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很多立宪派、旧官僚混进了革命阵营,鼓吹“五族共和”的思想,孙中山迫于压力,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国家领土的统一,在1912年1月1日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的《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到“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后来在1921年3月6日《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中,孙中山说道“自光复之后,就有世袭底官僚,顽固的旧党,复辟的宗社党,凑合一起,叫做“五族共和”岂知根本错误就在这个地方……由此可知,本党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成一大民族主义的国家”(《孙中山全集》第5 卷, 中华书局,1985年,第473 页))
在革命迅猛发展的时候,袁世凯掌握了满清廷廷实权,在相当多革命党人看来,袁世凯身为汉人,是可以争取的对象,所以才有很多革命党人檄文袁世凯能够投入革命阵营,推翻满清统治,孙中山本人也表示:如果袁世凯完成推翻满清廷廷的“大业”,愿意将大总统让予袁(后来的“二次革命”则是袁世凯要加强专制独裁,压迫国民党,国民党基于“民主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良药”而革命)。
在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的2月15日,孙中山亲自率领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今中国全境光复,特来告慰544年前“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先驱、民族英雄——明太祖的在天之灵。在祭祀时,孙中山发布了《祭明太祖文》“民国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临时总统孙文,谨昭告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即,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灵曰:呜呼!国家外患,振古有闻,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拜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室俶扰,国力罢疲.满清乘间窃据中夏,嗟我邦人诸父兄弟,迭起迭仆,至于二百六十有八年.呜呼!我高皇帝时怨时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岁在辛亥八月,武汉军兴,建立民国.义声所播,天下响应,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复十有七省,国民公议,立临时政府于南京,文以薄德,被推为临时总统.瞻顾西北,未尽昭苏,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从此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无已,实维我高皇帝光复大义,有以牖启后人,成兹鸿业.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国民,贡其欢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实鉴临之,敬告.”和《谒明太祖陵文》,中心思想与《祭明太祖文》一样,“维有明失祀二百六十有七年,民国始建.越四十有二日,清帝退位,共和巩立,民国统一,永无僭乱.越三日,国民公仆,临时大总统孙文,谨率国务卿士,文武将吏袛谒大明太祖高皇帝之陵而祝以文曰:昔宋政不纲,辽元乘运,扰乱中夏,神人共愤.惟我太祖,奋起草野,攘除奸凶,光复旧物,十有二年,遂定大业,禹域清明,污涤膻绝.盖中夏见制于边境小夷数矣,其驱除光复之勋,未有能及太祖之伟硕者也.后世子孙不肖,不能敪厥武,委政小人,为犹不远,卵翼东胡,坐兹强大,因缘盗乱,入据神京.凭肆淫威,宰割赤县,山川被其瑕秽,人民供其刀俎.虽义士逸民跋涉岭海,冀振冠裳之沉沦,续祚胤于一线,前仆后起,相继不绝.而夭未悔祸,人谋无权,徒使历史编末添一伤心旧事而已.自时厥后,法令益严,罪罟益密.嗟我汉人,有重足倾耳,箍口结舌以保性命不给,而又假借名教,盗窃仁义,锢蔽天下,使无异志.帝制之计既周且备,将籍奸术,长保不义.然而张曾画策于私室,林清焱起于京畿,张李倡教于川陇,洪杨发迹于金田:虽义旗不免终蹶,亦足以见人心之所向矣.降及近世,真理昌明,民族民权,盎然人心.加以虏氛不竟,强敌四陵,不宝我土,富以其邻.国人虽不肖,犹是神明之胄,岂能忍此终古,以忝先人之灵乎?于是俊杰之士飙发云起,东南厥始发难,吴樾震以一击,徐锡麟注弹丸于满酋之腹,熊成基举烽燧于大江之涘,以及萍乡之役,镇南关之役,最近北京暗杀之役,羊城起义之役,屡起屡踬,再接再厉,天下为之昭苏,虏廷为之色悸,蕴酿蝉蜕,以成兹盛.武汉首义,天人合同,四方风向,海隅景从,遂定长江,淹有河淮.北方既协,携手归来,虏廷震惧,莫知所为,奉兹大柄,还我汉人,皇汉民族,既寿永昌.呜呼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昔尝闻之,夷狄之运,不过百年,满清历年,乃倍而三,非天无常,事会则然.共和之制,亚东首出,事兼创造,时异迟速.求仁得仁,焉用怨言.又闻在昔救时之士,尝跻斯丘,毷励军志,俯仰山川,唏嘘流涕.昔之所悲,今也则乐.郁郁金陵,龙盘虎踞,宅是旧都,海宇无叱.有旆肃肃,有旅振振,我民来斯,言告厥成.乔木高城,后先有辉,长仰先型,以式来昆.伏维尚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