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Takumi

巴菲特语录与一些感悟!

[复制链接]
$Californi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7-12-2005 1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FLYINGFISH,不必客气。
你读的书真多。。。。。

香港允许卖空,恒生期值又是世界性的,所以金额是很大的。大鳄进入是自然而然的事。

一般上,每当中国联通的"坏"业绩出炉时,中国移动也会跟着一起跌。反之亦然。(四两拨千斤,因为联通的市值较小。)
有时候,业绩还没出来,分析员就已经早一个月前知道成绩了。
有时候,市场上会听到很多声音-中国开放电讯业-手机收费制度改革,但到最后都是谣言。

抄家在股市亏不要紧,他们可以在期货赚。当然两边赚就更好。香港真乱

好股还是有,比如李嘉城的。

所以我是相当怀疑本地卖空合法化的。

<<<<<<<<<<<<<<<<<<<<<<<
我超级赞同====说的,研究外国股市进度会很慢,因为你没有那种"股市生活化"的条件,好比MAMAK STALL文化,国内新闻等等。

很可能我们都被世界骗了,SAMSUNG ELECTRONIC 和 SAMSUMG CORP就占了韩国综合指数(KOSPI)的25%以上。
我又"听说",新加坡的小投资者都在输钱,就像这里的情况一样。

YTLCORP的办法行得通,找"个别独立性"的潜能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2-2005 07: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alifornia兄,你好。
惭愧,我书是买了不少,但大部分都还没读。。

”新加坡的小投资者都在输钱“,这我不太懂,没读到什么统计报告,
但STI比起年初时倒是起了一些。。

我是忽略了index里也有太大的成分股,谢谢$california兄提点。。
起先的想法是想当整体股市价廉物美时买入ETF,再从中学习个别股票。。
通过当地报章网站,论坛,stock exchange网站里的年报,了解个别公司。。
看来假如我要买ETF,也该看看当中的成分股。。

美国股市有很多各国ETF, index fund之类的。。
我的想法是要是能有这管道,就能投资世界各国,更多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aliforni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30-12-2005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真正做过统计,但假如你有空可以参考以下网站看看是不是大多数的股一年以来都是下跌的:
http://sg.biz.yahoo.com/res/barr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5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在SGX的网站找到:
http://info.sgx.com/serviceapp.nsf/New+ICharts?OpenView

STI比起年初起了,UOB Sesdaq index年初年尾分别不大。
(All Sg Equities也起,但不知它是怎么算的。。)
虽然股市都起,但要是散户高买低卖,还是会亏。。这方面就不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06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股神巴菲特的五大投资原则

巴菲特他所信奉的集中投资原则,被许多投资者奉为金科玉律。但我们谁也不曾听说过巴菲特有什么管理学的理论。但事实上,如果仔细研究他的投资原则,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原则也是企业家应该遵循的原则。我相信,用这些原则指导我们做企业,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出令人吃惊的成绩来,就像运用巴菲特原则投资股市会取得超常的结果一样。

  巴菲特的第一个投资原则是“找出杰出的公司”。这个原则的基础是这样一个常识:即一个经营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赖的公司,它的内在价值一定会显现在股价上。所以投资者的任务是做好自己的“家庭作业”,在无数的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管理者。

  第二个原则是“少就是多”。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巴菲特认为只要有三家公司的股票就够了。他的理由同样是基于一个常识:买的股票越多,你越可能购入一些你对之一无所知的企业。而通常你对企业的了解越多,你对一家企业关注越深,你的风险越低,收益就越好。

  巴菲特的第三个原则是“押大赌注于高概率事件上”。也就是说,当你坚信遇到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好机会时,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大举投资。

  巴菲特的第四个原则是“要有耐心”。他有一个说法,就是短于5年的投资是傻子的投资,因为企业的价值通常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充分体现,你能赚到的一点钱也通常被银行和税务局瓜分。

  巴菲特的第五个原则是:“不要担心短期价格波动”。他的理论是,既然一个企业有内在价值,它就一定会体现出来,问题仅仅是时间。“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产生高于平均效益的股票,将你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稳中求胜”是巴菲特的集中投资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06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及著名银行分析师认为2006年美元将走软

虽然投资大师巴菲特及德意志银行、瑞银集团及花旗集团的分析师对美元05年走势的预期与实际大相径庭,但仍然坚持早先观点,认为06年美元将走软。

  综合外电12月30日报道,身价亿万的投资商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以及货币市场上的三大银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瑞士联合银行集团(UBS AG)和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错过了05年美元的投资机会,但仍坚持认为06年美元将走软。

  资本旗舰Berkshire Hathaway公司主席兼CEO巴菲特投注于英镑,然而英镑兑美元出现1992年来最大跌幅,导致损失近10亿美元。德意志银行、瑞银集团及花旗集团的分析师曾预计,美元兑欧元走软至历史低点1.40欧元,但美元兑欧元上涨了14.4%。

  他们只是注意到美国经常帐赤字增长至历史纪录水平,却忽略了由于美联储8次加息导致的利差扩大。

  苏黎世Bank Sarasin & Cie AG的货币交易商Christoph Suetterlin称,现在没有人关注经常帐了,美元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且在将来也是如此。

  然而,巴菲特及三大银行的分析师坚持其美元将走软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5-1-2006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lyingfish 于 27-12-2005 10:36 PM 发表
Takumi网友,我也要向你致歉:
不好意思,把你的价值投资帖子谈得乱七八糟。


飞鱼兄,没关系!
在下喜欢看各方人士与专家的意见。

共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06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欧元趁势攻击1.21巴菲特仍坚持看空美元

新年开盘美元即告大跌,昨天的汇市中,投资者们仍然受到美联储即将结束加息周期的预期而调整头寸。美元指数三天内下跌2.26%,盘中还曾一度下探至89.01,昨天的亚洲市场结束时报89.25。

