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步惊云侠客

老子是道教的祖师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1-2011 07: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現代的一些道教徒,違反歷代道教所堅持的歷史
說黃老道、道家等都不是道教
他們所持有的一個理由,
就是以 「宗教團體」 的名義,來為自己開脫

那麼請問,是否歷代的道教徒都不知道什麼是  「宗教團體」,所以就亂認「祖宗,起源」 ?
他們都不懂,只有現代的你才懂,所以什麼是要歸於道教,就要由你重新來設定?

其實是現代道教徒都不深究道教歷史,只接受了學術界所主張
就算學術界不認同道教主張的歷史又怎樣 ?
信仰,有需要得到學術界的認同,才能去信仰嗎 ?

更正道教歷史,還原信仰解釋
就讓我把所找到的道教資料貼出,以正視聽,
能導得多少個就多少個.....

我在之前的帖子都說明,黃老道,道家,方仙道等都是道教的組織
這些都不會跳脫出道的範疇,因為道教古已存在
所以歷代道教徒也稱自己是道家
而道教經典也有記載張道陵之前的人物,甚至得道的神仙等
就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11-2011 07: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gming 于 15-11-2011 07:30 PM 编辑
雲笈七簽

道教相承次第錄齋

謹按《雲台治中內錄》言:太上老君傳授《雲台正治官圖》,《治山灶鼎》等得四十一代相承。具人名代數如後:

第一代老君(老君火山大丹治法傳授三百人。
                    唯三人系代:王方平、尹喜、徐甲。)

lingming 发表于 14-11-2011 09:29 PM




文接 99 樓

道教先賢的記載已經清楚看出,這一份道教家譜是以「代」 來記載的
當然道教每派都會有自己的傳承記載,是難以全部收集齊全
但單以道教先賢所收集到的記載,已經清楚看出張道陵是道教第六代
之前的道裔也是算進道教的,而且為數不少,
這些被道教組織以外的人所稱為是 黃老道、方仙道、道家等等。。。。
在道教組織中,它們也是其中一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11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gming 于 15-11-2011 07:31 PM 编辑

道教(道的教化),早已存在
而 組織、民族 等,最初的開端和總綱,後人都統稱之為 「宗」
所以有 「祖宗、宗派、宗教、宗旨、宗廟」 等詞語

現在,就來看看道教 「宗教團體」,記載的資料
可以看出,道教「宗教團體」,在數百年前,
亦已經認定道教教派/組織最早開始的 「宗」,
是在張道陵之前,從老子(太上)開始計算的


武當山太上觀老君像抱對


立教開宗 紫氣東來三萬里

著書傳道 函關初度五千言





從上面對聯已經看出,開宗是對應傳道
老子是太上下凡,有著人類的行為模式
傳道的 「宗」 就是他,而從他之後出現的組織,就是 「宗派」
而他的傳承弟子,就是 「代」
由他開始到各代弟子,就是 「傳宗接代」
整個過程清楚了嗎 ?

對應我之前在 99 樓貼出的資料,就清楚歷代道教先賢的記載
第一代是老君,從老君傳下的道教第六代才是張道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1-2011 07: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gming 于 15-11-2011 07:46 PM 编辑

接著,再來看看其他道教廟宇的記載,
從它們的宮廟記載中,也可以看出,
這些成員在其道教信仰中,主張在東漢張道陵之前,已經是存在的

西漢是在東漢之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1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16-11-2011 09:44 AM 编辑
道教(道的教化),早已存在
而 組織、民族 等,最初的開端和總綱,後人都統稱之為 「宗」
所以有 「祖宗 ...
lingming 发表于 15-11-2011 07:29 PM


若是找经典最早得道还有很多仙人,在皇族,应该属于是黄帝,也是道的教化。
咱们正一道是有传承,朋友您是从经典找资料。。有很大误解,这对于道教没有太大帮助。
从经典来讲,太上化身广成子教授黄帝等等。。。还有容成公,还更早。。。

