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9777|回复: 413

航空母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0-2008 07: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dcyng 于 18-5-2012 01:02 AM 编辑



中国航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0-2008 07: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國 “戴高樂”級核航母
  自從60年代2艘“克萊蒙梭”級服役之後,法國再無航母服役。至70年代,這2艘航母後續艦的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但是,對于具體采用什麽類型的航母,法國上下卻一直爭論不休,先後提出過中型、輕型、常規動力、核動力和垂直起降等各種類型,直至1980年9月才定下最後方案:建造2艘中型核動力航空母艦,這就是“戴高樂”級核動力航母。



法國海軍積極發展核航母,與法國的國家戰略是密不可分的。在冷戰結束後,局部戰爭和地區威脅上升,法國海軍逐漸將常規打擊作爲國家戰略的主導方面,而核動力航母正是實施這種打擊的最好手段。同時,發展核航母還有助于維護法國的大國地位和形象,對法國維護海外領地的利益也大有好處。據估計,“戴高樂”級核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要比“克萊蒙梭”級常規動力航母大6倍



1986年2月,法國國防部長簽署了建造航母的命令。1987年1月,首艦R91“戴高樂”號在布勒斯特船廠最後完成了設計圖。1987年11月開始切割第一塊鋼板,1989年4月在布雷斯特船廠船塢開始組裝,1994年7月下水,2000年9月正式服役。


“戴高樂”號全長240.8米,寬31.4米,吃水8.5米,標准排水量35500噸,滿載排水量40600噸,主機爲2座K-15一體化循環壓水堆,總功率爲76200馬力,最大航速27節。編制人員1700人,其中航空人員550人。該艦飛行甲板長261.5米,寬64.4米,其軸向甲板長115米,斜角甲板長196.5米,斜角爲8.5度,2部美制C-13-3蒸汽彈射器分別設在軸向甲板和斜角甲板的前端,每次可以140節的速度彈射22噸重的飛機。在斜角甲板上有三道攔阻索,可攔阻140節、19噸重的飛機,另有一道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攔阻網。斜角甲板兩側有寬闊的場地,每一波次可起降20架飛機。在艦橋上層建築後部有2部飛機升降機,每部載重35噸,可同時運送2架飛機。它的機庫長爲138米,寬29米,高6.1米,總面積4600平方米,可同時停放25架“陣風M”戰鬥機。該艦裝有SATRAP穩定裝置和傾斜補償裝置,可在6級海況下進行起降作業,適合在風浪較大的大西洋海區活動。



“戴”艦在設計時使用計算機模擬獲得了最佳線型,同時采取了提高生存力的措施。爲了提高抗核爆能力,全艦從飛行甲板到艦底形成一個堡壘式的箱型結構,並按照北約統一的抗核加固標准建造。艦體的水下部分采用多層或雙層結構,並增強了艦底強度,從而使其具有較好的抗水下爆炸能力。在艦體的關鍵部位,如反應堆艙、機艙、指揮中心和彈藥庫等處均裝有裝甲防護。全艦從艦底到艦橋頂部共15層,由縱橫艙壁分成20個水密隔艙,共有2200個艙室,具有較好的抗沈性。



 “戴”艦裝有4座8單元“紫菀15”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和2座6聯裝“薩德拉爾”近防系統,另外還有8門20mm單管炮用于日常警戒。電子設備有:塞尼特8號戰術數據系統和16號數據鏈;1部DRBJ-11B“阿拉貝爾”3D雷達和1部DRBV-26D“朱庇特”雷達負責對空警戒;1部DRBV-15C“海虎”雷達負責對海搜索,此外還有“雷卡1229”導航雷達和NRBP-20A助降雷達等。電子對抗設備有2部ARBB-33和1部ARBB-21系統等, 另外有4部“薩蓋”幹擾火箭
發射裝置。


“戴高樂”號是本世紀服役的最後一艘航空母艦,它的作戰能力僅次于美國的大型核航母,在世界海軍中排在第二個檔次。法國原來的計劃是建造2艘該級航母來代替即將退役的2艘“克萊蒙梭”級常規動力航母,但迄今只有“戴高樂”號1艘入役,第2艘何時開工尚不得而知,但一般認爲,在新世紀保持2艘核動力航母是滿足法國海軍作戰需要,爲法國總體戰略服務的最佳選擇。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00 收起 理由
神气 + 60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8 07: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



在超級大國時代,前蘇聯曾經擁有過全球第二的強大海軍,與美國海軍在世界各大洋展開激烈競爭,但是在航空母艦這一項上,前蘇聯卻與美國有著天壤之別,這一差距直到前蘇聯解體時也沒有彌補上,風雨飄搖中的俄羅斯看來也無法在短時間擁有可與美國匹敵的航空母艦。



與美國海軍相比,前蘇聯在航母發展上可以說是起步晚、發展慢、水平低。直到1967年才出現了“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但這是個非驢非馬的東西,無法稱其爲航母。又經過幾年努力,前蘇聯在70年代中期終于擁有了使用垂直起降飛機的“基輔”級“戰術航空巡洋艦(前蘇自稱)”,這才算是初步走上了發展航空母艦的正路。



 “基輔”級共建造了4艘,分別是:
  第1艘“基輔”號,1143級,1970年7月21日在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工,1972年12月27日下水,1975年1月3日服役,1993年1月退出現役,被賣到中國;




第2艘“明斯克”號,1143.2級,1972年12月29日在明斯克船廠開工,1975年9月30日下水,1978年9月28日服役,1993年1月退出現役,被賣到中國改爲遊樂設施;



第3艘“新羅西斯克”號,1143.3級,1975年9月30日在尼古拉船廠開工,1978年12月24日下水,1982年9月12日服役;1993年1月退出現役



第4艘“戈爾什科夫”號,原名“巴庫”號,1143.4級,1978年12月在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工,1982年4月17日下水,1987年1月服役,1994年在一場大火之後便始終處于擱置狀態,極有可能在改裝後被賣給印度



“基輔”級航母全長273米,水線長249.5米,寬47.2米,水線寬32.7米,吃水10米,標准排水量36000噸,滿載排水量43500噸,(“巴庫”號分別爲38000噸和45500噸),動力裝置爲4台蒸汽輪機,總功率200000馬力,續航力爲13500海裏/18節。全艦編制1600人



與美國乃至西方其它國家航母的最大區別是“基輔”級上裝載有大量武器裝備,除了艦載機,僅憑其本艦的強大火力,“基輔”級仍能發揮一定作用。前3艘上的反艦武器爲4座雙聯裝SS-N-12遠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該導彈射程高達550公裏;防空武器有雙聯裝SA-N-3中程艦空導彈(射程37千米)發射架和SA-N-4近程艦空導彈(射程12千米)發射架各2座;反潛裝備爲1部雙聯裝SUW-N-1反潛導彈發射架、2座五聯裝魚雷發射管和2座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另有4座76mm雙聯自動炮和8座30mm單管自動炮。
  第四艘“巴庫”號上的武器裝備則有較大改變,雙聯裝SS-N-12反艦導彈發射架增加到6座,撤除了SA-N-3和SA-N-4防空導彈發射裝置,改爲4組先進的SA-N-9艦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每組6個發射筒,每筒備彈8枚,全艦備彈193枚,防空能力有了質的提高。雙聯裝76mm炮也被撤除,改爲2座單管100mm自動炮。反潛導彈、反潛火箭和魚雷也被撤裝,改爲2座RBU-12000十聯裝反潛導彈發射器。