  美元大幅回落时,非美货币无一例外地走强。欧元兑美元4个月来第一次站上120日均线,并在周三的纽约交易时段最高飙升到1.2141,英镑也紧跟欧元取得了超过2%的涨幅。在主要非美货币中只有日元微幅上涨,昨天东京市场美元兑日元报116.12。

  现在的交投气氛与去年已有所不同,去年曾看错行情的“股神”巴菲特、花旗、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大腕再次声称看空2006年美元行情,认为美元已经接近上涨顶部区间。花旗首席货币策略师塞维尔表示,欧元兑美元可能上涨到1.36;至于巴菲特,数据显示他仍持有美元空头头寸约165亿美元,较去年6月时减少23.25%。巴菲特和其他在去年做反了的机构坚持,他们并没有看错,只是把时间看“早了”,巴菲特等人的言论在这两天又引发一部分人抛售美元。

  今晚美国重量级的非农就业报告将出台,市场会在数据明朗后对美元后市做出进一步动作。不过就技术面来讲,美元未来一段时间恐怕在劫难逃。技术面上,美元指数已跌破始自去年3月15日以来的上升支撑线;而周线RSI和MACD指标也明显背离。从中级周期上,美元面临一个大幅修正的可能,美元指数支撑位在85至86区域,阻力在90附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1-2006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股神致富 靠眼观六路

你有没有想过当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1965年以1万美元买进的Berkshire Hathaway股票,在2003年其价值已超越5000万美元?相比下,若以同样1万美元买进标准与普尔500指数,2003年其价值只得50万美元!
  不管你是否同意他的投资手法,巴菲特所采取的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原则(value investing),的确使他成功在投资场上呼风唤雨。

  价值投资原则只选择内在价值(intrinsic worth)低的股票,而这内在价值是分析员根据一系列的性质探讨和透过不同的根基研究后设立的。换句话说,这些投资者所选择的股票,它们的价格是被市场低估的。

  但巴菲特把价值投资原则推向另一个层次。许多价值投资者并不懂得运用高效率市场假设(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来挑选股票,仅认为市场最终会有一套方法来挑选高质素并被低估的股项。巴菲特可不是这样想。其实,他所关注的并不是市场的交投活动,也不是市场复杂的供给和需求量的多寡。

  巴菲特在挑选股票时,非常留意一家公司的整体潜能,他更不惜花费时间来对每一家有潜能的公司作出研究。他认为,若长期持有这些股项,投资者不但可以谋取资本增值,更可以从这些高品质公司里赚取长期的收入。

  巴菲特如何鉴定一只股项是否值得投资?我们可以从他所采用的以下方法得知一二。

(1)公司是否有长期良好的表现纪录?

  有时候,股本回报率(ROE)也可以被解释成股东投资回报。它让我们知道股东从这股票的投资里赚钱了多少的回酬。巴菲特经常使用这个比率来鉴定某个领域里的公司与其竞争者相比,是否仍然取得良好的长期表现。单看去年的股本回报率并不能取决一家公司的表现。起码要回顾过去5年至10年的纪录才算是强而有力的根基。

股本回报率的计算法∶

股本回报率=净收入/股东股本(shareholder's equity)

(2)公司是否有过多的欠债?

  债务与股本比率是巴菲特研究的另一个范围。他较喜欢债务少的公司,如此就显示收入增长是来自股东股本。这比率说明公司使用多少股本和债务来经融公司的业务。比率越高,显示公司用债务多于股本来经营业务。一个债台高筑的公司将会经历波动的收入以及面对庞大的利息支出。若以较精密的方法测试,投资者可以用长期债务而不是整体欠债来计算。

  债务与股本比率(debt/equity ratio)的计算法∶

  债务与股本比率=整体欠债/股东股本

(3)利润是否高?有无增长的迹象?

  一个利润潜能高的公司不但有好的利润比率,而且这比率会不断增长。要掌握实际的利润纪录,投资者至少要回顾过去五年的纪录方才有效。一个拥有高利润的公司显示其管理效率高,而且在控制支出方面做得非常好。

  盈利率(profit margin)计算法∶盈利率=净收入/净销售

(4)公司上市有多久了?

  在投资时,巴菲特只考虑上市超过10年的公司,许多首次公开售股的公司都不在他的投资清单里。很明显的,巴菲特非常注重公司的长久性。价值投资原则寻找一些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能力守住业务的公司,可是目前却被市场低估。虽然过去的业务表现并不能成为未来表现的指标,但也不要轻看这些业绩。它们充份显示一间公司是否有能力增加股东的收入。

(5)公司的产品是否被视为商品(commodity)?

  大部份时候,巴菲特都会避开那些没有独特产品的公司。他也不会投资在那些股票价格与商品有密切关系的股项,这不是价值投资者的投资原则。

(6)股票是否在实值25%以下交易?

  这是最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要找寻这个价值,我们首先要从研究公司的企业根基如收益、收支和资产等等做起,以便可以确定公司的内在价值。这个价值往往比清算价值(liquidation value)高,即高过把现有的公司分开来出售的实值,因为后者并不包括品牌价值在内。

  当巴菲特确定了公司的内在价值后,他将这个价值与其市场资本(公司的市场现有价值)作比较。若内在价值比其市场资本高出25%,这个公司就是一个值得投资的股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06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台湾版本的巴菲特书籍,不能完全应用在马股!只做参考!共勉之!

