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8TV][8.30PM] 黄晓明版鹿鼎记 (5月28日火爆登场)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8-6-2008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6-2008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小宝也不错,可能大家一时无法适应大小 小宝的转换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6-2008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坐龙庭:看谁家天下,尽显颜(论08钟康熙)
前言:
从来没思考过,看剧评剧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直到5.11周日晚,我粗略看完一遍新版《鹿鼎记》,记录下部分剧集的观感。次日,5.12日 14:28汶川大地震,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将我的计划全部打乱,手机打到烫手,看着不断攀升的死亡人数,心惊肉跳,但幸运的是,我的同学,我的朋友,都很平安,希望生活,永远不要再变。
有个朋友曾写下这些文字:
很庆幸我的家人都平安,
很庆幸我的家没有被摧毁,
很庆幸我活着。
很高兴他地震的那一刻唯一一个电话是打回家的,
很高兴有人第一时间告诉我他的担心,
很高兴我的那些朋友们都是安全的,
很高兴我在乎的一切没有被改变,
在这个心惊肉跳的时刻,
我在乎的所有人都是平安的。
哭,是为了让心不那么痛。
哭,是为了更加坚强。
独坐龙庭:看谁家天下,尽显颜
金庸作品里的长篇武侠小说,拍摄的电视版本都很多,鹿鼎记也不例外。版本一多,自然会互相比对,在前面所有的旧版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陈晓春版。98版走的是亲民风,轻松诙谐,酣畅淋漓的笑闹,君臣之间有情有义。新版走的是正剧模式,笑闹不如98版,创意也不如98版,但如果不删节的话,几乎是原著再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6-2008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是少年 天子难轻狂
此段重点分析“少年”二字。
98版的康熙,马浚伟一人贯彻始终,唇红齿白,扮相俊美,有时候气鼓鼓的表情很可爱。康宝二人之间的比试,也很有创意,比如小宝扭住小玄子的龙爪时,突然想起他是皇帝,然后做无赖谄媚状,小玄子生气甩手。新版小宝和康熙,都分了大小演员转换,从钟汉良“当”皇帝开始,就已经与小宝不再单纯是好朋友讲义气。大演员之间的康宝比试不如98版,98版虽然增加了笑料,弱化了君臣有别的沉重感,但新版这一集的改编简直跟原著风马牛不相及。原著中,康熙发现小宝不再真打时,只是觉得“乏味”,“意兴索然”,最多是叹气,哪像新版君臣二人哭得这么夸张,小宝被打得一边儿痴痴呆呆的吐血,康熙哭得比他见皇阿玛时还狠,整场走下来,完全莫名其妙。康熙希望小宝继续拿他当朋友,小宝能够心无芥蒂,固然让小皇帝感到欢喜,但小宝自此小心翼翼,小皇帝也最多感到失望而已,不至于就哭成这样。听说这段戏还走了好几次,哭得这么凄惨,我看打也白打了,哭也白哭了,连路子也没走正。
幸好这段戏后面收得不错,不至于完全失败。小宝和康熙打完架后席地坐下,讲到鳌拜在康亲王府嚷着小皇帝从背后戳了一刀。我很喜欢这段戏的处理,小皇帝语速较快,表情带点忿忿不满,又有点忧心忡忡。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到了小皇帝讲“戳了一刀”时,语速低缓下来,先是瞧了小宝一眼,然后垂下眼睑来,说完再用余光瞄了一下小宝,很是心虚的样子,又有点说不出口的感觉。当小宝接过话来说“这一刀是奴才戳的”,小皇帝心领神会的微笑,那意思摆明了是你小子,很上道。然后讲到“看那厮几时才死”,又眉头一皱,十分不耐烦又不好发作的样子。然后两人摩拳擦掌,阴阴一笑。短短几分钟的戏,表演得非常精彩。