音响_印象 隐约_音乐 英勇_应用 影响_影像 拥护_用户 优点_有点儿 由于_忧郁_犹豫 犹疑_优异_友谊~有意 油漆_尤其 游泳_有用 鱼网_欲望 雨衣_予以 语言_预言~寓言 玉石_浴室_于是 预见~遇见 预期_与其_语气 预先_遇险 冤枉_愿望 园艺_愿意 原稿_原告 原因~元音 远古_缘故~原故 院子_原子 钥匙_要是 杂志~杂质 早就_造就 造反_早饭 战时_展示_战士 招集_着急_召集 照片_照片儿 哲理_这里 争鸣_证明 争执_正直_政治 征服_政府_正负 整齐_蒸汽~争气_正气 证实_正式 支出_指出 支援_职员_志愿 枝叶_职业 知识_指使_指示~只是_志士 织物_植物~职务 蜘蛛_支柱 直角_指教 只得_值得 指导_直到_知道 指挥_智慧 至于_智育 制服_支付 中心~衷心_重心 中药_重要 种子_中子 珠子_竹子_柱子 主观_主管 主人_主任 主意_主义_注意 主张_助长 祝福_嘱咐 滋味_自卫 字母_字幕 自己~自给_字迹 自习_仔细 组织_阻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11-2008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普通话里非常另人困惑的地方。从 3000 常用词里取出的双音节词中,竟有三分之一以上部分彼此之间有同音或近音关系。这也说明,精确使用普通话是有点难的。如果把科学技术各行各业的词汇都拿进来,那种困惑肯定更大。

3,发音器官过于偏近
  
  j 基 q 欺 x 希 zh 知 ch 吃 sh 诗 r 日   z 资 c 雌 s 思
  在21个声母当中竟然有几乎占其中一半的声母集中在齿舌音的发音位置,象“四十七只鸡死去是事实”这样的句子说它有趣还不如说它荒唐可笑!

4,[上不承千古中华文明]——古典韵学的函接障碍
  
  中华古典文化,从诗经、楚歌、汉乐府、魏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无不与韵律混为一体,语音与语义,精微互为因果。
如对古典文学理解特别是对诗歌的韵律障碍:
怒nu发fat冲song冠guan,凭fing栏lan处dvei潇diao潇diao雨whou歇whe。
抬whai望whuang眼mak,仰niang天yi长dvo啸diao,壮duang怀whuai激gik烈lit。
三da十dap功gang名mia尘xin与ri土whou,
八bi千sai里li路lou云whun和whua月ruat。
莫vo等dving闲ai白be了liao少xiao年yi头whao,空hang悲boi切xit。
靖jing康hang耻ji,犹riu未mun雪duat;
臣din子gia恨whun,何who时di灭mit!
驾gia长dvo车xia踏dva破fua贺who兰lan山dua缺hoi。
壮duang志ji饥ji餐san胡whu虏lu肉yiok,
笑xio谈wham渴hua饮im匈yong奴nou血whoi。
待dvai从song头whao收diu拾dap旧gu山dua河who,朝xiao天yi阙hit。
注:该词使用了大量的入声字(闭音节)于句尾,语气急促而有力,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英雄壮志
讨论:1,这首词现在的普通话如何读,如何理解作品韵律上的精妙之处?由于普通话丧失了“入声字”,用普通话阅读理解它已经是不可能!
   2,唐诗宋词的几乎每一首都使用了入声字(闭音节)和六声(不服的指出5首来,俺拜他为师),现在的普通话又如何读,又如何理解古典文学作品韵律上的精妙之处?
  而用海南话或广州话等阅读,精妙之处历历在现。毫无疑问的,从阅读的效果上看,普通话是无法跟广州话或海南话等话种相比的。
  从承接中华文明的角度看,普通话是无法跟广州话或海南话等话种相比的。

5,[下不启互学交流后人]——交流学习上的缺陷
  a,外国人学汉语
  外国人学汉语有一个快速学习方法,就是不用去记费时费事的复杂的汉字,而单单用拼音标记汉字,这对于拼音语言的民族是很容易作到的事。
  有一次在美国领事馆就看到这样学习汉语的一位女士,她仅用了3个月就能跟中国人会话,不过它告诉我普通话的同音字太多,很容易搞混淆和遗忘。她还开个玩笑说“如果有8000个不同读音的基本汉字就够用了”,虽然是开玩笑,但冷静想一想却正是问题的结症所在。
  b,中国人学各国语言  
  只要看看英语等西方语言中的闭音节(就是粤方言、闽方言和古汉语中的入声字)比开音节还要多得好几倍十几倍就知道说没有闭音节话种(如普通话)的人要准确读准英语等西方语言中的闭音节的发音是多么费时费事的事,如果汉语从来就没有过闭音节(入声字)也就不用想了,然而汉语在清朝之前的几千年和这之后的南方一直在使用着闭音节(入声字),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了。

