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1-2008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生争议
在山西省运城市常平村关帝家庙内立有一块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记其生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而明崇帧二年(1629年)立于石磐沟关羽祖茔的《祀田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编修的《关帝志》,都认为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此外,民间对关羽生辰还流传有好几种说法。比较、考证几种资料,较为可信且成公论是关羽生于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不过资料一直受到争议。《三国志》及其他同期史料都未有记录关羽出生,另外如《关帝志》内容多出自《三国演义》,非严谨的史料;《祀田碑记》和《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未有严格考究。而王兆春等所编著《中国历代名将传》暂记为(? - 219年),所以现今仍未有确切可信的资料。 |
|
|
|
|
|
|
|
发表于 2-1-2008 09: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羽的谥封
关羽生前除曹操奏请汉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外,正式官职为襄阳太守、都督荆州事务。刘备封赐的爵位先为荡寇将军,后为前将军,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在其殁后的41年,即三国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诞辰100周年),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穆侯。然而,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历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无减,“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羽名扬海内外,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来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守护神,因而无比地夸张、渲染其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象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
给关羽加爵封王始于宋代。徽宗赵佶于祟宁元年(1102)追封关羽为“忠惠公”,使羽由侯爵进为公爵。事隔一年,又于崇宁三年进封羽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1108)再封羽为“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又封羽为“义勇武安王”。在短短的21年内,赵佶追封关羽多达4次,由侯进公,由公进君,由君进王。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也宣称关羽能“肆摧奸宄之锋,大救黎元之溺”,于建炎二年(1128)加封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其子赵昚更称关羽“生立大节与天地以并传,投为神明亘古今而不朽”,“名著史册,功存生民”,于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宋亡之后由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元文宗图帖睦尔于天历元年(1328)在南宋给羽的封号上去掉“壮缪”,改为“显灵”,全称谓“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封关羽为帝始于明代。朱元璋死后,由太子朱允继位,年号“建文”。建文三年(1399)朱棣发动武装政变,以“清君侧”为名攻克南京,夺得皇位。朱棣说他的行动得到关羽显灵保佑,由他当皇帝乃是“天意”。皇帝说关羽是神,各级官吏和黎民百姓亦都把关羽当神来敬。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正德四年(1509),朝廷下令将全国的关庙一律改称“忠武庙”。万历二十二年(1594),
应道士张通元的请求,神宗朱翊钧进封关羽为帝,关庙的称谓亦由“忠武”改为“英烈”。万历四十二年(1614)十月,朱翊钧封羽为“三界伏魔大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见《咳余丛考》《老圃丛谈》两书)。《解县志》和《山西通志》对关羽封帝的记载与上述说法有异:一说是万历十八年(1590)封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一说是万历十年封羽为“协天大帝”。孰为信史,有待考证。
清代统治者也是极为祟信关羽的。入关前世祖福临与蒙古族诸汗结拜兄弟,声言“亦如关羽之与刘备,服事唯谨也”。入关后的顺治元年(1644),即封羽为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西巡途经解州时拜谒关帝庙,亲书“义炳乾坤”匾额。世宗胤禛于雍正四年(1726)追封羽的远祖、祖父、父亲为公爵。乾隆之后,历嘉庆、道光二朝,羽的封号陆续加成“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羽赞宣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多达24字,比之历代表彰尤著。文宗奕宁于咸丰五年(1855)追封羽的远祖为“光昭王”,祖父为“裕昌王”,父亲为“成忠王”。这样,自羽以上四世,三王一帝,显耀炫赫,连清室的皇宫里也供起了关羽的神位。 |
|
|
|
|
|
|
|
发表于 2-1-2008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仰
各朝皇帝都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成为教育忠君爱国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过程请参考下表:
朝代 皇帝 时间 封号
北宋 宋徽宗 崇宁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 崇宁三年(1104年) 崇宁真君
北宋 宋徽宗 大观二年(1107年) 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 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 壮缪义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 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 元泰定帝 天历八年(1335年) 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 明神宗 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 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 明思宗 崇祯三年(1630年) 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
清 清世祖 顺治九年(1652年)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 清世宗 雍正三年(1725年) 三代公爵、圣曾祖、光昭公、圣祖、裕昌公、圣考、成忠公
清 清高宗 乾隆元年(1736年) 山西关夫子
清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 灵佑二字
清 清仁宗 嘉庆十八年(1813年) 仁勇二字
清 清宣宗 道光八年(1828年)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
|
|
|
|
|
|
|
发表于 2-1-2008 09: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神像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为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战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开始便有武庙,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将姜子牙,而关羽则为从祀。至迟宋朝末年,民间供奉关羽的庙宇已经“郡国州县、乡邑间井皆有”(郝经《陵川集》)。元代朝廷虽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间对关羽的崇信有增无减,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关羽的庙宇不仅遍布中国内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鲜半岛乃至海外。今日仅在老北京城里,就有一百多座专供关公或兼供关公的庙宇。
因为关羽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关羽是横贯儒、道、佛三大中国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关羽体现更多关羽的本色。
随著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也正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人、武师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描金业、烟业、香烛业、教育业、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祟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
|
|
|
|
|
|
|
发表于 2-1-2008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信仰
在香港,警察与三合会成员是对立的。三合会早期是一个道教反清的帮会,所以会拜祭道教大神关羽。而警察崇拜关帝的习惯是源于1930年代的油麻地警署某位华探长,其后扩展至各个纪律部队,如消防、海关等。他们同样地推崇、尊敬关羽,称他为“关二哥”、“关公”、“关帝”等,因两方都相信,关公是会保卫尽忠尽义之人,所以双方都不认为存在信仰上的冲突。
香港许多商店都供奉关羽,希望能保佑店铺。而香港也建有不少的祠庙供奉关羽,香港荷李活道的文武庙就十分有名。
关羽还被民间封为文武财神中的武财神,文才神是比干。 |
|
|
|
|
|
|
|
发表于 2-1-2008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信仰
关帝庙信徒。穿蓝色道服的是以收惊科仪闻名的效劳生,以年迈女性居多。在台湾,祭祀关羽的庙宇也相当普遍,除了一般武庙、小型宫庙、神坛将其作为主祀外,也有称为恩主公庙的大型关帝庙,其中以行天宫最富盛名。
所谓的“恩主”是鸾堂信仰的名词,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台湾所谓的恩主神祇共有关羽、吕洞宾、张单、王善、岳飞。而关羽为五恩主之首,所以台湾一般民众亦称关羽为恩主公,也因此顺势称关帝庙为“恩主公庙”。
另外,部分斋教或道教信徒称关羽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说又以闽南一带为最盛,而台湾也承袭此说法。
国外名声
在是英国、美国等国家,只要有华人的社区,都必然有人祭祀关羽。
据小松田直《图解世界史》,在日本也有为数众多的关帝庙,奉关羽为学问与生意之神。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