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17-6-2007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無意中進入一個網站:“推理之門”,(http://www.tuili.com/website/index.asp〕看到一群中國的推理迷在追悼一位青年推理作家"羅修“,才27歲就離開人世,令人感嘆“天妒芵材”。。。。
他的哥哥在悼词中寫道:
“我的弟弟出生于1980年10月21日苏州桃花坞大街。你的到来为我们这个大家庭带来了不少欢乐,因为你是我们最小的弟弟。但不幸的是,在你仅仅六个月大时就被查出了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虽然当时的医学技术还不能医治好你,但是在你父母全心全意的爱护和贴心的照顾下,你一天天快乐地成长起来。你在新华小学,三元中心小学,三元三小,三元中学,苏州二中,以不屈的毅力克服了身体上的病患,用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因为身体的原因,你未能如愿的参加高考,但是,你还是怀着积级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克服一切的毅力,以名列前茅的高分考上了苏州大学法学系的成人大学,并顺利的完成了学业。这是你对自己人生交出的第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你高中时,你就喜欢上了动漫绘画,并开始展露出你在推理侦探小说创作方面的才华,小试牛刀地创作了一批短篇的推理小说。
1999年,你迎来了一次生命的转机,你终于在北京阜外医院接受了心脏改良手术。虽然手术的风险很大,但在医生精湛的医术和你与病魔顽强地斗争下,你终于以健康的身体重新回到了我们身边。
在身体慢慢康复的过程中,你从未放弃对写作的热爱,并且在推理侦探小说的创作上迸发出了更大的火花!你从2001年3月开始在“推理之门”网上陆续发表了以“网维”为主角的系列小说,引起了推理界读者的关注。2002年夏天你又应邀去内蒙古参加了全国推理小说研讨会,正式成为了推理小说作家中的一员。2002年刊登在《侦探世界》报第一期上的《有毒的黑方皇后》是你第一篇登上传统媒体的小说。对你来说,这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此后,你一发不可收拾,至2007年4月,你已经写下了两百多万字的小说,被业界称为是一位量产型的作家。2006年,你开始在新创刊的《推理世界》用罗修的笔名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圣诞节两大疑案》,《十二星座探案 – 摩羯》,《十二星座探案 – 白羊》,《美人鱼的诅咒》,《指纹》,《五万人现场杀人》,《六月蒙太奇》,《阿修罗的把戏》等,并创作出了“网维”,“小艾”,“罗修”等有血有肉,智勇双全,被广大读者广为传颂的侦探形象。在2006年圣诞特辑中的一篇《圣诞节两大疑案》更以你才华横溢的创作引来了众多读者的追捧,在推理小说界声名鹊起,更有读者甚至致信《推理》编辑部,发出了“再不看到罗修,就再也不买《推理》”的要挟,以期看到对你的访谈。
而这一切,你从未向外人炫耀过,甚至在你最亲爱的父母面前,也表现得非常低调。其实,你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努力地写作,拼命的攒钱,能有朝一日用自己攒来的稿费为疼你爱你的父母买一幢大房子,以报答他们对自己这二十几年来无微不至的关爱!
我亲爱的弟弟,如果不是看到你书橱里那一本本崭新的杂志中刊登的你的每一篇作品,编辑对你的肯定,感受到了“螺丝”们对你的崇拜和通过你最好朋友的叙述,也许我到现在还不知道,我的弟弟是这么优秀的作家!你不但用你对生命的热爱,对双亲的感恩和对文学事业的执著,还凭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在享受着度过的每一天!你有着远大的理想,聪明睿智,对父母,长辈尊敬孝顺,与姐妹兄弟和睦相处,对朋友真挚友爱。你不仅是父母眼中的好儿子,哥哥姐姐身边的好兄弟,朋友口中的良师益友,更是所有热爱你的读者心中的一位优秀的推理小说家。你用柔弱的身体坚强地活着,激情地创作者。在我的眼中,姐姐觉得你真的非常的了不起!弟弟,我为你感到骄傲!
