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 (第十四集)
1988/7 台灣華藏圖書館大專講座 檔名:05-001-0014
請掀開經本第五十四面,看註解,五十四面倒數第三行:
「 初二,事法界觀,心即佛故,後一,理法界觀,佛即心故,第三,事理無礙法界觀,是佛是心故。」
這是解釋前面講的四種念佛,稱名(就是持名念佛)、觀像念佛這是事,這是事法界觀,心即佛故。
後一是講實相,第三就是觀想,觀想是理事無礙法界。這個解釋法,註解在五十七面第二行,我們把它念一念。
「初二下,約觀料揀也,若依六根,稱名,攝耳舌,觀像,攝眼身,觀想,攝鼻意,實相,攝六根,則一念佛三昧,六根無不攝也。」
這也正符合本經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它有這個意思在。
六根只要一根能夠收攝,其餘的五根自然就能夠回頭,這是《楞嚴》上說得很明白。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第14集】-數位圖書館-華藏淨宗弘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