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7-6-2006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羽脸红没什么出奇,张飞的脸也是黑的,曹操却是小白脸  |
|
|
|
|
|
|
|
发表于 19-6-2006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6-2006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细虾 于 13-12-2005 03:20 AM 发表
书是形容他面红如枣!!!!
我觉得是因为他用高血压,所以脸红红 |
|
|
|
|
|
|
|
发表于 21-6-2006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6-2006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6-2006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公大刀在何处 (转载)
和张飞的丈八蛇矛一样,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也是民间艺人奉送给他的。他刺颜良于万众之中 ,其实用的是枪。
关公是神,他的刀自然也该是神刀。民间不仅让关羽威风凛凛地骑赤兔马(顺便说一句,吕布的赤兔马是不是被曹操送给关羽了,也没法知道)、提青龙刀,而且让这刀也有神奇的来历。
说是桃园结义时,刘、关、张都想找称心如意的兵器,刘备要双股剑,张飞造了丈八蛇矛,关羽则想要大刀。他请来几位手艺高超的铁匠,打了试,试了打,整整一个月,打了十几把 ,没有一把称心。又打了一个月,还觉得不满意,再打一个月,铁匠们感到实在无能为力,不料正在这时,大刀炼好出炉,天上飞来一条青龙,被一道刀光击中,鲜血滴在刀上,顿使这刀寒光闪闪,成了削铁如泥的宝刀。
这刀据说有八十二斤重——一说是八十一斤重,《水浒》里鲁智深在五台山时要找铁匠打禅杖,那铁匠就是这么说的。——它有时还会自己鸣叫作声,一到这时候,说是就有战事,它耐不住要上阵杀敌;如果没有战事,那也得杀人祭刀。
梁陶宏景《刀剑录》记载,关公自采都山之铁打了二把刀,还铭刻“万人”两个字,取力敌万人的意思。那么,这刀到哪里去了呢?《刀剑录》说,关羽失败以后,便把刀丢到水里去了。
可后来却有人说,见到了关羽的大刀。明代包汝楫《南中纪闻》记载,荆门州南十五里有一座关帝庙,地上有一大石,石上有一石窍,关公的大刀就插在这石窍中。不过很有意思,人们可以摇动大刀,却没人能拔得起来。庙里僧人说,这刀重一百八十斤,这和传说的可不一样,——刀杆周围有七八寸,刀脊很厚,长大约有一丈四五尺,色泽苍青,体式精雅雄壮。天启元年,一个姓张的黔中总兵想取出刀来看看,办了三牲,以礼拜祭,又挑选了几十个健壮军士,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把大刀拔起来。
旁边有块碑文,说是关公经过襄樊时,把刀插在石头上的。后人因此建庙塑像,年年供奉。
清代罗天尺在他的《五山志林》中又说,在顺德也见到了关公刀。说顺德城没有西门。筑城之初,本打算开一西门的,出门跨西山而下,抵达金榜。在山上凿道的时候,却见一大刀,上有青龙偃月字——正是关公之刀。后来人们便在西门修一座庙,把刀敬奉起来。
这真把人弄糊涂了。
把人弄糊涂的事还有呢!清朝王培荀《听雨楼随笔》说,涿州城西十里张飞故里有庙,山门前有铁铸蛇矛,这不是张飞的又会是谁的呢?嘉庆间,又有人得到张飞用过的铁鞭,重五十斤,长六尺,人们把它悬在墓前。
这你是信其真还是认其假好呢?无疑,这只是人们的某种愿望的体现。 |
|
|
|
|
|
|
|
发表于 24-6-2006 0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羽是怎样从人变成神的(转载)
三国时期人们心目中,关羽首先是以骁猛勇锐而闻名。曹操的谋士程昱、郭嘉称他是万人敌 ,刘晔说他勇冠三军。诸葛亮更称他绝伦逸群。三国时期能得到这样称誉的是不多的。他又以对刘备竭忠尽义而闻名。还在刘备投曹操的时候,郭嘉就说他是为刘备死用的人,到后来 ,刘晔又说他和刘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这也是很难得的。
这时人们并没有把他看作神奇人物。不过,到南北朝,首先是他的勇锐善战受到人们推崇。人们常把当时一些骁将比作关羽还有张飞。像宋时檀道济的腹心薛彤、高进之(见《宋书》四十三卷)、齐惠皇太子手下拳勇秀出的武人垣历生、蔡道贵(《南史》卷四十四),还有陈 时骁勇绝伦的萧摩诃(《南史》卷六十七),都有关、张之名。宋时猛将安都单骑直入斩掉 被世人称为万人敌的枭猛的叛将鲁爽,人们也马上把这事比作关羽斩颜良(《南史》四十卷) 。
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了关羽神灵显圣的说法。关羽显灵的说法主要出自江陵一带。这是关羽为蜀汉拓疆守土的重地。他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教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都在这一带。这一带历来多神祠,风俗好祈祷,《北齐书•陆法和传》就提到这一点,到南北朝佛教盛行 ,江陵神祠当更盛。这一带在南北朝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兵来将往,战事不断。人们或者就 因此把一些战事的胜利归于神灵的护佑,很自然也把这一切同几百年前曾在这一带大显神威 、至今仍受人顶礼膜拜的关羽的形象、他的神灵联系起来。
据《贞元重建庙记》,这时至少有两次战事被传为有神相助。一是陆法和虏任约,一是梁宣帝拒王琳。据《周书•萧鮞传》,萧鮞(即后梁宣帝)与王琳在江陵相拒时,并没有提到神灵相佑的事。据《北齐书•陆法和传》 ,记载了陆法和虏任约时有神灵相助的事,但这神灵似应是佛家之灵,因为陆法和自己就是佛教信徒。但在传说中,这可能都和关羽联系起来了。《记》中说,这是从故老们聆听而来的,怎么会错呢?
