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6-11-2009 08: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多同学宁愿研究古文,也不想再研究马华文学,为什么?因为,都是老阿伯们自己找来的麻烦。他们弄乱了马华文学,写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论文。那这个烂摊子要后来人去收拾,还挺劳累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1-2009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9# 无邪幽魂 的帖子
马华文学的马肯定是指向马来西亚
去除掉马来西亚,那你的新马分家后才有马来西亚华人华文文学的说法不就被淘汰??
另,眼下的情况,国家文学不接纳马华文学
但是否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接受这种安排?
还是我们必须要反抗?
如果接受国家这种安排
又是否意味着“马来西亚”这个字眼根本就不必要的,可以去除掉(就如你所说的),我们就只是没有特色的离散文学?(相对于具有强烈的马华特色的离散文学而言)
如果抗拒国家这种安排
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它其实并非理论上的问题
而是政治操作上的偏差
[ 本帖最后由 我的脚很酸 于 6-11-2009 10:50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1-2009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0# 无邪幽魂 的帖子
叫做花踪文学的话,
那是多么的难堪啊。。。
而且改掉沿用多年的名字
有解决掉问题吗?
问题的结构不是名字本身
而是社会、政治的偏差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1-2009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1# 无邪幽魂 的帖子
如果做研究是简简单单的
摆在眼前
随随便便就可写好的
那还研究来干嘛?
就是因为复杂,
才需要去做研究
整理梳理
另,我基本上非常看不起做古典文学的人
对他们而言,也看不起我们这些搞现代的(尤其是本地的马华文学)
他们自认高高在上,认为我们是古文搞不好,才不搞
实际上,我的古文不是不好
而是我对古典文学研究产生很大的质疑
以目前的研究而言
基本上,看不到任何意义在里边。
说是补充历史吗
看不出有那个必要(因为更多的是古典文学中的芝麻绿豆研究)
说是运用在现在的社会吗
其实他们和社会完全脱节
有何意义可言???
而且,搞古典,为何一定要身在马来西亚的你?
中国一大堆人去搞
多你一个不多(而实际上他们都不甩你的研究)
少你一个也不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1-2009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在此做个阶段性的小结
我们的讨论中
从刚开始的马华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到马华文学的起点
然后是马华文学和国家的关系
这些种种的讨论,其实都指向马华文学的属性问题、身份认同问题,都没有结果(各有看法,也没说谁对谁错的)
我的看法是,马华文学在某个阶段确实是中国文学的延伸版本,也就是黄锦树所说的另类租借地,或庄华兴所说的大后方文学
但,随着战后本土意识的高涨
尤其是马华文艺独特性的大论战
马华文学的书写意识出现了
这时候就是马华文学的起点(之前的算是史前史)
当然,这个说法是接纳了庄华兴的论述
当我们整理出马华文学的起点后,
就必须面对国家独立的问题
也就是必须面对一个新兴的民族国家
在这个民族国家中,
我们遭遇的是国家机器的打压
马华文学不是国家文学
而只是族群文学(实际上这些都没有写进国家宪法中,所以是可以争取的)
但是,我们能够安于这个身份吗?
我们在国族建构中是否可以扮演什么角色?
如果我们是族群文学,
不就意味着,我们无法成为国族建构的参与者?
