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ericsiew

藏品-中国历代古币 (春秋战国 - 唐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7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国铸钱

刘备铸的精美的太平百钱(背水波纹)。它是币面上最早出现“钱”字的中国货币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30-1-2007 02:1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1-2007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国铸钱

刘备铸的太平百金


太平百金(传型)直径16mm


左边属大样太平百金(水坑)直径17mm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3-8-2008 03:3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7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国铸钱

初铸厚重型的直白五铢 (这枚钱币不带青铜锈也没有侵蚀和结绣的现象,因为实物是从湖里出的,表面带有一层浅褐色的锈色,又称为水坑锈,基本上出水的青铜钱币都会是如此的)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30-1-2007 07:1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07 06: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ricsiew 于 30-1-2007 10:03 AM 发表

从西汉到三国看了那么多类型的五铢钱,你是否已经能从它的造型和字体来区别它们?


你的古币分享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单单看过一遍,还真的分不清楚什么是什么呢!如果有你的图文对照还勉强可以区别吧!

古币收藏真的是不简单,还要了解中国史!真的佩服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7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国铸钱

初铸厚重型的直白五铢


后期轻薄减重的直百五铢,重量只有上面的一半。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30-1-2007 11:2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07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国铸钱

初铸厚重型的直白五铢 背 为
铸有篆书背文“为”(古益州犍为)的“直百五铢”,系目前发现中最早铸纪地名的方孔圆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0-1-2007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国铸钱

刘备铸的太平百钱
左边两枚乃初铸大型,右边那枚乃后期的减重小型。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30-1-2007 11:4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3-2007 1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国铸钱

刘备铸的直百
左边乃初铸大型,中间乃中型,右边那枚乃后期的减重小型。
大型的直径17mm,中型直径15mm, 小型直径不及12mm 的变相减重钱币。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21-3-2007 11:0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7-2008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帖似乎停留在"三国"时代超过一年有余了,再给我一点点时间,我会沿着朝代,继续将个人藏品扫描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8-2008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国铸钱

定平一百, 此钱历来有吴钱,蜀钱两说。从1984年5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三国东吴军师,左大司马朱然墓出土的定平一百,按史料记载,朱然卒于吴大帝赤乌十二年(即公元249年),说明此钱在三国时代已经流通于世,至少铸于东吴赤乌十二年之前,所以殆为蜀国铸钱是一般上被接受的。
此钱钱文薄小,字文欠精。一般直径在16mm. 重量达约0.65-00.70克。我手上的这两枚,直径为16mm,左边那枚出于太湖水坑。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3-8-2008 03:3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8-2008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国铸钱

江东的吴国则是另外一种情形,它在钱形上模仿王莽大泉,同样不以珠两或宝文为钱命名,属于特殊名号钱。自孙权占据三峡以东长江流域建吴,吴氏统治该地区近60年,先后铸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4种钱币,毫无疑问,推行这些大面额的钱币,说明吴国在币制上实施的是变相的通货膨胀政策,其中“大泉当千”意即以一当一千五铢钱使用,成为当时最大的虚值货币,推行伊始即遭社会抵制,遂废止。其它几种虽长时间铸行,数量不少,并为东晋袭用,但在铜制、钱文及制造工艺等方面,都是无法与它的前辈莽钱相提并论的。
大泉当千始铸于公元238年春,初期的铸造较精美均大且较厚重,一般直径33mm,重约14.5克, 中,后期铸造较小,且轻薄,直径约28mm,重约3.5克。

这枚是初期的厚重品。直径33mm/厚2.5mm, 采用的玉筋篆书体。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6-8-2008 10:1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08 0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国铸钱

我的另一枚大泉当钱,这枚乃是发行中期的成品,直径和重量都不及早期,而且铸造也没有早期的精美.
直径28mm/厚2mm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6-8-2008 10:1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08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国铸钱

三国时期的吴国孙权称帝后,于公元236年春开始铸制“大泉五百”,钱实重十二铢,与当时的五百个五铢钱等值。随后吴国又相继铸造了“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面额大的钱币。钱币面额越铸越大,物价则越贵,人民深受其害,纷纷起来反对和抵制使用大钱。孙吴不得已于赤乌九年(公元246年)回收所有大钱。实际上,大泉五百比大泉当千早发行一年余,所以这大面额的钱币只流通了大约10年。
直径28.2mm/厚2mm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6-8-2008 10:1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8-2008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灭了吴国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三分天下分裂局面。

两晋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自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乱政开始,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西晋百业凋敝,未铸新钱,在流通中主要沿用汉、魏五铢钱和各种古钱。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制钱继承了西晋的指导意识,不铸新钱,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旧钱。轻重杂行,既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的大钱,俗称“比轮”;也有轻薄小巧的“沈阳钱”。这些钱相互交替或同时流通成为货币。每个钱币的单位定名为“文”,一千文为一“贯”。

虽然两晋没有铸造属于自己朝代的钱币,但列下晋朝一统天下后的晋朝帝王在位和退位的列表以供参考:

晋朝

(西晋)

武帝 (司马炎)公元265~290
惠帝         公元290~306
懷帝         公元306~311
愍帝         公元313~316

(东晋)