“基輔”級上裝備了大量各型電子設備:1部“頂帆”三座標對空雷達,1部“頂舵”對空/對海雷達,1部“頂結”歸航引導雷達,4部“十字劍”以及“低音帳蓬”、“枭叫”火控雷達等,另有“馬颚”艦殼聲呐和“馬尾”拖曳聲呐。“巴庫”號在電子裝備上進行了大改進,以1部“天空哨兵”大型相控陣雷達代替了“頂帆”、“頂舵”、“頂結”雷達,但是在艦橋最高和出現了1部“頂板”三座標值班預警雷達。
  “基輔”級總共載機33架,分別爲:12架雅克-38“鐵匠”短距/垂直起降戰鬥機,19架卡-25“激素A”或卡-27“蝸牛”反潛直升機,另有2架卡-25“激素B”直升機用于超視距引導。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cyberjaye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08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辛苦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08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LZ所提供的資料,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8 07: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korsky 于 2-10-2008 07:20 PM 发表
哇,辛苦你了


美國“企業”號航母

 1954年9月30日,美國海軍“鹦鹉螺”號核潛艇建成服役,標志著海軍艦艇發展史上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其實,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謝爾曼早在1950年就建議探討“建造原子動力的航空母艦的可能性”,但後來被核潛艇搶了先。核動力航母的優越性是不言而喻的,1958年2月4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CVN65“企業”號在紐波特紐斯船廠開工建造,1960年9月24日下水,1961年11月25日正式服役.



“企業”號全長342.9米,寬40.5米,吃水11.9米,標准排水量75730噸,滿載排水量93200噸,艦上載航空燃油8500噸,動力裝置爲8座西屋公司的A2W壓水反應堆,驅動4台通用電氣公司的蒸汽輪機,4軸4槳,主機總功率280000馬力,最高航速30節,更換一次核燃料可航行20萬-50萬海裏。全艦艦員爲3319人,航空人員爲2625人,司令部人員爲72人。




 “企業”號艦體與“小鷹”級基本相同,采用了封閉式飛行甲板,從艦底至飛行甲板形成整體箱形結構,在斜直兩段甲板上分別設有2部蒸汽彈射器,斜角甲板上設有4道攔阻索和1道攔阻網,升降機爲右舷3部,左舷1部。其機庫爲封閉式,長223.1米,寬29.3米,高7.6米。飛行甲板爲強力甲板,厚達50mm,在關鍵部位加裝裝甲,水下部分的舷側裝甲厚達150mm,並設有多層防雷隔艙。



 “企業”號艦載武器爲3座八聯裝“北約海麻雀”艦空導彈發射架和3座“密集陣”近防系統。電子設備爲:SPS-49(V)5、SPS-48E(三座標)對空雷達;SPS-67對海雷達;6部MK-95“海麻雀” 火控雷達以及導航、助降雷達等。電子對抗爲SLQ-32系統和4座MK-36幹擾火箭發射器,另有SLQ-36拖曳式誘餌系統



在近40年的服役期內,“企業”號上艦載機的搭載情況有過多次更改,現在上艦的是第11艦載機聯隊,采用的是“標准型”配置,具體方案是:1個F-14“雄貓”戰鬥機中隊,14架;2個F/A-18C“大黃蜂”海軍戰鬥/攻擊機中隊,24架;1個F/A-18A“大黃蜂”海軍陸戰隊戰鬥/攻擊機中隊,12架;1個E-2C“鷹眼”預警機中隊,4架;1個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中隊,4架;1個S-3B“北歐海盜”反潛機中隊,8架;1個SH-60F“拉姆普斯”反潛直升機中隊,5架;總共8個飛行中隊,71架各型飛機。此外,還有2架HH-60H運輸直升機



[ 本帖最后由 hdcyng 于 2-10-2008 07:3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10-2008 07: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班牙“阿斯圖裏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


 西班牙是一個海洋國家,北臨大西洋,東瀕地中海,南接直布羅陀海峽,它需要一支以航母爲核心的海上力量來擔負起保衛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重任。1967年,西海軍向美國租借了二戰老航母“迷宮”號,後于1973年正式買入,但“迷宮”號已經是老態龍鍾了,建造新型航母的問題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從西班牙的經濟實力看,象美國那樣的大型航母和象法國那樣的中型航母都是國力難以承受的,于是,搭載垂直起降飛機的輕型航母就進入了西海軍的視線。在對外招標時,美國吉布斯·考庫姆公司的“海上控制艦”方案得以中標。1979年10月,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開工建造R11“阿斯圖裏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曆經十年艱辛,1988年5月3日,這艘航母正式進入西海軍服役。

“阿”號全長195.5米,寬24.3米,吃水9.4米,滿載排水量16900噸,全通式飛行甲板長175.3米,寬29米,滑躍起飛跑道前部的躍升角爲12度。其動力裝置爲2台LM-2500燃汽輪機,總功率46400馬力,最大航速27節,續航力爲6500海裏/20節。它平時載機22架,包括10架AV-8B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6架“海王”直升機和2架“海王AEW”預警直升機以及4架AB-212直升機;但在緊急情況下可載機37架,其中17架放在機庫中,20架放在甲板上。該艦編制艦員600人,另有230名航空
人員。

 “阿”號的艦載武器較簡單,只有4座“梅羅卡”12管20mm近防系統。它的電子設備也較爲精幹,1部SPS-52C/D三座標對空雷達,1部SPS-55對海搜索雷達,另有4座MK-36型6管幹擾火箭發射裝置和1部SLQ-25“水精”拖曳式魚雷誘餌




相對來說,“阿斯圖裏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有幾個獨特之處。一是飛行甲板在主甲板之上,從而形成敞開式機庫,這在二戰後的航母中是絕無僅有的;其它航母都是飛行甲板與主甲板在同一水平面上,機庫是封閉的。二是動力系統只采用2台燃汽輪機,並且是單軸單槳,這在現代航母中同樣是獨一無二的。爲了彌補2台主機可靠性低的弱點,該艦在艦中部安裝了2台可收放的應急動力裝置,由2台588千瓦電機驅動,可提供4-5節的航速。三是機庫面積較大,達2300平方米,比其它同型航母多出70%,接近法國中型航母的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8 07: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殺無赦 于 2-10-2008 07:32 PM 发表
謝謝LZ所提供的資料,辛苦了。


 意大利“加裏波第”號

意大利位于歐洲南部,其領土象一只伸入地中海的大皮靴,在戰略地位上舉足輕重。意海軍可以有效地扼制東西地中海,奪取地中海制海權;同時長達7000多千米的海岸線又易遭受來自各個方向的海上攻擊。因此,海上力量的發展曆來受到意大利的高度重視




然而,二戰前的意大利由于戰略思想有誤,始終拒絕發展航母;二戰後由于國力日衰,又只能有心無力了。直到70年代中期,前蘇聯艦隊頻頻出現在地中海,意大利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威脅,于是在1975至1984十年海軍規劃中,意海軍首次提出建造1艘“載機巡洋艦”,該計劃最終導致了輕型航母C551“加裏波第”號的出現。該艦1981年3月在聯合造船公司蒙法爾科內船廠開工,1983年6月下水,1987年8月正式服役。



