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2-6-2009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6-2009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6-2009 06: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6-2009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6-2009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字与十字还好;
暴字站不稳啦;
寒字的结构不够凝聚,松散了。
线条要多多练习。
谢谢上帖。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6-2009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bling 于 18-6-2009 02:59 PM 发表 
一字与十字还好;
暴字站不稳啦;
寒字的结构不够凝聚,松散了。
线条要多多练习。
谢谢上帖。
感谢坤哥提点! |
|
|
|
|
|
|
|
发表于 19-6-2009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点倒不敢,我是啥都不会,就是会磨篆书,还有只会涂鸦.
玩笑长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6-2009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7# ckbling 的帖子
感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7-2009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嘉庆年间清代满族诗人硕庆题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毛笔:长锋羊毫
宣纸: 安徽宣
格式:对联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4-7-2009 01:09 PM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7-2009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咸阳值雨(隶书2屏条)
咸阳桥上雨如悬, 万点空蒙隔钓船。
绝似洞庭春水色, 晚云将入岳阳天。
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咸阳桥,又名便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读来令人神往。接下一句,诗人把观察点从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广阔的空间来描写这茫茫雨色。这是一种挺接密衔的手法。“万点”言雨阵之密注。“空蒙”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来。用笔很象国画家的晕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无限清蔚的佳致。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并因而逗出下文的联翩浮想,为一篇转换之关键。“钓船”是诗中实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象是要溶化在设色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有超于象外的远致。
前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第三句纵笔远扬,转身虚际,出人意外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春色。论地域,天远地隔;论景致,晴雨不侔。那么这两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图画是如何系联起来的呢?实现这种转化的媒介,乃是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某种共同点—即上面提到的烟水空蒙的景色。这在渭水关中也许是难得一见的雨中奇观,但在洞庭泽国,却是一种常见的色调。诗人敏感地抓住这一点,发挥艺术的想象,利用“还似”二字作有力的兜转,就把它们巧妙在联到一起,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洞庭湖为海内巨浸,气蒸波撼,吞天无际。在诗人看来,湿漉的晓云好像是驮载着接天的水气飘进了岳阳古城的上空。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呵!“将入”二字,真可说是笔挟云涛了。
当然,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本诗在艺术上的特色。
咸阳值雨(第一屏)
咸阳值雨(第二屏)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10-7-2009 04:47 PM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11-7-2009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7-2009 1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1# ckbling 的帖子
哈! 没去过, 你有去过吗? |
|
|
|
|
|
|
|
发表于 11-7-2009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偶去过咸阳。。。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7-2009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3# jcng001 的帖子
那很好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7-2009 05: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咸阳桥上雨如悬, 万点空蒙隔钓船。
绝似洞庭春水色, 晚云将入岳阳天。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12-7-2009 11:55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1-7-2009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去过怎么会感受得到那儿的一切呢?
那你又如何把那一份感觉用线条表达出来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7-2009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6# ckbling 的帖子
兄说的是,,,但也不见得是这样, 去过那地方或没去过, 就算是去过的每人都感触都不一样
[ 本帖最后由 jc3032 于 12-7-2009 10:01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2-7-2009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jc3032兄,你的隶书写得相当精彩,
但以上的文字内容作为你的作品的旁述的话,
(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
你的作品又显得写的太苍老了,和过于沉着了,
也许用一点淡墨或湿墨,来一点轻快的笔调,会更好些,
个人想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7-2009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8# 逸笔草草 的帖子
: 不错, 明白了, 感谢草草提点 |
|
|
|
|
|
|
|
发表于 12-7-2009 07: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