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曉風

粗人·縫石 | 被譽爲玻璃組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4-1-2013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int_frost 发表于 23-1-2013 03:44 PM
噢~谢天谢地啦
好好哦,你自己做的吗?
话说我在这里网购可以买到豆腐,但是马币30块一盒 ...

豆腐是市場的
我去拍照的時候就拍下來

不曉得在土耳其可不可以自己弄豆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1-2013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色水瓶座 发表于 23-1-2013 10:20 PM
男生会下厨很帅

我只是煮湯而已
很容易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013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年代其實會下廚的男生已經越來越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13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ei_0417 发表于 24-1-2013 10:37 PM
這個年代其實會下廚的男生已經越來越少了

以前常常家裏沒有人
我都自己一個
一定要想辦法生存

其實跟著那些cooking book
材料時間分配
要煮出東西沒有很難啦

不過我都是一些很普通的
炒麵、炒飯、湯、炒菜

以前學過怎麽煮咖喱
現在忘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13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從我開始喜歡在大街上拍照,並開始鑽研街頭攝影之後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為什麼要(街頭)攝影?一直想寫寫這個主題,但又不知道從何開始,這個問題應該很多人討論過,我就把這篇想當作是在年初寫給自己的攝影回憶錄…或流水賬…之類的吧,沒有什麼肯定的答案,只是自己的思考,…也許你也可以問問自己這個問題…你為什麼要(街頭)攝影?

第一部相機是為了大學時修攝影課買的底片機,當時對攝影沒什麼太大的興趣,原因是我不喜歡搞底片,進暗房,泡藥水等半天才能看到成像,對「用影像記錄」這件事當時還沒有太大的感覺,只覺得隨便拍拍拿到學分就好。一直到大學快畢業時數位相機漸漸普及,因著對器材好奇的「宅」心,咬牙花了貴森森的銀兩去買了部當時已經很屌的300萬畫素數位相機,我喜歡數位相機,很小台,而且可以放心地拍,一張小小的記憶卡能拍上個數千張眼都不會眨一下。當時用數位相機,什麼思考,構圖,意境等都沒想過,只是單純的紀錄,好看就拍,記錄生活,記錄身邊的人,記錄我看到的世界,當時拍照是為了「記錄」。



第二部是過了六七年後買的,也是台數位相機,那時對相機品牌有點概念了,對哪個相機出現的成像怎麼樣也有點瞭解,買完之後過不久就結婚了,去度蜜月時我很少幫我自己或太太拍照,到處拍陌生人跟街景,後來我太太抱怨說我都在拍些有的沒的,風景,路人,情境,當時我不知道我在拍些什麼,只是覺得某些「構圖」有感覺了就拍下來,也很喜歡在朋友聚會的時候去拍,當時拍照只是單純的「有fu」。

第三部是數位單眼,是小孩出生之後,用一般小型數位相機在光源不夠的地方拍不受控制的小孩根本是一片糊,於是開始研究數位單眼,跟朋友借了一部回來玩,剛開始拍的時候什麼白平衡,色溫,ISO什麼東西完全不懂,在家中黃色光源拍出來小孩的臉色跟橘子一樣,後來漸漸懂了,光圈,快門,色溫,白平衡…漸漸拍出心得,也瞭解景深是怎麼回事,這個階段的我追求的是「技術」。


自從德國那次拍陌生人跟街景的經驗,後來去去紐約,發現路上好多「特別」的人,場景也很棒,在那邊的時候相機幾乎沒停過,每天拍到記憶卡爆炸,當時我還不知道自己在拍些什麼,只是覺得好多很有「感覺」的畫面,我想透過相機創造出一些很像電影畫面的照片。

今年初再次跟家人搬回台灣定居,因為還是喜歡這種攝影模式,所以上網看了一下,發現有個詞叫做「街頭攝影」,也發現在歐美已經很久了,最有名的街頭攝影師大概就是布列松,雖然他一定不希望自己被歸類為街頭攝影師,但他的照片風格大部份都很能表現街頭攝影的風格。

