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继续打之前,先来贴文章。
(取段分享)
========== + + + ==========
一生修持,为什么要修行
我们活着,要追求有价值的人生,在这一望无垠,茫茫无边的人生苦海里,我们必须驾着信仰的船筏,才能够使身心安住,使生活更充实,更美化。佛教与一般哲学不同,佛教不只是讲知识,讲理论,佛教更注重虔敬的信仰,完美的道德。但是,佛教最主要的却是重视实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行"。社会上有人很想学佛,然而人一生的岁月,为别人、为金钱、为情爱、为名利、为官位而忙碌,处在这种荣辱、是非、毁誉、得失中要如何修行?如何有时间修行?
其实,只要有心,修行的种类很多,包括修身与修心,如以礼佛、诵经、拜忏、静坐等为日常修行功课,或到寺院参加朝山、受戒、讲习会、夏令营、短期出家修道会等,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
修行的法门很多,不外念佛、禅坐、持戒、助人、礼拜、喜舍、布施、正心、正念、行正道等等,真正的修行,是心中有众生的存在,而且肯为众生做马牛,为众生服务。修行要"人性化",不要标新立异或故做神秘。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非不食人间烟火。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用慈悲的语言应人,用慈悲的眼光待人,用慈悲的面孔对人,用慈悲的手助人,用慈悲的心祝福人,生活中有佛法,才叫"修行"。
========== + + + ==========
老实说,看上面的文章有什么感想?
在于表达,尽管用意是好的,还是要注意到心的位置。
知道和表达之间有一个地方,叫做体谅。
站得住,站得稳,自然不徐不缓。
我们倘若受到情绪的摇摆时,是否还依然可以客观?
呵呵,
阿弥陀佛,
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