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37|回复: 8

郭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11-2007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郭嘉个人资料

字      奉孝
终属   魏
籍贯   [豫州]颖川阳翟 [今河南禹州]
官至   司空军祭酒  洧阳亭侯   
生卒   170 — 207(38岁)
曾效力过的势力   袁绍


简明历史传记:
     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简明演义传记:
      演义中的郭嘉,基本继承了其历史形象,对大的战局观分析透彻,对时事人物评判敏锐而准确。十胜十败说,言中霸王薨,虎狼喻玄德,遗计定辽东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三国轶事。



历史评价:
      陈寿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曹操表版本一: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曹操表版本二: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

-----------------------------------奉孝之分割线-----------------------------------------------

      在三国的人物之中,郭嘉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再谈他之前,我有必要说下曹操。
  曹操可以说很幸运,也很不幸。他得到了好几个能够真正为他运筹帷幄的人,曹营谋士的水准也绝对高于蜀汉和东吴,曹操收罗了一大批当时绝顶的智谋之士,而唯独漏掉了周瑜和诸葛亮(当然还有其他,比如陆逊,但那都是稍晚一点的),可偏偏就是这两个人,一个在赤壁火烧了他的二十多万大军,一个用疑兵战术把他赶出了汉中,让他统一无望而从此天下三分。曹营的谋士有很多都是特色鲜明的杰出人物,但若论对他帮助最大的,和他最欣赏的,还是要算郭嘉。郭嘉自跟随曹操后,深得曹操的赏识,而曹操特别欣赏郭嘉,除了郭嘉相当擅长战略分析,看问题意味深远视觉独特之外,我个人认为至少还有其他二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郭嘉性格和曹操有相似的一面,外表豪放而心思细密,被曹操认为“最达孤意”。另一点是郭嘉比曹操小了十几岁,是晚一辈的,而其余的几个人如二荀、程昱、贾诩都和曹操年纪相仿,曹操本有意托孤于郭嘉,遗憾的是他过早的死去了。否则后来的司马懿就不会那么轻易得手,当然这是后话了。
      即使我是郭嘉迷,仍然不得不承认,他并非完人,相反有太多的缺点。其中最大的缺点有两个,一是他并不向陆逊一样能独立统兵作战,显得意气有余而行动不足。二是其缺少行政才能,在这个方面,别说不能和诸葛亮比,就是二荀也比他强得多。另外郭嘉也不是那种圆通而八面玲珑的人,他常常和程昱并列,史载程昱“性孤僻,与人多失。”,我想郭嘉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或许这是由于长时间沉思而与周围的人相交过少造成的,但也的确是缺点。
      可是再多的缺点也不能掩盖他那绝世的光华,因为这个人有一双望穿秋水的眼睛,,因为这个人有一道洞穿人心的目光.。这就已经足够了,就象李寻欢,只要有那把例无虚发的飞刀,就已经足够了。     
      在郭嘉追随曹操十一年的戎马生涯中,他为曹操东征西讨贡献了相当多的谋略,通过这些谋略我们无法肯定他是否饱读兵书,他似乎也很少将自己的计谋归纳成一句现成的兵法术语,不像荀彧时而玩一招"二虎竞食",时而又一招"驱虎吞狼"。我们能肯定的只是,他所贡献的计策,每一条都出人意外,每一条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危险,每一条都取决于敌手的心理状态是否严格遵循他的调度。他的计略非是对事,而是对人。不信我们且看下面几个典型的郭嘉式谋略:


1。   曹操大军正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敌强我弱,形势堪虞。与此同时,曹操又颇为担心身后那个不安分的枭雄刘备,怕他突然发难,在背后捅上一刀。但正面的强敌已不克应付,曹军又怎能分出兵马,实施两面作战呢?但郭嘉说“可以”,而且事不宜迟,必须趁刘备目前根基未稳,民心未附之机,急出重拳,把刘备一举打败。至于袁绍,郭嘉料定他不会有何动作,"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这段时间差,正可用来消灭刘备。——这难道不是一个规模更大的"空城计"吗?使这项大胆计划得以成立的唯一条件,就是袁绍在该出手时不出手,不然,曹操就如城楼上弹琴的诸葛亮一般,毫无抵抗能力的遭遇灭顶之灾.