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6-2008 03: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认为,在塑造年龄跨度较大的角色时,扮老比扮嫩容易。《康熙王朝》里的陈道明在扮演少年康熙时,无论用嘴接豆子接得再准,无论耍扇子耍得多自如,都藏不住脸上厚厚的粉和若隐若现的鱼尾纹;《武则天》里的刘晓庆在饰演刚进宫的武媚娘时,无论笑的多么明媚,还是故作活泼纯真状,一旦背过身去,也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体态。大小演员之间的转换一直是我在前面的预测贴里比较担心的问题,转换后,康熙和小宝的身高都在180上下,而且从体形,面容等各方面因素相信他们还是半大小子小屁孩,我觉得有难度,起码都是发育完全的样子。但鹿鼎记里面“两小无猜”的描写又特别多,需要演员的演出符合少年人特征,这中间种种的反差给人的感觉总显得有些错位,所以编排戏时一定要顺其自然,不要太刻意。
为了要演出少年的明快,钟汉良设计了一连串的小动作,前期的小皇帝说话,喜欢梗脖子,头有时候会微微往后一扬,配音与之也是配合的天衣无缝,康熙的配音演员很能让人把握住角色的心态变化,该轻快的时候轻快,该严正的时候严正,而且声音清朗,很好听很有少年人的感觉。
沐家进宫行刺后,小皇帝和小宝再次碰头。这场戏,不论是从两人过招,演练沐家武功,还是到宣招索额图和多隆剖析情势,最后到让小宝奉旨发财,整场走下来,流畅自然。这是小皇帝第一次流露帝王霸气,睿智聪颍的戏。而且戏中也用了对比的手法体现了康宝二人的情谊。比如说,距离,小皇帝和小宝演练招式时,近距离接触;小皇帝和小宝计划敲诈吴应雄时,小宝站近到小皇帝的御案前;这是小伙伴之间的距离,不同于臣子遥遥相隔。小皇帝剖析刺客身份,得到臣子的奉承时,很克制的小自得了一下,表现在深呼吸后正了下身体,小小的拢了下嘴角,这段戏,小皇帝基本坐得很正,因为还是少年的康熙很急于表现出自己作为帝王的威严;等大臣走后,小皇帝的语调马上变得很轻快,整个身体后倒,靠在椅背上,表情也放开,小宝夸小皇帝“果然是料事如神”的时候,小皇帝笑得很得意,嘴巴咧成一字,非常之不克制。
在康熙表现严正时,我喜欢那句“哼,冤枉人了吗”。小皇帝的表情似笑非笑,而配音演员又配得很绝妙,超有气势。
配音失败的代表就是小小宝的配音,连串的哦呵呵,哦嘿嘿,聒噪得人耳朵发麻。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6-2008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指点江山 看谁家天下
此段重点分析“江山”。
康熙,首先是一个皇帝,其次还是皇帝。皇帝总是孤独的,多疑的,朋友之于皇帝只是一个理想,或者说是一个美妙的憧憬,但忠心的臣子之于皇帝是现实,臣子可以掌控,朋友只能放纵。让一个放纵的人待在皇帝身边,那是危险的,所以皇帝舍朋友就臣子。
新版的小皇帝,比起其他版,更像一个真正的帝王,看着他走向龙椅的背影,就注定了孤独。要演出帝王的感觉,新版在硬件上给了钟汉良很多的成全,使其他版本难望项背。马版的小玄子,亲切可爱,这源于TVB的风格,而新版中高大宽敞的皇宫,庄重肃穆的尚书房,出宫的随从排场,临朝时的朝臣百官,甚至精致华美的龙袍,都让钟版小玄子显得底气十足,威势逼人。总觉得,演员的表演要跟整体的制作班底结合,如果钟版的小玄子搬到98版,就显得不伦不类,如果马版的小玄子穿越到新版,难免寡淡无味。只有都放到合适的位置,才能表现出自我风格。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6-2008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版中,小皇帝要小宝佯装救出刺客,顺藤摸瓜找出主谋。在“不如放他一马”,侧身过来自信满满的一睨,体现其智;在“杀不杀与大局无关”,眉头一拢,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体现其狠;“让你把他们带出宫去”,头顺势一带,表现出抑制不住的兴奋,跃跃欲试的急迫,体现其乐;最后说“马屁拍得太过”,带点笑意的无奈和纵容,体现其亲。让人在感受小皇帝胸有沟壑的同时,也有待小宝以亲和,拉近了主仆二人的距离。