華倫&#8231;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投資實績令投資人欽佩,本文特別與《巴菲特選股魔法書》作者、以Buffett信徒自居的洪瑞泰合作,提供活用ROE的六大應用步驟,投資人只要按部就班執行,就能像巴菲特一樣選到好股票並便宜買進。

ROE是巴菲特最重視的指標,能維持高ROE特性的股票,才是巴菲特最終選擇標的。高ROE就像學生每次考試都考高分一樣,例如當A學生每次考試成績都維持在90分以上,就代表A學生具有持續考高分實力;而B學生這次考20分,下次考50分,雖然成績比以往大幅增加了1.5倍,但實際成績還是不及格,而且下次還是可能再考個20分。如果你投資期待的是長期穩定的好報酬,當然要選擇A而放棄B了。

一家企業能維持高ROE,代表從生產、銷售、經營、技術、服務、市場占有率等各層面匯聚的綜效優異,股東因此才能獲得高額的報償,這也是巴菲特會以高ROE為篩選股票核心的邏輯,以下我活用ROE選股的六大應用步驟。

步驟1:過去5年ROE>15%,否則不予考慮

依據巴菲特在1987波克夏年報中的提示:高獲利公司的營業型態,不管是五年前或是十年前,通常沒有太大差別。也就是長年高ROE的公司,不會是十年前經營紡織業,五年前大轉彎做印刷電路板,一定是營業型態穩定,才能穩定創造高獲利。因此巴菲特第一關會先篩選出ROE大於15%以上的公司。

回到台股上,我曾經根據財務報表統計過所有上市櫃公司,過去五年ROE大於15%的公司,下一年度ROE仍大於15%的機率是70%,證明巴菲特的好學生繼續維持好學生的邏輯是真理。

在高ROE的判斷上,建議以過去五年的ROE數字,來判斷一家公司是否有維持高ROE的實力,判斷依據為:

&#8231;選擇過去五年ROE至少大於15%,若能穩定向上更佳

&#8231;但若過去五年中有兩年<15%,或者過去五年中有一年,而且是最近一年低於15%,則選擇觀望


●TIPS:如何利用網路搜尋ROE?
以查詢中碳(1723)ROE為例
.查詢1 蕃薯藤(www.yam.com)點選「股市」
.查詢2 於台股代碼或名稱欄位輸入「1723」
.查詢3 點選財務報表項下「資產負債表」可以查詢長期投資、固定投資、股東權益;點選「損益表」可以查詢稅後淨利
.查詢4 點選財務分析項下「財務比率分析」可以查詢股東權益報酬率(淨值報酬率)


步驟2:盈餘再投資率低於40%佳,最高不超過80%

當一家公司營運產生盈餘後,公司可以有三種運用盈餘的方法,一是配發股息(即現金股利)給股東;二是買回庫藏股;三是拿去再投資。巴菲特眼中的好學生是指配發股息愈高愈好、再投資愈少愈好。代表公司以現有營運型態就可以不斷賺錢,而不是要靠不斷投資才能維持獲利,這裡所指的再投資的比率就是&#65378;盈餘再投資率&#65379;。

●Tips︰盈餘再投資率怎麼算出來?
盈餘再投資率是指公司把賺到的錢再投資機器設備、廠房、土地的比例。盈餘再投資率如果是8%,表示公司每賺100元,拿去再投資的金額只有8元,也就是有92元的盈餘留下來,這代表可以拿來配現金的錢較多,通常盈餘再投資率低於40%是我們所喜愛的,大於80%就算偏高了。

換句話說,盈餘再投資率也是資本支出占盈餘比率,以賣苯與瀝青的中碳(1723)為例,計算其盈餘再投資率為-3%,意指不用增加資本支出,每年稅後淨利卻能穩定上揚,表示中碳的營運模式不用靠股東年年花大錢買機器設備,就能年年幫股東大賺錢。這種不用股東心煩的好學生,當然值得關注,因此看完ROE後,第二步驟就應接著看盈餘再投資率。

步驟3:高盈餘再投資率,須搭配高獲利成長

前面提到要找盈餘再投資率愈低愈好,但並非盈餘再投資率高就沒有投資價值。如果是高盈餘再投資率就必須搭配高獲利成長,才能繼續支持高ROE,目前我看到符合這項特質的公司有鴻海(2317)與波克夏,但要注意的是,這種雙率都高的公司其實是罕見的特例。

因為我認為沒有永遠成長的公司,投資此類公司每年都必須確認其高成長性是否持續,如果無法持續,當它往低ROE方向發展時,投資人就應該捨棄它,而如果是往高ROE與低盈餘再投資率的方向靠攏,就可以長期繼續投資。

再以台塑三寶為例,他們的盈餘再投資率都大於100%,但還是每年配現金給股東,我詳細了解後,發現他們配給股東的現金是跟銀行借來的,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就會比較持保留與觀望的態度。

步驟4:經久不變、獨占、多角化至少具備一項

巴菲特說,如果不打算持有一支股票10年以上,那最好連10分鐘都不要擁有,在買之前想想好股票特質,先看看過去10年這個特質有沒有改變過,如果沒變,未來改變的機率就較低,維持穩定獲利與高ROE的機率就高。巴菲特認為好公司的特質包括經久不變的產品、獨占/名牌/高市占率以及多角化能力強。

銷售產品經久不變,是可以常常維持高獲利的重要特徵,因為變化不大,原先優勢就容易保持,可口可樂、刮鬍刀、巧克力、珠寶等都是例子。此外,獨占與名牌等特許行業是巴菲特的最愛,例如電信股、LV等。

挑特許行業最高的境界是買進連白痴都會經營的公司,任誰來當CEO都不會變,中鋼(2002)就是最明顯例子。中鋼這幾年換了幾任董事長,都非常賺錢,這都歸功於景氣好、全體員工效率、以及在台灣鋼品市場幾近壟斷的地位。

至於具有極強的產品升級能力或多角化能力,就能克服產品快速更替的危機,並抓住新產品獲利契機,維持高ROE。我認為台灣電子公司中多角化能力的強者首推鴻海、明基(2352)。鴻海從連接器做到機殼、主機板,再到手機、PS2,營收也從1991年上市時的23億元,直線上升到2003年的 3277億元;明基從鍵盤、監視器,做到液晶螢幕、光碟機、手機等,營收從1996年上市時的275億元,上升到2003年的1087億元。

相反的例子就是鑽全(1527)。鑽全具備過去五年高ROE以及低盈餘再投資率兩大條件,但是單一客戶比重占營收高達80%以上,就不符合多角化的條件,單一客戶若有變化,對於獲利具重大影響,這裡永遠都是個問號,因此我把鑽全列為觀望。