 “加裏波第”號全長180米。寬23.8米,吃水6.7米,標准排水量10100噸,滿載排水量13370噸。動力裝置爲4台LM-2500燃汽輪機,總功率80000馬力,雙軸雙槳推進,最高航速30節,續航力爲7000海裏/20節。它的飛行甲板爲直通式,長173.8米,寬30.4米,甲板前端有6.5度的上翹,可停放6架AV-8B“鹞Ⅱ”式垂直起降飛機或6架SH-3D“海王”直升機。機庫設在飛行甲板下面,長110米,寬15米,高6米,總面積1650平方米,可停放12架AV-8B或12架“海王”。在右舷上層建築前後各有1部升降機,長18米,寬10米,載重15噸。全艦編制825人,其中550名艦上人員,230名航空人員,其它爲司令部人員。它的標准載機方式是8架AV-8B和8架“海王”,在特殊情況下,也可只載16架AV-8B或18架“海王”。




“加裏波第”號雖然屬于輕型航母,但卻裝備了比較強大的艦載武器,這與西方國家不太一致,卻與俄羅斯的思路不謀而合。反艦武器是4座“奧托馬特MK-2”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射程180千米。防空武器是2座“蝮蛇”八聯裝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和3座“布萊達”40mm雙管速射炮,前者射程13千米,備彈48枚;後者射程4千米,發射率300發/分。艦上還裝有2座三聯裝324mm反潛魚雷發射管,使用射程11千米、航深450米的MK-46魚雷,也可發射更先進的MU-90魚雷。對空雷達爲SPS-52C(三座標)和SPS-768、SPN-728;對海雷達爲SPS-774、SPS-702;導航雷達爲SPN-749(V)2;火控雷達爲SPG-75、SPG-74。電子對抗設備爲SLQ-732,另有DE-1160LF型變深聲呐和1部SLQ-25“水精”拖曳式誘餌系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0-2008 07: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國“差克裏·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



泰國既是個大陸國家,又是個海洋國家,80年代國防戰略重點是陸上邊界,隨著越南從柬埔寨撤軍,泰國的戰略重點開始轉向海上,海軍建設進入了快車道。爲了擔負保護國家安全、捍衛海洋權益以及海上救災等使命,泰國海軍決定引進1艘輕型航空母艦,並邀請國外9家造船公司進行競標。
  1992年3月,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以建造“阿斯圖裏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的資曆一舉中標,並于1994年7月12日開工興建這艘名爲R911“差克裏·納呂貝特”號的輕型航空母艦。1996年2月20日該艦下水,1997年8月10日正式服役,從而成爲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艦



 “差”艦全長182.6米,寬22.5米,吃水6.25米,標准排水量7000噸,滿載排水量11485噸。其動力裝置爲柴-燃聯合形式,2台LM-2500燃汽輪機,功率44250馬力,2台MTU16V1163TB83柴油機,功率11780馬力,雙軸雙槳,最大航速26節,續航力爲10000海裏/12節。它的標准載機爲12架AV-8S“鹞Ⅱ”垂直起降戰鬥機或14架“海王”直升機(也可以是6架“支奴幹”直升機)。艦員編制爲455人,航空人員爲146人。
  “差”艦飛行甲板長174.6米,寬27.5米,前部爲上翹12度的滑躍跑道。飛行跑道偏向甲板左舷,跑道中線與艦體中線形成一個向右的3度小斜角,飛行甲板可供5架直升機同時作業。在上層建築前方和艦尾甲板上各有1台飛機升降機,每台可起重20噸。飛行甲板下面爲機庫,全長100米,中間一道防火簾將其分爲前後兩部分,可存放15架“海王”直升機或12架AV-8S“鹞Ⅱ”垂直起降戰鬥機,機庫內有2台與水線下彈藥艙相連的升降機,專爲飛機供彈



 “差”艦的防空武器預計爲1座八聯裝“海麻雀”艦空導彈發射裝置和4座“密集陣”近防系統,但目前還未裝備上艦,另外也有加裝3組“薩德拉爾”近防系統的計劃。 它的作戰指揮系統以UYK-3/UYK-20計算機爲核心;對空雷達爲SPS-52C(三座標),對海雷達爲SPS-64,導航雷達爲休斯公司的1105型。艦上有4座MK-36幹擾火箭發射器和1部SLQ-32拖曳式誘餌系統


“差克裏·納呂貝特”號作爲航空母艦,在世界航母家族中是“小字輩”,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使泰國海軍在東南亞的地位得以提高,成爲該地區最強大的一支海上力量。泰國海軍在戰時具備了可以隨時出動的前進基地,在平時的海上救援行動中也有了一個理想的指控、通訊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8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维兰特号轻型航空母舰

原英国航母“竞技神”号,建于1944年,1955年服役,曾参 加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1986年5月英国将它以6000万英镑卖给 印度,并进行了改装大修,1987年5月编入印度海军并改名。
排水量: 27800吨(满载)。
长:226.9米
宽:27.4米
吃水:8.7米。
主机:2台燃气轮机,最大功率 7.6万马力
航速:28节。
武备:2座“海猫”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 x 40毫米博福斯舰炮;2 x 30毫米AK-230加特林舰炮等
舰载机:12架海鹞战斗机和 7架 MK—42型反潜直升机
雷达:对空搜索:马可尼Type 966型,A波段并有IFF 1010型敌我识别
对海搜索:Type 944, E/F波段
导航:2座Racal Decca 1006型, I波段
火控:2座Type 904, I/J波段等
作战数据系统:CAAIS型战斗数据自动控制系统, 10号数据链. Has卫星通讯.
飞行控制:Type 984 3-D (Hermes)
飞行指引:Type 277Q,Type 293Q
声纳:格莱斯比Type 184M 壳体声纳主动搜索/攻击,6-9 khz。
编制:455人,航空联对146人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已经开始建造本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并计划于2012年前交付印度海军服役。西方军事专家认为,如果印度打造出一支以3艘航母为骨干、外加约200艘战舰的超级舰队,届时印度海军的规模将是亚洲第一,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俄。
印度海军装备的俄罗斯新型舰载机MG-29K能携带各种对空,对地,对海精确打击武器,将敌方舰队发动致命一击!
  根据印度政府的要求,印度海军的F/A-18E/F将是和美国海军使用的是同一个级别的。将配备美国最先进的精确打击武器

       
印度航母上的“海鹞”战斗机

海鹞是印度现在唯一的航空母舰“维拉特”号的主力舰载机



本土航母2012年要服役

印度媒体报道,长久以来一直依赖外国技术设计制造战舰的印度海军已经具备设计核动力战舰以及本土建造航母和潜艇的能力。而第一艘印度本土建造的航空母舰将于2012年前交付印度海军服役。它将是印度建造的最大的舰船。据意大利媒体报道,这项被寄予厚望的项目技术复杂性超过了印度海军的预期。迄今只有3个国家(美、俄、法)自行设计建造过满载排水量超过3万吨的航母,而印度新航母的排水量预计将达到3.75万吨。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海军设计局高级设计师拉奥上校和瓦伊迪雅那桑准将近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们“最大的荣耀”是参与第一艘本土航母的建造工作。他们表示,这是印度最大的设计项目。该航母将在一些国外技术顾问的指导下实现本土建造。两人强调,该项目一刻也没有停滞。第一艘航母将在2012年前交付印度海军。印度海军有望订购至少一艘航母。这艘航母的舰载机将由俄制米格-29K、印度自行研制的海军型LCA轻型战斗机以及中型和轻型直升机等共同组成。

