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5-7-2007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5-7-2007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5-7-2007 08: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7-2007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7-2007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7-2007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7-2007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岃 于 5-7-2007 09:52 AM 发表 
嗨! 我上个星期也开始试弄了青苹果酵素,应该是天气热的关系,才一天的时间就已经发出很多水份,
几天后看到白霉,过后看到一些的黑霉而被白霉覆盖着,避免空气中的细菌入侵,至今不曾开封.....
请问我需要弄掉黑霉吗? ...
谢谢和平&梦昕的帮忙复帖..
原帖由 岃 于 5-7-2007 12:21 PM 发表 
没有的, 水果是洗了自然风干,器具也是....我的酵素是放在灶下的,该不至于太热吧?
用的是九粒青苹果,2包冰片糖,3粒柠檬, 底层放3粒切小块苹果,中间和表层各别出两粒.
为何呢 酿酵素是没有什么所谓的辟忌..我只是放置在饭桌上..
不好意思我非楼主!
想说,这个帖是属於大家的..非楼主也能做主..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7-2007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5-7-2007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14的黄梨酵素本来是在7/05开封的,等不急了,提早了一天,呼朋唤友的来把它给开封了,很甜但不是那种很腻的感觉,我没加其它的水,酒,冰块都能喝,喝了喉咙很舒服,我本人长久气管不好,辛苦时,没有喷西医的药,保持心情平静和喝亲友给的酵素,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做酵素,成功后很开心,等待开封的时间很漫长,我把隔开后的黄梨和柠檬渣,存放在冰箱慢慢吃,好好吃的说。
p/s酿酵素途中可以打开放气,就开和关而以,不可开久久的,还有可以摇摇它,确定所有的浮上来的材料都保持湿润(糖液),就不会生黑色霉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7-2007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久前,我收到酱的一封邮件(pm);
楼主,您好。
我想私下向您请教有关酵素的制作方法,是从何处得来的呢?
据我所知,这并非正碉的酵素制作方式…
只是,未经您得允许不敢擅自发表言论。
小宪
我复函了并要求这位网友给以纠正,可是却得不到回复..
其实,我并不介意这位网友公开发表言论... |
|
|
|
|
|
|
|
发表于 5-7-2007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又在今天7/5日做了两瓶,第一瓶是黄梨柠檬火龙果,两粒黄梨两粒柠檬和三粒火龙果,第二瓶是柠檬姜,两粒柠檬和一公斤文冬姜,每瓶都是用两包片冰糖,等待7/19日的来临。
 |
|
|
|
|
|
|
|
发表于 6-7-2007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6-7-2007 0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酵素DIY秘技大公开!〈一〉:植物酵素糖萃法
楼主您好:
日前有跟您通过信,不过一直没有回覆。因为这段期间将台湾方面在做资讯交流,并取得他们的同意,刊上酵素DIY的方法。我想,乾脆直接登在此,让大家一起分享。