所以,我的看法是:必须积极参与国家文学(这方面的讨论,前面做得比较少)
当然,这个看法必定早来旅台学者的谩骂与嘲笑
他们否定国家文学
也是否定民族国家霸权
但,否定是否就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这是很值得再三思的问题。
至于无邪幽魂的论点,我在此简略的说明(作为这一楼的主持人,我觉得这是我的工作,如有错误请更正)
无邪的看法是,
马华文学在新马分家之前,都只是史前史
理由是,
新马分家后,才有如今的马华(马来西亚华人)的概念
在这之前,马华是不明确的,而且是包括新加坡(另一方面不包括东马)在内的
和现在的情况不符
所以,为了符合现在的民族国家进程,
他提议马华文学应该从新马分家做起点
至于马华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他认为,马华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区域文学”,
因为书写语言是同个系统的
但,矛盾的是,
他却坚持马华文学和中国文学是毫无关系的
因为他的马华文学是在新马分家后的
新马分家前是马华文学的史前史
虽然史前史的时期,有中国影响
至于马华文学和国家文学的关系,
他并没有详尽说明
只是说,
如果国家文学不接纳马华文学
那马华文学就应该改名字
他提议可以改为“花踪文学”
因为花踪是本区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奖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1-2009 1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鉴于我们的讨论方向开始转变,我在此建议修改楼名,
从原本的“貼著中國文學屁股的馬華文學 ”(多么煽动的名称,却很少人进来)
改成:马华文学论坛:XXX
并且,会因着每次不同的讨论方向而更换名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1-2009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討論的題目:新興華文文學、無國籍華文文學——離散身份的馬華文學
在張錦忠的概念中,他借用了英文文學的
新興英文文學的概念來處理馬華文學的問題
他說,華人從中國離散到世界各地后,
在各個地方建立起自身的文學系統
譬如香港、臺灣、馬華、新華、美華等等文學
這都可以借用新興英文文學的概念來處理
新興英文文學的概念是指,
英國在世界各地殖民
并且將本身的教育系統、語言、文化
印烙在殖民地
這些殖民地的子民在英文教育的體系下成長
他們英文頂呱呱,可以寫很好的英文
他們的表現甚至超越英國這個殖民宗主國
比方說,奈波爾就是例子
同樣的概念,
可以運用在馬華文學、臺灣文學、香港文學上
因為在這些地方的文學的表現
往往可以超越中國這個宗主國
仔細看,他的論述脈絡其實是離散的途徑
即華人從中國離散到世界各地,
并且因為命運的安排
離散者不可能扎根本土
而必然會有第二次的離散
他稱之為再離散
如此的,不斷的流動著
(不好意思,張錦忠的論述讀了大部分忘記了,可能歪曲了他的說法,有識之士請糾正!)
至于黃錦樹的無國籍華文文學
他在這篇論文中比較了馬華文學和臺灣文學的文學史、國家地位等問題
并作出結論,兩個文學系統都是“無國籍”的
臺灣的問題是,
國家的地位很曖昧
它到底是不是個國家?
同時也因為他們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因素的特殊
以至在處理文學史的起點上,和立場上出現很大的區分
中國意識強烈的,當然認為臺灣文學附屬中國文學
臺灣意識強烈的,當然認為臺灣有自己的主體,不是中國文學的附庸
實際上,臺灣不止受過中國的影響,歷史上,因為是島國的關系
他們先后遭遇不同的文化、國家統治與影響
所以,他們是海洋文化
至于馬華文學的問題,
當然就是移民者尷尬的問題
理論上,移民是不世襲的
但因為思想詭異的馬來人
華人永遠只可以是移民者
其后代永遠是移民后裔
而無法成為土著
正因此,他們不斷被國家排除、打壓
他們無國籍的身份是非常明確的
以上是黃錦樹的論述
仔細看,
其實他的論述是建立在后國家的立場
即反對民族國家的霸權
而強調文學回歸文學
強調文學的自主性
解脫文學于政治綁架中
當然,毫無疑問的,他的理論是置放在離散的脈絡中的。
這里想要討論的,
究竟馬華文學是否離散文學?
張錦忠和黃錦樹的論述的局限是什么? |
|
|
|
|
|
|
|
发表于 7-11-2009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华文学的马肯定是指向马来西亚( 至少马来西亚独立前,马华文学不成立咯。暂且不论新华文学。)
去除掉马来西亚,那你的新马分家后才有马来西亚华人华文文学的说法不就被淘汰??(我觉得,因为很多问题原自国家政策问题,既然如此,那就抛开国家的概念,去除“马”,以文化身份的概念来命名,不是很好咩哦?)
另,眼下的情况,国家文学不接纳马华文学
但是否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接受这种安排?
还是我们必须要反抗?(既然不接纳,那就反抗咯,甚至革命咯,用血来洗醒他们的脑?我不接受你这样的提问。我觉得,现今纳吉既然提出一个马来西亚的概念,那马来西亚是属于三大民族的,怎么到现在为什么不见老阿伯们或者旅台的学者们去争取文学在马来西亚应有的地位呢?自怜自叹其不是很搞笑?)