  “这艘航母的结构、推进系统和航行设备都非常复杂,是海军迄今为止从未遇到的技术挑战。”瓦伊迪雅那桑说。

  自己造航母想法由来已久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打算自己造
航空母舰的心思早已有之。1989年,印度政府就宣布了一项建造两艘新式航空母舰的计划。
但1991年印度人民院国防委员会通知印度海军必须放弃建造大型航母的安排,转而采取类似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的方案,原因是缺乏资金。


  1993年9月,时任印度海军参谋长的L·拉姆达斯再度向国防委员会呼吁到2000年实现大型航母下水,但最终不了了之。其后,印度又将国产航母方案变成1.7万吨级的防空舰,但由于资金不足仍然难以开工。

  印度航空母舰(印度称其为防空舰)模型首次对外公开露面是在1999年南亚陆海军防务展上。模型显示它将采用类似西方小航母搭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方式。

  此后,印度航空母舰的设计方案历经多次变动。直到2003年10月初,印度海军参谋长辛格在海军节前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政府最近已经批准了自建一艘航空母舰的计划。”至此,关于印度国产航母的建造事宜终于尘埃落定。

  据西方媒体此前披露,印度本土建造的航空母舰将以西方技术为主,注重强调隐形功能,共有5层甲板,最上层为飞行甲板,其次是机库甲板,下面还有2层甲板和1层(最底层)支撑甲板。新航母的最高航速28节,以18节航速航行时的续航力为7800海里,后勤自给力45天。该航母的人员编制为1560人:1400名水兵加160名军官。该航母最多能够搭载30架飞机,其中17架能够放在机库中。

  西方媒体报道称,印度有可能在其第一艘国产航母上部署可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据印度国防部透露,该导弹是“普里特维”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的海军版本——“丹努什”。据西方媒体报道,“丹努什”导弹长9米,弹径1.1米,弹重4吨,射程为150公里,可携带1吨的战斗部。在2004年的印度陆海军展上,印度对外展出携带“丹努什”导弹的航空母舰大尺寸模型。印度海军副参谋长阿朗·普拉卡什说,合乎逻辑的需要是印度必须拥有核武器的威慑力,而“三位一体”核力量中最重要的就是海基核力量。

  据印度媒体报道,在自行建造航母之前,印度海军设计局建造的最大军舰是“德里”级导弹驱逐舰。该级舰重达6500吨,是印度海军主要的打击力量之一。在建造国产航母的同时,印度还在建造3艘雷达难以监测到的隐形护卫舰。瓦伊迪雅那桑称,这是该国海军设计史上新的里程碑和分水岭,因为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了这种技术。这3艘战舰将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交付使用。

  此外,印度海军还在建造27艘其他战舰,其中包括2500吨级反潜艇轻型巡洋舰、6640吨级隐形驱逐舰以及一些巡逻艇等。这些舰艇将于2008~2012年投入现役。

  印度海军从设计测量船等简易船只开始,在1972~1981年间建造了6艘“尼尔吉里”级护卫舰。后来,印度海军设计局对“尼尔吉里”级护卫舰进行了改进,增加配备了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武器和传感器,从而诞生了3600吨级“戈达瓦里”级护卫舰。随后,印度海军又建造了“布拉马普特拉”级护卫舰。在此之后,印度又先后设计了“库克里”级导弹护卫舰和“科拉”级导弹护卫舰。

印度航母“维特拉”号与巡洋舰“迈索尔”号同美海军“尼米慈”号航母在印度洋进行联合演习


  据印度媒体报道,目前印度海军正在服役的航母是购自英国并经过现代化改装的“维拉特”号。在本土造航母交付使用后,印度将拥有3艘航空母舰,不仅可以控制印度洋,还可以同时控制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湾。

  国外军事专家认为,如果印度打造出一支以3艘航母为骨干、外加约200艘战舰的超级舰队,届时印度海军的规模将是亚洲第一,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俄。与此同时,西方军事专家也指出,印度的航母大国之路并非平坦大道,还将历经重重困难。这表现在:建造航母除了考验一国的武器设计能力外,最能检验该国造船业的技术水平,但印度的造船业从来没有自行设计过达到这艘航母排水量一半的大型船只;如果没有适合航母起降的战机和配套的舰艇,航母只是个摆设和对手的攻击目标,但由于技术原因,印度航母舰载机以及航母所用其他核心技术和装备只能依靠进口,这些因素都将大大影响航母战斗力的最终形成。







印度“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



“维克兰特”号航母原属英国海军“尊严”级。它于1945年9月22日下水。1957年1月印度从英国购入这艘航母,并由英国的哈基与沃尔夫有限公司承担其余的舾装工作。1961年3月4日,该航母开始在印度海军服役并被正式命名为“维克兰特”号。 
  该航母先后进行过两次大的改装:第一次改装从1979年1月开始,1982年1月结束。第二次改装是在1983年。改装后的航母加装了供垂直/短距起落飞机使用的滑橇式,并保留了蒸汽弹射器。其标准排水量16000吨,满载排水量19500吨;舰称213.4米,宽24.4米,飞行甲板宽39米,吃水7.3米;动力装置为单机减速齿轮透平机,双轴,4万马力,最大航速24.5节。当航速14节时,续航力可达1.2万海里;航速23节时,续航力6200海里。 
  舰上共可载机22架(包括“贸易风”反潜机的垂直/短距飞机)。同时装有7门40毫米火炮。
        1997年退役。


2000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印期间主动提出把排水量4.5万吨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送给印度。这对印度海军来说,无疑是一桩“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2004年1月,印俄正式签订合同。根据这一合同,“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船体虽然免费,但印方需向俄支付15亿美元的维修改进费用,俄方应于2008年将改造完毕的航母交付给印度海军。

然而,合同签署后,俄罗斯方面不断传出坏消息:俄北方造船厂称严重低估了翻新成本和工作量,表示最终完成全部翻修改造工作需要20亿美元。

2007年底,俄方再次加价,要求印度在先前协议的基础上再支付15亿美元改装费用。


正在进行改装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

[ 本帖最后由 hdcyng 于 3-10-2008 06:1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8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澳大利亚海军"墨尔本"号航母

“墨尔本号”船长218.20米,船宽24.40米,型深12.65米,飞机飞行跑道甲板宽38.6米、高19米。“墨尔本号”航母满载排水量20250吨,拥有4台大推力蒸汽弹射器,能够携带20—27架飞机,最多可以容纳40架,其中视为宝贝的是4架美制A-4天鹰攻击机,并配备最基本的16门高射炮。航母续航力为4000海里,全舰人员编制为1480人(包括620名空勤人员)。可见,“墨尔本号”是多么巨大。 

 
澳大利亚海军曾经拥有强大的海军航空兵,包括最为强大的"悉尼"号和"墨尔本"号航母。然而,现在只剩下直升机了。不过,澳大利亚海军航空兵走到今天的地步,也是事出多因。其中,"墨尔本"号航母投入使用后,就充满着不幸,让澳大利亚海军备感苦恼。   