〈资料出处:台湾长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请勿外流!〉
植物酵素糖萃法
獲得天然植物酵素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利用一定比例的糖來處理新鮮的蔬果。
在蔬果上加上糖之後,因接觸蔬果所含之水份而溶化的糖會形成高張溶液。高張溶液具有脫水性,會使蔬果內的水份析出於溶液中。這個過程,同時也讓蔬果酵素溶解於糖液中。
如果蔬果酵素的糖溶液能維持在一定濃度的話,對於其中的酵素具有穩定作用,也不利於雜菌的滋生、污染,可以較長時間保存酵素不會變質。
糖萃法能溶出酵素,方便服用並提高其吸收力。但無法獲得高於原材料的酵素濃度,如果想要提高濃度的話,可以利用冰凍濃縮法除去部分的水份。
作法:
1. 為了減低酵素的破壞,製作糖萃液最好以膠膜封口,並在低溫冷藏的環境中進行。
2. 如果是攪碎的材料,待糖完全溶化後,在浮起的渣上撒糖來隔絕與空氣的接觸機會,可以減少氧化與雜菌污染。
3. 依材料不同,浸製時間約7~20天即可。
比例:
酵素糖萃法依據糖的使用量,可分為兩種方式,簡述如下:
1.高濃度糖萃保存法
配方--1
糖與蔬果重量比例為1:1
含水量較高的蔬果(如鳳梨、西瓜及高麗菜等),糖量需足夠才能使之溶出完全。通常高含水量的材料所含之酵素容易變質或被雜菌污染破壞,需要細切或攪碎,縮短作用時間,才能得到品質較高的成品。
配方--2
糖與水果重量比例為1:2
適合蘋果、青木瓜等含水量較少的水果,可採取切小塊之後一層材料一層糖的醃漬方式。為了避免污染,最上方的糖層要充分覆蓋著材料。
2.糖萃與微生物發酵混合法
利用低濃度的蔬果糖溶液來培養微生物,使之酒化或醋化,而得到具有蔬果營養的微生物釀造酵素。本法通常依照要培養的微生物特性來決定糖量,以及是否加入其他營養。如果想由環境會材料上原有的微生物來行自然發酵的話,最常使用的配方是:糖與材料重量比例1:4。
酵素糖萃液的保存
酵素的種類關係到酵素保存期限,某些不耐保存的酵素,即使在冰凍環境也只能維持3~5天的壽命。所以除非使用專業的安定技術(如吸附、包被),新鮮植物的酵素在溶液中,或多或少都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消退的。要達到最好的保健效果,當然是少量製作,儘早喝完。不過還是有較耐儲存的酵素類型,日本的酵素研究指出,大多數的植物酵素是屬於穩定狀態的酵素,根據實驗,一般製作完成的糖萃液,如果將含糖量調高到50度以上,再置於冰箱內冷藏,可保存其效果約半年到一年。即便有如此說法,筆者還是強烈建議,製作完成的蔬果酵素還是需要小瓶分裝、存放於穩定的冷藏環境以及儘早服用,以免蔬果酵素變成”蔬果糖汁”,對於養生保健就沒有重大意義了。 |
|
|
|
|
|
|
|
发表于 6-7-2007 0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酵素DIY秘技大公开!〈二〉:種子發芽而得到的酵素
〈资料出处:台湾长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请勿外流!〉
由種子發芽而得到的酵素
植物從休眠的種子狀態變成極富生機的苗,是其所含的酵素與水作用的結果。許多為了萌芽而產生的酵素,早被廣泛的應用在製造或改良食品上。例如糙米經十五個小時恆溫催芽的發芽米,由於糙米中原本沉靜的酵素經過充分活化與生物轉換作用,因而增強了糙米的營養價值。產生可以促進肝臟功能的GABA酸及可以抗氧化的六磷酸肌醇,還能減少米粒普林(嘌呤)物質的量。
作法示範--1:
種子發芽酵素--回春水
萌芽的小麥在浸泡過程中會產生醣類,誘使酵母菌及醋酸菌在其浸泡液中發育並含有豐富的酵素,可以除去腸內的有害細菌,幫助營養的消化、吸收、新陳代謝,小麥芽中豐富的B群、C、A及E等抗氧化維他命,可改善體質,消除疲勞、增強體力,預防皮膚病、慢性病,經常飲用可青春永駐,所以有回春水之美稱。
孵芽材料:
小麥籽(最好是有機栽培的)
秧盤(買不到可用有小洞的淺盤代替)
1、浸種:將小麥用水洗淨,泡水4-6小時。寒冬時需要泡6-8個小時
2、育芽:鋪放在秧苗盤上,小麥層的厚度約1~1.5公分(使用秧苗盤的話,每盤大約需要2碗的小麥),每天噴灑3~4次充足的水,直到麥芽長到約1公分即可。
3、將麥芽倒進盛滿水的容器內,輕輕攪拌淘洗,把浮上來發芽的小麥撈起準備做回春水用,沈於容器底部的未發芽的小麥籽,則捨棄不用。
4、泡水:將麥芽放入玻璃瓶中,倒入冷開水直到淹過麥芽,然後罩上紗布,放入冰箱內發酵24小時,再將浸泡麥芽的水過濾出來,即是通稱的回春水。