如果接受国家这种安排
又是否意味着“马来西亚”这个字眼根本就不必要的,可以去除掉(就如你所说的),我们就只是没有特色的离散文学?(相对于具有强烈的马华特色的离散文学而言)<这是属于你个人揣测。我没有这个意思。呵呵。 我要表达的意思是,既然你不认同以马来西亚独立后,或者新马分家后作为马华文学的起源(马来西亚独立前,没有马来西亚,不是吗?不是说,我们要还原历史的时空吗?当时没有马来西亚,怎么会有马华文学呢?)或者因为国籍问题,而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其制造问题,倒不如立马解决问题,既然问题源头在“马”,那就不要用“马”这个概念咯,这样你所谓的马华文学历史悠久,别具特色咯。呵呵>
如果抗拒国家这种安排
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它其实并非理论上的问题
而是政治操作上的偏差(我觉得应该靠马华公会。是不是?那么马华共公会的“马”是马来西亚的概念?还是当时已经有了“马来西亚”的意识?可惜,各种各样负面新闻,没有人看好马华公会了。) |
|
|
|
|
|
|
|
发表于 7-11-2009 1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1-2009 1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8# 无邪幽魂 的帖子
怎么又回到之前的讨论?
来,针对新课题,
发表你的意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1-2009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9# 无邪幽魂 的帖子
拉去离散的课题上
花踪文学奖的主题歌云:
海水到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花踪
我们是否可以那么说
花踪这个歌词,就是离散者的自白?
如果叫做花踪文学(一定没有人会同意,包括花踪得奖者)
是否说,马华文学的离散属性是肯定了的? |
|
|
|
|
|
|
|
发表于 7-11-2009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做研究是简简单单的
摆在眼前
随随便便就可写好的
那还研究来干嘛?
就是因为复杂,
才需要去做研究
整理梳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另,我基本上非常看不起做古典文学的人
对他们而言,也看不起我们这些搞现代的(尤其是本地的马华文学)
他们自认高高在上,认为我们是古文搞不好,才不搞
实际上,我的古文不是不好
而是我对古典文学研究产生很大的质疑<马华文学可以没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但不能够”完全断奶“(我觉是觉得黄锦树断奶论很”偏激“,原因于此),古典文学是炎黄子孙共有的遗产,而且马华文学也必须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养分。现代文学可以属于台中的,但是,啰嗦一下,古典文学是属于我们所有台中与海外华人的,怎么可以说看不起研究古典文学的人呢?他们背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咧。不像黄锦树要断奶咯。不是baby了哦,可以跑可以跳了哦。不负责任了哦。呵呵。我本身是研究金元戏曲的,也觉得以前很多人研究过,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研究,为什么?因为还有很多问题未解决。即便很多问题解决了,现在很多西方哲学理论提供不错的视角,可以重审古典作品,又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以目前的研究而言
基本上,看不到任何意义在里边。
说是补充历史吗
看不出有那个必要(因为更多的是古典文学中的芝麻绿豆研究)
说是运用在现在的社会吗
其实他们和社会完全脱节
有何意义可言???
而且,搞古典,为何一定要身在马来西亚的你?
中国一大堆人去搞
多你一个不多(而实际上他们都不甩你的研究)
少你一个也不少(中国人搞,当然是以中国人的视角啦。马来西亚人搞,当然是用马来西亚人的视角啦,虽然我们的研究可能与中国人社会脱离关系,但是,也是很有趣啊,中国教授也喜欢看外国人怎么看他们的东西。呵呵。况且研究不是为了名利。他们不甩,也不会少一块肉。呵呵) |
|
|
|
|
|
|
|
发表于 7-11-2009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11-2009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的脚很酸 于 7-11-2009 11:23 AM 发表 
拉去离散的课题上
花踪文学奖的主题歌云:
海水到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花踪
我们是否可以那么说
花踪这个歌词,就是离散者的自白?
如果叫做花踪文学(一定没有人会同意,包括花踪得奖者)
是否说,马华 ...
哟。有归宿感不好咩?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1-2009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糾正你一件事
當初黃錦樹提出斷奶論時
雖然有點偏激
但后來他修正了自己的說法
<中國性與表演性>那篇文章他就說到
雖然中國會是個陷阱
但馬華文學不妨可以從中吸取養分(見該文末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1-2009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4# 无邪幽魂 的帖子
離散就是沒有歸宿感了,
不是嗎?
離散不就是無根的浮萍嗎?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1-2009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搞,当然是以中国人的视角啦。马来西亚人搞,当然是用马来西亚人的视角啦,虽然我们的研究可能与中国人社会脱离关系,但是,也是很有趣啊,中国教授也喜欢看外国人怎么看他们的东西。呵呵。况且研究不是为了名利。他们不甩,也不会少一块肉。呵呵”
我說脫離社會,是指和當今的社會(不管是中國還是馬國)毫無關系 |
|
|
|
|
|
|
|
发表于 7-11-2009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的脚很酸 于 7-11-2009 11:44 AM 发表 
“中国人搞,当然是以中国人的视角啦。马来西亚人搞,当然是用马来西亚人的视角啦,虽然我们的研究可能与中国人社会脱离关系,但是,也是很有趣啊,中国教授也喜欢看外国人怎么看他们的东西。呵呵。况且研究不是为了 ...