元帝         公元317~322
明帝         公元322~325
成帝         公元325~342
康帝         公元342~344
穆帝         公元344~361
哀帝         公元361~365
廢帝         公元365~371
簡文帝      公元371~372
孝武帝      公元372~396
安帝         公元396~418
恭帝         公元418~4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08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Eric兄有如此高雅的爱好。
很有水准的一个帖子,虽然我对这方面完全是门外汉,但也看得出楼主的用心!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0-2008 1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field 于 13-8-2008 01:11 PM 发表
想不到Eric兄有如此高雅的爱好。
很有水准的一个帖子,虽然我对这方面完全是门外汉,但也看得出楼主的用心!
加油!

anfield 兄,谢谢你的鼓励。。。这张帖我是计划从春秋战国一直发到清末,06年3月开帖至今才刚越过三国还在南北朝。。。
同时侯我也正在重新顺着年代整理多年来我收集到的中国历代古币(不少过600枚),以我现在进度,可能还要很多年才会将这张帖完成。。。。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23-10-2008 11:5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11-2008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五胡十六国时期代表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族。“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此外,北方亦非仅十六国,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

虽说当时处于四分五裂的混乱时期,但也出现了一些小国的铸币,除了史籍上的记载,实物的发现和存世稀少。就如前凉政权时期的'凉造新泉"小钱,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稀有珍品。

[ 本帖最后由 ericsiew 于 15-11-2008 09:3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1-2008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胡十六国 - 后赵(319年-351年)

后赵(319年-351年)羯族石勒所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后迁邺。盛时疆域有今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的一部分。后赵最强大的时候统一了中国大部,仅有淮南的东晋,河西的前凉,辽东的慕容燕等地方小政权。历七主,共三十二年。
  石勒从 305年起兵后,辗转归于汉刘渊,为渊部将。 311年石勒军全歼西晋主力,并会同刘曜、王弥之众攻破洛阳。312年以后,石勒以襄国为基地,发展成为今河北、山东地区的割据势力。318年,汉内乱,他率军攻破汉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319年,刘曜自立为帝,建前赵, 迁都长安。石勒脱离前赵,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石勒攻灭鲜卑段氏,又进据河南、皖北、鲁北。329年攻破长安、上□,灭前赵,并有关陇。至此,北方除辽东慕容氏和河西张氏外,皆为石勒所统一。以淮水与东晋为界,初步形成南北对峙局面。330年石勒改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同年称帝。
  333年七月石勒病死,太子弘继位,以勒侄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总摄朝政。
  334年十一月,石虎废石弘,自称居摄赵天王。以后,石虎诛杀弘及勒诸子,迁都于邺。 337年改称大赵天王。 349年称帝。

多年前,我从内地钱商购得这枚后赵石勒的铸钱, 丰货,虽然算不上是稀品,但近年也很少见了。

后赵(319年-351年)羯族石勒所建。铸币:丰货
直径24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1-2008 08: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胡十六国 - 成汉(306~347)

巴賨贵族李雄所建,李雄是巴氐族人。都成都,盛时有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的各一部分。
西晋末年,秦、雍二州连年荒旱,略阳、天水等六郡賨人和汉人等不得不流徙至梁、益地区就食。他们入蜀后,由于地方官吏的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还乡,流民领袖、略阳賨人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于301年在绵竹(今四川德阳北)聚众起义。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后,特子李雄继领部众,攻下成都,据有益州。304年李雄称成都王,306年改称皇帝,国号大成,都成都。334年雄病死。兄子李班继位。同年雄子李期杀班自立。338年特弟李骧之子李寿杀期自立,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343年寿死,子李势继位。347年东晋桓温伐蜀,李势兵败出降,成汉亡。
  在巴賨李氏和六郡大姓领导下,秦雍六郡流民起义演变成为外来大族与土著大族的斗争。外来大族一度势危,由于涪陵大族徐举和青城范长生的归附,才转危为安,建立起成汉政权。李雄称王后,拜范长生为丞相,尊称“范贤”;称帝后,加为天地大师,封西山侯。通过对范长生的优待尊重和对部曲制的承认,两类大族相互妥协,形成联合统治,同时,巴賨贵族间也推行了部曲制。李雄统治时,战事稀少,政刑宽和,赋税也较轻。李雄死后,宗室间为争夺帝位不断发生内乱,安定局面破坏。李寿父子统治时务为奢侈,大兴土木,滥施淫威,致使上下离心,百姓不满,在东晋进攻下迅速灭亡。

成汉世系表
1。太宗 武帝 李雄(274-334) 在位(304-334)
2。戾太子 哀帝 李班(288-334)在位(334)
3。幽公 李期(314-338) 在位(335-338)
4。中宗 昭文帝 李寿(300-343)在位(338-343)
5。李势(343-347)在位(343-347)

汉兴小钱(上下竖写:汉兴)
直径:17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08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搂主,可以麻烦你鉴定下我这三枚清朝的钱币是否是真的,我朋友说是真的,但我有点怀疑咧。。。。。

[ 本帖最后由 次郎 于 16-11-2008 11:5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1-2025 05:17 AM , Processed in 0.16365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