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lct87

1421年,中国是否发现美洲,甚至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11-2010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1# dragula

你真的确定吗?discovery也去拍过世上最早的大炮就在中国博物馆里,那个炮当时叫将军炮,也曾用来抵御蒙古人咧,火药发明确实是由中国古时炼丹术士发现,欧洲古时也有炼金术士,又不见他们发现?当你以现代人眼光把这几种化学物质结合在一起,你以为在古时是那么简单?中国火药威力是从烟花慢慢演进到战争的咧,你确定这个发现/发明真的无中生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11-2010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1# dragula

你真的确定吗?discovery也去拍过世上最早的大炮就在中国博物馆里,那个炮当时叫将军炮,也曾用来抵御蒙古人咧,火药发明确实是由中国古时炼丹术士发现,欧洲古时也有炼金术士,又不见他们发现?当你以现代人眼光把这几种化学物质结合在一起,你以为在古时是那么简单?中国火药威力是从烟花慢慢演进到战争的咧,你确定这个发现/发明真的无中生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1-2010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有空多多去youtube看discovery Inventions of the Great Ancient Chinese Empire之类的,你会和我一样惊讶为什么中国曾经领先西方几百或几千年,我们古人的智慧涵盖农业,航海,运动等等,无数的发明才有五千年的中国,在这边车大炮倒不如去多看多学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1-2010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1# dragula

不要扯到火药差别,我们来说发现/发明,如果真的这样an go,那现在这个世界发展那么迅速,又不见有人an go制作出超光速引擎让我们去遨游宇宙?!那是不是还真的现在被人发明出来,等到未来被我们后代再说这只是an go跑出来的,不是发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10 10: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球是被韩国人发现的。大炮也是韩国人发明的。中国人是韩国的后裔。什么鸟都是韩国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10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不懂古董那些。。。可是我相信中国发现的最早!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oneoftheuser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11-2010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中国其实发现很多的东西下,只不过没有公布出来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10 0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是中国先发现美洲。在哥伦布发现之前已经有世界地图了。。 这可能是有人画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11-2010 03: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是中国先发现美洲。在哥伦布发现之前已经有世界地图了。。 这可能是有人画出来了。
teh冰 发表于 23-11-2010 02:03 AM



   不要傻中国到清朝还不肯相信地球是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10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傻中国到清朝还不肯相信地球是圆的
dragula 发表于 23-11-2010 03:25 AM



   我是看了pps里有人这样报道。不懂是什么资讯节目。  他们是淘汰了其他航海家 而认为在那之前最有可能的人是中国人郑和。 以当时的朝代,如果没错是唐朝,是有可能。 但所有的证据,还是有待证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1-2010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显中国先发现他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2010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知道哥伦布是海盜

我只知道哥伦布是將“天花”帶回歐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10 1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nga123 于 14-12-2010 11:10 PM 编辑

看过一本书写,
植物学家认为中国20世纪才开始引种生长在美洲的花生。
但为何5000年前生长的花生会在江苏,浙江。
花生种子不能在鸟胃里存活,长时间泡咸水又不能发芽。
就怀疑花生可能是经过人手从半粒地球移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10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第一个到达但却不是第一位,第二位到达的却是第一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3-2011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加证明了中国人的自大和无知,的确他们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技术(硬体),但科学(软体)上何曾领先过? 中国人 ...
dragula 发表于 10-11-2010 06:26 PM



    这里有些人很搞笑,成天喊着“他们中国人”“他们中国人”的,你们的确不是什么中国人,你们是东南亚人,可是这个帖子里面所讨论的中国人都是你们的祖先,除非你能拿出证据证明你早就在郑和之前到了东南亚脱离了中国,不然你们最好还是说“我们中国祖先”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3-2011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ylelee 于 8-3-2011 04:17 PM 编辑
不要傻中国到清朝还不肯相信地球是圆的
dragula 发表于 23-11-2010 03:25 AM


对不起,这位仁兄,以下是明朝的地球仪



中国的科技是在清朝慢慢没落的~因为满人不想汉人进步,只想奴化汉人。。。所以汉人的才能被打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3-2011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些人很搞笑,成天喊着“他们中国人”“他们中国人”的,你们的确不是什么中国人,你们是东 ...
slion640 发表于 8-3-2011 02:53 PM


这位仁兄要分清楚。。。中国只是地域或国家的名称(中国人是在中国那国家的人民)中国有56种种族,如果要以祖先的角度去探讨,那么应以汉人自居。。。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汉人的祖先。。。” (注:清朝统治者是满人,不是我们汉人(或华夏民族或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3-2011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lion640 于 8-3-2011 05:06 PM 编辑
这位仁兄要分清楚。。。中国只是地域或国家的名称(中国人是在中国那国家的人民)中国有56种种族,如果 ...
kylelee 发表于 8-3-2011 04:25 PM


我觉得你特意强调汉人是很好的。但是细细思索却又有不合适的地方。
其实又有何证据证明东南亚华人乃汉人?又有何证据去证明民国人乃汉人?依次前推,其实是否为纯正的汉人早已无从考究,中国古代经历了多种战乱朝代更替,汉人早已把其他各族的融合进了自己体内,将他族都吸收进去了。融合了各个种族之后的汉人才是现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的前身。与其用种族来叫他们汉人,倒不如以地域来叫他们中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3-2011 09: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ylelee 于 8-3-2011 09:36 PM 编辑
我觉得你特意强调汉人是很好的。但是细细思索却又有不合适的地方。
其实又有何证据证明东南亚华人乃汉 ...
slion640 发表于 8-3-2011 05:02 PM


其实如果有深入去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明清时期)我们都可以了解到汉人多数都不会和其他民族同化,旗袍马褂的出现不是因为同化而是强迫性改变。清朝时期,统治者满人都不允许他们满人和汉人结合。满人住京城的内城,而汉人住京城外城。。。满人和汉人是主人和奴才关系。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允许他们通婚的。满清统治者对中国各族的统治是分而治之,不然他们各族有联系。所以汉人有56种种族的血统之说有待研究。根据王琛发(孝恩文化基金会)的研究显示明朝时期已有大量汉人在南洋定居。再来就是到底我们是不是汉人,很简单,如果你们的姓可在百家姓里找到那么你就是汉人。如果你祖宗的姓是很长或百家姓里找不到的(如姓爱/爱新觉罗/叶赫那拉氏或其他的)那么你就是属于中国里的少数民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3-2011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期待着第二版,《1453 xxx》中文版。。英文版出了两年了,不懂中文版到底出了没?
现在新加坡八频道在播着《郑和下西洋》,罗嘉良饰,好看下,做到开始出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9-2025 08:52 PM , Processed in 0.148323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