弟弟,你匆匆地走了,甚至没有留下一句话,叫我们这些爱你的人怎么能忍受得了失去你的巨大痛苦呢!你的第一本书《麒麟之死》即将出版,可是你却没有等到这本凝结着你的心血,一直在期盼的书出版的那一天。弟弟,你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啊。你的长篇小说《乌托之殇》只完成了一半。《狐仙传》,《七个目标》,《该隐者》,《魔术师金》等都已经在创作和修改的计划中了。你与父母,好友还有太多的约定,可是这都成了永远都无法完成的事了!你的英年早逝,让你的亲人都陷入了无穷的悲痛之中!我到现在都无法相信你真的离开了!
我亲爱的弟弟,你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你却活得非常精彩。你用年轻的生命为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东西。你的坚毅,执着和热情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愿你在天堂中安息!。”
|
|
|
|
|
|
|
|
|
|
|
发表于 17-6-2007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翻了些久帖,发现一些以前未听过的书店 比如远东、新欣、友谊书斋、长青书屋.想问下这些书店在哪里?
另外大将,上海书局、商务印书馆是在茨场街哪一带?有地图显示也可以 |
|
|
|
|
|
|
|
|
|
|
发表于 17-6-2007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米姐, 這篇文章很適合你。。。。。
“一旦染上书瘾,何其汹涌的欲望,如许无尽的折磨便仅仅攫住那悲惨的人儿!”
“自识字后,我脑袋里的虚幻世界便增添了一堆字母。……看见的每个词汇……我都不假思索地阅读……从学校走回家,即使非常累,我的眼睛也会寻找文字……”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在其自传《伊斯坦布尔》中如此描述自己初习字时的习惯。
休道其怪胎,哪个嗜书人不曾在茫茫人海、滚滚车流、攘攘市集之中,只有寻找到只言片语,才肯短暂停歇?在《嗜书瘾君子》作者汤姆·拉伯看来,这等症状,在“瘾君子”中还不够段位。这本新近出版的图书极尽夸张与幽默之词,历数瘾君子“发病”不同阶段的种种迹象,其中诸种症状令人叹为观止、不寒而栗——譬如,将书本锁进铜墙铁壁甚至埋到地下的葬书狂,拆散书本切割书本手撕页面的书刽子手,以书为食的书饕等。
“一旦染上书瘾,何其汹涌的欲望,如许无尽的折磨便仅仅攫住那悲惨的人儿!”18世纪英国医师约翰·费里尔撰写《书痴》一文,反复吟咏哀叹此中艰辛。瘾中高手如18世纪法国律师布拉尔,在自己的房子之外,另购六栋房子以储藏书本,在其颤巍巍的书堆间隙走动可谓险象环生。为书鞠躬尽瘁如本杰明·韦斯特太太,“由于长期置身屋内阅读,终致四肢功能丧失。”
普通人望布拉尔或韦斯特太太莫及,但流连书架或踏进书店的那一刻,一个眼神、一个姿势,总要泄漏天机。“你和书店是否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紧张关系?你可曾不经意晃进书店,原本只打算打发几分钟,结果在里头随便一逛就是好几个钟头,出来的时候手上还拎着一堆书?光是置身汗牛充栋、精心布置、巧妙陈列的书海当中,是否令你感到莫名其妙的血脉贲张?而且觉得很爽?甚至爽到不行?”
汤姆·拉伯提问道。你是置之一笑,还是诚惶诚恐?你,抑或你身边的某人,是否正是瘾君子同道中人?
