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4-4-2016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人是反对用于课业上的体罚,
可是这事件中的小女孩不肯写功课,
老师在面对这样的纪律问题使用体罚我没意见。
不过个人认为就算不赞成对方的做法都好,
都不应该把事情闹大,毕竟这会影响其它老师教学的信心的。 |
|
|
|
|
|
|
|
发表于 24-4-2016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补习中心而已,不是学校哦。
还有,题外话,我也想分享下,现今的学校和以往我们上学的时候不一样了。现在学生家庭背景复杂多了(离婚父母很多),所以他们也没你想的那么单纯。当然,我不是指此案的受害者。
很多上了报纸的校园案件,内行人所知的是,其实投诉的家长和学生,往往没有社会人士想的那么无辜。
这点分享,希望可以让大家多一个参考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5-4-2016 07: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度体罚
作者:金瀚
藤鞭教育,今时今日万万使不得,无可否认它的效益大,亦可出高徒,然而这种策略只适合古代戏班。目前,老师们都不敢使用这招数,怕得不偿失,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今日教师,不仅仅教书这么简单,许多都得兼做不少文书工作,明哲保身就好,对自身不利事,最好别自讨苦吃。惹得一身蝼蚁,后果不堪设想。一般老师都看得很开,尽了职责就算,何苦要求多多,别忘了当今孺子不可教(打骂)也。打骂后没事算你命大,一旦失手搞到人家子女遍体鳞伤,痕迹为证,那可怎么都说不过的。为了达致成绩上的满足感而采用这种严格策略,对大家都未必健康。
时至今日,教育并未曾改变我们,反而令到大家变本加厉,大家都有怕输的心理,才会造成如今这尴尬的事件发生。个人觉得校方与家长都是罪魁祸首,双方都有相当程度的责任。求学问,如果不是为了分数的竞争,家长怕输的心理,那还用那么复杂吗?
事关近日经常看见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导致学生身心创伤,家长轻则兴师问罪,重则对簿公堂,造成教师士气越来越低,相信这也是为师者的一份难言之隐忧。一个正常人肯定不会随便产生虐待的心态,很多时候应该是顽童屡劝不听,才会逼使为师者一时失控,铸成错误。
玉不琢不成器,对于孩子的管教应得体。今日外界诱惑多,加上学校功课繁重,几乎每一个主科及副科都得评定,相信这种教育制度会造成许多孩子不胜负荷。因此,循规蹈矩的不提,一些顽童他们总会为自己寻求一些逃避责任的管道,于是乎撒谎往往成为他们选择的手段。如果阁下不信,可以走访校园问一问老师,那些懒惰或追不上课业的孩子是如何做一天和尚敲一日钟的。学校里各形各样的孩子都有,一个老师得面对几十个孩子可真不容易。
我曾见过一些低年纪的学童课后哭着不肯上安亲班的情况,这也难怪这些孩子,试问谁不想课后先回家用膳休息,然而,这些孩子在毫无选择的余地下就得乖乖就范,心里的怨无从倾诉,长年累月的,怎不加重他们叛逆的心理!
父母将子女送往安亲班,以为责任完成,可他们并不知道孩童的心灵此刻开始受损,在沉默中他们向抗议妥协。许多孩子,他们期盼的亲情与父母之爱就这样幻灭。
过度体罚学生固然不好,不过,这也不是单方面的错,坐下来好好谈,何必为了社会的错误伤和气。
http://www.kwongwah.com.my/?p=130138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6 10: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照顾一个问题儿童,如果不是当事人,真的很难理解要付出多少的心血。
人跟动物一样,都是以自己的经历的来教导孩子,自己生存下来,就认为这个方式最好。
看过national geo,母花豹带着自己孩子学习如何围捕猎物,然后如何让猎物一击致命,不能反抗。
习惯在宽阔草原上捕猎,教孩子的就是速度,地形。
另一些会在树丛中埋伏的,教孩子埋伏突击。
不过人可以学习不同的新知识,你也可以考虑其他option的。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6 07:3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atte3948 发表于 24-4-2016 01:50 PM
所以我已经针对新闻发表了看法了,你没发觉?
最多我发表的看法,不符合你的心意而已。
新闻报道出来了。有人挞伐、有人嘲讽、有人理性分析、有人喊打、有人讲风凉话,这是各家意见,总会有的。 ...