步驟5:上市未滿2年且年盈餘低於新台幣5億元不碰

這兩個條件可以過濾掉一些可能早夭或作假帳的公司,就像一個人一定要長到一定年紀(年盈餘)才算轉大人一樣,而以年盈餘代替股本或市值來篩選出大型股,也可以避開不賺錢但股本大的公司,可以有效避開地雷股。

步驟6:本益比12倍買進,變貴、變壞賣出

依據步驟一至五篩選出合適的標的後,接下來就是要找到便宜的買點才進場,並在它變貴、變爛或有更好的標的出現時才賣出。

買點:本益比小於12倍

依據巴菲特選股要求至少稅前報酬率10%(稅後約6.5~7%)的標的,代表巴菲特認為本益比(P/E)低於10~15倍的股票可以考慮買進,當然愈低愈好。回到台股上,因為幾十年來一年期定存利率大概6.5~7%,所以我設定本益比12倍是便宜,大於40倍就算貴。

買股票的原則只有一條,即等便宜再買,便宜是指12倍本益比以下,當然能買到愈低愈好。在2004年8月,很多股票的本益比都跌到八倍以下,是過去15年來最低的記錄,這是很好的機會。

BOX:如何計算便宜買進價位?

本益比=股價/每股盈餘,以此為投資報酬率的倒數,以1元投資有10%的稅前報酬率,本益比=1/10%=10倍,以1元投資有6.5~7%的稅後報酬率,代表本益比為14~15倍(1/6.5%~1/7%)

以億豐(9915)為例,估算便宜買進價位:

1.過去5年平均ROE為34%
2.經過微調後以33%為未來最可能的ROE(參考平均ROE)
3.然後以ROE乘以最近的淨值來計算預估的EPS;EPS=33%×13.7≒4.5
4.買進價=預估EPS×買進P/E 12倍=4.5×12=54(元)

目前億豐股價47.3元,小於買進價,可以買進

賣點:ROE<15%、或P/E>40倍

當股票變壞、變貴了,投資人當然就該賣出,所謂變壞,就是指ROE掉到15%以下;所謂變貴,就是指P/E漲到40倍以上。

巴菲特在1987年報表示,「當一家公司被高估時,會把它賣掉,買更被低估或比較熟悉的。但我們不會只因股價的上漲,或已經持有一段時間而賣股票。我很願意無限期持有一家公司,只要它的ROE令人滿意,管理階層能幹且正直,以及股價未被高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06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不犯错 股神巴菲特的「选股心法」

华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被公认为实务界中最成功的投资专家,也是全球十大富豪中,唯一以投资为专业致富的人。其操作策略及投资哲学被广大基金经理人奉为规涅,其一言一行亦被全球投资人视为金科玉律。

巴菲特在年轻时,自己仅投资100美元,并向亲朋好友募集资金,成立了一个规模约10万美元的基金,就由此开始,展开其传奇的投资生涯,到现在,巴菲特所掌控的基金规模已超过300亿美元,能有如此卓越的操作绩效,除了归功于巴菲特的恩师-「价值投资之父」班杰明.葛拉汉(Benjamin Gragam)的指导外,巴菲特正确的投资观念,亦是成功致富的重要关键之一。

生意头脑更胜于投资理论

巴菲特选择投资标的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而会把自己视为企业营经者。巴菲特认为自己是个生意人,所以会是个较好的投资人,普通常识及生意头脑会更胜于所谓的投资技术及理论。当买进一档股票时,就应视为买进这个企业的一部份。所以,要买入一档股票前,就要把自己当作即将入主营经一家事业体般的慎重来处理,也正因此,巴菲特绝不会将资金投入自己所不熟悉的产业之中,而在投资之前,也会预先做好充份的功课,了解这家公司的产品、财务状况、竞争对手,乃至于未来是否有成长性,最后问问自己,「有什么事是我该知道而不知道的?」然后再问自己,「我真的该入主这家公司吗?」。

其实,葛拉汉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主张投资就应该像买车子一样,应先踢踢轮胎,再打开引擎盖,看看内部状况,这个方法看似愚蠢,但却是投资的精髓。在买股票前也应该先对公司的状况进行了解,因为事前有好的了解,才能促成事后好的判断。

正因为巴菲特不投资自己不了解的产业,所以像可口可乐、娇生、家乐氐、吉列等具有传统色彩且容易了解的公司,都是巴菲特投资组合中的主要持股。不过,这个概念也让巴菲特错失了投资英特尔(Intel)、惠普(HP)、德仪(TI)的最佳投资机会(虽然巴菲特本人对于错失良机毫不在意),但也让巴菲特避开2000年前网络泡沬化的危机,使得巴菲特成为在那次股市浩劫中唯一能全身而退的投资者。

「长期持有」及「忽略市场」巴菲特致富两大心法

不过,正因为把投资一家公司当做如同自己投入一家企业的概念,使得巴菲特将投资及投机的分界划得相当清楚,他认为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应该分享其财富及经营的成果,而不是去操弄这家公司的股价,所以投资人应当关心企业对于资产所能创造的效益,只有投机客才会去关心与公司经营状况无关的股价。由此延伸两个非常重要的观念,「长期持有」及「忽略市场」,而这两项观念正是巴菲特成功致富的关键心法。

巴菲特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并且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10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

不少投资人在1周中或许会在股市中进出数次,希望能够藉此步上致富之途,但往往事实却是背道而驰。除了交易税及手续费的成本会随着交易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外,由众多研究的结论都再再显示,交易频繁是导致绩效下滑的主因,因为没有人能精准掌握市场价格波动,自然会在杀进杀出的交易中葬身股海。

所以,巴菲特主张,投资人应当挑选一些适当的公司,而且这些公司的领导者都应当是才德兼备,然后以低于企业价值的价格陆续买进,并且持续握有。像巴菲特曾在1970年代中期以1,060万美元买入华盛顿邮报股票,到1999年时已经增值到9亿3千万美元,在27年内成长了86倍,证明耐心能为投资人带来可观的收获。