在预测贴里就写过,摊牌是最重要的一局。摊牌摊好了,鹿鼎记也基本可以和牌了。要说摊牌,就先要从前面康熙提起对付吴应雄开始,康熙是狠劲毕露,眼睛一瞪,提起砍脑袋像切菜瓜,小宝上前对此表示惊讶时,小皇帝头一昂,态度坚决,说起那帮朝臣的墙头草心态也是抑制不住的气愤。康熙在说如何对付吴三桂时,早就是谋划在心,也打定了先苦后甜的念头。佯放刺客和灭吴三桂,前者是临时起意,后者是谋定而动。揭露小宝私吞金丝背心是后面摊牌的铺垫,也是关键。小宝传画说有人要行刺,皇帝追问刺客来由,小宝谎称是吴三桂派来的,小皇帝的表情也就是听听就过,似信非信,他那时倒不是有心怀疑是小宝在撒谎,只是觉得查无实证,不排除任何可能。后就说到金丝背心了,满天欢喜的小宝准备向皇帝献宝,还没脱完,康熙就狠狠戳了小宝一把,一件背心,真是恩威并施啊。开始是冷冷的来一句“是从鳌拜家抄来的吧”,吓得小宝扑通跪下,再摆明金丝背心的来历,后微微一笑,褒扬小宝有忠爱之心,免除他的贼名。这段内容,康熙对小宝完全用的是帝王心术。
前面康宝二人打架改编失败,但康熙捏着太监奉上的字条,念“风雨之中,天地之间”,此段就新添得很妙,引出头号间谍风际中来。
有意思的是,98版和新版在摊牌时,都选择了对切口,而书中是康熙趁小宝得意忘形时点出归辛树的名字,意为知道是天地会在搞鬼,使其小宝像倒豆子一样把所有瞒骗之事倒出来。两部的改编都很出色,紧凑了节奏,增加了悬念,还给了演员更大的发挥余地。98版对的切口是:地震高岗,一派青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这段应该是98版新编的暗语,很有喜感,直接联想到左青龙右白虎那些。新版的切口是去清复明膏。两版在这个地方的改编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对完切口,康熙有个被喻为大白鲨似的笑容。这场戏走下来,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笑容。怒容在情理之中,不论是帝王心术有心吓唬小宝,还是心中不忿也不想掩饰,但光是怒,皇帝的形象就会显得很单薄,甚至被弱化,像是是受了欺负只有生气。皇帝对吴三桂也许会有极强的愤怒,但对小宝不会一愤到底,毕竟韦小宝跟吴三桂完全不是一个力量等级。皇帝在知道小宝跟天地会的关系后,还能不动声色的听小宝讲支开刺客怎样救太后讲得天花乱坠,他这时候能忍住性子,主导摊牌的进度,没道理在揭穿后就变得怒不可揭,所以我觉得皇帝发怒时,吓唬的意味居多。用大白鲨来形容,足见可怖,嘴角缓缓上扬,露出一口白森森的牙,双目冷芒如电。这个笑容是摊牌中最大的精彩,其精彩就在余味。初看这个笑容,觉得就是彰显胜利,终于让对方露出了马脚,细看之下,又觉得是杀气隐现,矛盾非常,最后只感到一片萧索,喜怒皆无味,却让人渐至脊背生寒。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6-2008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小宝狡辩时,冷笑着骂“其心可诛”;貌似悠闲的品茶,但紧盯着小宝的表情,娓娓道出派了跟小宝素来不合的人去围住韦府,中间又带自信满满的笑意,突然落下杯盖,发生脆响,也让人心为之一颤。
康熙的狠,在于部署红衣大炮对付天地会,冷酷道出“就算他武功再高,也插翅难飞”后, 拂袖而去的决然;在于不经心的随意,让小宝放松心态,脑子灵活的开始打小算盘,然后一口气灭掉小宝的希望,让所有小九九在康熙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段戏,康熙除了威,除了狠,还有情。在跟小宝摊牌时,迫起人来有雷霆之势,但数度语气减缓,表情放柔,又有顾念之情,对着小宝,康熙依然会无奈,依然会叹气。正因为康熙的情绪有高有低,所以小宝也跟着有进有退。康熙多点顾念,小宝就耍赖,康熙喝骂时,小宝就求饶。
