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起源與過程 情與愛,一直是千古以來人們最熱中的話題。令人盪氣迴腸的情詩、情歌、小說及電影,也一直是人們的最愛。對於愛的起源,我們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及境界去分析及瞭解。根據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學說,人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都受到四個不同力的影響,這四個力分別為物質力、因果力、模式力及目標力。同樣的,我們也可以以這四個力來衡量一份愛的境界的高低。 |
如果有人問您,您為什麼愛著某某人,您的回答是什麼?如果您回答:「因為她長得漂亮」,很抱歉,根據亞里斯多德的哲學,這份愛還停留在境界最低的物質力。不幸的,現代的社會文化裡充滿著這種愛,只是因為對方長得性感或漂亮。這也是為什麼現代的離婚率普遍升高的主要原因。同樣的問題,如果您的回答是:「我愛他,因為我爸媽和朋友都覺得他不錯」,那麼,您的愛是被一個「因」導出來的「果」,這是屬於第二個因果力。當然,這種愛的層次也不高。 |
如果你問一個女孩,「妳為什麼要嫁給他?」「因為那個人看起來很老實可靠」,她的愛是因為他符合了某個型態,這也就是亞里斯多德的第三個模式力。這種愛的層次與境界,就比前面兩種要高出了許多。最後,讓我們來談談境界最高的目標力。曾經有一位清大的校花,很優秀而且讀理工的女孩,嫁給了一位身體有殘疾的男孩。她說:「他雖然殘障,但是我喜歡音樂,他也喜歡音樂,我們有共同的人生目標,而且我喜歡照顧別人家的孩子。因此雖然父母反對,我還是願意和他攜手走過天涯漫漫長路。」這種愛告訴我們,它是有著人生目標的愛。當我們想到愛的起源時,就可以從亞里斯多德的這四個「力」看出很多東西。每當您的思想或態度稍有轉變的時候,有的境界可以非常高,但也可能一不小心變得俗不可耐。 |
首先在這裡要澄清的一個觀念是,感情絕對不是一個骯髒、羞恥的事情。當然,今天您來參觀我們這個網站,就不會將感情當作一件骯髒、羞恥的事情,但是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觀念,一直灌輸著我們一種「男女授受不親」的思想,以致於絕大多數人無法以一種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感情。這種教育及觀念是很可怕的。那個少年不懷春?每個人成長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開始對異性產生興趣,這是一件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絕對沒有什麼不好、不正常、不健康的。反之,如果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還對異性毫無興趣,才應該令人擔憂。如果您不能建立這樣的觀念,恐怕您永遠也不能嘗到愛情的甜美。 |
第二個對於感情的觀念是:「友誼是感情的必經之路」。今天您交一個異性朋友,心裡所想的就是:我要交一個男朋友或女朋友。同樣的,這也是由於我們殘缺不全的教育型態所造成的。無論是國中或是高中,多數人都不被允許與異性交往,因而導致一種觀念,異性只是用來做情人,不是用來作朋友的。這種錯誤的觀念造成了現代男女交往的種種困難。當您喜歡上某一個人,卻在一開始就擺出「妳要當我女朋友」的姿態,當然不會容易為對方所接受。正如廣告上所說的,「期待又怕受傷害」,在她還沒有機會和您成為朋友,徹底的瞭解您以前,怎麼可能和你親近呢? |
對於追求一份感情正確的態度,不是您喜歡一個人,就走到她面前:「我請妳看電影,好不好?」多半她的答案「不」。您可利用別的身份去親近她,譬如同學、校友、親戚、鄰居的關係。總而言之,讓對方有一種不設防的心,讓對方不會畏懼,無論社團活動也好,聯誼也好,一大群人在一起,不會感覺到你的企圖心,才有可能接受你。這樣,你就不用急著問:「妳要不要當我的女朋友」這樣的問題。 |
最後一個在對於感情的追求上所要提到的是,男女一樣可採取主動。人的一生,未必能得到一份真正的感情,您未必能跟一位愛您的;您也愛的人在一起。所以如果您有機會去找尋您的對象,就千萬不要錯過。追求一份感情,最害怕的就是膽怯。如果表達了還遭對方拒絕,那就另當別論,但如果對方也懷有同樣的情愫,只是因為沒有互相表達而錯過的話,豈不是人生最大的遺憾嗎?另外,您要有一個觀念:被拒絕是理所當然的。全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示愛都是被拒絕的,但只要您持之以恆,都可能有成功的一天。 |
另外,您要學著為自己多製造機會。如果您整天待在家裡,「神哪,我的女朋友在哪裡?」那您一輩子也不可能在感情上有任何斬獲。多出外走走,不論是社團、義工活動、聯誼、舞會,都不要錯過。人生的姻緣際遇是很難說的。還有,您也必須設法創造自己的條件。除了注意髮型、服裝以外,誠懇的言談;穩定的工作;高深的學問.....都是您在情場上獲勝的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