 广成子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崆峒山的石室中,自称养生得以道法,年一千二百 岁而未成衰老。《神仙传》称其为轩辕时人,居住在崆峒山的石室之中,黄帝曾向他请教“至道之要”,广成子先是不予回答,过了三个月,黄帝再来问“治身之道”,广成子告诉他说:“至道之情,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心以静。形将自正,心净心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年,而形未尝衰。得吾道者上为皇,失吾道者下为士。予将去汝,入无穷之间,游无极之野,与日月齐光,与
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焉。”说完,传授给黄帝《自然经》一卷。
  又说广成子为黄帝之时太上老君化身。《太上老君开天经》:“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日广成子。消自阴阳,作道戒经道经。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1 03: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現代的一些道教徒,違反歷代道教所堅持的歷史
說黃老道、道家等都不是道教
他們所持有的一個理由,
就是以 「宗教團體」 的名義,來為自己開脫
那麼請問,是否歷代的道教徒都不知道什麼是  「宗教團體」,所以就亂認「祖宗,起源」 ?
他們都不懂,只有現代的你才懂,所以什麼是要歸於道教,就要由你重新來設定?
其實是現代道教徒都不深究道教歷史,只接受了學術界所主張
就算學術界不認同道教主張的歷史又怎樣 ?
信仰,有需要得到學術界的認同,才能去信仰嗎 ?
更正道教歷史,還原信仰解釋
就讓我把所找到的道教資料貼出,以正視聽,
能導得多少個就多少個.....
我在之前的帖子都說明,黃老道,道家,方仙道等都是道教的組織
這些都不會跳脫出道的範疇,因為道教古已存在
所以歷代道教徒也稱自己是道家
而道教經典也有記載張道陵之前的人物,甚至得道的神仙等
就是如此

lingming 发表于 15-11-2011 07:27 PM


咱所谓道教,是有组织性团体,有教主,有经典,有信仰,科仪,论理的。
你所谓是道的教化,是一种道的思想,由古至今的道的思想,有神仙信仰。
个人立场平台不同,无法达到共鸣。
以前黄老道,大部分都是自称道家,包括葛翁祖师,张天师等。
当时道家与道教,没有讲究区别性。道教徒有学习道德经,南华经等,重视修养,祭拜,术数等。
现在人才去区别道家重视思想,道教重视祭拜鬼神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6-11-2011 10: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gming 于 16-11-2011 10:44 PM 编辑
從上面對聯已經看出,開宗是對應傳道
老子是太上下凡,有著人類的行為模式
傳道的 「宗」 就是他,而從他之後出現的組織,就是 「宗派」
而他的傳承弟子,就是 「代」
由他開始到各代弟子,就是 「傳宗接代」
整個過程清楚了嗎 ?

對應我之前在 99 樓貼出的資料,就清楚歷代道教先賢的記載
第一代是老君,從老君傳下的道教第六代才是張道陵

lingming 发表于 15-11-2011 07:29 PM








之前已在上文中提到,道教先賢確定 「老子」 是以傳道的組織為
道的教化(道教)是古已存在,有德之士有緣得到 道教,就有機會會有所成就
而由太上下凡,道成肉身為老子,提點世人
的概念後,出現的組織就是 宗派

道教宗派相當多,各宗都有自己的傳承,
如記載中 正一道 就是由張道陵所開派,到其孫張魯而興盛
其他被道教先賢所承認的一些宗派,亦是有記載在道教經典記載  《諸真宗派總簿》內

記載中就有 尹喜派:-文始派(隱仙派)﹑樓觀派


文始派(隱仙派)的傳承記載

依據《道藏輯要‧三豐全集》〈派考記‧道派〉記載如下︰

    大道淵源,始於老子。一傳尹文始,五傳而至三豐先生。雖然,老子之所傳亦甚多矣,其間傑出者,尹文始、王少陽,支分派別,各有傳人。今特就文始言之,文始傳麻衣,麻衣傳希夷,希夷傳火龍,火龍傳三豐。或以為隱仙派者,文始隱關令,隱太白麻衣,隱石堂,隱黃山希夷,隱太華火龍,隱終南先生,隱武當,此隱派之說也。夫神仙無不能隱,而此派更為高隱。孔子曰:「老子,其猶龍乎?」言其深隱莫測也,故又稱「猶龍派」雲。