2。   也是曹操与袁绍相持在官渡之时,又一个不安的消息传遍曹营(曹操叹息道:打个袁绍,还真是多事):江东豪杰孙策,准备尽起大军,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孙策骁勇的名声当时正在中原大地上铛铛作响,这位艺高人胆大的将门虎子完全继承了其父孙坚的好斗气质,此前以所向披靡之势,在江东四面作战,并一举奠定了相当雄厚的基业。孙策无疑是令人恐怖的,曹营中人人胆寒,就像他的父亲当年也是关东诸豪中唯一令董卓感到胆怯的一样。曹操的智囊团知道,与袁绍相持中已经明显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瓦解。所以人人自危,曹营中不少人已经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的时候,体弱多病的郭嘉居然提出这样一个简直是天方夜潭般的见解——主公根本没必要抽出兵力去保卫许都,因为孙策来不了,郭嘉断言孙策必定会在半路上死于刺客之手。——与其说这条计谋大胆,不如说它荒诞,难道能将曹操大军的命运,能将曹操"天下归心"的雄心寄托在那个天知道会是谁的刺客身上吗?难道能保证这刺客不仅能够得手,而且一定会在孙策赶到许都前得手吗?当真是天知道!这个计谋可以说很有点YY小说中来自未来世界主人公的味道。即使当年为陈寿《三国志》添注的裴松之先生,读到上述记载显然也被弄傻了,他的大脑想必只能理解所谓"上智",对于郭嘉在这里体现出的"神智",则无能为力,因此,他断言孙策后来死于许贡家族的刺客之手,只是一个巧合而已。但这真的是仅仅是巧合吗?若是真的给我回到三国时代,我很想问问郭嘉,他究竟是怎么看出来的?



3。   有了这样一双望穿秋水的眼睛,当然不会看不透刘备。事实上郭嘉和曹操一样,也看出刘备是英雄,但他的意见却似乎很矛盾。有人主张杀刘备,郭嘉说杀不得。曹操放走刘备,郭嘉又说放不得。《郭嘉传》裴松之注引用了这两种说法。《魏书》的说法是,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问计于郭嘉,郭嘉说,有道理。但是,明公提宝剑而兴义兵,为的是除暴安良,靠的是推诚置信。即便这样,也还怕招不来天下英雄。现在刘备这个英雄走投无路,来投靠明公,明公却把他杀了。那么,还有谁会愿意追随明公平定天下呢?以一人之患,绝四海之望,这可得想清楚了。《傅子》的说法则是,郭嘉主动去找曹操,说:“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曰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但当时曹操“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就没有听郭嘉的。等到刘备公开背叛曹操时,曹操便“恨不用嘉之言”。对此,裴松之评论说:“《魏书》所云,与《傅子》正反也。”但我认为两书其实并不相反。所谓“宜早为之所”,只不过是要早作安排,未必就是要杀了刘备。在这个问题上,我同意周泽雄先生的观点。周泽雄认为,郭嘉的意见,是既不能杀,也不能放。怎么办?软禁。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这一回曹操没弄懂郭嘉的意思。也许这件事实在太敏感,郭嘉也不能说得太明白吧!毕竟,曹操也好,郭嘉也好,都是人不是神。他们再怎么看透人性,再怎么神机妙算,也算不出刘备会时来运转,更算不出世界上还有一个诸葛亮。
        有了这样一双洞穿一切的眼睛,若是他能够多活几年,天晓得曹操会怎么发达。至少黄盖那点小计谋,是怎么也瞒不过郭奉孝的。
       这个人有一双望穿秋水的眼睛,这个人有一道洞穿人心的目光——鬼才郭奉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11-2007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多谋善断说郭嘉——毛泽东曾多次推荐人们读《郭嘉传》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是毛泽东爱读的一篇人物传记。1959年,他多次推荐高级干部阅读《郭嘉传》,希望大家学习他的多谋善断,学习曹操的善于用人,并进而提出要学会“多谋善断,留有余地”的工作方法。?

  郭嘉是三国时期曹操赏识和重用的一位英才,可以说他们是一见如故。经荀彧推荐,曹操初次见郭嘉,论议天下事,便感叹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在袁绍麾下碰壁以后,见了曹操,也高兴地认为曹操“真吾主也”。曹操随即让郭嘉担任自己的首席军事参谋。?