不要随着市场先生起舞

既然是采用长期持有的投资模式,巴菲特主张就应当忽视市场的一切,包括价格波动及所有市场讯息,当然也不要理会经济学家、分析师,以及股市经纪人的建议,因为华尔街的任务就是将股票卖给投资人,并且以左证数据引诱投资人购买股票,以赚取手续费及佣金。大投机家科斯托兰尼曾经说过一个故事,一个华尔街的经纪人向一位老先生大力推荐买入IBM股票,将IBM吹捧得天花乱坠,老先生听得心动之余,突然发现今天到交易所是为了卖出IBM股票,这个时候,经纪人不假思索的说道:「嗯,其实卖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巴菲特本人其实对于总体经济的数据,如汇率的波动、最新失业率的报导、道琼工业指数的变化等,其实是不加以着墨的,因为这些市场信息其实和公司的真实价值是没有关系的。葛拉汉更将市场价格变化比喻为「市场先生」,当市场先生觉得乐观时,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好的一面,报价就会往上拉高。但当市场先生觉得悲观时,整个世界及产业就会坏消息不断,而报价就会持续走低。不过,市场先生每天都会提供报价,他的功能是提供服务,而不是指引交易,是否要交易,决定权还是在投资人本身。

巴菲特投资战略--价值投资法

巴菲特之所以能在投资界中成为顶尖人物,除了拥有正确的投资态度外,最重要的,还是遵循葛拉汉所创造的「价值投资法」的投资原则,并且以予发扬光大。而价值投资法最重要的精神就是「逢低买入资产」,而不会随着市场先生起舞。

不过,在谈价值投资法之前,我们必需先弄清楚价值的定义为何。就巴菲特的概念而言,价值投资法所谈的价值,指得是企业的「帐面价值」(Book value),这个标准是以会计为基础测量公司的净值,也就是股东权益的每股价值。
帐面价值=(总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普通股股数

如果说一家公司总资产为50亿元,总负债20亿元,没有无形资产,在外流通股数为2亿股,那这家公司的每股帐面价值就是15元,而葛拉汉就绝对不会以20元的价格来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

此外,清算价值是用来衡量如果公司出售所有资产,收回所有帐款,并且偿还所有债务及费用,还能收回多少钱。如果一家公司股价如果超跌到清算价值之下,而短期间亦没有倒闭及下市的危机时,就有机会从中获取财富。像彼得.林区(Peter Lynch)就曾收购别人不屑一顾的股票,而让麦哲伦基金成为传奇。科斯托兰尼、索罗斯也就曾从事过类似的交易而大捞一笔。

有别于一般投资专家及基金经理人,紧盯企业获利不放,巴菲特非常重视帐面价值,其一、帐面价值才是长期影响股价真正的因素,而股价跌破帐面价值时,才具有真正投资的价值。其二、巴菲特认为帐面价值才是回馈给股东最重要的报酬,而且不容易受到操控。反观获利及盈余,可以藉由资产重估或冲消、资遣员工、提列不当费用等手段操控,具有从大的操作空间。在2000年网络泡沬化后,不少公司就曾利用裁员的手段来减少费用支出,使盈余数字拉高,但公司实际上的获利能力却是每况愈下。因此,只有每股帐面价值不断提升的公司,才能为股东创造出真正的价值。(作者注:如果投资人是盯着帐面价值看的话,就不会踩到博达及讯碟这样的地雷。)

此外,巴菲特也相当重视股东权益报酬率(ROE),ROE的义意在于评量企业运用股东的1元,能创造出多少的利润。ROE的数值愈高,即表示公司运用资本的效率就愈高,股价自然不会受到忽视。不过在使用ROE来评量公司获利能力时,也需要注意,ROE是相当容易到操控,比方说买入自家股票、处分资产等手段都会造成ROE的提高。而当一家公司ROE走高时,也要注意该公司财务比率是否健全,是否背有太多的负债。如果企业能有效运用债务,将会使ROE明显提升,但负债太高,财务结构不健全,毕竟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隐忧。

[ 本帖最后由 Takumi 于 10-1-2006 11:5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06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econdbrother 于 11-1-2006 10:26 AM 发表
Takumi兄,为什么没有把 虎大大 发表在"精明理财"的"浅谈反向投资"让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二哥兄,在下惭愧呀!
毕竟这个主题本来是专著找巴菲特的资料呀!
虎兄的资料我暂时还没在网络上找到。(我的资料在网络上搜索的)
只知道虎兄出了一本在《上网买股票》的书籍。
在大众书局看到虎兄的大名与芳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aliforni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6-1-2006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lyingfish 于 30-12-2005 11:23 PM 发表
刚刚在SGX的网站找到:
http://info.sgx.com/serviceapp.nsf/New+ICharts?OpenView

STI比起年初起了,UOB Sesdaq index年初年尾分别不大。
(All Sg Equities也起,但不知它是怎么算的。。)
虽然 ...


飞鱼兄,好久没有到这贴交流了。我计算了一些数据,希望对你有用。

                              sti              all-s eqt.
index on 2-1-04          1,791.35             484.40
index on 30-12-05        2,347.34(↑31.04%)   601.28(↑24.1%)
no of listed companies      52                523
mktcap.                    S$311bil          S$415bil

STI的规模占据了整个新加坡交易所的3/4,即是说ALL-S EQT的象征性是脆弱的。

换另一个角度来看,新加坡首15大公司,就占据了一半的SGX。
http://info.sgx.com/webmktstatis ... 3191c6?OpenDocument



这个月我不时访问SGX网站,得到了不少的感触:原来BURSA的网站是相当齐全的。   
也许是外国月亮比较圆的心态,总觉得"经济自由度高"就等于透明度高-那就错了。

SGX网站所公布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
好比公司的年报,他只提供给公众两年份的;公告只提供最近一年的。
除非你有该国证券行户口,不然可以得到的讯息实在太少了。
此外,资产买卖的公告所透露的讯息简直是"有等於没有"。
在年报里公布的大股东表,只有20名额。(而香港上市公司的年报没有透露大股东表,更是黑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006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California$兄的资讯。。

以前SGX提供较多年的年报的,后来才减少的,也许是cost cutting吧,哈哈。
改变后也有很多人不满。。

All Sg Equities是market value weighted,
KLSE是market value weighted.
STI蛮麻烦的,用free float来算比重。我不知free float是多少。

http://stquote.sgx.com/live/st/STETF.asp
点选STI ETF100, corporate information..