現在這個階段的攝影對我來說是「探索」,探索自己拍照的意義,問自己為什麼要拍某些人事物,也許有人會說不用想那麼多,拍就對了,但我想給我的照片一點意義,至少對我本身的意義,單純的為這個時代做點紀錄也好,或想透過畫面說點什麼,或讓別人感覺點什麼,漸漸發現自己在看到一些想拍攝的畫面時在潛意識裡都有某種的情感投射,像是孤獨,窩心,難過,對快樂的渴望,親情,兒時情緒的回憶等等…有一句話說”如果你想瞭解一個人,去看看他拍的照片。“



街頭攝影,對我來說從「只是畫面好看」,「創造畫面」,「做點時代的紀錄」,一直到漸漸發現自已似乎是想透過街頭攝影與自己潛意識裡的情感做連結。

法文中有個詞叫做 Déjà vu(”Already Seen” 似曾相識),各位也許有過這種經驗,就是你看到某個場景,突然覺得以前一定有看過這個場景,對我來說街頭攝影某種程度上是想試著去創造這種經驗,去勾起觀看照片者的某種情緒或回憶,讓他們覺得“我以前好像也有過這種感覺”…不過我還是不斷在問自己「為什麼」,對我來說在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之前我的所有作品都不能算是成熟的…




文章摘自:這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13 0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拍照提不起勁
上面的文章是一個警醒
表現技術和美感其實不是攝影要的

攝影要的是表現情感與態度
看得更透的朋友總是會說
我的照片其實挺空洞的
我也很大方的承認
因爲沒有著力點確實是
我攝影路上最大的問題

平時的努力不足夠
人生走得可以更踏實一些
要醖釀有生命力的價值觀
才會有機會製造有生命力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5-1-2013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o be, or not to be」 源自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當人生去到重要關頭,不太多,往往就只有兩個選項;然而,這可能是最痛苦最困難的考試,因為有些時候無論怎樣選,似乎都是錯的。

這是一幅屬於攝影師 Paul Hansen 的得獎作品。於海地大地震後,一次群眾搶劫中,警員向天開槍擊斃了一個女孩,攝影師就把這個情況拍攝下來,然後作品於瑞典年度攝影獎 (Swedish Picture of the Year Awards) 中獲得了國際新聞照片獎 (International News Image)。你贊成這幅作品應該獲獎嗎?

就在我們天天投訴雜誌與報章,別把天災人禍的受害者刊登出來時,這幅照片卻獲得獎項。無可否認,這作品不論角度、色調、時機等都充份表現戲劇感與新聞價值;事實上,同樣是地震,人類不必然與日本人一樣,能在災後展現出平和、從容與整潔,相反更有可能表現出的是失序與悲劇。

這個名為 Fabienne Cherisma 的小女孩,就成為了這次災後人禍的受害者,她本來只是一個15歲女孩,並未做過劫匪,只是讀書與及幫補家計,而且成績還不錯,這一天卻是以罪犯的身份而死去。我們當然感到難過,但假如相信這幅照片是有道德力量,那麼這份力量可以阻止悲劇重演嗎?可以喚起更多人的同情,以支援當地的居民?

然而,這相片更爭議的地方卻是如下︰

你可以接受嗎?

但這確實是照片背後的真實︰不少新聞相片背後,都是一大群攝影師不斷的拍攝下,才會出現的。你問︰這算尊重嗎?這還算人道嗎?難道一個死去了的小女孩,竟變成一件道具,任人圍觀而創作?

女孩的父親來了,把女兒抬走,憂傷的面容,沉重的身軀,令閱讀的人無不動容。然而別忘記,我們應該想像得到,這位痛苦的父親面前的,正是一大群攝影師,不斷不斷的按下快門。

這就是現代的傳媒與新聞,你的看法如何?你又能否接受這個新聞獎呢?如果你就是攝影師,這一刻,「To shoot, or not to shoot?」



轉載自:這裡

參考資料︰

Guardian.co.uk

Prison Photography

(為補充文章觀點,編輯Alex寫了另一篇文章,再談新聞攝影道德,有興趣可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13 07: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争议在地震不久之后我就看见报道了!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当然我也不懂。
但是我在想,
没有摄影师按下快门,
外面的人也就不晓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呢,
基于道德和尊重的确是不应该!