他人根据报道而评论比你盲目反报道的歪理靠谱多了。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6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排除怪兽家长,个人觉得学生这一块,不管无辜与否,类似虐打的情况根本就不应该发生在孩子的身上,我不是老师,可我接触的都是问题小孩,各式各样,有学习不集中的,有不做功课的,有进度缓慢的,有偷窃说谎的,被老师放弃等等的小孩,只要针对孩子的性格与环境,给予耐心和爱心,都可以帮助他们活出“新我”,我能理解学校老师们要面对一半学生而无法兼顾个别问题的孩子,可烦请老师和父母们,盛怒之时不要处罚孩子,那时的你们也不过是在发泄情绪罢了,对孩子根本毫无帮助。
而且我严重不认同你说单亲家庭=复杂,我接触的问题孩子里面,很大部分都不是单亲的,可绝对是“少爱”的家。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6 10:4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个脚都是清清楚楚的大藤条印,8岁学生罢了,不用打到酱呱。这是虐童了报警!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6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报道评论,不代表要完全认同报道的内容。我根据报道评论其他人没考虑到的地方,就让大家参考,也没影响警方办案,也没污蔑任何一方,更没下判。哪来不靠谱?
我没下判断,只留下可能需要考虑的地方,总好过,单凭一篇报道就下判断的吧?
若你还是不明白有下判断和没下判断的差别,那就算了。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6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说孩子该打的意思,我只是提出一些其他人没提出的突破口,让大家思考多一个方向而已。更重要的是,比起其他早早就下定论的,我仅仅提供多一个思考方向,可没对任何一方下定论,这点你还是看得出吧?多一个思考方向,就那么难以接受?
我接触的孩子也不少,虽说单亲不一定是主要原因,但我接触到的问题孩子,倒是真的大都和单亲有原因。我只是阐述一件事实,我的经验。你不认同,这也是我亲身经历接触,不会因为你不认同而减少。当然,你刚巧遇到的个案,缺少这些因素。所以你才不认同吧。
单亲未必有影响,但的确有不少问题学生,是单亲家庭或问题家庭所引起的。
|
|
|
|
|
|
|
|
发表于 25-4-2016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写此文作者不是行内人,就是内行人了。他很清楚现今教育体系中孩童和教师所面对到的问题。
事实上,只要父母有把孩子的品行自小培育得好,小孩自然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律;要是父母不追求分数成绩,相信教师也不会变严师。
我相信,在没有成绩压力,而孩子本身也不会欺侮其他孩子的话,那没有一个教师会变态到以体罚学生为乐的。
更多教师希望的是,开心上班下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6-4-2016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投诉的家长和学生,往往没有社会人士想的那么无辜。 单纯针对你这个回复罢了,也没有反对你,单纯无法忍受孩子被虐打。
我的立场,不管小孩再如何不无辜都好,可以有很多应对方式,但就不是虐打,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有问题的小孩不一定是来自单亲,但却很大可能是来自复杂家庭(复杂与家庭构造没有多大的关系,是指家庭的教育与和谐),这是我还有身边一些做辅导工作的朋友得到的经验。
我们的社会其实挺可悲的,整个教育环境都很不成熟就是了,老师有老师的无奈,父母也有父母的无奈,就不晓得教育部在搞什么东东。
常告知身边的人,孩子的学习不过是一个过程,分数不是最重要的,不会念书也没什么大不了,父母要懂得帮助孩子发掘自己才是上策,父母的立场要很坚定。
|
|
|
|
|
|
|
|
发表于 26-4-2016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姨妈来找她。。。心情很差。。。。 |
|
|
|
|
|
|
|
发表于 26-4-2016 1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教育 關鍵在成人
良好身教、愛的教育,不一定立竿見影,但若問它值得嗎?我相信,絕對值得!它足以感化社會潛藏的暴戾,更讓孩子經驗與習得人性優越的品質。
讀過一則少年受到感化的新聞,多年來一直難忘;這名少年縱火燒教堂,然而他不僅獲得神父的原諒,神父還為家貧的少年聘請律師。神父以德報怨,用愛心耐心去瞭解去協助這名少年,並以愛感化之。
對少年,對社會,這課堂遠勝於課本所教的知識。
愛,是仇恨的滅火器,常言道:經師易得,人師難求,高尚的品德難在要有以身作則的示範,但如果上述體驗能在孩子心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未嘗不是救了一個孩子,幫了社會。
近來父母過度懲罰致死孩子的案例,以及諸多教育機構與家長的爭端不絕於耳,總令我想到成人是否有立好榜樣?