从总体上来看,这段戏张驰有度,康熙和小宝的对戏,也很过瘾。编剧在中间一度加戏,与原著的意犹未尽之处,更增加了戏剧冲突。康熙在这段戏的表现,可谓之佳,谓之绝,超出预测远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6-2008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改编最失败的莫过于君臣共浴,比打架打得喷泪吐血更加莫名其妙。君臣同榻,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过,没听说过君臣共浴的,本来此段直接可以跳过不看的,但一片糟粕中间却有个康熙听闻毛子在边疆杀人时,那狠绝有力的一击水面的动作让人大感痛快。先是嬉闹一气,突然之间眼神为之一变,气氛也随之肃杀起来。这个镜头本来也没什么了不起,但自被前面的雷劈过后,这突然的转换可以说是本剧最成功的排雷。

天家情淡 有始却无终
小宝与康熙之间的朋友之情,兄弟之情,君臣之情。
假太后与康熙之间的母子之情。
顺治与康熙之间的父子之情。
建宁与康熙之间的兄妹之情。
以上,皆是有始无终。
小宝与康熙之情,剧中太多了,但我觉得有场戏比较特别,小宝被建宁火烧藤甲兵之后,一脸狼狈凄凄惨惨的来见皇帝。皇帝转过身过来,向小宝伸出手,慢慢蹲到他身边,看到小宝突然趴倒,康熙被吓了一跳,等到小宝再度仰起头来时,康熙不怎么忍心看,但又很关切他,将小宝从地上扶了起来,这是康熙唯一一次真切扎实的扶人,其他情况一般都是虚扶,意思意思就行。小皇帝无奈的对小宝说,我这个妹妹没人敢陪她玩,你就陪她玩玩吧,求肯意味浓厚,特别是后面的“好不好”,尾音宛转,皇帝的低姿态啊,小宝哆哆嗦嗦不晓得对答什么,那是答也不是,不答,皇帝都求你了敢不答吗,所以小皇帝索性放松下来,笑着直接拍板为“太好了,我非好好赏赐你不可”。其实这段看着蛮让人心寒的,皇帝没忘记他是皇帝,他妹妹是公主,所以要个奴才陪着玩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被整整而已;小宝没忘记他的逢迎拍马,这时候都还死命的拍着皇帝的马屁,说要学几招免得丢师傅的脸。整段戏,表面上是在搞笑,但有种说不明的郁闷和寒到骨子里的悲凉。最后小皇帝心有余悸的摸摸自己的辫子的那个动作很可爱。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6-2008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毛东珠被抓到后,小皇帝与她之间的对答可管中窥豹其母子情。小皇帝开始看到被抓的毛东珠时,表情是凶狠的,是除之而后快的,而真正让她抬起头来,清晰的看到她满脸血污的面容时,小皇帝的戾气减弱三分,等到毛东珠温和的劝慰他,问他“茯苓燕窝汤还一直在吗”,新版与98版其中一个不同点就是假太后的目光很温柔,很是关怀。小皇帝不知不觉的跟着答,“吃,一直在吃”。小皇帝答得自然,没有犹豫,就像寻常母子间的问答那样,毛东珠更是不舍,目中泪光闪现,大喊让康熙亲手杀了她,小皇帝脸色一变,好似从母子温情脉脉的梦中突然惊醒过来,但又下不了决心,只好让带去慈宁宫,为之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父子情,带着纯然的血缘天性外,更附有皇权传承的砝码。顺治之于康熙不光是一个父亲,更是父皇。小皇帝与行痴之间的互动我觉得不如小皇帝跟假太后之间,也许是顺治本身对康熙都略显无情的原因吧。小皇帝眼里是满心满意的儒慕之情,委委屈屈的一声“皇阿玛”让人为之心酸,正因为幼年即位,所以才被熬拜欺负,在旁人面前不能哭,在自己的父亲面前索性放开来哭。小皇帝紧紧的拉着行痴的手,固执的不肯松开,等到行痴挣脱开去,才转身回头,等到想要跟着进去时,那扇门,已经关闭。行痴是唯一一个能让小皇帝感到委屈的人,行痴要舍,小皇帝就注定得不到,所有的委屈,心痛,只能化为最后那颓然而又无奈的一跪,遥望父亲逐渐远去的背影。这段哭戏,哭得合情合理,哭得有前因后果,但我对李成儒的表现有点失望。
建宁与皇帝哥哥的戏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建宁扑过来告状,皇帝哥哥轻拍她肩头的那个场面。钟汉良演疼妹妹的戏,那简直是信手拈来,随便一个细微的动作就会让人备感温暖。有场戏比较有趣,建宁来见皇帝哥哥时,一如既往的张牙舞爪,小宝见之,机灵的闪开她,却还是被踢了一脚;当建宁扑到皇帝哥哥面前时,小皇帝身子微微一侧,也一副怕怕的表情。三个人的表演都很可爱,建宁的飚悍让人印象深刻。舒畅本身是个温柔可爱的小妹妹,却一再塑造好跟自己本身性情完全不相符,甚至年龄都完全不相符的角色,从天山童老到建宁公主,98版里的建宁公主演得很好,当时觉得这个建宁公主真是贱得可以,但舒畅的建宁公主不光放得开,而且让人有一份怜惜,觉得多了一份可爱。最近看鹿鼎记宣传,钟汉良那句“让我妹妹说”让人回味,希望有机会再演兄妹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6-2008 03: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篇评论主要从“同是少年 天子难轻狂”,“指点江山 看谁家天下”和“天家情淡 有始却无终”三个层面来写。三章都突出一个“天”字,就像前面说的,康熙首先是个皇帝,其次还是一个皇帝。
