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AnM

每日一天文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5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宿增四星周圍的美麗雲氣
影像提供: Adam Block (KPNO Visitor Program), NOAO, AURA, NSF

說明: 心宿增四星(Rho Ophiuchi;英語讀音為oh'-fee-yu-kee)周圍多彩且鮮明的雲氣,反應了許多發生在那裡的天文過程。 舉例來說,心宿增四星及鄰近恆星所發出的藍色星光,被藍色區域雲氣反射的效率高於紅光,因此雲氣帶著藍色的色澤。地球白畫的藍天,也是起源於同一原因。 星雲會出現紅色和黃色的區域,則是來自這部份雲氣中的原子和分子所輻射的光。 來自鄰近藍色恆星的星光,能量比亮星心宿二的星光還要高,它們會把雲氣分子和原子中的電子撞出來,當電子和雲氣分子或原子復合時,就會輻射出輝光。 星雲暗色的區域是由塵埃微粒所造成的,這些合成於年輕恆星大氣的微粒,很有效率地遮擋了後方的星光。 心宿增四星周圍的雲氣遠比影像左下端的球狀星團 M4要來得近。星雲所發出的光超過人類視覺可見的範圍。實際上它的輻射橫跨每一個電磁波段,從電波一直延伸到珈瑪射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7-2005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GC 4565: 側對著我的星系
影像版權與提供: Robert Gendler

說明: 從地球看出去,壯麗的螺旋星系NGC 4565是個側對著我們的星系。 明亮的NGC 4565因擁有細窄之外觀,也常被稱為是細針星系 (Needle Galaxy),在觀賞北天星空的許多天文望遠鏡之旅中,位在后髮座內的NGC 4565常是佇留的景點之一。 這張清晰的彩色影像顯示,這個星系鼓脹的核心主要是由黃色的年老恆星所組成。穿梭在細窄盤面各處的塵埃帶,鮮明地切過星系的核心。 NGC 4565是一個和我們銀河系很相似的宇宙島,距離我們大約只有三千萬光年,直徑則超過十萬光年。有很些人認為,NGC 4565是梅西葉遺漏的一顆出色遺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7-2005 05: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月行跡
影像版權與提供: Rich Richins

說明: 日行跡 ( analemma) 是在一年之中,每天在同一時間記錄太陽在天空的位置,所得到的8字型軌跡。但是要拍攝月亮的月行跡,則必須了解到平均來說,月亮回到同一位置的時間每日會延遲51分鐘。如果你在一個月之中每天遲51分鐘並每天拍攝,受到月亮傾角及橢圓軌道的影響,實際的位置和平均位置會有些差異,因此就會得到一個很像日行跡的圖案。為了要得到月行跡的絕佳示範,Rich Richins選擇含有北半球夏至的那個月。在影像的右下方,位置最偏南的滿月從美國.新墨哥州的風琴山脈上方昇起,而新月則在影像的左上角。這張多重曝光影像經過了數影像技術調整,以包括出現在白畫天空的殘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7-2005 05: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紅色大鳥升空
影像提供: Dr. F. Scott Porter,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 Division, GSFC

說明: 經過三階段的噴射與刺眼的火光後,固態燃料火箭 M-V-6為Astro-E2天文台的完美升空下了一個最好的註腳。這張漂亮的照片是於日本標準時七月十號 12點30分,在內之浦太空中心所拍攝的。對此計畫奉獻心力的天文學家來說,這次發射很明顯的值得慶祝,因為它是 Astro-E酬載的再次升空;原本的在 2000年二月的升空失敗中毀壞。 衛星現在正在進行軌道確認,而裝在衛星上的嶄新儀器稍後將用能量較高的 X-ray來探索宇宙。遵照發射成功後要重新命名的傳統, Astro-E目前已經被稱為朱雀(Suzaku)。 朱雀是一隻『火紅的大鳥』,在神話中是和南方天空相關的,類似鳳凰的神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7-2005 05: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力馬札羅火山上的日出
影像提供及版權: Clayton Hogen-Chin (U. Minnesota)

說明: 非洲的屋脊著火了嗎? 在清晨六點,一組接近吉力馬札羅山巔的登山隊看到了初昇的太陽穿過雲層,並染紅整個地平線的景色。 別擔心 -- 現在這座非洲最高的火山並不會噴發。 這個難得一見的日出的顏色是被陽光通過大氣層與雲層粒子散射的結果。 如果將所有使得天空變藍的散射光加到這片風景的背景中,那麼日出將看起來比較接近太陽的顏色而不會太紅。 而由空氣中的塵埃所影響的散射光則讓火星的落日變紅,還可以用來測量土星環的粒子大小。 在 2000年11月的旅程期間, 一組約 30人的團隊在六天的攀爬後,終於登上了吉力馬札羅的山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emphisto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4-7-2005 05: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叹为观止,叹为观止。。。。 那些在几千光年外的星系都可以排的那么清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4-7-2005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emphisto 于 14-7-2005 05:11 AM 发表
叹为观止,叹为观止。。。。 那些在几千光年外的星系都可以排的那么清楚吗?