在累牍的书架前,他们总是难掩雀跃、流连忘返;站在书店的角落里,展读某本心仪的书便浑然忘我,忘记身边同伴。对于书店里书的摆放顺序,他们比营业员还了然于胸,双脚还未跨入店门,目光便已搜索新书书架。
随着带回家的书越来越多,他们的问题是:究竟哪一本最该丢掉?眼看着书从地板蔓延到天花板,正逐步侵占睡眠、行走、洗漱、待客的地盘,手里却依然摩挲着一本十年未看的书难以割舍:瞧,那年在某书店与它相逢……在他们看来,丢弃一本书宛如丢弃一段曾经的光阴,一个情人,一段悱恻的往事。
“书的膨胀速度比其他东西快,而且基本上是单向的。”3月19日,记者走访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目前藏书约3万册的江晓原,他已为安放书本动足脑筋,如今只能克制自己买书的欲望。
进餐用膳、入厕出恭、行进移动、工作办公,书本不离他们的手。“一般离家时总抓本书放在身边,闲时看一行半行也好。读书的时间,多半是‘厕上、马上、床上’。”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副馆长赵松这样形容他的读书生活。《嗜书瘾君子》的译者陈建铭,会利用电脑处理文件的空当,看完几本闲书。
他们中的很多人,似乎早有“慧根”。汤姆·拉伯讲到几位史上著名的嗜书瘾君子,乔纳森·斯威夫特三岁能诵读整部《圣经》,亨利·布拉德肖年仅三四岁便拥有五百本藏书,埃德蒙特·古斯嘴里冒出的第一个字是“书”。本文采访的几位读书人,他们亦对自己年少的读书时光记忆尤深。
“我从小时候就开始倒腾书。文革时,小伙伴之间相互借阅,我成了借书的中心。我有一本账,记录每个人的借书情况。”到大学时,江晓原已经是班里买书最狠的人,念研究生时就已经开始撰写书评,卖文买书。
他们都认为,自己是贪婪之人。“品相良好、稀奇古怪的书,我收集了很多,我喜欢让这些书经常陪伴身边。”江晓原表达得很直接。赵松则说,他的贪婪表现于挑剔,“越贪婪越挑剔”。对于书,他们都是有洁癖的人,基本抱持着不外借的心态。“老婆不借书不借”,近代版本目录学家叶德辉的话,字字落在他们的心坎里。
几乎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有在书中取乐之人。他们没有统一的标识,没有标准的名称,自然也不会有整齐划一的书房设置和灯泡瓦数,但在不同的墨香之中,他们相遇,常有戚戚之感。
未申请专利的藏书系统研发者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藏书3万册)
在40余年的“倒腾”生涯后,江晓原对如何放书、如何放更多的书、如何更密集地放书以及如何到处放书已经颇有心得。
“我没有申请专利,但用我的方法做出的书架既便宜又结实。”他指指记者身后两个高及天花板的木质书架:“很多书架都难以解决一个问题:放书时间长了中间会下垂。为了防止下垂,很多人用的方法,一种是缩短隔板的长度,一种是选用结实厚重昂贵的木板。我设计了一种制作方法,工艺极其简单:用木头做一个框架,两面贴上三夹板。因为是中空的,这样的隔板比同样厚度的实木更抗压。”
8年前,江晓原搬到现在的住所,当时他已经有2万册书,搬家一次,干戈大动。“正式工作后,我搬过三次家,第一次尚可,第二次已经很困难,第三次则十分艰难,以后如要再搬,简直难以想象。”
江晓原估计,藏书量与他相似或超过他的人,上海至少会有十来个。为摆放这些书,他真是动足了脑筋。目前的书房中,最惹人注目的是一排可推拉的密集式书架。“档案馆有这种架子,但我是第一个在家里做这种架子的。我改造了几个地方:把门去掉,取消作为传动装置的摇柄,制作可调节高度的隔板。”
为建造这个“规模可观”的书架,江晓原可谓煞费苦心,与装修工程队、楼房设计者反复沟通。不过,成果亦很可观,利用这种方式,江晓原安置了比传统书架多三到四倍的书。
沿着地面和天花板的两条轨道,8个两面有隔板的书架依次排列,掐指一算,大约可放下1万多册书。“实际上可以放得更多,因为有些书是横着叠放的。”
不过,即便如此,随着1万册书纷至沓来,装备完善的书架也逐渐接纳不了。图书向其他室内部分迅速蔓延。过道变拥挤了,因为墙面装上了隔板式书架;客人无处可坐,客厅的桌上、椅子上、茶几上,整整齐齐地堆着几排书。电视机边是书,卧室的柜子里是书,更勿论书房各个角落了——脚边、手边、花盆上……再后来,江晓原好说歹说,向女儿借用了她房间书架中的两格——小小的两格,江晓原很为此得意。“现在这两格,放的是我的书!”