据这篇《记》,这时还有更神异的事。说是陈光大中(567-568),有一位智禅师从天台山来,宴坐于当阳玉泉山乔木之下。夜里,他遇见了关公神灵,说愿意施舍此地作为僧坊,请禅师出山,以观其用。到约定的时分,果然风号雷啸,万壑震动, 巨岭被劈开,深潭被填平,一应坯材用料,周匝其上,无一乏少。玉泉寺可能就是这样来的 ,寺西北三百步也就有了关公遗庙。这件事人们都相信了,说是关羽义勇绝伦,生为英贤, 没为神明,应该有此神灵之效应。不仅如此,据说,由于关羽神灵托附此山,邦国之兴废,年岁之丰荒,都受关公神灵护佑。就连当年智禅师禅坐之树,据说直到唐贞元年间不仅依 然尚存,而且已长大至数十围,益见繁茂;这更使人们相信有神灵扶持。
应该从这时开始,关公就显圣显迹,被尊为神,而到后来,关公便愈来愈“神”,愈来愈受人们尊崇。
不论僧俗,进入关公寺庙,都像严官在傍,肃然起敬。关公寺庙不断被修整扩建。唐贞元年间裴度镇守荆州时就重修过一次。此后宋元间修整关庙的次数就更多了,北宋哲宗元年间、徽 宗政和年间、南宋高宗绍和年间、宁宗嘉泰年间都修整过。
这时,特别是南宋和元代,开始有人专门收集关羽的事迹。像元代的胡琦就以本传为主,旁搜前史,互阅故书,校其同异,编为实录。又稽古验今,作为八图;神像图、世系图、年谱图、司马印图、寿亭侯印图、大王冢图、显烈庙图、追封爵号图。采摭的事迹,析作四门: 灵异、判命、碑记、题咏(胡琦《新编实录序》)。
关公的灵迹后来更是不断出现。像宋崇宁年间,据说他就曾显灵助王师破蚩尤,复盐池。他开始有御赐封号,宋徽宗封他为忠惠公和崇宁真君——这真君已是神的称号了,后又加封为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宋高宗加封为壮缪义勇王,孝宗改封英济王,元文宗时封为显灵义勇武安显灵英灵王。他受享祀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最初一些寺庙,关羽和刘备、张飞还是并为三尊,到元代,有人提出:庙无二主,尊无二上,君臣同祀,关公像从前一样侍于一侧,这样享觐不专,不太好。于是,另作庙宇把刘备的神像请了出去,关羽便和刘备一样,正居南面之位。
这时已不仅在玉泉山有关王庙。关王庙宇已遍布全国。据元郝经《重建庙记》,这时郡国州县,乡邑闾井都有庙,而最多的是荆楚燕赵。这些庙宇,福善祸恶,神威赫然,人们都畏而敬之。
这时民间也有了关王庙会。关王庙会一年有三次:五月十三日、九月十三日、四月八日。相传四月八日是关羽的生日,又说是受封义勇武安王的日子。五月十三日是磨刀日,相传关羽那把青龙偃月宝刀,每年要用天河的水磨洗一次。据说,有一年久旱无雨,无法磨刀,关羽便舞刀大怒,连龙王都害怕,只好传令下雨,让他磨刀,同时也解除了荆州的旱情。
关羽被作为神被加爵封号,建庙享祀,也被作为神被当时的文人吟颂。宋黄茂才写诗赞道:“严庙貌,爵封王。祚我宋,司雨旸。祷面应,弥灾荒。名与泽,蒙泉长。”这是说关羽的神灵能护佑大宋江山,为民弥灾除荒,并且每祷必应。元杜茂的诗说:“躬膺节钺称蜀将, 肘佩章符建汉官。法宣景涵金色界,神光长照玉泉山。”这是说关王庙宇竟因其神灵长存而如佛光般长照金界。
可以说,宋元时期,关羽才最终确立了神、圣的地位。
解释这一现象是很费力的。统治阶级给他封爵加号,看中的是他的忠义,目的也是借此巩固他们的统治,让人们效忠统治者。这当然是主要的原因。但在宋元时期,民间崇拜关公,尊之为神,却可能包含更复杂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此时民族情绪强烈,人们赞扬关公的忠节,包含了对一种民族气节的赞美。这时的一些诗都包含这一种情绪。如宋张商英诗咏关羽辞曹事:“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月缺白易满,剑折尚带霜,”用来比喻关羽忠 义不屈之气节。元程元卿诗则赞道:“将军气作汉长城,此身肯与贼俱生? 一时成败风云散 ,千古精诚日月明。”都让人感到不仅是歌咏关羽,更是为现实生活中那些有民族气节的人唱赞歌。 |
|
|
|
|
|
|
|
发表于 24-6-2006 0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云长也为女色动过心(转载)
在后人心目中,关云长不但不慕荣华富贵,而且不为女色所动。
比如,《三国演义》中关羽保二位嫂嫂在曹操一段,当曹操让他与二嫂共处一室,欲乱其君臣之分时,关羽就情愿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曹操又送十名美女侍候关羽,关羽也毫不动心,全部送入内门,让她们伏侍二嫂。
还有关羽斩貂蝉的故事。这是个人所熟知的故事,在不同人笔下(或口头传说)中有不同的情节。元代《关大王月下斩貂蝉》的杂剧已经亡佚,无从知其内容。清代戏曲舞台上流行的《斩貂》一出戏,则说水淹下邳,杀了吕布,捉了貂蝉,张飞把她送给关羽。关羽却从《春秋》里看到自古美女皆祸水,既害人又误国,又想到董卓父子因此而丧权丢命,于是决意杀掉了貂蝉。