6,[内不通各地方言习俗]——标准语言的函盖缺陷
  
  世界各国的标准语言都有包含国内其他方言的功能,能对国内其他方言的发音起指导规范作用。要作到这一点,首先作为标准语言的因素要比其他方言更齐全,然而,普通话却恰好相反,其他方言比它更齐全。
  
一,普通话音调不全,而且含混不清
丢失了古音中的六声:阳:阳平、阳上、阳去(如海南话:视(阳平)、世(阳上)、是(阳去));阴:阴平、阴上、阴去(如海南话:死(阴平)、诗(阴上)、时(阴去))
现代的普通话的四声(有称1平、2上、3去、4入)实在是不伦不类,一读起来马上就知道我的观点正确还是《汉语拼音方案》正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1-2008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平声实际为:di是(阳去)
2上声实际为:di世(阳上)
3去声实际为:di死(阴平)+是(阳去),一个音两段变化听觉上会产生两个音节的感觉,而且也影响发音速度;
4入声实际为:di视(阳平)
道理一说马上明白:世界上所有语言的音调变化不外乎三种情况:升调、降调和不变调;
平者,不变也;上者,升也;去者,降也。世界上那有什么四声?除了‘平’‘升’‘降’还能有什么声?分三声还可以,分四声显然不科学。古人分成六声那又高明多了,阳者,高也;阴者,低也。一下子分成高低两种变化,音调又清楚又明朗,又扩大了音域,实在高明!(有人问音域阔有什么用,请看一下普通话全是同音字就知道了)
    
二,普通话发音器官不全
普通话的很多声母残缺:
如:’v’(不vo);’dv’(大dvua);’nk’(五nkou) 等这些声母普通话里都没有
又如:普通话的鼻韵母n,ng称为前鼻韵母,后鼻韵母两种,其实应为:唇鼻韵母(m)、齿鼻韵母(n)、腭鼻韵母(nk)、喉鼻韵母(nh)四种
    
三,普通话发音方式不全
世界上的发音方式不外四种:
1,韵母 2,声母+韵母 3,韵母+声母 4,声母+韵母+声母。但普通话只有前1、2两种(n/ng除外),而后3、4两种在英法德俄等语叫‘闭音节’,日韩语叫‘拗音’,中国古汉语叫‘入声’???海南话(大dvua陆lok包bao识bat读whak入rip声dia字du不vo)???
    
四,其它如韵母普通话同样不全 等......
如e 海南话:轭e,这是一个重要的元音,又清晰又灵活,世界各国都有,古汉语有,海南话有,普通话偏偏没有。毫无疑问的,从因素和发音方式的齐全要求上看,普通话是无法跟广州话或闽南语系等话种相比的。


7,[外不达各国语言文化]——翻译上的缺陷
  翻译上有个反翻译,不是反对翻译的意思,而是把翻译好的又翻译回去,这样能很好地验证最初的翻译的科学性。比如英国人把“北京”“上海”“广州”翻译成“peking”“shanghai”“guangzhou”,而大多数中国人几乎都能听出来,那就算英国人翻译成功了。
  现在再来看看普通话的翻译能力
例一:“shadam”的翻译效果对比
  _莎达姆(普通话)
  _沙胆(广州话)
  _杀斩(海南话)
  由于普通话把2个音节读成3个音节,不用想,反翻的结果是伊拉克人民肯定是不知所云,这是因为普通话丧失了好多音素,如:唇韵母m,声母v等
例二:“Rumsfeld”的翻译效果对比
  _拉姆斯费尔德(普通话)
  _蓝斯匹(广州话)
  _蓝斯避(海南话)
  由于普通话把2个音节读成6个音节,不用想,反翻的结果是美国人民肯定是不知所云。这是因为普通话丧失了好多发音方式,如:闭音节(就是汉语的入声字),毫无疑问的,从翻译的效果上看,普通话是无法跟广州话或海南话等话种相比的。

8,[恐怖的历史困惑]

问:
  1,为什么中国历史在普通话出现之前的几千年的中国一直都是世界科技和文化之最?
  2,为什么中国历史恰好是在普通话出现的同时中国的科技文化也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超越?
  3,为什么中国历史恰好是中国科技文化的衰落和普通话在中国的普及成正比?
  4,为什么中国历史恰好是普通话在中国的普及到了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候中国的国力也同时到了“东亚病夫”的地步?
  5,为什么中国的近代史中的各种维新变革都是从南方的非普通话语系地区开始?(洪秀全、孙中山等)而这之前的中国各个伟大变革却几乎完全不是?
  6,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的同为中国人的进入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的地区和人群都是非普通话语系的地区和人群(台湾[闽南语]、香港[粤语]、新加坡[英语])?
  7,为什么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位诺贝尔奖?
  科技文化的成就是跟作为思维思考工具的语言息息相关的。作为中国人主要的科技文化思维工具的普通话跟中国的技术文化落后有没有关系?不用俺皮扎诺讨论,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妨自己去思考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1-2008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dragon356 的帖子

普通话现在越来越普及  中国怎么又崛起了 ......... 中国没强迫海外华人, 怎么大马华人也开始学华语了 .........