  "墨尔本"号航母购自英国,是"巨人"级轻型航母"威严"号的改装型。其原型舰建造于1943年4月13日。1949年,澳大利亚海军决定购买该舰,并将其改名为"墨尔本"号。改装内容包括增加蒸汽弹射装置和雷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配备了5.5度的斜角甲板和助降镜。1955年1月,经过改装的"墨尔本"号航母在英国北爱尔兰东部港口贝尔法斯特沿海进行试航。这个时候,"墨尔本"号已经焕然一新,配备了许多新式武器装备。这年晚些时候,该航母配备了3个中队的战机,它们分别是808、816和817中队,部署着固定翼战机和直升机,具有空战、对海攻击和对地攻击能力。很快,"墨尔本"开始起航去澳大利亚。途中,航母先后经过了直布罗陀、那不勒斯、马耳他、苏伊士运河、亚丁和科伦坡等地。1956年5月,"墨尔本"号抵达澳大利亚的悉尼港。    

  首次大惨案
  澳大利亚海军为"墨尔本"航母的到来而万分高兴。然而,他们没料到的是,这艘航母带来的不仅仅是现代化作战能力,还带来了苦难和灾难。1957年10月28日,也就是"墨尔本"航母抵达澳大利亚一年半的时间,这艘航母就开始闯祸了。当日,它在阿德莱德港行驶时,突然与"蓝卡"号战舰相撞,开创了碰撞历史的先河。幸运的是,第一次撞击是在港口里,因此,只受了点小伤。 

  几年后,"墨尔本"的脾气难改,开始越来越多地发生相撞的事件了。1964年2月10日,大悲剧终于发生了,"墨尔本"号居然与自己编队的护驾战舰"航海者"驱逐舰发生了相撞。这次撞击可是悲剧性的,偌大的航母居然撞向驱逐舰的中部,将驱逐舰拦腰切断,原先好好的驱逐舰顿时成了两大半。不过,澳大利亚海军的调查结果是,"航海者"驱逐舰的舰长严重失职,偏航进入了航母航道的水域。这是"墨尔本"号航母第一次把一艘战舰撞沉,驱逐舰共有82名官兵死亡。其中,他们多数是在驱逐舰的前部死亡的。澳大利亚海军得知此事后,悲哀不已。显然,一艘驱逐舰的报废是重大损失,然而,82条人命的突然消失更是重大悲剧。驱逐舰毕竟排水量达数千吨,因此,两舰相撞后,"墨尔本"也受到重创。舰长罗伯森给海上委员会的战舰损害报告说,航母虽然没有人员伤亡,然而,许多地方已经损害。其中,1号和2号平衡水舱已经淹到了第5甲板,前舷和右舷撞出了洞,电缆舱也可能有窟窿。    

  短暂的平静   

  随后的几年里,"墨尔本"号航母老实了一些,基本上没有再发生什么问题。从1964年底到1967年12月,"墨尔本"开始成为友好使者,出访了许多国家。它先后访问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包尔、新加坡港、马来西亚的槟榔、日本的横滨、吴港和中国的香港等地。同时,"墨尔本"号还大量参加了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演习,它们包括"福特演习·64"和"海豹"等联合演习。其中,1965年3月15日,它与英国海军一起进行联合演习,英军战舰包括"鹰"号和"胜利"号航母。1967年秋,"墨尔本"号航母穿越太平洋,前往美国进行现代化改装。途中,该航母访问了夏威夷美军港口,后来,访问了美国加州的旧金山港。在圣迭戈,它接收了20多架新型战机,包括10架A-4攻击机和14架"跟踪者"反潜机。随后,"墨尔本"开始在美国军港进行现代化的改装,时间一直持续到1969年。期间,整个航母的电子系统进行了全部的更换。随后,"墨尔本"航母回国,开始了新的生涯。    

  又惹祸端   

  "墨尔本"回到澳大利亚后,没有多长时间,"旧病复发",又开始与别的战舰相撞了。1969年6月3日,在南海行驶的"墨尔本"号航母与美军"伊文思"号驱逐舰一起进行"海妖"联合演习。然而,两舰突然发生相撞。结果,"墨尔本"再次如同一把巨刀,刺进了驱逐舰的舰体里。结局是十分悲惨的:驱逐舰就像以前倒霉的那艘驱逐舰那样,当即沉没,但死亡人数达到73名,成为又一次海上大悲剧。调查发现,战舰相撞时,美军"伊文思"的舰长在铺位上正呼呼大睡,而两名负责观察的年轻军官竟然让驱逐舰驶进了航母的航道。事故发生后,美军对"墨尔本"航母感到毛骨悚然,很快就取消了与它的联合演习。随后,"墨尔本"号航母前往新加坡进行紧急修理。不久,它返回澳大利亚悉尼港进行整修。谁知,"墨尔本"航母就是在港口里也不本分。6月10日,它又与一艘名叫"马鲁"的船只发生相撞。虽然航母损失轻微,然而,"墨尔本"航母的"好撞之舰"的名声顿时大噪起来。"墨尔本"的相撞故事丝毫没有结束的意思。1970年9月3日,"墨尔本"航母在悉尼港又与一艘渡船发生相撞。幸运的是,双方在港口里相撞,因此,只是表面受了一些小伤。经过一番修理,航母又恢复了原貌。两年后,正当人们快要把"墨尔本"忘掉的时候,"墨尔本"却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72年10月15日,航母突然燃起大火,浓烟滚滚,好不吓人。还好,航母备有灭火系统,消防员迅速展开了灭火,终于将大火扑灭。虽然这次火灾损失得到了控制,然而,"墨尔本"的名声开始越来越让人感到厌恶。 

  或许,"墨尔本"航母天生就是多灾多难。大火事故结束两年后,该航母再次演绎相撞事件。那是1974年7月11日,"墨尔本"航母正在悉尼港里行驶,居然与一艘客轮撞上了。澳大利亚人大为震惊。谁都知道,客轮容纳大量乘客,要是在海上相撞,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大量乘客的死亡。"墨尔本"航母在澳大利亚人心目中的形象已经成了惹祸的代名词。两年后的1976年7月24日,"墨尔本"号航母在悉尼港又相撞了。这次,它是与一艘日本货船相撞的,双方都受到了一些损失。 

  1977年,英国海军举行舰队校阅活动,邀请了英联邦和其它一些友好国家海军参加。作为英联邦成员国,澳大利亚自然派出了战舰。于是,"墨尔本"号航母率领导弹驱逐舰"布里斯班"号前往英国访问。访问结束后,"墨尔本"号航母前往英国造船厂进行维修。1978年,"墨尔本"回到澳大利亚,继续进行改装工作,包括扩大飞行甲板,更换电子作战系统。随后,航母重新投入使用,成为澳大利亚海军最有战斗力的战舰。 

  问题是,"墨尔本"航母的悲惨命运似乎难以改变。1979年3月3日,"墨尔本"航母一台锅炉突然发生了爆炸,一些士兵躲闪不及,当即受了伤。其实,这次事故还算是轻的,严重的还在后面呢。这年8月22日,"墨尔本"航母在太平洋行驶,安在支架顶部的好端端的雷达罩突然掉了下来,一头扎进了大海。这可是澳大利亚海军最新型的雷达系统的重要部分,因此,"墨尔本"航母迅速组织人员打捞。然而,大海波涛汹涌,深不见底,航母费了很大的劲,也没有捞出一个零部件上来。一些军事分析人士认为,航母如此作战状态,怎能去打仗呢?!    