  郭嘉没有辜负曹操的厚望。他每临大事,神机妙算,稳操胜券,令曹操喜不自胜。《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他是“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可惜,郭嘉在38岁那年不幸病逝。曹操大哭,并表曰:“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及至赤壁战败,曹操再次大哭,对手下说:“郭奉孝(郭嘉,字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悲伤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1959年3月2曰,毛泽东在郑州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了关于郭嘉的一大段话,几乎把《郭嘉传》上记载的事例全部讲到了。他说,曹操有一个谋士叫郭嘉,27岁到他那里当参谋,38岁就死了。赤壁之战时,曹操想念他,说这个人若在,不会使我处于这种困难境地。过去有许多好主意就是他出的。比如,打不打吕布,曾经是议论纷纷。那时袁绍占领整个河北和豫北,就是郑州以北,曹操在许昌,吕布在徐州。郭嘉建议先打吕布。有人说,打吕布,袁绍插下来怎么办?郭嘉说,袁绍这个人多端寡要,见事迟,得计迟,不要怕。袁绍一定不会打许昌。于是曹操就去打吕布,把吕布搞倒了。如果吕布与袁绍联合起来打曹操,曹操就危险了。郭嘉的计谋是成功的。还有郭嘉出计帮助曹操消灭袁谭、袁尚兄弟的部队,毛泽东都讲到了。?

  毛泽东希望党的高级干部中有像郭嘉一样的谋士,来共同支撑起国家的建设大业。特别是在“大跃进”之后,他对国家建设人才的期望越来越高;一些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失误,使他更加感到领导干部有没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而能不能做到多谋善断,留有余地,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959年,毛泽东曾谈及一向在经济建设上多谋深思的陈云。庐山会议期间,7月11曰晚,毛泽东找周小舟、周惠等人谈话,提到《郭嘉传》里“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的话。这里的“良将”说的就是陈云。不久,他还谈起,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郭嘉这个人足智多谋,初在袁绍麾下不得施展,就跑到曹操那里。在此前上海召开的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还谈到1958年定的高指标,陈云是不同意的。他由此讲到做工作一定要“多谋善断,留有余地”,要善于“观察形势,当机立断”,找到“一个较好的工作方法”。?

  什么是“多谋”?在毛泽东看来,就是要与各方面的人包括与自己意见相反的人商量问题,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听取各种意见;“善断”,就是要能够正确集中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失时机地作出判断和选择,这就需要提高马列主义水平,需要胆略、才识和魄力。?毛泽东推荐高级干部读《郭嘉传》,正如他在1959年3月2曰郑州会议上所说,是借郭嘉的事告诉各级领导干部,不要多端寡要、多谋寡断。谋要多,但是不要寡断,要能够当机立断;端可以多,但是要抓住要点。他还在其他场合进一步解释说:

  “多谋善断”这句话,重点在“谋”字上。要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谋的目的就是为了断。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

  毛泽东推荐读《郭嘉传》,其实不只是称道郭嘉的“多谋”,也有赞赏曹操的“善断”之意。如上所述,毛泽东评袁绍“优柔寡断,不会用将”,说他见事迟,得计迟,常常处于被动,吃了败仗。而曹操就不同了,如果没有他的当机立断,郭嘉再好的主意,也不会得到实施。郭嘉之所以弃袁投曹,就是因为在袁绍那里,其谋、其智派不上用场。知人善任,纳谏用谋,是领导者的大事。有了“郭嘉”们的“多谋”,再加上“曹操”们的“立断”,二者结合起来,领导工作就会如虎添翼,就能不断解决难题,打开新的局面,创造新的成绩。总之,“善断”与“多谋”并举,则可成非常之功。?〔作者孙东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编审,北京 1000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07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妒英才,惜哉奉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10 0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嘉,三国第一军略谋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3-2011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年早逝,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3-2011 07: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郭嘉没4,汉末不会分成3国,而是曹操早都平定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5-2013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軍師的死,真的是曹魏的不幸

如果郭嘉没4,汉末不会分成3国,而是曹操早都平定统一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13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惜哉奉孝,痛哉奉孝,哀哉奉孝!

題外話:火鳳燎原漫畫裡,郭嘉死的時候很難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6-2013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jaxlee89 发表于 15-6-2013 11:23 AM
惜哉奉孝,痛哉奉孝,哀哉奉孝!

題外話:火鳳燎原漫畫裡,郭嘉死的時候很難過

火凤里连小亮都要等他死了才敢出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8-2025 12:04 AM , Processed in 0.13702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