5、二次浸泡:只浸泡過一次的麥芽尚含有不少的酵素,可以再用來浸泡第二次的回春水,或是加入35~50%的糖水浸泡製作麥芽糖漿。
帶有黏稠性的麥芽糖漿,就是麥芽裡的酵素把小麥剩餘的澱粉轉化成麥芽糖與蔗糖的混合物。別有一番風味,可以用作飲料的調味。
大麥與小麥對環境溫度適應能力很好而且不易腐壞,也適合以網袋作催芽。如果是初學的朋友,建議以容易催芽的小麥作嘗試。學習催芽的捷徑是先瞭解植物的特性,例如有些種子(如苜蓿)催芽較不耐熱,要注意散熱不可以在悶熱的環境培育。但有時則相反,如果使用糙米來自製發芽米的話,則需要控制溫度在40~42度左右,來防止滋生雜菌,提高成功率。
作法示範—2:
簡易的發芽米DIY
材料:
有機糙米
步驟如下:
1. 先將有機糙米用水清洗,浸泡約3小時
2. 放入容器內,以濕布覆蓋保溼。
3. 置於40~42度的保溫環境中。
4. 經過約十五小時的催芽後,會長出芽體,即為發芽米。
生鮮的發芽米富含養份,很容易因微生物污染而酸敗,最好儘快烹煮食用。如果想要短暫保存的話,須冷藏或於冷藏環境中使之脫水乾燥。 |
|
|
|
|
|
|
|
发表于 6-7-2007 0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酵素DIY秘技大公开!〈三〉:簡易酵素diy(日式深層培養)
〈资料出处:台湾长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请勿外流!〉
簡易酵素diy(日式深層培養)
在健康食品專賣店裡,常可發現標榜著具有抗癌、抗氧化、促進新陳代謝、排毒以及調節胃腸機能等等功效的日式綜合植物酵素。
這類亦被稱麴液或低分子營養液的綜合植物酵素,是利用食品發酵技術,將數十種甚至上百種的植物精華經長期微生物發酵,而得到含有SOD(超氧歧化酶)、消化酵素、寡糖、低分子營養素以及可以提供作體內合成酵素之原料的類酵素蛋白物質。
其作法和糖萃蔬果加上微生物發酵混合法類似,就是把蔬果、穀類、海藻類及菇類等植物的成份藉由微生物發酵作用,分解成分子較小的營養素,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在微生物的發酵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珍貴的酵素。在高品質的商品中,其蔬果等原料是採用冷凍乾燥技術而得的濃縮粉末,大幅的提升所含之營養成份及可吸引率。一小瓶的綜合植物酵素所含的成份,有時相當於數十公斤的生鮮蔬果。
以diy方式當然無法製成如果高濃縮的植物營養酵素,不過濃縮倍數只是科技與專業的象徵,再濃的植物營養酵素也是經水稀釋後才飲用的。植物酵素DIY曾在日本掀起一股流行風,有些專家為了追求神奇的保健效果,甚至以野生青草來取代蔬果、菇類等常見的食材。
通常深層培養是使用蔬果糖粹液,或穀類發酵醪液,再搭配青草植物或枯類藻類等營養,所參與發酵的微生物,通常採取自然引種,所以其細菌族群可能包含: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及某些真菌類,
可以用的材料不勝枚舉,下列的材料,個性較溫和而且釀造完成沒有令人不快的味道,可以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蔬菜類:
高麗菜、小黃瓜、白蘿蔔、牛蒡、鳳梨、木瓜、梅子、青椒、新鮮菇類、蘋果、芽菜類、芹菜
水果類:
金桔、檸檬、蘆筍、山藥、蕃茄、水梨
根莖類:
蕃薯、草梅、香瓜、龍眼、荔枝、李子、葡萄、桑椹、南瓜、
穀類:小麥、黑豆、胚芽米、
野生藥草類:
昭和草、車前車、魚腥草、枸杞、仙草、咸豐草、紅牧草、牛奶薊草
藥材類:
黃耆、牛膝、天門冬、麥門冬等。
作法一:
1. 以糖與高含水量之材料搓揉而榨取其溶液,作為發酵之基質。
2. 再將含水量較低的成份放入一同發酵。
3. 如果採用微生物自然引種之發酵法,需注意材料有無農藥殘留及化學保存劑的填加。釀造的環境,田野山林會比污染的都市較佳。
4.本法極易因環境污染而失敗,因此最好將糖度控制在35度以上。
作法二:
1. 以發酵剛完成的酒醪或醋醪,加入糖做培養基質,再將其他材料放入。
2. 本法由於參與發酵的細菌較固定,可以提高成功率,但是,所產生的酵素種類較不似作法一來得多,只能產生特定幾項的酵素。
作DIY的植物酵素不能商品酵素一樣,採用數十種的材料
一般而言,採用越多種的生鮮材料,所產生的衝突可能性也越高。
材料最好一次同時放入,不要在發酵的不同過程,陸陸續續的放入材料。如此可避免填加材料不慎,造成發酵的中斷。