成人處理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是否懷抱著一個為孩子著想的大方向,抑或是一時的氣憤失控,或是為了爭一口氣?
其實成人的行為,孩子都看在眼裡,家長與教育工作者若在處理爭執時,顧忌到上梁與下梁的關係,或許就會意識到該以更多理智、耐心、善意和氣度,以成熟的方式嘗試把惡果降到最低。
愛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孩子,其實成人也是個“實習生”,如果自己沒有耐性,很難希望孩子也能做得到。
一位媽媽分享經驗時說道,她孩子從小就愛跑到廚房來,說要做小幫手,媽媽一口答應,但是每次都越幫越忙,令她有些後悔。這位媽媽還是按住耐性,在安全的情況下鼓勵孩子繼續到廚房幫忙。
如今她孩子已升小學,她很慶幸當初自己的耐心,給孩子一個學習的機會,如今孩子能有條理的整理自己的物品,協助打理家務。若不是當初費時費力把小樹拉拔好,哪換來今日的輕鬆?
孩子的教育,說到底還是跟成人的修養有關,一個常常遭暴力的孩子到了學校便找同學“練拳”,孩子性格的塑造,成人的身教才是背後那雙看不見的推手,無可推諉。
現今資訊發達,孩子可以在網上習得知識,但唯有高亮的品格是需要父母、教師以身作則而習得的,我們該給孩子學習甚麼才是良好的處世方法,首先成人須得先要求自己到達那個標準,自己學不會的事,卻要孩子能做到,那是天方夜譚。(星洲日報/筆下真情‧作者:鄭梅嬌‧《星洲日報》品牌主任)
點看全文: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9824#ixzz46twNlZay
Follow us: @SinChewPress on Twitter | SinChewDaily on Facebook |
|
|
|
|
|
|
|
发表于 26-4-2016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效懲罰
女童被補習學院女院長鞭傷案件,讓我們需要認真的思考甚麼是有效的懲罰。認真的老師認為懲罰是必要的,但是如何避免造成學生和家長的反彈呢?
懲罰的方式不正確,容易造成種種誤會。懲罰被視為折磨主要的原因就是懲罰的程度。教師的懲罰程度為此需要有所節制,不應當讓學生的身體受到過度的傷害。我們要謹記學生被老師打到遍體鱗傷仍然不敢啃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成長的學生是一定會犯錯的。他們不可能會不雞喳,忘記做功課,做錯功課,等等典型的錯誤的。這些成長階段的錯誤,無容置疑的是學生所無法自制的,是必然會犯的。而且鐵定屢犯不誤,是在懲罰以後,還是再犯的。
如果教師在心理上常常有這樣的一種準備,就比較容易在學生犯錯的時候,不會過份的生氣。當心理上有這樣的一種建設的時候,也比較不會過份嚴格的處罰學生。在踏入課室之前,教師的心情應該是:“我會面對會犯錯的學生,但是我要努力不讓學生的錯誤,讓我一時火遮眼,做出過份的懲罰手段。”
教師都有那個自由意志,作出適當懲罰的選擇。
反觀學生,很可惜的,他們沒有這個自由,選擇是否應該被懲罰。當教師能夠這樣想的時候,心理應該是比較舒服的。“我可以選擇大力鞭打這個孩子”,或是“我選擇適當的處罰,目的是讓學生從錯誤中學習很成長。”選擇確實是敞開的,就在教師的手上,而教師真的應該常常記得:我們是如何的有幸可以做出選擇,我們是有別的路可以走的,不一定是選擇棒打出好學生。
除此之外,教師也要謹記的是,在選擇懲罰手段以後,也必須承擔所可能面對的道德責任,或是責難。
特別是如果教師的懲罰的力度不當,特別是在氣上頭來的時候,造成學生的身體上的傷害,有時候要付上的代價和責任是難辭其咎的。如果不小心造成學生耳聾,比如打耳光,傷殘,力道過度,真的是得不償失,不但教育效果沒有達致,還要承擔許多不必要的道德責任和責難,情何以堪。
懲罰不是一定就不對。我們最大的錯誤往往就是把最差的脾氣發揮在最糟糕的情緒之時,懲罰的結果就因此沒有產生最佳的效果。給予犯錯學生公正地懲罰,無疑是無可厚非的。
唯一要關心的是懲罰是否會阻止該學生繼續犯錯,或是減低犯錯的次數,以及防止其他的學生有樣學樣,共同犯錯。如果懲罰並不能改變學生的行為,反而造成教師本身的情緒惡化,那麼很肯定的教師應該選擇不懲罰,或是減低懲罰的力度。懲罰的價值是用來改變學生的偏差行為,如果目標不能夠達致,教師還需懲罰嗎?(星洲日報/文以載道‧作者:吳榮順‧大學講師)
點看全文: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9827#ixzz46uEeFHel
Follow us: @SinChewPress on Twitter | SinChewDaily on Facebook |
|
|
|
|
|
|
|
发表于 27-4-2016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雙向的教育
換位思考,有一天家長或老師鞭打一名小女孩,她突然反問,“為甚麼要鞭我?”