后来京剧写这一故事,则说送貂蝉给关羽的是曹操,是曹操想用美色诱惑拉拢关羽,让关羽为自己所用。但关羽不但丝毫不为所动,而且一刀把貂蝉斩了,绝了祸根。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则说水淹下邳,俘了貂蝉后,见她如花似玉,刘备想纳为妾,连莽张飞也动了情。刘备知道关羽不爱女色,便想假意把貂蝉让给关羽,送个空头人情。
关羽自然不想要。但他看到不但董卓、吕布之流为一个貂蝉而招来祸害,现在连一向英雄的刘备、张飞也迷恋上了,暗想这真是个大祸根,如果留下她,不但兄弟间会互相嫉妒,伤了和气,而且更担心误了兴汉室的大业。于是他就假意留下貂蝉,心里却打定主意要斩掉貂蝉。
据说关羽留下貂蝉后,见她不但美艳绝世,连落在地上的影子也婀娜动人,竟也许久不忍下手。好在关羽毕竟是关羽,他紧闭双眼,咬咬牙,还是把貂蝉给斩了。
这三个写法(说法),共同的一点,都是说关羽不爱女色,不为动心。
相传《三国演义》本来并不是现在这样写法,说是罗贯中写关羽在曹营,当写到曹操只给关羽和两位嫂子一间房子,晚上又只送来一支蜡烛时,本来是想写一点关羽的风流韵事的。可是罗贯中正写到这里,却见关羽显灵站在了他的面前,大喝一声笔下留情,关羽说,我平生不近女色,一生清白,你怎么能随意编造,玷污我的清白呢?关羽一气之下,挥刀把书案前的蜡烛拦腰削成两半。罗贯中无奈,只好重写了这一段。
说关羽与二位嫂嫂有风流之事,当然是凭空编造。不过,说关羽见女色而毫不动心,却也未必。
有这么一件事。那是曹操和刘备一起围攻下邳时的事。困守下邳的吕布有一个部下叫秦宜禄,他有一个妻子杜氏。吕布派秦去向袁术求救,秦却被袁术留下,让他娶了汉室之女。这时 ,秦的前妻杜氏则仍留在下邳——她可能是被遗弃了。
关羽知道了这件事,便屡次三番向曹操提出要求,攻下城后,希望得到秦的这个前妻杜氏。
关羽这时大约还没有妻室,不过他为什么不要别的女人,偏偏看中了杜氏呢?原来这个杜氏颇有些姿色。曹操一听关羽要求,便有这个怀疑,后来一见,果然如此。
关羽当然不能得到这个杜氏。她被曹操占去了。曹操颇好女色。他曾占了何晏的母亲、何进 的媳妇,又占了张绣的婶母,都是贪恋美色。这次遇上杜氏,自然也不例外。秦宜禄和杜氏 的儿子秦朗也被纳为养子,后来官运亨通。关羽这时和刘备几个人连自己的立足之地都没有 ,没力量和曹操争高下,也只有眼睁睁看着曹操把自己屡次要求得到的杜氏抢去了。
这件事记载于《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纪》和《三国志•明帝纪》注引《魏氏春秋》,当是实有其事。这说明关羽虽不能和曹操等辈的好色相提并论,但他见了女色还是很动心的,并不像演义、戏曲写的那样一本正经。
这其实很正常。倒不是说英雄必爱美女,而是说关羽虽为神勇之将,却也和凡夫俗子一样是 血肉之躯,有七情六欲。
后人删去关羽这类涉于男女情欲之事,主要是出于对关羽的敬重,这类事实在有伤这位神圣人物的体面。但就《三国演义》来说,却恐怕还有另一个原因。《三国演义》主要写三国时 代的政治风云军事斗争。它虽然也写了一些男女情事,像吕布与貂蝉,刘备娶孙夫人,但都是为了表现政治军事斗争。一个是董卓败亡的关键,一个则是孙、刘斗争的重要情节,因此非写不可。至于关羽与杜氏之类,却是不宜写,写了,既有损人物形象,也会冲淡演义的主题。 |
|
|
|
|
|
|
|
发表于 20-2-2007 03: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的家也有供奉關羽嗎???
我家就有.
聽別人說,關羽是武財神之一噢!!!!!! |
|
|
|
|
|
|
|
发表于 25-2-2007 06: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傲氣長存 于 20-2-2007 03:22 PM 发表
大家的家也有供奉關羽嗎???
我家就有.
聽別人說,關羽是武財神之一噢!!!!!!
是真的!!!看了关羽对杜氏的那段经过后觉得他的修养不算很高!虽然我们不知道他和杜氏之间发生过什么事但是他公然在军中像曹操请求让杜氏当他的妻子的举动让我对他正面的形象打了大折扣。 |
|
|
|
|
|
|
|
发表于 16-3-2007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GeL[White] 于 29-1-2006 10:57 AM 发表
关羽没有儿子的,关兴和关平都是他的义子来的...
你說的剛好是相反 |
|
|
|
|
|
|
|
发表于 16-3-2007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GW 于 24-6-2006 01:41 AM 发表
关云长也为女色动过心(转载)
在后人心目中,关云长不但不慕荣华富贵,而且不为女色所动。
比如,《三国演义》中关羽保二位嫂嫂在曹操一段,当曹操让他与二嫂共处一室,欲乱其君臣之分时,关羽就 ...
在真史裡,關羽也曾經跟曹操爭女人的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7 10: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dventChildren 于 12-2-2006 02:11 PM 发表