由此可知,隱仙派道脈,由老子傳關令尹子﹙喜﹚開派,關令尹子傳麻衣道者﹙李和﹚,麻衣道者傳陳希夷﹙摶﹚,陳希夷傳火龍真人(賈得昇),火龍真人傳張三豐。



樓觀派的傳承記載

《樓觀本起傳》:「樓觀者,昔周康王大夫關令尹之故宅也。以結草為樓,觀星望氣,因以名樓觀。此宮觀所自始也。問道授經,此大教所由興 也」。

《樓觀先師傳》和《樓觀本記》亦稱:昔周康王聞尹先生有神仙大度之志,乃拜為大夫,並賜嘉名,因號此宅為樓觀焉。次昭王時,大夫遇老君,因遂得道。其次,穆王乃欽尚遺塵,為建祠修觀,召幽逸之人,置為道士。自爾相承,於今不絕。





由此看出,道教先賢記載的 道教相承次第錄齋
第二代的 尹喜 亦有其傳人流傳
也許,這些宗派發展並沒有如 正一道 般強大和條件多,又如何 ?
只要是能被道教先賢所承認,就已經是道教一員,
其傳承,當然也是道教組織的歷史

現代一些反道教歷史的道教徒說
要 有組織性團體,有教主,有經典,有信仰,科儀,論理的 ,才是道教

那麼能被記載在 道教經典《諸真宗派總簿》內的其他宗派,也缺不了多少吧
只要已經被道教所認同的,他們的傳承記載,也就是道教的歷史

就算 ,這些現代反道教歷史的道教徒,覺得還是不能令其滿意
也已經不是道教的問題,而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1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尹喜派現在還是有在流傳的道教宗派


道教尹喜派在东北流传辑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ed15b0100maty.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1-2011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看出,道教先賢記載的 道教相承次第錄齋
第二代的 尹喜 亦有其傳人流傳
也許,這些宗派發展並沒有如 正一道 般強大和條件多,又如何 ?
只要是能被道教先賢所承認,就已經是道教一員,
其傳承,當然也是道教組織的歷史

現代一些反道教歷史的道教徒說
要 有組織性團體,有教主,有經典,有信仰,科儀,論理的 ,才是道教

那麼能被記載在 道教經典《諸真宗派總簿》內的其他宗派,也缺不了多少吧
只要已經被道教所認同的,他們的傳承記載,也就是道教的歷史

就算 ,這些現代反道教歷史的道教徒,覺得還是不能令其滿意
也已經不是道教的問題,而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lingming 发表于 16-11-2011 10:40 PM


在下咱都沒有反道教歷史,是你再次找經典來比對是否,會出現很多誤解。

【傳貼】

楼观道
华山派文始派号为古代三大流派。共同以“关尹子”尹喜为祖师。尹喜,字公度,战国时秦人,生卒年不详,约与老子同时。 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坚信老子化胡之说,对《老子化胡经》、《西升经》、《老子开天经》和《妙真经》非常重视,修炼上杂采众家,以炼形和服食丹药为主。

楼观道的真实创始者已经不大可能知晓。根据这个道派的资料,由尹喜所创。历史上实际传播和发展楼观道的主要是北魏梁谌王浮,以及王延、严达、苏道标、程法明、周化生、王真微、史道乐、于长文、张法成、伏道崇等十人(号称“田谷十老”)。
《吕氏春秋·不二篇》在论诸家学术特点时,称“老聃贵柔”、“关令贵清”。高诱注云:“关尹,关正也,名喜,作《道书》九篇。”司马迁为老子作传,有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于是关尹遂成为关令尹喜,道德五千言之《老子》遂成为老子为尹喜所写之书。传为刘向所著之《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常服精华,隐德修行,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有真人当过,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授之。后与老子俱游流沙化明(‘明’为‘胡’字之误——引者注),服苣胜实,莫知其所终。尹喜亦自著书九篇,号曰《关令子》。”此传除将尹喜之官阶由函谷关令升为周大夫外,又增加了他善内学、隐德修行的行谊,特别是增加他与老子俱游流沙化胡的内容。

    其后道士们据此加以增饰、渲染,敷衍成系统的老子化胡成佛的故事。其中除西晋王浮作《老子化胡经》以外,东晋、南北朝时,又有《玄妙内篇》《出塞记》《关令尹喜传》《文始内传》等许多有关老子和尹喜的传记,加以渲染。在这些经、传中,尹喜始终是老子化胡(实为化佛)的随行大弟子和得力的助手或代理人,成为老子化胡故事中最显赫的人物。因此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楼观道就选择这个显赫人物作为自己的创派祖师。《楼观本起传》:“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