这我就不知道,但我知道拍那些照片时是拍几张后连接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5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內太陽系的倒影
Credit & Copyright: Jimmy Westlake (Colorado Mountain College)

說明: 在這個內太陽系的主要天體倒影之中,只有火星不見了。 此寧靜且微亮的景,攝於七月八日,恰巧從美國卡羅拉多州的塔波那市附近看出去到扁平頂野生區;同時拍入了水星、金星、地球、以及地球的最大衛星-月球。 月球正巧在新月階段,位在明亮的金星上方約三度的地方。 一場森林大火造成地球天空中一層的煙霧,險些遮蔽了水星,不過在接近地平線的地方仍可見到。 就在一星期之前,金星、水星以及土星一併,在西方形成了著名的一個群組,並讓全地球的觀星迷徹底的欣賞玩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7-2005 1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維也納上空的星流跡
影像版權與提供: Peter Wienerroither (U. Wien)

說明: 隨著地球繞著地軸自轉,視覺上天空也像是繞著我們轉。 這種稱為日週運動的現象,在持續曝光的影像裡,會產生了美麗同心圓狀的星流跡。 這張影像的中心是北天極,也是這些圓弧狀星流跡的中心。 而通常被稱為是指北星的北極星,在北天極周圍產生一個很小的亮圓。 這張完整的圓形星流跡影像是在奧地利的維也納拍攝的,要製做這張影像,除了使用相對來說相當短的曝光之外,還要加上一種數位影像技術,因為實際上要拍攝完整的星流跡得用上一天24小時,在一些時段,太陽光會淹沒整張影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5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星系群 HCG 87
影像提供: GMOS-S Commissioning Team, Gemini Observatory

說明: 這張宇宙家族照呈現了希克森緊密群(HCG)內的星系,它位在摩羯座內,距離我們約有四億光年遠。 影像中央側對著我們的大型螺旋星系、右邊緊貼著它的迷濛橢圓星系、和影像上方的螺旋星系是已經確認的星系群成員,而影像中心的小螺旋星系可能是較遠的背景星系。 除此之外,仔細的檢視這張深空影像,可以發現更多位在HCG 87後方的星系。 雖然HCG 87內的星系並沒有緊緊擁抱著,不過它們透過重力交互作用,深深影響著成員星系的結構和演化。 這張影像,是南雙子天文台(智利.Cerro Pachon)一部相機在初啟用階段所拍攝的照片。 這張影像,甚至比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同一星系群影像還要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5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半人馬A星系的核心
影像提供: E.J. Schreier (STScI) et al., HST, NASA

說明: 成堆年輕的藍色星團、巨大的發光雲氣、以及壯闊的黑暗塵埃帶,圍繞著活躍星系半人馬A星系( Centaurus A)的中心區域。 這一張由 哈伯太空望遠鏡紅藍綠三色影像組合而成的照片,真實地展現出這團宇宙亂集團的真正顏色。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紅外線影像也透露出半人馬A星系核心中隱藏著具有數十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而周圍盤狀的物質似乎正沿著螺旋路徑掉入中心。 半人馬A星系似乎是兩個星系碰撞的結果,而碰撞後所留下來的殘渣正漸漸地被黑洞所吞食。 天文學家相信這種黑洞是半人馬A星系與其他活躍星系所輻射的超強電波、X光以及珈瑪射線的中心引擎。 然而,身為活躍星系的半人馬A離我們大約只有一千萬光年,相對來說是較便於探討巨大能量源的實驗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5 1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Deep Impact on Comet Tempel 1 from Hubble
Credit: P. Feldman (JHU) & H. Weaver (APL), ESA, NASA