关羽身高八~九尺,听起来好象很高 。
不过那是古代的尺度啦 ,古代一尺=23cm 。
所以大约是184~207cm(还是好高... )
有我這樣高. 我186噢!!!!!!!! |
|
|
|
|
|
|
|
发表于 16-4-2007 08: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2008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后人有诗称赞关羽: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 本帖最后由 江平 于 2-1-2008 09:37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1-2008 09: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论及关羽与张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还说:“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确如此。 |
|
|
|
|
|
|
|
发表于 2-1-2008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
|
|
|
|
|
|
|
发表于 2-1-2008 09: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透其他左臂。后伤口虽然,但一到阴雨天气,骨头就常常疼痛。医生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切开伤口。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国志·蜀书六·关羽》)。 |
|
|
|
|
|
|
|
发表于 2-1-2008 09: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有五六处:山西关羽故里常平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河南许昌霸陵桥关帝庙等等。而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宏伟的,就是位于关羽的故里——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城西的关帝庙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一座全国最大关帝庙。庙内楼台殿阁共达三百余间,为游览胜地之一。堪称天下第一关庙。 |
|
|
|
|
|
|
|
发表于 2-1-2008 09: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关羽自不必说,就是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等农民起义领袖,也把关羽奉为膜拜的英雄。
不仅如此,除了在华夏大地,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中,对关羽的膜拜之风也历历不衰。
在拥有二千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800万众,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台湾的关公画像年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崇奉的神祗妈祖。
美国的“龙岗总会”是一个以拜关公为祖的民间组织,各地分会有140多个,遍布华人居住的世界各地。
南亚各国竞相立庙拜求关公,最盛者当数泰国。
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关帝庙;前些年还新建了一座关庙,据称是海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庙。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Davidk jordan(汉名焦大卫)先生曾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位美国学者的话是颇有见地的。
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抑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