《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亦称:昔周康王闻尹先生有神仙大度之志,乃拜为大夫,并赐嘉名,因号此宅为楼观焉。次昭王时,大夫遇老君,因遂得道。其次,穆王乃钦尚遗尘,为建祠修观,召幽逸之人,置为道士。自尔相承,于今不绝。意即楼观道是在周康王时开创的,尹喜为其创教祖师。这无非是为了托之古远,在佛道斗争中以抬高自己的身价而已。事实上,该派在南北朝时期,也是力主老子化胡之说,为排佛教思想之最烈者。

  尽管楼观尊奉尹喜为祖师,但不能证实楼观道在周康王时就已创立。因为道教所尊奉的始祖老聃是春秋末期人,如果真有一个关令尹喜,也只能与他同时,怎能在他们出生之前很久的西周康王时会产生出一个道教派别来?因为道家老子之变为道教老子,道家学派之演变为道教,是在他们以后很久的事。楼观传记作者为了使人相信尹喜在西周初年确已创立楼观道,又在尹喜之后,安排了十二名所谓周秦道士:尹轨、杜冲、彭宗、宋伦、冯长、姚坦、周亮、尹澄、王探、李翼、封衡、张皓(见《仙苑编珠》所引《楼观传》)。称他们相继住楼观,续传尹喜之道。当然,这些记载,皆非信史。据其他有关资料核查,陕西周至县楼观,自三国末期起,始有道士隐居修道。最早者为三国末的郑法师(履道)。继之者有其弟子梁谌,活动于西晋,卒于东晋初。接着又有王嘉、孙彻、马俭等,活动于东晋十六国时。截至东晋末,楼观道士仍然很少,对社会影响甚微。表明在那之前,楼观道尚未形成一个有一定特征和一定内聚力的道派。

它正式形成为一个对社会产生影响的道派,始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时。据有关资料记载,太武帝始光(424~428)初,道士尹通事马俭法师于楼观,其后道术精进,渐获令誉。“太武好道,钦闻其名,常遣使致香烛,俾之建斋行道。自是四方请谒不绝。嗣后,道士牛文侯、尹法兴等人才接踵而至,道士增至四十余人。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中,道士王道义又从姑射山率门弟子六七人来楼观,并大修观宇,土木工匠就役者,日常百数。楼观坛宇,一皆鼎新。王道义又“令门人购集真经万余卷”,置楼观。再后,西魏文帝又钦敬楼观道士陈宝炽,召入延英殿问道,太师安定公及朝士大夫皆从而师之。大统十五年(549)卒,诏谥正懿先生。又召其弟子李顺兴至都城,试以法术,“有验,由是朝野钦信。”由是观之,在北魏时期,楼观道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下,始正式形成为一个拥有相当数量的徒众、并对朝野上下有一定影响力的道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1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16-11-2011 11:36 PM 编辑

【傳貼】成都青羊宮  道教史——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民间兴起的汉代道教)

早期道教形成过程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道教经书的出现。最早的道教经书是汉成帝(前32一前7在位)时,齐人甘忠可造作的名为《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共12卷的经书。此部经书早已不存于世,故今不可能详知其内容。然而,据《汉书·李寻传》,这部经书所言为“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①。在这里,值得特别加以注意的是此书有了不同于以往的两个新内容:一是构造出了天帝一真人一方士的传授系统,将君权神授的观念与真人奉天帝之命传达“天意”给经书制造者的神话结合了起来;二是神仙被赋予了新的职能,他们不再是游戏于世外超现实的神人,而是直接参与并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活生生的人。从其他历史资料及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我们大致可知此部经书的内容,除以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与神仙思想相结合,宣扬阴阳灾异,述统治吉凶,假天帝、真人之力为统治者服务外,还以天帝使真人“教我此道”。可见,该书从思想面貌上已经表现出其已具备了宗教神学的特征。其祈求太平世道的愿望和托天帝使神仙下凡以道教人的手法,在随后出现的道教早期重要经书《太平清领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挥。