Explanation: It was a human-made event visible across the Solar System. At the direction of terrestrial scientists, a refrigerator-sized probe from the Deep Impact mission struck Comet Tempel 1 on July 4 at over 35,000 kilometers per hour. The unexpectedly bright explosion was not nuclear but rather originated from a large plume that reflected back sunlight. Pictured above is how the event looked to the Earth-orbiting Hubble Space Telescope. A large cloud of bright material is seen emanating from the comet's nucleus and then dispersing. The area encompassing the comet became over three times brighter in the hours after the impact. Astronomers will continue to study the images and data returned by Deep Impact to better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Comet Tempel 1 and discern clues about the formation dynamics of the early Solar Syste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05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顆在 M51的鄰近超新星爆炸
影像提供及版權: R Jay GaBany (Cosmotography.com)

說明: 近年來離我們最近的一次超新星爆炸於上個月下旬,在明亮的鄰近星系 M51被發現了。在上面這個如畫般的漩渦星系,於爆發前後的影像右方可以看到超新星。 你找到了嗎? 這顆首先被 Wolfgang Kloehr發現的超新星,現在被編號為 2005cs,仍然維持在最大亮度附近,用望遠鏡向著獵犬 星座方向便可觀察到。 這顆超新星被辨識為一顆 二型超新星但卻有不尋常的亮度變化,因而產生它在本質上與近代最亮的超新星 1987A十分類似的推測。 而它的前身恆星則被辨識為一顆明亮的藍色星球。 雖然每年數以百計的超新星是由機器自動搜尋的,但是 鄰近的超新星仍是十分少見並且重要,因為它們通常都亮得可以讓許多望遠鏡來進行研究,同時也近得可以讓宿主星(即超新星的前身星)與周圍的環境分辨的出來。 超新星 2005cs 也許已經留下一個被壓縮成中子星或黑洞的核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05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火星隕石坑中的固態水
影像提供: G. Neukum (FU Berlin) et al., Mars Express, DLR, ESA;
影像製作與版權: Nature

說明: 躺在火星隕石坑地面的是什麼? 原來是一塊結冰的水。 火星特快車號無人太空船在二月上旬拍攝了上面的影像。 這個冰袋被發現位於火星赤道以北 70度的一個 35公里寬的隕石坑中。在那裡,陽光被 300公尺高的隕坑邊牆所擋住,以免陽光使這塊在隕石坑底的水冰蒸發到火星稀薄的大氣之中。而這個冰袋也許約有 200公尺厚。 在右上角的隕坑內緣還可以看到霜,但左下角部分的隕坑邊牆則是沐浴在陽光下。這種靠近火星北極隕坑內部冰袋的存在,,如上圖與其他先前所標記過的,不僅提供了火星過去的地表資訊相關線索,也是未來靠水維生的太空人良好的降落可能地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05 09: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X-Ray Stars of 47 Tuc
影像提供: C.Heinke (Northwestern U.) et al. CXC, NASA

說明: 可見光影像顯示球狀星團 47 Tucanae(杜鵑座47)的中央區域非常的擁擠 -- 星與星的距離少於十分之一光年。 這張錢德拉望遠鏡針對 47 Tuc中央部分的假色 X光影像還顯示這個星團是X射線星的群聚之地,它們當中許多是『正常』的星球一同環繞密度非常高的中子星 -- 一種質量和太陽差不多但直徑只有曼哈頓大的星球。這類特殊的雙星系統最值得注意的是編號為 47 Tuc W的系統,它是接近影像中央的一個亮源。 這個系統包括了一個低質量星與一顆每2.35微秒便自轉一圈的中子星。而這類中子星在無線電天文學家的眼中便是『微秒波霎』,一般認為是物質從正常星球掉到緻密伴星時,結果導致這麼快的自轉速度。事實上,對 47 Tuc W系統的 X光觀測連結了觀察到的自轉加速機制來解釋其它有著快速自轉的微秒波霎的 x-ray雙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05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衛三、土星環及暗影
影像版權與提供: Cassini Imaging Team, SSI, JPL, ESA, NASA

說明: 如能從冰質土衛三看土星環及環系的暗影,它們將交織出夢幻似的土星景觀。 想降臨土衛三表面嗎?現在還無此可能,這張卡西尼號太空船所拍攝的美麗環系影像可暫解渴望。 出現在影像中下方的土衛三正沐浴在陽光裡,它的直徑約有一千公里,離這顆巨氣態行星的距離還不到五個土星直徑。 在這個大約是三十萬公里的距離,土衛三位在土星主要亮環的外面,但還是位在暗淡稀薄E環內的五顆大衛星之一。 在1980年代找到的二顆細小衛星;Telesto(土衛13)和Calypso (土衛14),被鎖定在土衛三軌道上的特定位置,土衛十三在土衛三之前,而土衛十四尾隨在後,三者一同繞行土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7-2005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環狀星雲
影像版權與提供: Tony and Daphne Hallas