此時,家長的回復:“因為你不聽話”;老師的答案:“因為你沒有做功課。”這兩個答案合理,直截了當。我想大部份小孩都會直接領罰而不會過問,反正之後又可以開心地吃肯德基或出去玩,只要熬過那紅火鞭痕。
但有多少人會欣賞這孩子提出“為甚麼”的思考能力?這名女孩需要一個能說服她的答案,與別人溝通意見,才接受懲罰。或許這麼問,你要聽話的小孩,還是有自主想法的小孩。以上所提,需要家長或老師耐性,去引導她做自我檢討,進行溝通,讓對方認真反省自己舉動了才給予懲罰。
這是人格教育,無需太複雜的心理學知識,而是把問題拋回給孩子們,讓他們學習尋找答案、自我反省、自治自律。普遍上學生的吵鬧聲都需要用藤鞭“鎮壓”,才能迅速安靜下來,我倒聽過一個分享,一名老師教課時總會帶一條藤鞭進班,但從來沒用過。他說孩子並不是畏懼他的藤鞭,而是為了聽他講課而自動安靜下來。
沒錯,聽了這個分享我也覺得他在炫耀。不過他的分享卻令人值得稱讚。他說,一旦發現有學生沒做功課,不是第一時間發脾氣,而是請學生下課後到辦公室。如果對方是懶惰而沒做,得打電話告訴父母,要做完功課才可以回家;如果是不會作答,他就會留校給予指導。
這也許是非常理想的教育模式,畢竟課後,學生還需上補習班、興趣班,無法挪出更多時間;老師也得批改作業,完成學校行政工作。但是,我們不希望孩子只堆滿不知該如何用在生活中的知識,而只懂得填在考卷上。
教育是雙向的交流,一味進行周而復始的上課日子、補習班作業、興趣班功課,誰又曾留意到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好比8歲女童遭補習中心院長過度體罰事件,那名小女孩永遠無法想像,原來沒抄完(不是沒做完)數學題得遭遇嚴重體罰。
日前又再發生孩童被過度鞭打事件,這名在幼兒園就讀的男童用餐時咳嗽嘔吐。不過老師並非第一時間施予援助,反而是責罵。男童被罵後大哭,老師竟因此鞭打他而留下鞭痕,甚至要他罰站3小時。據報道,家長上門質問,老師嘗試推卸責任,最後才承認小小鞭打。當要求看閉路電視畫面,竟然發現已被刪除。
如果老師鞭打學生問心無愧,面對家長質問自然可以坦然說出理由。
回歸到最核心的要點,即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塑造良好品格,讓孩子樂於學習。最重要溝通和討論,但並非家長與老師而已,反而與孩子們的互動瞭解,能培養孩子的自主自治能力。我們要用愛的教育,但並非為他安排一切,而是相互溝通後,引導孩子決定自己要的學習之路。(星洲日報/記者Apps‧文:林德成‧星洲網記者)
點看全文: 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9837#ixzz470BWcilj
Follow us: @SinChewPress on Twitter | SinChewDaily on Facebook |
|
|
|
|
|
|
|
发表于 27-5-2017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