    《太平清领书》又称《太平经》,分为自甲至癸10部,每部17卷,共170卷。没有署明作者和成书时间,书中自称是天师代天传言,授予真人的“天书”。这当然是一种不足为凭信的神话。在官修正史中,最早出现关于《太平经》记载的是范晔所修的《后汉书》。《后汉书·襄楷传》云:“初,顺帝时,琅玡宫崇诣阙,上其师干(一作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说明宫崇上书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到汉桓帝延熹九年(166),襄楷“自家诣阙上疏曰:臣前上琅砑宫崇受干吉神书,不合明听”。后又上书曰:“前者宫崇所献神书,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亦有兴国广嗣之术。其文易晓,参同经典,而顺帝不行,故国胤不兴,孝冲、孝质频世短祚。”根据这些记载,使我们对《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至少它于东汉顺帝时成书,并献给皇帝。此书的内容,亦不可能是由一个人于一时一地所作,乃是东汉时期秘密流传的原始道教徒多人著述,经过逐步积累,最后汇集而成。概言之,《太平经》一书乃是以道家哲学、阴阳五行学说、传统的宗教思想、巫术以及儒家的伦理观念,并吸收当时的天文学、医药学、养生学等自然科学成就等,来建立其宗教神学庞杂理论体系,运用神道设教的方式,宣扬天人合一和善恶报应思想,以及帝王统治术和封建道德观念,以实现“太平世道”为理想目标。其主要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提出了“一分为二”及天、地、人“三合相通”的宇宙观,论述了天、地、人和万物的起源及其相互协力的生存法则。它继承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的思想,结合《周易》的阴阳之道和汉代流行的“元气”说来阐述其宇宙生成理论,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元气”,“元气”的聚合生成天、地、人和万物。

    第二,提出了建立“太平世道”的政治设想,描绘了公平、大乐、无灾的理想社会蓝图。它要求明君以民为本,实行仁治,举贤善任,远奸佞小人,而臣民事君也应尽忠尽孝。强调敬奉天地、忠孝顺慈仁诚信等宗教伦理道德,并发展了天人感应的善恶报应观念,提出“承负说”。认为善恶报应,不仅应在自身,而且影响到子孙后代,而自身也要承负祖宗善恶的报应。其范围是:承负前五代,流及后五代。但是,如果自身能行大功,就可避免祖先的余殃,并为子孙后代造福。这种思想,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中国封建社会里,自有其特殊意义。
    第三,提出了“乐生”、“好善”的传教依据和有关生死的理论及修炼方术。《太平经》认为人人都有成仙的可能性,精、气、神具足是人生命存在的条件。所以,人欲想长生不死,就应固精、爱气、养神,行持“守一”、“食气”、“胎息”等等修炼方术。

    第四,从“天人一体”的神学思想出发,构筑了以“天君”为最高神灵的鬼神系统。《太平经》认为,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存在着无数的神灵。神是“皇天之吏”,为“无形象变化无穷极之物也”③,神根据人的行为,赏善罚恶,毫厘不爽。最高神灵为天君,又称天公,下辖有众多官属,各司其职,不仅统治神的世界,且管辖人的世界。