配音是除钟汉良的表演外带来的次大惊喜,这个配音在前面就赞过,这里略下不表。红色龙袍虽然有网友诟病为祭天的时候才会这么隆重,但我觉得小宝签定尼布楚条约归来时,皇帝着盛大装束端坐龙庭之上,气势非凡。
灯光本来不是决定一部戏好坏的主要矛盾,但把它提出来说,源于一句玩笑话:“黄”宫里住着小“黄”帝。鹿鼎记的室内灯光实在是黄,黄宫,不,皇宫里多有黄色,黄色的帷幔,黄色的灯笼,黄色的屏风,雕得是金,织得也是金,互相交映生辉,照着无论是俊男还是美女均是一脸菜色,出现对手戏时,又变成了阴阳脸,一半黑得阴森森,一半黄得金灿灿。虽然有人说这是油画风格,但我觉得演员脸上多次出现黑影总是不好的。
这部戏,有惊有喜,惊的时候天雷阵阵,喜的时候喜不胜收,值得一看。
 |
|
|
|
|
|
|
|
发表于 9-6-2008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6-2008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就看完整套,整体来说相当不错,有水准,不过一个老婆中扮演曾柔的那个是谁?很美丽,我最喜欢他。 |
|
|
|
|
|
|
|
发表于 10-6-2008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2# silenceguy 的帖子
那个就是曾柔,好像是38集。这个故事和香港版的不一样,以前设定期中一个神龙教的女人是他的老婆,但是却是那个假太后。可是这个故事却是神龙教的洪夫人,只是上床一下就跟对方在一起,太假了。
古代的那些内裤内衣好现代化,真漂亮。 |
|
|
|
|
|
|
|
发表于 10-6-2008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
但是不是50集。。。。
我比较喜欢刘芸和胡可。。。
 |
|
|
|
|
|
|
|
发表于 10-6-2008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很专一2 于 10-6-2008 11:57 AM 发表 
那个就是曾柔,好像是38集。这个故事和香港版的不一样,以前设定期中一个神龙教的女人是他的老婆,但是却是那个假太后。可是这个故事却是神龙教的洪夫人,只是上床一下就跟对方在一起,太假了。
古代的那些内裤内 ...
那个好像是阿珂。。。 |
|
|
|
|
|
|
|
发表于 10-6-2008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6-2008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很专一2 于 10-6-2008 12:58 PM 发表 
不是曾柔吗?我以为是曾柔。
曾柔的份量不够阿珂来。。。
被称为大老婆,原配的只有阿珂而已。。 |
|
|
|
|
|
|
|
发表于 10-6-2008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6-2008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lenceguy 于 10-6-2008 07:41 PM 发表 
你说的香港版是张卫健的版本吗?在张版中,假扮太后的神龙教女人名叫龙儿,是洪教主的徒弟,后来成了韦小宝的老婆。这是导演王晶自己乱编的,跟金庸原著不一样。
张版另一个改编的地方是剧中没有曾柔,取而代之 ...
张版的前期还好。。。就算有改可是至少改变还不大。。
但是中后期简直是废物。。。
韦小宝几时武功变得那么变态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