“我想了很多措施,以便容纳更多书。但现在又快放不下了。我想,能否把藏书稳定在某个数量上?但这恐怕很难,我没有信心。”天可怜见,当他的图书逐渐膨胀到书房以外,他只能向自己的“贪欲”开刀:“有些书很容易得到,但我压抑着欲望。”
如何在3万册图书中迅速寻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本,江晓原凭借的是自己的记忆。“照图书馆分类法放书?那也太可笑了!我按自己的方式排列图书。”刚谈到《查令十字街84号》,江晓原闪进书架之间,转眼捻出一本英文本:“一般总能一下子找到。如果不能,那就再找一下子。”偶尔,记性不错的他也会买重书,这时他就把重复的那本送给学生,“学生很开心,说:你怎么不多买重几次呢?”
中断、衔接、跳读、乱读、杂读
陈建铭(台湾书籍工作者,藏书8000册)
陈建铭从一位诚品书店旧书区的员工、一个书装设计者转变为一个让读书人侧目的名字,仅仅因为薄薄的一本书,一本让全世界读书人向往的书:《查令十字街84号》。
那年,他还在诚品的旧书区任职,与另一位书痴钟芳玲聊起这本书真该有个中文版。苦等钟芳玲翻译不及,他便在未买下版权、未敲定出版方的情况下,开始翻译此书。在他翻译的几部关于图书的作品——《查令十字街84号》、《藏书之爱》、《嗜书瘾君子》中,“我最喜欢也受到感动的是《查》;严格来说,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关于书、书店、藏书的书,更多是关于友谊。”
陈建铭执意认为,“一定是所有珍爱此书的人不忍丝毫更动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所以钟芳玲宁可维护汉芙的原貌而迟迟不谋此图。”到《查令十字街84号》出版,著名出版人唐诺言语感激,说陈建铭“充分暴露了他的原形……安静有条理的陈建铭可以因为查令十字街忽然疯狂起来”。
“迷上书本的确切历史难考;大抵从小就爱翻找父亲、兄姊们的书架。父亲差旅也会买书当礼物送孩子。”不好动的陈建铭自称“书本是最合适的伴侣”。小时候,家里的书读得差不多了,自然向书店报到,没钱买书,只能在书店白看书,屡屡遭到店家驱赶,小小年纪百折不挠辗转于各家书店,“如果能找到同一本书,便从被打断的地方接着读;倘第二家书店没有先前读到一半的那本书也没关系,另外挑一本就是了。”如此情境之下,他的阅读往往是在断断续续中进行的。“因为常常不能够顺顺利利从头到尾、一鼓作气读完一本书,往往得中断、衔接、跳读,造成我日后乱读、杂读……”
陈建铭的书房显得安谧、古雅,一如他的译风,荡漾着淡淡温情。“我的书房的大小是——不够大。至于里头胡乱塞进多少本书,我真想说:不够多……”在写来的E-mail中,陈建铭显得谦虚而幽默。“我摆放书籍的逻辑是:冥冥之中有个秩序,但大方向朝着Chaos(混乱)走。反正我不怎么在乎花时间找书(有本书已经找了两个多礼拜还没出土),至于摆放位置,只要别掉到窗外就行(我住大马路旁的12楼,随便哪本书掉下去准砸伤路人)。”他的书桌永远看不到桌面,那些最近要读、要用的书早已自行占满。
偶尔,他会感觉与那个夸张的汤姆·拉伯偷偷的心有戚戚。太太频频问他:这些书,死前都看得完吗?“我总不敢老实回答:其中一大半,连翻开都还轮不到哩。”
吾生有涯,吾知无涯。读书紧迫,分秒必争。陈建铭在家中工作,随时准备捧书而读,“拜电脑老旧、速度不快,我甚至会在电脑边摊着一本书,跑档案的空当那几秒读几段,长久下来也读了好几本闲书。”
他的生活被译书、编书、为书做装潢设计充满,“此生算是跟书本结了不解缘,我不敢想象没有书会是怎样景况。那么多书,总不会一夕之间都没了吧?” |
|
|
|
|
|
|
|
|
|
|
发表于 17-6-2007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82 henry_cjt 的帖子
遠東在茨廠街尾端那帶。
友誼在UE廣場里。
長青在金河廣場里。
新欣在LOWYAT廣場里,總部好像在焦賴那帶里。
大將、上海、商務是在蘇丹街里,不是茨廠街。 |
|
|
|
|
|
|
|
|
|
|
发表于 17-6-2007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odleBug 于 15-6-2007 10:53 AM 发表
谁看了<罗生门>?可否解释一下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我看了始终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还
有人们常说的"罗生门事件"又是指什么呢?恕我太无知了.