說明: 這幅美麗的天文景觀,主角是我們銀河系的著名行星狀星雲M57;別名為環狀星雲。 這張是由三張照片疊加而成,一張是紀錄大約一光年寬的星雲,另一張是精細卻暗淡的外環,充滿熾熱的氫氣,第三張是非常遙遠的背景星系。 其中一個背景星系IC 1296在左上角,很清楚可以看到棒狀及漩渦狀的結構,可以跟漂亮的M57互相輝映。 很有趣的是雖然 IC 1296 距離我們二十億光年,相對來說M57只有兩千光年,在遙遠的漩渦狀星系附近,弱的環狀一樣是很清楚。 這張廣角影像是由三張照片合成出來的;一張記錄了這個星雲中心大約一光年範圍內的結構、一張記錄星雲出人意外的複雜暗淡外環、另一張呈現出各式各樣的遙遠背景星系。 其中,位在影像左上角編號為IC 1296的背景星系距離夠近,因此可以顯現出它的棒旋結構,讓它成為視覺上可和M57爭輝的美麗天體。 有趣的是,IC 1296距離有二億光年遠,而相較之下M57只有二千光年,不過這個遙遠的螺旋星系也有個昏暗但可辦識的外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8-2005 07: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lwood海灘上的維納斯之帶
影像提供及版權: Russell Cockman
說明: 雖然你一定看過它,但你可能卻沒注意到它。在無雲的晨昏時分,就在日出前或日落後,地平線上方一部份的大氣層看起來會帶點淡淡的,褪色的粉紅。 它被稱為維納斯之帶,這條夾在被遮蔽的夜空與藍天之間的帶子,幾乎在所有的方向都看得到,包括太陽的反方向。 就如上圖,藍天是正常的陽光經大氣折射後的結果。但是,在維納斯之帶中,大氣折射的光線是來自看起來更紅的落日(或朝陽)。維納斯之帶在任何有乾淨地平線的地方都看得到。 上面的照片,被拍到的維納斯之帶位在澳洲 墨爾本,Elwood海灘的後方。 這條帶子 經常 在 其他的 照片中 被 意外地 拍攝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8-2005 07: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火星今年八月表現正常
影像提供及版權: Wally Pacholka (Astropics.com)
說明: 本月稍晚,火星將會非常接近與明亮嗎? 不。 忽略大量流傳的馬路消息,事實是火星將有一個相對正常的八月。十月則是今年觀賞火星最好的月份。這顆紅色的行星目前在日出前的清晨可以看到。 當地球在各自環繞太陽的軌道上追上火星時,火星將會持續在入夜前提前升起。在 2005年 10月 30號,地球便將已經追上火星,同時兩顆行星的距離將會最接近 -- 對這一次來說。 到了 10月 30號,火星將會接近衝的位置,升於日落,沒於日出,並且將會在午夜到達最高與最亮的點。 同樣在 10月 30號那天,火星將會比過去兩年來看來更亮,雖然還是比滿月小而且黯淡了超過 10,000倍。 地球之後將會超過火星,火星將會看來更黯淡。 上圖所顯示的火星是 2003 年 8月 27時的樣子,當時的火星比過去將近 60,000年來看上去要亮上一點。前景是位於美國 內華達州立公園的火焰之谷。軌道的橢圓率直接決定了火星衝其間的接近程度與亮度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8-2005 07: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英仙座流星雨
影像版權與提供: Fred Bruenjes
說明: 流星的灰塵去年的8月落在地球上,滑落黝黑的天際,形成這場年度的英仙座流星雨。 天文學家Fred Bruenjes參與這場太空盛會,用一個廣角鏡頭,在8月11/12的晚上,紀錄一系列曝光時間為30秒的影像,總攝影時間延續了六小時。 結合這些像是流星煙火的影像,他製造出這張頗戲劇性的夏季英仙座流星雨。 雖然流星星塵是平行地進入大氣,但是這場流星雨卻像是輻射自位在英仙座內的一點。 這種輻射視覺是因為透視效應所造成的,讓原來的平行線像是在遠方聚在一起。 在這張組合照片裡,Fred Bruenjes找到了五十一個流星,包含那些幾乎迎面而來的流星。 今年的英仙座流星竊將在8月12日星期五的清晨達到極大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7-2025 06:04 AM , Processed in 0.11238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