  当作废铜烂铁卖给中国   

  澳大利亚海军彻底地失望了。几十年来,"墨尔本"不但没有为澳大利亚海军增辉,反而祸端迭出,导致人员死伤惨重,成了地道的"惹祸"航母。1982年初,澳大利亚海军决定,"墨尔本"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于是,"墨尔本"航母进入了备用状态,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出来使用一下。当时,英国决定出售"常胜"号航母,价格为2.5亿多美元。澳大利亚海军有点动心。随着马岛海空大战于5月中旬结束,澳大利亚海军忽然感到航母的作用已经不如以前了,任何先进的反舰导弹都可以让一艘航母葬身海底。因此,澳大利亚海军决定,放弃"常胜"号航母的购买。至于"墨尔本"号航母的结局,可想而知了。既然马岛战争证明了航母的脆弱性,那么,"墨尔本"就只能走向解体。况且,航母几十年的服役,没让澳大利亚海军少为它寒心。于是,"墨尔本"航母拆除了所有设备,仅剩下壳体。1985年,废弃航母"墨尔本"号作为废铜烂铁卖给了中国的金属废品商。从此,"墨尔本"号从澳大利亚人的视线里永远消失了,只留下残存的记忆,或许是一些痛苦的回忆

[ 本帖最后由 hdcyng 于 3-10-2008 03:0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8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根廷海军“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

      “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是阿根廷海军最大的战舰,也是阿根廷唯一一艘航空母舰。该航空母舰原为英国皇家海军“巨人”级航空母舰,1948年荷兰购入并改装,后于1968年10月又转卖给阿根廷,1969年2月开始在阿海军中服役。1982年曾由它为核心组成特混编队攻占了马岛,返回后就一直龟缩在本土港口内,成为“笼中困兽”。 


  “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15892吨,满载排水量19896吨;舰长212.8米,宽24.5米,吃水7.3米;动力装置为2台蒸汽轮机,最大航速24节;当航速14节时,续航力12000海里。 
  舰上可搭载12架“超军旗”战斗机、6架S-2E“追踪者”反潜机、4架SH-3D“海王”反潜直升机、l架A-103“云雀”—Ⅲ直升机;该舰还装设9门L90型40毫米单管炮。 


  “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虽经过三次现代化改装,但性能仍然较差。阿海军原计划80年代末期对它再进行一次现代化改装,�后未进行。



      1985年之后就下岗了。

[ 本帖最后由 hdcyng 于 3-10-2008 03:5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8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西“米拉斯吉拉斯号”航空母舰





原属英国“巨人”级,原名“复仇者”号,1942年 建造,1945年在英国海军服役,1956年巴西购买后进行 了改装。1960年12月编入巴西海军服役。
标准排水量15890吨,满载排水量19890吨。长211.8 米,宽24.4米,甲板宽37米。4万匹马力,航速24节。
续航力:121000海里/14节。
搭载固定翼飞机6架,直 升机11架。舰员1000人,航空人员300人。


巴西“福熙”号航空母舰

这艘航母是巴西2000年11月从法国购买的,巴西海军已将其改名为“圣保罗”号,它将替代巴西海军已经服役54年的“米纳斯吉拉斯”号航母,主要用于军事训练和领海防务。
自1963年服役以来,“福熙”号曾参加过法国在海湾和科索沃战争的军事行动。去年4月“福熙”号航空母舰访问巴西,并参加与巴西海军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满载排水量:32780吨舰长:265米舰宽:31.7米,飞行甲板最宽51.2米“吃水:8.6米
动力装置:常规动力,2台蒸汽轮机,2轴推进。
功率:92.65兆瓦(12.6万马力)
航速:32节,
续航力:7500海里/18节
主要武器装备:2座8联装“响尾蛇”防空导弹系统,2座”6联装“西北风”近程防空导弹系统,4座100毫
米单管炮:搭载飞机:固定翼飞机37架,直升机2架
人员:舰员1017人,航空人员672人


巴西海军“圣保罗”号航空母舰在海上航行












巴西海军“圣保罗”号航空母舰图片

[ 本帖最后由 hdcyng 于 3-10-2008 03:3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8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dcyng 于 17-12-2009 01:02 AM 编辑

英國“無敵”級航空母艦

英國是航空母艦的發祥地,它的航母在二戰中有過出色表現。戰後英國國力日衰,再也無力建造象美國那樣的大型核動力航母,但相信航母實力的皇家海軍又不想放棄這個海戰法寶,萬般無奈之下的皇家海軍只好采取了折中之策:用所謂的“全通甲板巡洋艦”來代替傳統的艦隊型航母,這就是後來的“無敵”級輕型航母,它的出現與“鹞”式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研制成功不無關系。
  “無敵”級全長206.6米,寬27.7米,標准排水量16000噸,滿載排水量20300噸,主機爲4台“奧林普斯”TM-3B型燃汽輪機(這是世界上首次將燃汽輪機作爲航母主機),總功率112000馬力,雙軸雙槳,最大航速28節,18節時續航力7000海裏,全艦編制人員1051名,其中艦員685人,航空人員366人。其建成時的標准載機爲8架“海鹞”式垂直起降戰鬥機和12架“海王”直升機。

該級航母共建三艘:R05“無敵”號,1973年7月開工,1980年7月服役;R06“卓越”號,1976年10月開工,1982年6月服役;R07“皇家方舟”號,1978年12月開工,1985年11月服役。其中,第一艘在維克斯船廠建造,後兩艘在斯旺·亨特船廠建造。



 “無敵”級與常規航母一樣,其上層建築集中于右舷側,裏面布置有飛行控制室、各種雷達天線、封閉式主桅和前後兩個煙囪。其飛行甲板長168米,寬32米,飛行甲板下面設有7層甲板,中部設有機庫和4個機艙。機庫高7.6米,占有3層甲板,長度約爲艦長的75%,可容納20架飛機,機庫兩端各有一部升降機。防空武器爲艦首的1座雙聯裝“海標槍”中程艦空導彈發射架。電子設備有:1部1022型對空搜索雷達;1部992或996R對海搜索雷達;2部1006或1007導航雷達;2部909火控雷達(用于“海標槍”);1部2016艦殼聲呐。



“無敵”級最大的特點是應用了“滑躍”跑道,這是皇家海軍中校道格拉斯·泰勒的創造。所謂滑躍起飛,就是將飛行跑道前端約27米長的一段做成平緩曲面,向艦首上翹,“無敵”號和“卓越”號的上翹角度爲7度,“皇家方舟”號爲12度。“海鹞”艦載機通過滑躍甲板起飛,在滑跑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可使飛機載重增加20%;載重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使滑跑距離減少60%。這一起飛方式後來被各國的輕型航母普遍采用。