STI is the main benchmark index for the Singapore stock market. It is made up of 45 stocks(注:旧的data,现在不止45了), which are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market capitalisation and turnover volume. All component stocks are weighted by free float, that is, the percentage of a company's share capital which is not in the hands of controlling or strategic shareholders. The STI is reviewed by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td (SPH) twice a year and updated as necessary.

SGX网站的不充分,我用以下网站和各自公司的IR网站来辅助:
http://www1.commerceasia.com/stockinfo/
http://www.listedcompany.com/
当然还用securities的网站。。

大股东表我不知道是不是硬性规定某种规格的。。不过substantial shareholder's interest有改变,都要宣布的。。
是不是所有exchange都是这样的?还是还作的不够?
我觉得corporate governance很重要,但我不太懂。。

california$兄怎样用index?
我投资/选股,不常用index,主要是看个别的股。。
只买过一次ETF (STI ETF 100),那次是当STI被惊慌抛售,而我又没研究好什么个
别股,就买了一些被低估的ETF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aliforni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7-1-2006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你是混SGX的,我倒班门弄斧起来了。哈哈。

个人觉得FREE FLOAT比较好,因为难被操纵,相形之下投机ETF反而比这里的安全多了。


至於FREE FLOAT如何计算,我记得和"PUBLIC"这个字有关:

"非PUBLIC"的定义,在马来西亚是这样的:
1。董事或直系亲属。
2。控股公司或下属公司。
3。上市公司员工。
4。公司决策者。
5。INDIRECT股权在15%以上的股东。
6。包销商。

至於股权在5%-15%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PUBLIC,但条件是:
1。和公司管理层无关。
2。投资机构-UNIT TRUST。
3。附和新经济政策下的土著持股。

----------------------------------



我判断INDEX"中期走势"的其中一个方法是计算"上升股数vs下降股数"的比例。
(但我并没有每天记录这些资料,全靠目测)

好比最近三年的市场:
当下降股数的比例太高时(7比1),中期走势将会在一个礼拜内见底。

抱歉,我没有玩FUTURE的习惯,所以我对你说的指数鲜少研究。我感兴趣的是市场的情绪。

关于这方法,我也有在一些投机书籍上见过。

[ 本帖最后由 $California 于 17-1-2006 01:1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006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alifornia$兄,你好。
我在新加坡工作,所以买SGX里的股票。
买大马股,公司发dividend还要被扣28%税,不划算。
我也还不太懂SGX。。

谢谢你,又学了新的名词“float",有空再深入了解。

我也没买卖futures, 那STI 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 类似指数型基金,可在股市买卖。
Buffett和Graham也推崇以index fund作passive investing.
还有那些portfolio theory,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weak, semi-strong, strong form)也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2-2006 05: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帮你驱除心魔

一般没有经验的股民入市后很容易表现出或者惊喜,或者沮丧,或者惊慌,或者后悔等等心态,下面有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投资经验能帮助大家战胜心魔:

  巴菲特说:“人们习惯把每天短线进出股市的投机客称之为投资人,就好像大家把不断发生一夜情的爱情骗子当成浪漫情人一样。”告戒大家短线炒股是赌搏,不可能会赢,幻想每天或每周赚5%--10%是不现实的,一年48周按如此计算是240%--480%,如果你真正能做到,你肯定比巴菲特更有钱。

  巴菲特说:“买股票时,应该假设明天开始股市要休市3-5年。”告戒大家要有基本的投资思维和行为,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人而不是赌徒。

  巴菲特说:“若你不打算持有一支股票达十年以上,那么你当初根本就不要买进。”告戒大家要树立投资信心,加强持股的耐心和毅力,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

  巴菲特说:“风险是来自于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告戒大家要先学会投资,再做投资,正确理解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辩证关系,不要做无知无素质的糊涂人。

  巴菲特说:“想要在股市从事波段操作是神做的事,不是人做的事。”告戒大家在投资中不要幻想做完美主义,庄家洗盘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预计的,不要因小利益耽误大行情,不要因小变动迷失大方向;看大方向赚大钱,看小方向赚小钱。在股市中熊掌鱼翅是不可兼得的。

  巴菲特说:“海水退潮后才觉得自己是光着身子”告戒大家在投资中不要当事后诸葛亮,不必要为小波动反复洗盘而后悔。

  巴菲特说:“投资的密诀在于,看到别人贪心时要感到害怕,看到别人害怕时要变得贪心。”告戒大家在投资中要战胜贪婪和恐惧的人性弱点,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弃的投资策略。

  巴菲特说:“葛拉汉教我投资低价股,是孟格帮助我修正这路线,这是他对我最大的影响。”告戒大家在投资中要珍惜前人教导的投资经验,不要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要懂得梦想 +计划 + 学习 + 感恩 = 成功 !巴菲特投资股市一辈子从没忘记老师的教导。 

  有一回巴菲特在地上看到一毛钱,他弯下腰拾起这枚硬币,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惊讶不已,只见他说:“这是另一个十亿美元的开始。”告戒大家在投资中要珍惜知识财富的一点一滴。积累财富是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的,不要幻想一夜暴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006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股神”巴菲特辞任可口可乐董事

这对可口可乐是个有利的因素

  亿万富翁、“股神”沃伦·巴菲特将结束他在可口可乐公司颇具争议的历程。2月14日下午,可口可乐公司发表声明,称巴菲特计划在4月份年度股东大会时辞去已任职17年之久的可口可乐董事一职。