下面tsc79已經答了你的問題!不過我所提的這個羅生門和芥川龙之的小說無關,只是一套同名的日本漫畫! |
|
|
|
|
|
|
|
|
|
|
发表于 17-6-2007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的這個“推理之門”的網站是很有名氣一下, 裡面所寫的文章評論头學性相當高,有些推理迷更由讀而寫,羅修是其中一個,不過我從來沒看過他的書。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6-2007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秦漢 于 17-6-2007 02:25 PM 发表
大米姐, 這篇文章很適合你。。。。。
“一旦染上书瘾,何其汹涌的欲望,如许无尽的折磨便仅仅攫住那悲惨的人儿!”
“自识字后,我脑袋里的虚幻世界便增添了一堆字母。……看见的每个词汇…… ...
我知道我已经是他们的一份子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6-2007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唔留手 于 17-6-2007 02:47 PM 发表
遠東在茨廠街尾端那帶。
友誼在UE廣場里。
長青在金河廣場里。
新欣在LOWYAT廣場里,總部好像在焦賴那帶里。
大將、上海、商務是在蘇丹街里,不是茨廠街。
其实说茨厂街是无可厚非的.
这些书店的确也在茨厂街的一带范围内.
原因是对于外地的朋友来说,苏丹街对他们来说也许会很陌生,更何况,吧打灵再也也有条路叫苏丹街呢!
说茨厂街的话就万无一失,而且到了那边,随便抓个小贩路人来问问,都会知道这几家书店在什么地方的.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6-2007 05: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不释手..........
以下是橡树丘古书店(Oak Knoll Books)提供的关于书的电子网页,上载了60种很有价值的古书任您在网上阅读,这些书很贵,买不起,但是能在网上看看,也算是聊以自慰吧!
这家书店有卖很多绝版二手书,有兴趣找绝版书的朋友,尤其是688,不妨去他家的网站看看.但是注定会大出血.我看中了几本,但是价钱不便宜,还在考虑中.
Oak Knoll Books是一家非常出名和有信誉的古书店,可以放心.
http://www.oakknoll.com/digitalbooks.php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6-2007 05: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7-6-2007 05: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貴到飛起!我還是去ebay 或者是abe比較便宜! |
|
|
|
|
|
|
|
|
|
|
发表于 17-6-2007 06: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88 甜蜜蜜的大米 的帖子
嘿嘿,說得也是。
蘇丹街只在茨廠街的隔壁。 |
|
|
|
|
|
|
|
|
|
|
发表于 17-6-2007 06: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甜蜜蜜的大米 于 17-6-2007 04:42 PM 发表
其实说茨厂街是无可厚非的.
这些书店的确也在茨厂街的一带范围内.
原因是对于外地的朋友来说,苏丹街对他们来说也许会很陌生,更何况,吧打灵再也也有条路叫苏丹街呢!
说茨厂街的话就万无一失,而且到了那 ...