採取自然引種的深層培養,有相當高的困難度。除非個性謹慎或擁有豐富釀造經驗者,否則在操作之前,應先學習並詳細做規劃。 |
|
|
|
|
|
|
|
发表于 6-7-2007 0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酵素DIY秘技大公开!〈四〉:微生物培養法
〈资料出处:台湾长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请勿外流!〉
微生物培養法 早在古埃及時期的象形文字中就有將牛乳製成類似優格的紀錄,中國人也很早就有利用釀造製做食品的記載。在古文明時期,只能以口耳相傳的經驗用自然原始的發酵方式製造發酵食品,所以老祖先們把肉眼無法看見的微生物,當作是上天的恩賜。
直到近代科技的發展,發明了顯微鏡以及對食品加工的研究,人們才慢慢地重新"認識"這些有助於改造食品的微生物群。
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我們對於微生物的培養控制與利用技巧也越趨精緻。
常見的微生物培養方法表面培養法
表面培養法的定義,就是在固體的介質表面所進行的微生物培養。
再釀製醬油及豆瓣醬時,常用米、麥、豆類等為主要基質,依一定比例加水及其他微生物所需之營養物質作成固體狀態的培養。目前非常熱門的納豆,就是典型的表面培養法產品。
深層培養法
所用之培養基質的大部分是液體狀的,微生物在培養液中自然對流或人為攪拌下進行成長與繁衍。液體環境可以提供更大量的養分和代謝產物交換,可以得到大量而且經濟的發酵產物,所以是目前發酵食品和酵素產業上,最常被應用的一種培養方法。
在這全過程中,菌種的生長可分為適應期、對數期、穩定期和衰退期四個時期。
根據操作方法的差異,深層培養法又可以分為一次培養法、分批補料培養法和連續培養法。
一次培養法
一次將所有原料和微生物加入培養桶中培養,直到培養完成後,再將內容物全數取出的傳統培養方法,稱為一次培養法。
分批補料培養法。
此法是指在微生物不同生長時期,分批地間歇或連續補充新鮮培養材料方法。所補的原料可以是全料,也可以是氮源、碳源等,目的是延長代謝產物的合成時間以達到更大的量產或是控制特定產品的品質等等。
連續培養法。
此法是指在發酵桶加入新培養液的同時,也採收原有培養液的發酵方法。其優點是設備利用率高、產品質量穩定,便於自動控制等,缺點是容易污染雜菌。通常只適合對環境有極大適應能力的強勢微生物,如醋酸菌。
簡易酵素diy(微生素培養法)
微生素培養來製造特定酵素,需要非常專業的設備與掌控技術。所以許多預計要生產專業酵素的生技公司成立多年,仍然處於開發階段。倘有一項專業酵素產品的研發成功,總會吸引大眾的注意,在媒體上爭相報導。但是,如果光是要製造含有酵素的DIY飲料,卻容易許多,只要稍稍瞭解微生物的特性即可,也不需要精密的設備。
我們可以利用以下兩種辦法,來自製酵素飲料:
1.利用微生物生長的環境變數,使發酵中斷而保留酵素。
2.利用微生物衰退期的自我消長作用,來累積酵素。
DIY所製成的粗酵素,雖然不能與專業的商品相比,但是,製造過程中的趣味以及喝到自己作的酵素時那份喜悅,也只有DIY的朋友才能擁有的。
使用不利於微生物生長的方法而保留酵素,通常是掌握溫度與濃度,也就是利用冰凍與過濃的糖所造成的脫水,來製造微生物無法再生長的狀態。
把水果或穀類以釀造酒的方式處理,在剛要產生酒味時,就把微生物發酵液拿來凍結,使其停止發酵作用,解凍後利用冰凍濃縮法或直接加糖調整糖度超過50即可。
所謂冰凍濃縮法是利用含有糖等雜質的液體熔點比水不同,解凍時較早溶成液狀,最後的冰塊成份幾乎是水,可以捨棄。如此反復操作幾次,可以濃縮發酵液,得到成份較高的產品。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利用陳年發酵品來獲得完熟型的酵素,這需要很長時間來累積酵素的,只要微生物的生命跡象還在的話,越陳效果也就越好,有些日本的傳統酵素製品甚至標榜5~8年完熟期。 |
|
|
|
|
|
|
|
发表于 6-7-2007 0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酵素DIY秘技大公开!〈五〉:DIY酵素作法四則
〈资料出处:台湾长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请勿外流!〉
DIY酵素作法四則
無菌發酵之水果酵素糖漿
鳳梨
600公克
甘蔗汁
500C.C.