  纽约股市对这个消息表现积极,周二,可口可乐股票上涨0.60美元,收于41.34美元,涨幅1.5%。对于华尔街的投资人来说,巴菲特在可口可乐董事会里好评不多的权威即将消失,这可能会为可口可乐带来更有活力的管理层。

  在美国,单靠投资而跻身世界前十大富豪者,几乎只有巴菲特一人,他也因此在全世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崇拜者。但这位投资大亨在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的权威却不像他的投资传奇那样受人称道。

  老旧董事会调整的先兆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巴菲特的影响力一直被批评是可口可乐难以重现往日辉煌的原因之一。

  巴菲特在1989年成为可口可乐的董事,在此期间推动该公司实施了大量的战略和管理变革。1999年,可口可乐的首席执行官艾华士因巴菲特和投资银行家艾伦的压力而提前退休;2000年,巴菲特和部分董事一起推动可口可乐裁员20%;2000年晚些时候,巴菲特拒绝了当时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收购运动饮料公司桂格的提议,而老对手百事公司后来收购了这家企业,带来了销售额和利润的提高,并推动其股票市值在去年末超过了可口可乐。

  不过,投资者更关心的却是巴菲特的离去是否是可口可乐董事会格局调整的先兆。部分华尔街分析师表示,巴菲特的离职可能给可口可乐董事会带来进一步的变化,因为这个董事会中还有3位董事的年龄都在70岁以上。

  对此,路透社引用一位证券分析师的话评价说,“总体而言这对可口可乐是一个有利的因素,他们的董事会太老旧了。”

  “股神”仍保留2亿股份

  关于这位投资大师放弃董事会权威的原因,可口可乐公司在声明中表示,巴菲特会辞职是因为需要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他的投资旗舰波克夏公司近期进行的收购上。

  自1988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波克夏公司的股票由于巴菲特精准的投资眼光已经成为“点石成金”的利器,在1998年最高曾涨到接近9万美元一股。

  今年75岁的巴菲特在去年就曾表示,他不愿增加担任董事的责任。2003年,在宝洁公司收购吉列之前,他就辞去了吉列公司的董事职位。与此同时,他的投资事业却蒸蒸日上,波克夏公司本月已同意收购一家保险公司;上个月还同一家电子新闻内容服务商达成了收购协议。

  不过,即使在巴菲特离开可口可乐董事会之后,波克夏公司还将继续保持在可口可乐的持股。据了解,波克夏拥有2亿股可口可乐股票,占该公司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23.8亿股的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006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界创意天才艾迪-兰佩特:如何超越巴菲特

 这个世界缺乏足够的可预见性来对你的获益作出指导。你仅能将预期设定在某一层面,并为之下赌注

  西尔斯-罗巴克公司的那些高级管理人员想必都不会忘记去年早些时候在美国西好莱坞的一家宾馆中的逼仄氛围。那一天,西尔斯的新东家艾迪-兰佩特(Eddie Lampert)召集公司包括CEO、CFO(首席财务官)在内的高官以及一些主要大买家举行会议,共商西尔斯的未来战略。当时的西尔斯,上上下下都笼罩在迷茫与无助之中。

  一年后的今天,西尔斯的股价已蹿升了30%。“我并没有零售行业的背景,但我是一个购物者,”兰佩特的官方头衔是西尔斯不支取薪水的董事长,但事实上他的行为更像一个CEO,在战略、营销、广告规划等方面事事关心,“我通过富有实践性的、有逻辑的思想来支配这一切。”

  兰佩特创立的以他名字首字母命名的对冲基金ESL投资基金公司目前拥有西尔斯控股公司40%的股权,约合80亿美元,位居第一大股东。

  这起轰动全球零售业的超级并购案发生在2004年11月17日,兰佩特持股53%的零售业公司凯马特宣布以110亿美元兼并西尔斯-罗巴克公司,并成立西尔斯控股公司,从而成为继沃尔玛和家庭用品公司之后的美国第三大零售业公司。此前西尔斯-罗巴克在美国零售业公司中排名第五,凯马特则排名第八。

  成名凯马特

  说起凯马特,这更堪称兰佩特的神来之笔。2002年ESL出手购买这家濒临破产的折扣连锁企业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不可思议。“对大多数人而言,凯马特只是一堆垃圾。我们被告知这个对冲基金小子买了公司大量股权而且想尽快使它摆脱破产境遇,问题是我们从来就没听说过他。”凯马特的前任CFO回忆道。

  但兰佩特显然很清楚他在做什么。他花了数百个小时分析凯马特的财务状况并得出结论:“凯马特是可以被拯救的。”在他看来,凯马特浪费了数十亿美元在店铺开拓和额外存货上面,这给予沃尔玛等对手可乘之机。兰佩特认为提高凯马特的收益率而不是销售收入提高就可以使情况改观。他还寻找了一位合伙人为凯马特注入更多的现金流。

  通过重组,凯马特几乎所有的债务都被转成了该公司股票,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公司的董事长。“兰佩特的目标是使凯马特维持运转,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利润。即使有朝一日,它再次破产,在盈利期产生的利润和出售店铺的资金也足以使兰佩特进行其他投资,并产生利润。”分析人士如此评论。

  作为对兰佩特天才商业头脑的回应,凯马特在2004年一年中飞涨了300%,ESL的股权也从13亿美元飙升到54亿美元,这一年他个人的酬金收入就达到10亿美元。

  与巴菲特一争高下

  美国一家媒体将兰佩特誉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投资家,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注:苹果电脑CEO,创意天才)”,并将他与股神沃伦-巴菲特做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兰佩特比他同龄时的巴菲特更有钱,而他的150亿美元规模的对冲基金在18年投资期的表现也超越了巴菲特的伯克夏-哈撒韦基金(当然后者盘子更大,负担也更重)。据ESL基金大股东迈克尔-戴尔最近透露,ESL自1998年创立以来,平均每年净回报率高达30%。在2001年,这个数据甚至高达53%。而哈撒韦基金的平均投资回报率约在每年25%左右的水平。”