    总之,《太平经》里所表明的宗教神学观念,已奠定了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的基调,特别是其“乐生”的主旨,更是道教区别于其他任何宗教的最为显著的特点。《太平经》的思想,均为早期道教两大派别“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所接受。在道教发展史上,《太平经》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1 1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部早期道教经书是《周易参同契》。它出现在东汉中、后期,对以往的养生术、炼丹术作了总结和发展。该书作者魏伯阳(生卒年不详),一说名翱,号伯阳,自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人,生平事迹正史无载。据晋代葛洪所著《神仙传》载:“魏伯阳者,吴人也。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其说如似解释《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而儒者不知神仙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奥旨也。”④概而言之,《周易参同契》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及《周易参同契鼎器歌》一首,共约六千字。其内容系借《周易》爻象的神秘思想论述炼丹修仙的方法,它将“大易”、“黄老”、“炉火”三者参合,强调修丹与天地造化是同一个道理,易道与丹道是相通的,故能用说明天地造化的《易》的道理来解释炼丹内养。魏伯阳认为,万物的产生和变化,皆是精气得以舒发的结果。欲求长生不死,必须顺从阴阳变化,掌握乾坤六十四卦运行规律来进行修炼,即所谓炼丹。《参同契》既讲了外丹炉火,也述说了内丹修炼;既肯定外丹,也肯定内养;既批评了外丹的失误,也对内炼的某些不正确做法有所指责。这样,以致后来的主外丹者和主内丹者都可以从中找根据、受启发,而受到极大重视,被尊为“万古丹经王”。《四库全书总目》说:“后来言炉火者,皆以是书为鼻祖。”5
    有了经书,又有了类似道教组织的活动存在,到东汉顺帝、桓帝之际,早期道教派别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便相继出现,标志着道教的正式诞生。
    诞生于东汉顺帝、桓帝时的早期道教两大派别一一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主要活动于民间,在下层群众中间流行,都受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中部分反映劳动群众愿望和要求的思想影响,并与农民反封建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等要求相结合。五斗米道的首领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太平道的首领则发动了农民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使之迅速走向崩溃。
    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正一道或正一盟威之道,创立者是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道门内又称其为张道陵、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等。其子张衡被称为嗣师,孙子张鲁被称为系师。在这里,有必要对“张天师”之称作一点说明。“张天师”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前者仅专指张陵,后者则指张陵及其后代嗣教天师。张陵创立五斗米道的时间是在东汉顺帝时,创教地点在西蜀鹤鸣山。《三国志·张鲁传》载:张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6。《后汉书·刘焉传》的记载与此相同,只是“鹄”作“鹤”、“道书”作“符书”。《华阳国志·汉中志》亦说:“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百姓。”

    关于张陵的生平,正史记述非常简略,且未记载其生卒年代。根据晋葛洪《神仙传》和晚出的《汉天师世家》及其他一些史料,张陵生平大致为:张陵(生卒年不详),字辅汉,沛国丰人,传为汉留侯张良之后。少年时即精研《道德经》,旁及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曾人太学,通达五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明帝(58—75在位)时,出任马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后隐居北邙山,学长生之道,朝廷征为博士,称病不应。和帝(89—105在位)征为太傅,三诏不就。

  顺帝时,修道于蜀中鹤鸣山,自称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8,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造作道书24篇,开始传播五斗米道。其道尊老子为教主,奉《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基本经典。张陵弟子有三百余人,在蜀汉一带和东都洛阳立有二十四治(即教区),为其后五斗米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张陵与弟子王长、赵升等同时升天而去。这些传说中虽然有后人加上的神话,但是,张陵确实于蜀中创立五斗米道和设立二十四治,却为大多史料所肯定。  
  

张陵选中蜀地作为创教之地,并非偶然,而是与当时蜀地的社会状况及宗教习俗、风土人情有密切关系。当时,蜀中图谶数术之学和黄老道术相当盛行,《后汉书·杨厚传》载:新都人杨厚“修黄老,教授门生,上名录者三干余人”。广汉人翟酺“好《老子》,尤善图纬、天文、历算”。另一广汉人折象“能通《京氏易》,好黄老言。……乃散金帛资产,周施亲疏”。诸如杨厚、翟辅、折象一类人,在蜀中还有很多。可见,黄老道在蜀地是广为传播的。另外,蜀地居有多种少数民族,其宗教习俗颇尚鬼巫,《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谓“俱事鬼神”,穷人(即巴人)“俗好鬼巫”9。《晋书》也说:“賓人敬信巫觋。”10这些,都为五斗米道诞生于蜀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五斗米道亦被称为“鬼道”。《渊鉴类涵·道部》引《正一经》说:“陵学道于蜀中鹤鸣山,时蜀中人鬼不分,灾疾竞起,感太上老君降正一盟威之法,始分人鬼,置二十四治。”张陵创教时建立的二十四治,实为二十四个教区,其分布为:在蜀郡的是阳平治、鹿堂治、鹤鸣治、漓沅山治、葛瑣山治;在广汉郡的是更除治、秦中治、真多治、昌利治、隶上治;在遂宁郡的是涌泉治;在犍为郡的是稠梗治、北平治、本竹治、平盖治、平刚治;在越雋郡的是蒙秦治;在巴西郡的是云台治;在汉中郡的是烬口治、后城治、公慕治;在成都南门左的是主簿治、玉局治;在东汉都城洛阳的是北邙治。不过,关于北邙治,《无上秘要》称北邙山是在京兆(今陕西西安)一带,而《云笈七签》则记载说是在东都洛阳县渠水旁。这二十四治中有二十三治分布在今川西北和陕南一带,最为重要的治为阳平治、鹿堂治和鹤鸣山治,其中阳平治规模最大,说明五斗米道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今天成都市及其周围蜀郡地带。张陵初创的五斗米道,是一种具有主神崇拜特征的多神教,据《华阳国志》载,张陵自称“太清玄元”,除崇奉老子为教主外,他还造出了许多神灵,《正一法文经章官品》称有“百二十官”,其道术主要是上章招神和符咒劾鬼,并以长生成仙为最高目标。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孙张鲁相继嗣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1 1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16-11-2011 11:54 PM 编辑