“無敵”級在服役之後參加了多次實戰行動。1982年“無敵”號參加英阿馬島之戰,暴露出預警能力不足的缺陷。戰後皇家海軍爲每艘航母配備了3架“海王”AEW預警直升機,每架直升機配備1部“搜水”雷達,當飛行高度爲1500米時,警戒半徑爲160千米。後來“無敵”號又率先加裝了3座美制“密集陣”6管20mm近防系統,但仍感近防能力不足,在此後的大改裝中又加裝了3座荷蘭的“守門員”7管30mm近防炮,並裝上了“海蚊”誘餌發射系統和新型的966對海警戒雷達和2016艦殼聲呐。1994年2月,“卓越”號完成了相同的改裝。1997年,“皇家方舟”號在進行這一輪改裝時,又將滑躍跑道上翹角提高到13度。



爲了應付冷戰後形勢的需要,皇家海軍正式組建了三軍聯合快速部署部隊,並決定在航母上部署空軍的“鹞”式攻擊機和陸軍直升機。1997年底,皇家空軍的“鹞”GR7攻擊機正式上艦。1998年1月18日,“無敵”號搭載7架“鹞”GR7攻擊機和12架“海鹞”FA2戰鬥機出航,開始執行混合配置後的首次作戰使命--配合美軍對伊拉克實行空中打擊


 1998年夏,皇家海軍2艘航母參加了北約“堅定決心”聯合演習。這一次,“卓越”號搭載1個由“鹞”式攻擊機和“海鹞”式戰鬥機組成的混編大隊,“無敵”號則搭載1個海陸軍混合直升機大隊和700名海軍陸戰隊員,從而全面實現了“由海向陸”的作戰概念,“無敵”級航母又承擔起新的作戰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8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航空母舰集萃


当前,世界共有10个国家拥有32艘航空母舰(不包括训练航空母舰、直升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


这10个国家分别为美国、前苏联、法国、英国、印度、泰国、巴西、阿根廷、西班牙和意大利。其中,美国的15艘航母中有7艘9万吨级以上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另8艘为8万吨级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前苏联底艘航母中1艘为6.5万吨级的常规动力航母,4艘为4万吨级以下的航母;法国海军有2艘3万吨级的中型航母和1艘4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在建造中;英国海军有3艘2万吨级以下的轻型航母;意大利有1艘1.3万吨级的轻型航母;西班牙有1艘1.7万吨级的轻型航母;印度有1艘2.8万吨级航母和1艘2万吨级以下航母;巴西、阿根廷各有1艘2万吨级以下航母。

[ 本帖最后由 hdcyng 于 4-10-2008 06:2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08 06: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航空母舰再起事故 一舰员被舰载飞机撞死(图) 中新网

据星岛环球网援引美国海军安全中心网上事故日志报道,10月4日晚,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上一名舰员被一架正在弹射起飞的F/A-18F“超级大黄蜂”飞机撞死。在5月期间,美国“华盛顿”号航母发生严重火灾,造成37人受伤。
  据报道,这名遇难的舰员名叫罗伯特·罗宾森,今年31岁,是一名2级航空大副,负责舰载机调度。据美国第2舰队发言人考特尼·希尔森表示,该航母目前还在海上,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之中。事故发生时,该航母正在北卡罗来纳州海边进行舰载机航空作业。
  据悉,“华盛顿”号航母火灾是当地时间5月22日发生在太平洋近南美洲海域的。据海军方面透露,大火首先从船尾的辅助锅炉附近烧起,由于90加仑润滑油放置不当,导致火势不断增大。火灾经过约半天后才被扑灭,灭火过程中有37人受伤。








[ 本帖最后由 hdcyng 于 10-10-2008 06:3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10-2008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以考虑放进我的贴


http://cforum2.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855614&extra=page%3D14

[ 本帖最后由 skyblue312 于 4-10-2008 12:5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0-2008 07: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第一艘航母“百眼巨人”号诞生始末


资料图:“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


  历史上任何一种兵器的产生,都是源于战争的需求,航空母舰也不例外。
  1909年7月25日,法国人布莱里奥驾机飞过了英吉利海峡。英国对这件事非常敏感,马上报道说英国丧失了过去在战略上和地理上的优势地位,单凭海上防御已行不通了。这次飞机跨海飞行的成功,使人们意识到制空权将和制海权同等重要,飞机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肯定。那么究竟飞机能不能用于海上作战,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海上作战呢?
  当人们还在困惑的时候,1909年,一直致力于飞行事业的法国人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这个迷人的梦想。他在当年出版的《军事飞行》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设想。
  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设想没有引起法国重视,法军方当时感兴趣的是研制水上飞机。墙里开花墙外香,克雷曼的设想为精明的美国人和英国人实现航母梦想带来了希望之光。

“百眼巨人”号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1910年11月14日,美国试验小组在新型轻巡洋舰“伯明翰”号的前甲板上,铺就了一条长25.3米、宽7.3米的木制飞行跑道。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架单人双翼飞机在这条特制跑道上迎风而起。1911年1月18日,飞行员尤金·伊利驾机在重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上成功降落。这两次起飞与降落试验,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舰种的技术基础,引起世界各国海军的普遍重视。
  美国虽说技术上率先突破,但将克雷曼·阿德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却是英国。1917年,是航空母舰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英国海军决定建造航空母舰。在吸收美国先进技术和教训的基础上,英国对意大利商船“库帝罗索”号的船体进行改造,建成世界上第一艘直通型平坦飞行甲板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
  “百眼巨人”号于1918年5月完工,排水量14459吨,可载机20架,同年9月正式编入英国皇家海军。虽然“百眼巨人”号未参加过战争,但它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航母,其诞生标志着世界海上力量发生了从制海到制空、制海相结合的一次革命性变化。

[ 本帖最后由 hdcyng 于 15-5-2009 06:1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0-2008 05: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建造英国最大潜艇的船厂内部照片被披露(组图) 中国网

  据英国《每日邮报》今天报道,英国巴罗船厂的内部照片被披露,它正在建造英国有史以来最大型的潜艇。人们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正在建造之中的“机敏级”核潜艇“机敏号”和“伏击号”,它们是“机敏级”核潜艇的头两艘潜艇。

    巴罗船厂位于英格兰坎伯兰西北部地区的因弗尼斯,它是BAE系统公司旗下的船厂,占地27万平方英尺。正在巴罗船厂建造的“机敏级”核潜艇是在英国建造的最大型潜艇,也是技术最为先进的潜艇,每艘潜艇长96.92米,排水量达7400吨,造价超过1亿英镑。 

    由于装备有一种特别的生命支持系统(它可以将海水转化为氧气和饮用水),“机敏级”核潜艇具备在25年内不上浮的能力。“机敏级”核潜艇装备的劳斯莱斯PWR2核反应堆内所存储的核燃料的使用期为 25年。不过,潜艇要每隔三个月上浮至水面为98名艇员提供食物补给。潜艇装备有静音推动器,可以躲避声纳的探测。  


巴罗船厂内正在建造之中的“机敏级”核潜艇“机敏号”和“伏击号”[资料图片]


“机敏”号下水[资料图片]


    图中左边的是“机敏号”核潜艇,它上面的一个小屋装有虚假现实成像系统,这可以使建设团队观看核潜艇建设的3D图。“机敏号”核潜艇艇首的绿色痕迹是对它进行海试时所留下的藻类痕迹。进行海试的目的是检验潜艇内的一百多万个零部件、23000个管子、长达99.77公里的电缆。在潜艇完成下潜和模拟武器试射后,一个巨大的海上起重器将潜艇运回船厂。“机敏号”核潜艇将于明年加入英国海军服役。 