[ 本帖最后由 psk0060 于 8-11-2008 08:1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1-2008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没人强求你来学中文的,你觉得不好学来做什么呢?为什么不去讲马来来语更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1-2008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客观的转贴语言学的文章有什么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8-11-2008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sk0060 于 8-11-2008 08:12 PM 发表
普通话现在越来越普及  中国怎么又崛起了 ......... 中国没强迫海外华人, 怎么大马华人也开始学华语了 .........


什么大马华人开始学华语?我们一直以来就讲华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1-2008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8-11-2008 10:27 PM 发表
人家客观的转贴语言学的文章有什么问题?
《山行》大家应该都读过吧?  
   
关于昨天讨论的话题,我找到了一些古诗,用普通话读,就不押韵,试试。但用粤语,客家话读就没问题




     远上寒山石径斜(xia),  
    白云生处有人家(jia)。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a)。  
    用普通话读起来竟然不压韵。  
    敕勒川,阴山下xia,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a。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敕勒歌》这首南北朝时期的古老民歌里出现的两个“野”字,读音是ya而不是ye。这种古音读法  
正好与现在许多地方方言对“野”的读音相同。用普通话读起来多么难听。  



又如,宋欧阳修《采桑子》词: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歇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的词谱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11-2008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素还真 于 8-11-2008 10:47 PM 发表


什么大马华人开始学华语?我们一直以来就讲华语。



呵呵,楼上的属于我国典型的奋青,太爱国,我也挺喜欢。

他们是冲题目来的,根本没有看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1-2008 1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禅与道 于 8-11-2008 09:56 PM 发表
楼主没人强求你来学中文的,你觉得不好学来做什么呢?为什么不去讲马来来语更好呢!


兄弟:请提出你对普通话有没有缺陷的意见,不是否定别人的评论!!你可以不赞同他的看法,但请尊重他的发言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08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最后表示 中国推广普通话就走象没落 有必然联系吗 我喜欢各地的方言 一听他们开口就知道从哪里来 学普通话只是方便交流 楼主一直在推崇粤语和客家话  有研究过其他方言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08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远上寒山石径斜(xia)

当年老师教的 最后那个就是读xia  保留古音 但主要指的是江苏,上海一带的发音 并不是来自粤语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a
教的也是读ya 我也曾经读错过  读诗词的时候我们都是遵循古音 保持压韵 和纯学普通话不同

[ 本帖最后由 psk0060 于 9-11-2008 01:1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08 0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除了批评普通话 还有有明显的大广东思想  南方话其实都大不相同 各有特色


苏州话 《记江南》 南方古汉语代表



苏州MM唱《快请我吃饭》苏州话  







上海话


温州话


武汉话


[ 本帖最后由 psk0060 于 16-11-2008 01:0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08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篇錯誤,不過勇氣可嘉


1. 入聲在元代就消失了

2.-m\-n不分是在明朝時期發生的

3.濁音清化是宋朝的時候完成的

4.那些古音構擬完全離譜


好好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1-2008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9-11-2008 09:56 AM 发表
通篇錯誤,不過勇氣可嘉


1. 入聲在元代就消失了

2.-m\-n不分是在明朝時期發生的

3.濁音清化是宋朝的時候完成的

4.那些古音構擬完全離譜


好好加油


元代受游牧民族影響,入音是消失了。不過明朝又恢複了的。

馬可波羅用羅馬文拼寫的讀音證實明朝的官話屬於吳語。

現在中國的很多方言都保留了入聲的,並非只有粵語和客家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08 05: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ragon356 于 9-11-2008 12:17 PM 发表


元代受游牧民族影響,入音是消失了。不過明朝又恢複了的

馬可波羅用羅馬文拼寫的讀音證實明朝的官話屬於吳語。

現在中國的很多方言都保留了入聲的,並非只有粵語和客家話。


你是不是科幻小説看太多神經錯亂了?

有沒有一些什麽中文係2年級的學生來教導一下這位對中文頗有熱忱的網友?

老衲我真的笑到無話可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11-2008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10-11-2008 05:57 PM 发表


你是不是科幻小説看太多神經錯亂了?

有沒有一些什麽中文係2年級的學生來教導一下這位對中文頗有熱忱的網友?

老衲我真的笑到無話可説了


是利玛窦,打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08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youtube]psJHBaIQy30&feature=related[/youtub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11-2025 03:42 PM , Processed in 0.16269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