  这或许正合兰佩特的心意。兰佩特曾表示他的目标就是要和巴菲特一比高下,超越巴菲特所创造的神话,“我也明白,这个较量将是非常残酷的。巴菲特的投资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我也将经受同样的考验。”而巴菲特却没有对兰佩特进行评论。

  兰佩特和巴菲特都恰好在25岁时创建了自己的投资基金,并因此步入金光大道。他收购重组并持有凯马特53%股份的手法和巴菲特1965年收购伯克夏纺织厂的情形也非常相像。凯马特公司宣布公司董事会授权兰佩特把凯马特多余的资金用于收购其他企业,华尔街因此惊呼“凯马特自此将成为兰佩特的‘伯克夏-哈撒韦’公司”。

  两人在金融市场上的一次短兵相接也以兰佩特的胜出告终。1989年到1990年,巴菲特购买了PS集团19.9%的股份,这引起了兰佩特的注意,他发现PS集团的一个新部门负责进行工业金属回收,将创造很高利润。在公司股价下跌后,兰佩特也在低价位买进PS集团19.7%的股份。两位投资家对PS集团的远景和运作持不同态度,最后兰佩特的投资升值一倍,而巴菲特却在PS上赔了约1/3。

  有分析家归结了两人在投资风格上的异同。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投资对象都是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却能产生长期利润的公司;在低价时购入以保证股票升值;投资对象中总会有几家和他们本人关系非常密切;只投资成熟的、透明度高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但具有高附加值的公司,不投资高科技公司;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影响公司经营和生产;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合理分配资金,产生最大的利润和回报。

  二者的差异性则在于,巴菲特投资的公司大多是一些运转相对良好的公司。而兰佩特更钟情于那些管理不善的公司,他钟情于“沙里淘金”,因为一旦对这样的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等改革,这些公司的升值空间就变得巨大。至少凯马特和西尔斯的案例告诉我们,兰佩特比巴菲特更精于公司经营和管理。他的投资哲学是:正确评估风险和重视风险是投资成功的全部奥秘。

  成功秘诀

  现年44岁的兰佩特自小他就喜欢坐在祖母的膝盖上,一起收听财经新闻。10岁时他开始对投资产生浓厚兴趣,经常与祖母一起研究报纸上的股票行情并讨论投资选择。14岁时他开始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和金融方面的教科书以求掌握投资诀窍。

  兰佩特毕业于耶鲁大学。1987年他分析认为美国长期利率过高,股市面临崩溃风险,从而极力说服部门领导将高盛持有的股票减少三成。同年10月他的预测得到印证,此后被高盛认为是“华尔街最具独立意识的投资银行家”。

  1988年,他依靠基金经理里查德-瑞恩沃特的2800万美元投资成立了ESL投资公司。在18年中,梦工厂创办人、媒体大亨大卫·格芬(DavidGeffen)、戴尔公司的创办人迈克尔-戴尔以及Tisch家族等都成为了他的客户。格芬不无惋惜地说:“1992年我给了他2亿美元投资,这些年我假如不是以这样那样的用途提款他用的话,现在已经升值到90亿美元啦。艾迪为我挣的钱比我所有创造或卖掉业务得来的钱都多。”

  “艾迪的行事风格与99%的其他对冲基金经理人都不一样,”ESL的合伙人汤姆-蒂什(TomTisch)表示。他很罕见地要求自己的投资人把钱至少锁定在ESL五年以上,以免自己还不够成熟的投资项目过早遭遇资金压力。而业界一般的锁定期仅为一年。

  与其他对冲基金不同,ESL基本上从不做空头,不买卖金融衍生品,更不参与恶炒各国货币,因此没有人会把他与索罗斯联想在一起。

  他更像一个优雅的绅士,在机会出现时迅速出手,逢低买入潜力股“收藏”,一路持有并获益巨大。

  上世纪90年代他买入的IBM等蓝筹股为他带来了财富和信心,“卢-郭士纳(Lou Gerstner)当CEO的两年后我就买了IBM,”兰佩特回忆道,“IBM的服务业务非常棒,但当时绝大多数投资者还紧盯着大型机和PC机不放,IBM股价明显低估。于是我决定买入,在四五年中我们的投资翻了四五番。”

  兰佩特信奉“守密”是投资家的核心利益所在。他拒绝谈论自己的投资组合的细节,甚至于与ESL的股东们在一起时也如此。他也偶然会因为这个政策而与合伙人发生冲突。格芬在1992年终于忍不住了:“我想知道我的钱到底去哪儿了?”“规定就是规定,每个人都一样”,兰佩特毫不妥协。“艾迪确实非常严格,这是我敬佩他的一点,但我不喜欢它。”格芬无可奈何。

  兰佩特的职业生涯充满传奇色彩。更传奇之处在于他曾在2003年1月10日被四名17至23岁的歹徒绑架。“我清晰地记得这个死亡逼近的时刻。”他回忆到。一位自称了解案情的人后来透露,有人以500万美元的高价雇用这些人谋杀兰佩特。他被关在浴室里长达39个小时,最后一个愚蠢的歹徒用他的信用卡预订比萨饼,警察在随后找到了他们。

  获救后仅两天,兰佩特就又重新投入了凯马特的重组工作。很显然,当危险逼近时他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但至少对于44岁的兰佩特而言,ESL、西尔斯控股以及庞大的150亿美元,没有人怀疑这一切如今都已经尽在他的掌握之中。“这个世界缺乏足够的可预见性来对你的获益作出指导。你仅能将预期设定在某一层面,并为之下赌注。这就是真理。”

巴菲特的后人出现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006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Winner's circle: Wall Street's best mutual fund managers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 ... glance&n=283155


不久前”看“到有这本书,里面有14位顶尖的mutual fund managers,还有他们的
基金。。用他们的名字或基金搜索,可看看成功投资者的投资哲学。

当今投资界,还有很多很多的高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8-2025 04:59 AM , Processed in 0.10531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