    4000多人参与了这些攻击型潜艇的建造工作,“机敏级”核潜艇将不携带核弹头,但是其火力要比以前的任何级别的攻击型潜艇都要强大。“机敏级”核潜艇可以发射38枚“战斧”巡航导弹,它也可以使用侧面鱼雷发射管发射射程为40公里的“旗鱼”鱼雷。人们可以透过“机敏号”核潜艇边的脚手架看到一个鱼雷发射管。潜艇建造人员将在指挥塔上安装装有热成像和微光照相机的桅杆,它将向艇长提供360度的图像,无需像过去那样使用潜望镜来了解周边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0-2008 05: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购英国大型航母后可成世界第二 但福祸难料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模拟画面
本月18日,印度航空母舰“维拉特”号举行了服役50周年纪念仪式。然而,印度海军现役的“维拉特”号航母已严重老化,印度自己建造的航母还面临诸多技术难关短期难以服役,由俄罗斯改装的航母一拖再拖。在此情况下,印度计划出资20亿英镑购买英国在建的超级航母,同时减轻英国国防部的财政压力。印度能不能买到这艘航母?买到这个航母之后,对印度海军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印度购买航母用来对抗中国威胁?
印度日报16日发表报道:印度看上了英国正在建造的伊丽莎白级超级航母,正好英国国防费用消减紧缩,准备把原来计划购买的伊丽莎白级削减为一艘。这样,在建的一艘航母就有可能出售。另外,印度购买这艘航母,将主要用来对抗中国在印度洋的威胁。
其实印度海军这些年在发展航母方面确实碰到了很多沟沟坎坎,印度现有的一艘航母,是很老的了,刚刚度过了五十岁生日。这个航母大家比较熟悉,维拉特号,是英国海军曾经参加过马岛之战的竞技神号航母,是两万八千吨的一个小航母。
在此之后,印度海军又从俄罗斯购买了一艘航母,正在施工建造的过程中,印度自己也正在建造一艘航母,现在又提出购买英国的这艘超级航母。从中可以看出,印度海军对发展航母作战力量很着急,也不遗余力。
另外一个透露的消息,就是印度方面表示,购买新航母将主要用于对抗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威胁。这个说法,纯属子虚乌有。因为中国海军还根本没有进入印度洋作战的动向,而且印度本身对印度洋是情有独钟。在印度的国家发展战略当中,希望把印度洋变成真正的印度之洋。
现在,印度洋上最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存在是美国,所以说,用这艘新的航母,来对抗所谓的中国威胁,应该是印度媒体的一种说辞。实际上,这个航母和中国关系不大。因为它的主要作战海域在印度洋,从未来来看,它的主要对象应该不是中国海军。如果从海上力量的对比来看,它的主要对象应该是美国在印度洋上的军事存在。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模拟图
伊丽莎白级航母为何被称作超级航母?
伊丽莎白级是英国海军设计建造的最新一级的航空母舰,它的排水量是六万五千吨。这个排水量应该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大航母,而且英国海军历来的建筑设计标准是比较高的,所以英国在规划自己未来航母发展的时候,航母的设计指标超过了法国的新航母,也就是戴高乐级,所以这艘六万五千吨的航母,无论是从个头上,还是从它的整体技术水平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从它的作战能力上来说,仅次于美国的超级航母。
这个航母采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因为它的设计时间相对比较晚,据说是采用了两个舰道的配置,而且甲板上设有弹射器,也就是说,这个航母可以起飞较重的喷气作战飞机,英国海军的设计主要配置的是美制的F35舰载型的四代机,同时按照英国海军最初设计的配置,它还可以配置两架E2C舰载预警机,这个航母整体来看,水平非常高。拿到了这个航母,对印度海军来讲,是个飞跃性的东西。
一个是,如果拿到这个航母,即使现役的维拉特号退役了,印度仍然可以拥有三艘在役的航母,拥有三艘在役的航母,就是除了美国之后的老二了。第二个飞跃的变化就是,印度尽管此前一直装备航空母舰,但装备的一直都是小航母,配置的舰载机基本上也都是垂直起降的,而且没有固定翼的预警机。一旦引进了伊丽莎白级的话,印度海军的航母上将可以配置最新型的喷气式战斗机,同时也可以配置舰载机,这个配置标准将会使印度海军航母作战力量达到一个世界第二的水准,因此这个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购买伊丽莎白级超级航母是福还是祸?

可能有人说是祸是福这种说法有点过分,因为购买这艘航母会使印度海军的海上作战力量出现飞跃式的变化,这对印度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实际上未必。因为现在伊丽莎白级航母正处在建造当中,而且这艘航母肯定价格不菲。所以对印度来说,购买这艘航母存在诸多风险。
从我个人分析来看,最大的风险就是建造、装备和使用周期的问题。这艘航母正在建造,真正交付可能还要等到若干年之后,这期间可能随时会出现一些变故。这在之前印度购买俄罗斯航母的过程中就曾经出现过许多变故。有人说,印度为了购买俄罗斯航母花了很多冤枉钱,至今还没有看到这艘航母进入印度海军服役的前景。英国的这艘航母同样存在这样的风险。


印度目前唯一的“维兰特”号航母
第二,从经费上说,按照目前的报道,英国方面表示希望以不低于20亿英镑的价格出售这艘航母,这不是一个小数字,折合下来大概40亿美元左右,这仅仅是一个船体。如果按照英国海军最初的标准把它配齐,加上F-35舰载战斗机、E2C舰载预警机,总费用将达到100亿美元左右,这个费用对于未来印度国防开支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第三,在航母配套作战上的风险。现在这个航母平台来自英国,按照英国最初设计的舰载机是F-35,F-35是由美国生产,E2C舰载预警机也是由美国生产,这也存在很大的风险,英国愿意出售这艘航母,那么美国愿不愿意把最先进的四代战机和舰载预警机卖给印度呢?这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并且什么时间拿到舰载机,舰载机的价格是多少,未来使用中这些舰载机的保养和维护如何完成,这些都有很大的风险。
按照我们刚才讲到的,目前印度洋最大的海上力量应该是美国海军,现在印度也要建设相当可怕的海上力量,那么美国会对印度是什么态度?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是否会对这艘英国航母进行全面配套,特别是提供最先进的舰载机技术,这恐怕还存在很大不定因素。因此对于印度海军现在还很难说是祸还是福,搞不好很可能会出现一个巨大的“钓鱼工程”。
在世界范围内,除了一些大国之外,印度也是发展航母最积极的国家,大家也对此非常关注。这表明航母在未来海上作战的支柱地位,也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通过这个作战平台使自己的海上力量得到跨越式发展。但是我们从印度发展航母的历程上来看,如果自己不能掌握有关航母的核心技术,包括舰载机的核心技术,即使有先进的航空母舰,也会受制于人,甚至成为巨大的包袱,甚至是无底洞。
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拥有航母,最好还是拥有完备的知识产权,只有这样,航母这种高性能、高价格的巨大作战平台,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战能力。

[ 本帖最后由 hdcyng 于 24-11-2009 02:0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8-2025 04:57 AM , Processed in 0.13675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