借古喻今(日社会),研究古典论文也有这样的作用的。呵呵。不然写来干嘛。而且都难免会谈到“现代的意义”。 |
|
|
|
|
|
|
|
发表于 7-11-2009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11-2009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在此做个阶段性的小结
我们的讨论中
从刚开始的马华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到马华文学的起点
然后是马华文学和国家的关系
这些种种的讨论,其实都指向马华文学的属性问题、身份认同问题,都没有结果(各有看法,也没说谁对谁错的)
我的看法是,马华文学在某个阶段确实是中国文学的延伸版本,也就是黄锦树所说的另类租借地,或庄华兴所说的大后方文学(当时没有马华文学咯。时空错乱了啊。况且马来西亚未成立。当时只有中国文人的文学。)
但,随着战后本土意识的高涨
尤其是马华文艺独特性的大论战
马华文学的书写意识出现了
这时候就是马华文学的起点(之前的算是史前史)(你不觉得这种论述其实时空错乱了咩?当时哪里有马华文学?马来西亚也未成立。庄华兴看来是以现在的时空看过去哦。根本就是错误。)
当然,这个说法是接纳了庄华兴的论述
当我们整理出马华文学的起点后,
就必须面对国家独立的问题
也就是必须面对一个新兴的民族国家
在这个民族国家中,
我们遭遇的是国家机器的打压
马华文学不是国家文学
而只是族群文学(实际上这些都没有写进国家宪法中,所以是可以争取的)
但是,我们能够安于这个身份吗?(能。都安了那么久。不然忍辱负重的典故怎么来?)
我们在国族建构中是否可以扮演什么角色?
如果我们是族群文学,
不就意味着,我们无法成为国族建构的参与者?
所以,我的看法是:必须积极参与国家文学(这方面的讨论,前面做得比较少)
当然,这个看法必定早来旅台学者的谩骂与嘲笑(我也认同旅台学者对“国家文学”的看待。如果这样,马华文学不是要由mca控制?文学的自由延伸去了哪里?)
他们否定国家文学
也是否定民族国家霸权
但,否定是否就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这是很值得再三思的问题。
至于无邪幽魂的论点,我在此简略的说明(作为这一楼的主持人,我觉得这是我的工作,如有错误请更正)
无邪的看法是,
马华文学在新马分家之前,都只是史前史
理由是,
新马分家后,才有如今的马华(马来西亚华人)的概念(我要补充点,马来西亚独立后,就可以作为共和新马华文学的起源了,新马分家后,才有真正意思上的马华文学。)
在这之前,马华是不明确的,而且是包括新加坡(另一方面不包括东马)在内的
和现在的情况不符(不是不明确啦,只是当时的文学不能叫做马华文学,否则时空错乱了啊)
所以,为了符合现在的民族国家进程,
他提议马华文学应该从新马分家做起点(跟我真正想法类似)
至于马华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他认为,马华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区域文学”,
因为书写语言是同个系统的
但,矛盾的是,(没有矛盾,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他却坚持马华文学和中国文学是毫无关系的
因为他的马华文学是在新马分家后的
新马分家前是马华文学的史前史
虽然史前史的时期,有中国影响(我要澄清一下。马来西亚独立前,怎么可能有马华文学呢?要说真正有马华文学的自主性,是从黄锦树提出断奶论那时候开始,而不是之前的大论战。马华文学的起源,从黄锦树提出断奶论那时候开始也不晚啊。)
至于马华文学和国家文学的关系,(要说有关系,难道不是命名上面的关系?老阿伯提出的“马华文学”的马,怎么会跟"马"国家没有关系呢?)
他并没有详尽说明(我不说明,因为没有什么值得说明的。文学不能被政治操作。理由这么简单。不需要说明详尽。呵呵)
只是说,
如果国家文学不接纳马华文学(这纯粹属于你的揣测。我没这么认为。国家接不接纳马华文学,我没意见。呵呵)
那马华文学就应该改名字(这是我给你们的意见。如果因为国家问题而造成马华文学研究上面的困扰,那我建议改名咯。不然要怎样?呵呵)
他提议可以改为“花踪文学”
因为花踪是本区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奖(嗯)
[ 本帖最后由 无邪幽魂 于 7-11-2009 01:11 P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