煮熟的黑豆
100公克
生香菇(切細)
80公克
糖
1000公克
蜂蜜 少許(調味用)
作法:
甘蔗汁,與鳳梨果肉一同以果汁機打碎,再加入糖、蜂蜜與其他材料於冷藏中發酵約14天,濾渣取得糖液。此酵素糖液,可以取代一般冰品所用的糖漿。
水果所含的酵素中有些會參與後熟化反應,這類酵素亦可將食品調理成容易消化的小分子。由於不需要微生物的參與,所以也稱為無菌發酵。這個作法示範是利用鳳梨與甘蔗所含的酵素,來取代微生物的發酵作用來調理黑豆與香菇。因為沒有填加微生物來參與發酵反應,其風味及保健效果也與一般微生物發酵而得的酵素截然不同。
生機麥芽糖漿刨冰
薏仁、麥片、紫米等高澱粉冰品食材
2份
麥芽糖漿
1份
將食材加上少許的水打成漿狀,與麥芽糖漿調勻混合後於室溫下靜置約1小時,使糖漿內的酵素與食材充分作用後,淋於刨冰上即可。不習慣漿狀刨冰的話,也可使用原粒的食材,作用需要時間會較長些(2~3小時)。
薏仁的營養價值很高,但因其含有之糯質澱粉(黏性多醣類)會妨礙消化作用,即使經過充分熬煮,胃腸道對其營養成份的吸引比例還是極有限的。經麥芽酵素調理過的薏仁,因為糯質澱粉的分解,大幅的增加了薏仁可被消化吸引的部分。
經麥芽糖漿調理的穀類,也很適合用來作為精力湯的材料。不喜甜味的生機飲食朋友也可以改用回春水代替糖漿。
酵母黑糖刨冰
作法:
小麥胚芽
兩茶匙
檸檬汁
30~50cc
黑糖
150克
以上材料加水500cc熬煮至溶解,放涼後,加入少許蜂蜜及一小茶匙的烘培酵母。在25至30度的環境,使之發酵約六個小時,待有輕微氣泡時即可。完成後需放入冰箱中保存,否則易產生酒味。
酵母發酵過的黑糖加上刨冰,具有獨特的香味,不是一般黑糖挫冰可比擬的,其中,經發酵過程中醣的轉化,所含的熱量也比一般的黑糖低些,其營養價值卻更高。黑糖本來就含有相當多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具有活血舒緩疼痛及排毒防老的功能。
中醫認為,黑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緩胃功能,行血、活血、散寒的效果。
把溫平滋養的黑糖,搭配小麥胚芽發酵後,營養成份更豐富,而且比較容易吸收。可讓身體機能很快溫暖起來,很適合虛弱及飽受婦女病困擾的朋友使用。
酒釀冰砂
材料:
甜酒釀
2大匙
煉奶
1-2大匙
冰塊與水 加至400cc
新鮮的酒釀,含有豐富的酵素。自古以來即是健胃整腸、滋養強壯、消除疲勞、促進發育的食品。只是,在傳統的處理方式是加在熱湯或熱水裡,使其功效大打折扣。許多無法接受酒釀味道的朋友,可以把煉奶改成鳳梨酵素糖漿試試,鳳梨糖漿可以淡化酒釀的味道。
甜酒釀作法:
糯米泡水三十分鐘。
糯米與水依2:3比例放入電鍋煮熟後,加冷開水攪開飯粒,水需淹過飯的表面。
待溫度降至四十度以下時,放入市售的甜酒釀麴,攪拌混合。
混合後,補充飯粒所吸去的水份,讓液面保持淹過飯。
依季節不同,夏天罝於室內不需保溫,約三十到七十二個小時,即可完成。如果冬天需要保溫,將溫控制在三十到三十五度之間。 |
|
|
|
|
|
|
|
发表于 6-7-2007 0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於以上五篇
各位好,第一次在此贴文。
奉上以上五篇,给大家做为见面礼。 |
|
|
|
|
|
|
|
发表于 6-7-2007 08: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6-7-2007 08: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llylam 于 5-7-2007 10:23 PM 发表 
还有可以摇摇它
请问你是那里看到这个的?我之前有收到朋友forward给我的资料,是说明最好表,因为酵素会变酸的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