人生总是充满矛盾,
是摄或不摄,
在于每个人心里面那样东西的份量比较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1-2013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flyingfeeling 发表于 25-1-2013 07:38 PM
这个争议在地震不久之后我就看见报道了!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我的答案是,拍。

出發點最重要。
這個東西就祇有個人的内心心靈去探索。
這個也是平常我做事情的態度。
我的各種行爲有沒有符合上帝的期許。
我的出發點是否是佛菩薩的意願。
如果祂們在我的角度,他們會怎麽做。

恭恭敬敬地拍。
誠敬地透過照片去告訴大家世界的某一角正在發生一些事情。
僅此。

=============================================================

但是你必須理解的是;
很多攝影師並非如此,而是把突然這種情景當作一種意外的禮物。
因爲可以有漂亮的功課可以交差給新聞社。

就好像本地報館的意外組,常常瞭解到是只要電話聽見沒人死就不去採訪。
當然本地報館意外組也並非完全以上述的心態去看待所有的意外,但有類同。

我個人是不會把這種照片拿去參賽。
至於這些著名的新聞社記者我就不清楚是否是個人意願去參賽。
我倒覺得其實有新聞攝影記者其實個人也許不願意,但新聞社就拿照片去參賽。
或者賽會直接網羅各大新聞照片來競技,而不是透過報名制。
因此如果不是個人意願參賽,得了獎項其實還真的有點無辜。
相信也有人甘願缺席而不去領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2013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悲剧的照片,竟然得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013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色水瓶座 发表于 26-1-2013 11:45 AM
这样悲剧的照片,竟然得奖了

新聞界都有一些特定的比賽
比如誰寫的新聞比較好,誰拍的新聞照比較震撼等等
尤其在外國獎金獎項都很豐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13 1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起了這幅畫
其實我覺得
攝影師也不容易
面對這些黑暗的一面其實他們也並不是完全沒感覺
不然Kevin carter最後也不會自殺了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天秤
只要沒有傷害到其他人
我覺得應該拍

因為這樣一來
世人也有機會知道這些事情確確實實在發生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13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曉風 发表于 14-1-2013 09:59 AM
2012年林伯和林伯的學院係主任


一進來就看到Jack
很久沒找他吃午餐
可能他也沒空陪我吃

你母親沒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013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令堂怎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013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ei_0417 发表于 28-1-2013 12:54 AM
我想起了這幅畫
其實我覺得
攝影師也不容易

一切都要謹慎
我都告訴自己
學會多接受更多的批評
少一點讚美
批評讓我們學會警醒

別把自己弄得太有個性
那會很引人注目
做事情就要恭恭敬敬

馬來西亞的攝影圈
3不5時就有很多風雨
煩擾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013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han9 发表于 28-1-2013 01:15 PM
一進來就看到Jack
很久沒找他吃午餐
可能他也沒空陪我吃

你是我的學長吧
還是你曾經在這裡任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1-2013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色水瓶座 发表于 28-1-2013 10:19 PM
令堂怎样了?

媽媽壞蛋
開始亂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013 08: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dejavu,以前还蛮常发生,近年来却没有再experience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13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ze214 发表于 29-1-2013 08:34 AM
dejavu,以前还蛮常发生,近年来却没有再experience过了。

你怎麽提起了幻覺記憶

我的照片還是以上那些大師的照片
讓你有這個感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13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曉風 发表于 30-1-2013 12:00 PM
你怎麽提起了幻覺記憶

我的照片還是以上那些大師的照片

你之前的贴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8-2025 01:42 PM , Processed in 0.82539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