我每次去搭Bus去kl時都會從Pudu車站順著那條街把學林,大眾, 上海, 商務, 大將走一趟。。。。。 |
|
|
|
|
|
|
|
|
|
|
发表于 17-6-2007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秦漢 于 17-6-2007 06:22 PM 发表
我每次去搭Bus去kl時都會從Pudu車站順著那條街把學林,大眾, 上海, 商務, 大將走一趟。。。。。
所以我很佩服你, 買了一大包,走的累的半死, 還能捧著回去! |
|
|
|
|
|
|
|
|
|
|
发表于 17-6-2007 07: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93 秦漢 的帖子
哈哈……我也是!住也住那區的經濟旅館。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6-2007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书的我们和我们的另一半
每次读到吴大哥怎么买了书之后又偷偷运书回家的趣事,还有其他好多另一半和家里的妈妈们都太不喜欢自己的另一半和孩子们"买太多书"的时候,心里就很有感触.
特别是已经有家庭的我们,爱书需要获得自己配偶的谅解,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还有那些尚未成家的朋友们,扮演这个唠叨角色的,通常都是做妈妈的.
所以我有时候很纳闷,看书有什么不好?买书有什么坏?有一句常听到的话是:爱书的人,再坏也不会坏到那里去.
有些人的另一半和妈妈们,总是会嫌家里太多书没有地方摆放,却从不嫌家里家俱多没有地方摆放.
但是就爱书方面,我想我是很幸运的.
我的前夫是个爱书人,以前旧家的书橱也是他替我设计的.坦白说,那个书橱是我的最爱.它非常地满足了我这个书虫的虚荣感和成就感.
但是爱书的我们,却不幸地完全没能在思想上达到共识,最后只好以离婚收场.
我还记得,他在离开我的最后一天,不容我有异议地说他一定要把那整套金庸带走.噢!!!那可是整整一套香港版本明河社的原版精装本金庸呢!!里面还有金庸的亲笔签名以及他和金庸的合照!实实在在是无价之宝呢.
原来婚姻没了....失去的还有我的爱书.反正一段十年的关系也就这么告一段落,对感情没有不舍,因为没有感觉.原来我发现我更不舍得的居然只是是那套书.
四年前,我认识了我现在的另一半,就是我口中的老大.他不是那么特别爱书的人,虽然他也看书.
但是他对这个爱书的我,却是特别的爱护.我们的新家,没有了美丽依墙而建的书橱,只有简单的四格橱,但是他非常迁就我的爱好,让我把新家的大大小小角落塞满了书橱,他却完全没有一声抗议.他总是一句:你喜欢就好.
每一次书展,无论我要去多少次,他总是一声没问题就把我载去书展,无论我要走多久看多久都绝对不会给我黑脸看,几个小时也是这么地等,等到我看饱之后还要替我提着重重的书回家去,那种感觉实在是窝心.
爱书的我们,如果有个体贴入微的另一半,那么要继续朝书海航行,就是一件赏心乐事.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6-2007 09: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吳名氏 于 17-6-2007 06:58 PM 发表
所以我很佩服你, 買了一大包,走的累的半死, 還能捧著回去!
他坐BUS....... |
|
|
|
|
|
|
|
|
|
|
发表于 17-6-2007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唔留手 于 17-6-2007 02:47 PM 发表
遠東在茨廠街尾端那帶。
友誼在UE廣場里。
大將、上海、商務是在蘇丹街里,不是茨廠街。
UE廣場里在哪里?现在不在KL... ,所以不清楚.有谁可以画简单的地图显示吗?
[ 本帖最后由 henry_cjt 于 17-6-2007 09:51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17-6-2007 09: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甜蜜蜜的大米 于 17-6-2007 08:56 PM 发表
每次读到吴大哥怎么买了书之后又偷偷运书回家的趣事,还有其他好多另一半和家里的妈妈们都太不喜欢自己的另一半和孩子们"买太多书"的时候,心里就很有感触.
特别是已经有家庭的我们,爱书需要获得自己 ...
感動 + 感慨。。。。。。
我也在感嘆, 我的孩子明天就要出生, 以前隨意消費買書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復返。。。。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6-2007 10: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秦漢 于 17-6-2007 09:57 PM 发表
感動 + 感慨。。。。。。
我也在感嘆, 我的孩子明天就要出生, 以前隨意消費買書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復返。。。。
暂时性的啦...不用担心到那么远.
我还不是一样的买,孩子都八岁大了.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