黃老道,方仙道是屬於道教前身,道教的教義之內是包括黃老道,方仙道的修煉理論,術數等。
還有咱並非說黃老道、方仙道不是道教。是還未正式形成一個代表道教宗教團體。
咱在想找不到一個理由,為何要反道教歷史l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11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观道

传承与影响:

      据《楼观先师本起内传》,自周代至汉朝,先后有尹轨、杜冲、彭宗、宋伦,冯长等居楼观修炼得道,晋惠帝永兴(公元304—306)年间,尹喜之弟尹轨降临楼观,授梁谌经法,梁又传尹通,为北魏太武帝所礼重,楼观派开始显赫于世。

至隋唐,楼观派观主岐晖,因“应接(李渊)圣驾”有功,并且“斋醮禳福”有验,而闻名于朝廷,楼观派遂达于鼎盛,成为当时天下道教的大热点。安史之乱后,楼观派渐趋衰微,到元代或合并于全真道。

楼观派在道教发展史及佛道相争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冥纸灰注:按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认为:道书记载的传承,皆是楼观道士编造的,从现有史料看,它的传承大约始于魏晋之际,当时五斗米道开始分化,并演变出其他如上清、寇谦之的新天师道等官方道派,楼观也应该是这样产生的,它大概也源于当时关中的神仙道团)。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

《中国道教史》卿希泰主编

《道教大辞典》

《辞海》1999

《大唐宗圣观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11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ngming 于 17-11-2011 03:01 AM 编辑
楼观道的真实创始者已经不大可能知晓。根据这个道派的资料,由尹喜所创。历史上实际传播和发展楼观道的主要是北魏梁谌王浮,以及王延、严达、苏道标、程法明、周化生、王真微、史道乐、于长文、张法成、伏道崇等十人(号称“田谷十老”)。


  尽管楼观尊奉尹喜为祖师,但不能证实楼观道在周康王时就已创立。因为道教所尊奉的始祖老聃是春秋末期人,如果真有一个关令尹喜,也只能与他同时,怎能在他们出生之前很久的西周康王时会产生出一个道教派别来?因为道家老子之变为道教老子,道家学派之演变为道教,是在他们以后很久的事。楼观传记作者为了使人相信尹喜在西周初年确已创立楼观道,又在尹喜之后,安排了十二名所谓周秦道士:尹轨、杜冲、彭宗、宋伦、冯长、姚坦、周亮、尹澄、王探、李翼、封衡、张皓(见《仙苑编珠》所引《楼观传》)。称他们相继住楼观,续传尹喜之道。当然,这些记载,皆非信史。据其他有关资料核查,陕西周至县楼观,自三国末期起,始有道士隐居修道。最早者为三国末的郑法师(履道)。继之者有其弟子梁谌,活动于西晋,卒于东晋初。接着又有王嘉、孙彻、马俭等,活动于东晋十六国时。截至东晋末,楼观道士仍然很少,对社会影响甚微。表明在那之前,楼观道尚未形成一个有一定特征和一定内聚力的道派。
boobanzhu 发表于 16-11-2011 11:05 PM




觀樓道的傳播和發展在北魏廣為人知
和它的開創時間不一定要同一時間的

正一道在馬來西亞傳播和發展,是近1百時間
正一道的開創時間是在中國的 1800多年前

老子的由來是非常神秘的
史記記載他是在春秋時代,遇見尹喜後就離開了,所以大家接受了這種說法
但司馬遷是在漢朝,比春秋時代遲了 500 多年
他也是靠老子傳說記載
在史記的

而道教觀樓道記載,尹喜和老子是在西周相遇,距離之前商代接近
而道教
太上十三經註解 記載,老子是在商時期就出現了,是楚地人
楚地早在商時代已經有人存在,相傳始祖為祝融
所以
觀樓道的記載,沒有什麽問題,也是接近老子傳說
當然持正史的一定不認同

所以老子的傳說沒有誰能確定
信 也是靠傳說寫成的 正史 ,道教經典就是假的
信道教經典的,也非否定 正史
他們都使仙人,不能夠以常人的條件來限定
不少文獻也記載老子的 神奇古怪傳說

而且,道教經典記載 老子都時常到來點化有緣人
一時說別了尹喜就離去,又到回來點化王玄甫




太上十三經註解



 老子真傳



  老子,楚人也。父乾元杲,為商(別作周)上御史。娶洪氏,諱嬰敷。晝寢,見五色霞光擁太一老君降於空際,倏變為流星,飛入口中。遂凝瓊胎,十二年而生於苦縣之賴鄉曲仁裡李樹下。即李為姓,以夢老君生,故稱老子,以耳長,故名重耳,號白陽甫。時商武丁元年三月十五日也。(以上見仙經及《路史》。

《高士傳》:「老子生於殷時。」

《山堂肆考》云:「生於殷武丁,至始皇九年,歷年九百九十六歲。」

  東漢間,青州有王氏子者,名成,字玄甫,道號東華,遇崑崙西母王啟珠。珠喜其同姓,賜號白雲上真,授以老子之青符玉篆,金科靈文。玄甫服習三年,勤心弗懈。老子感而降之,即以《黃庭·內景》刪為一卷,名曰《外景》,以授玄甫修持,兼示九轉八瓊丹火候。玄甫乃韜光晦跡,結庵靜煉。功成,號東華帝君,理東方少陽之氣。復稱紫府少陽,為扶桑大帝,君輔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11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黃老道,方仙道是屬於道教前身,道教的教義之內是包括黃老道,方仙道的修煉理論,術數等。
還有咱並非說黃老道、方仙道不是道教。是還未正式形成一個代表道教宗教團體。
咱在想找不到一個理由,為何要反道教歷史lo...
boobanzhu 发表于 16-11-2011 11:42 PM






有進步,非常好
歡迎回歸道教歷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11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17-11-2011 12:17 AM 编辑
所以老子的傳說沒有誰能確定
信 也是靠傳說寫成的 正史 ,道教經典就是假的
信道教經典的,也非否定 正史
他們都使仙人,不能夠以常人的條件來限定
不少文獻也記載老子的 神奇古怪傳說

而且,道教經典記載 老子都時常到來點化有緣人
一時說別了尹喜就離去,又到回來點化王玄甫


lingming 发表于 17-11-2011 12:02 AM


宗教並非要人相信歷史啦,是信仰。
世界宗教信仰都是這樣,你認為古代歷史書籍是真實嗎?
比方人吃同一粒蘋果,都會吃到不同感覺。依著歷史書字跡能找到古代真相?
陰陽不測,謂之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11-2011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教並非要人相信歷史啦,是信仰。
世界宗教信仰都是這樣,你認為古代歷史書籍是真實嗎?
比方人吃同 ...
boobanzhu 发表于 17-11-2011 12:12 AM





所以我拿道教信仰經典來說明道教信仰歷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11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拿道教信仰經典來說明道教信仰歷史
lingming 发表于 17-11-2011 12:17 AM


咱覺得歷史考古學家推論較有可靠性。。。晚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11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誰說道教是張道陵 "創教" 的 ﹖是 「始祖」 ﹖
道教是「道」的教派﹐就是說﹐「道」才是主角

張道陵創立 ...
lingming 发表于 6-9-2011 11:50 PM



    但你还是没说明谁创立了道教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11 10: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熟悉政府宗教組織是什麽....沒有教育,沒有人數在團體,雖有信仰,雖有思想,以什麽立教?以什麽 ...
boobanzhu 发表于 9-9-2011 01:27 AM



  说的有理啦,只由信仰,拜拜, 基本上不算是一个教团。要算是个宗教也要有个框框什么的。要不然如何鉴定呢?跟其他的都分不清。什么都没有定义很难算是另一个不同的教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0-2024 09:27 AM , Processed in 0.13200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