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5-9-2014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二十五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05日 × 星期五 @农历八月十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三(续3.4)
************【十八界篇】***********
這時候,如來告訴阿難:以前,你曾經因為不滿而捨離了聲聞、緣覺這些小乘教法,發心求取無上菩提智慧,所以我現在為你宣示了佛法的第一義諦。為什麼你又拿那些世間戲論胡說,說因說緣的妄念來纏繞自己呢?你雖然博學多識,但是就像那些誇口懂得種種草藥的人,真正把藥拿到他面前,他卻不能分辨。如來真正是憐憫你啊!現在,你再諦聽,我再為你一一宣示佛法的根本真理,同時也讓將來修習大乘佛法的人們通達真實的世界。
阿難默然領承如來佛的聖旨。
如來對阿難說:正如你所說,地、火、水、風四大的相和相應,生成了世間種種事物以及種種變化。阿難,如果這四物質沒有相合相應,那麼它們也就不能與其它種種物質相和相應發生作用,就像虛空不與種種塵物相和相應。如果這四大物質相和相應一起發生變化,那麼,它們從始至終都在相作相成,相生相滅,生起死去,死去生起,生生死死此起彼落,像火輪一樣旋轉,沒有瞬時的停息。阿難,這就像水結成冰,冰又化成水,如此循環不已。你觀察地性,粗的是大地,微細的是塵埃。你再觀察這些塵埃之中的極微細塵埃,就可以分析出塵埃中更極細微的塵埃,如此仔細觀察分析下去,就可以看到一些極其細微的塵埃,最終達到空無。這時,就是真正的虛廓空間了。阿難,如果從這些物體間的極其細微處最終可以分析到虛空,就應當知道是虛空產生種種塵物色相。
你問,是否由於四大和合生出世間事物種種變化,那麼,依你來看,這一處微細塵埃的塵物,是用幾個極細微塵埃和合而成的?
其實,微細塵埃不能和合產生極細微塵埃。那麼,你再看,這些塵物所顯示出的虛空,又是用幾個塵物和合產生出來的。如果色塵相和相應,其所產生的只能是色塵的和合而不會是虛空。如果虛空相和相應,產生的也只能是虛空的和合而不會是色塵。但是,色塵還可以分析區別,虛空怎麼能析出或者合成起來呢?你原來並不知道,在如來藏中,一切色塵本真即是空性,一切空性本真之中即可顯出色塵,它原來本體清淨,盈滿一切形質器物世界,隨著眾生的識心而現示,應和著眾生的認知限度而現示,循著眾生的身、口、意三業欲求而生發現示出來。世間的人不知道這些,錯誤的以為它們是因緣和合而生,以為它們是自在自為的。這些都是眾生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只要有所言說,都不會具有真實義。
阿難,火性沒有自己本性,它寄緣在種種事物上面,你看城裡那些人家,炊飲時分,手拿取火燧草和銅鏡,對著太陽取火。阿難,如果說事物和合而生起,這就像我和你們這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在一起時是一個集體,但是究竟根本,你們各人是各人,各人有自己的氏族種姓。如舍利弗是婆羅門種姓,優羅頻多是迦葉波種姓,你,阿難則是瞿曇種姓。如果這個火性,是因和合而有,那麼,當你拿鏡子對著太陽取火,這個火是從鏡子裡生出來,還是從手中艾草生出來,或者是從太陽中生出來?
阿難,如果火是從太陽中生出,它能燃燒你手中的艾草,那麼,太陽照到的所有樹木都應該也會燃燒起來。如果火是從鏡子中生出,它自己就能從鏡子中生起,來燃起艾草,可是鏡子為什麼不會被燒著呢?你手拿鏡子,但是鏡子並沒有熱起來,它怎麼會使鏡子融化呢?
如果火從艾草裡生出,為什麼要借助鏡子和太陽的作用才能生出火呢?你再仔細觀察,鏡子由手拿著,太陽從天上來,艾草是這地方土裡長出來,火從哪裡飄游過來的?太陽和鏡子相距如此之遠,沒有相和相應,這火無從生起。你哪裡知道,在如來藏中,火的本性是空性,空性卻可以隨緣顯出火的作用,它們本來清淨,盈滿一切形質器物世界,隨順著眾生的識心而現示,應和著眾生的認知限度而現示。這個清淨本然性從一切世間事物中生起,生起後又遍布世間一切事物,它哪裡有什麼固定處所?它只是循順眾生的欲求而造作生發。世間的人們迷悟無知,以為火性是因緣和合而生,是自在自為的,這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只要有所言說,都無真實義。(待续3.5)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3

|
|
|
|
|
|
|
|
发表于 8-9-2014 06: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二十六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06日 × 星期六 @农历八月十三@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三(续3.5)
************【十八界篇】***********
阿難,水性是流動不停的,它的流動和停息沒有一定不變的規律。
就像室羅筏城裡的迦毗羅,斫迦羅,以及缽頭摩訶薩多等人這些大幻師,他們求取月亮的太陰精,用之和成幻藥的情形。這些幻師在月光皎潔如晝的上弦月之夜,手拿方術器具來盛所謂的月精之水。這個水是從他們手中的珠子裡生出,還是空中本來就有,或者是從月亮那裡來的?
阿難,如果水是從月亮那裡來的,並且能使離它很遠的珠子中有水出來,那麼,月光照過的樹木等等,都應流出水來,流出水來,就說明這不是從方術器具中流出來的,不流出水,這清涼水就不是從月亮那裡來的。如果水是從珠子裡流出來,那麼這個珠子裡就應當常有水,何必要在月明皎潔之夜來作法求月精之水呢?如果水是從虛空中生出,那麼,虛空無際無涯,水也應當無涯無際,從人到天,都是水浪滔滔的,可是,為什麼卻分別有河流、海洋、山河大地的天空呢?
你再仔細觀察,月亮高懸天際,珠子用手拿著,珠子裡的水用盤子盛著,那水從哪兒流到這裡來?月亮和珠子相距如此之處,不能相應也不能相和,這月精之水無從生出。
你仍然不知道,在如來藏中,水的本性是空,空的本性生出水,它們本來清淨,盈滿世間形質器物世界,隨順著眾生的識心而現示,應和著眾生的認知侷限而示現。雖然只是一處拿著珠子,一處流出水來,如果遍法界拿著珠,遍法界就會出水,可見水性遍布一切世間事物,又是從一切世間事物中生出來的。它們哪裡有固定不變的處所,它們只是循順著眾生的欲求而顯現生發。世間的人們迷悟無知,以為它們是因緣和合而生,是自在自為的,這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只要有所言說,都無真實義。
阿難,風性自身沒有形體,並且變動無常。在和大家聚在一起時,你常常整束衣服,這時偶爾觸動到別人,就會有風吹拂到別人臉上。這個風是從你的衣角處生出的呢,還是從虛空中生出的,或者是從別人臉上生出來的?
阿難,如果這個風是從你的袈裟衣角處產生,那麼你披戴的就是風,你的衣服飄動起來,就是風飄動起來,衣服就應當飄動離開你的身體。但是你看我,在這法會中說法時,衣服整肅垂掛,風在哪裡呢?這衣服中不應有藏風的地方啊!如果這個風生於虛空之中,那麼你的衣服不飄動時,為什麼沒有風來拂面呢?空性是常在的,那麼風也應該是常生常在的。但是,如果沒有風的吹拂時,虛空也就應當滅絕。但風滅了還可以看得見,那麼,滅絕的虛空又是什麼形狀呢?如果虛空有生有滅,那又叫什麼虛空?如果也叫虛空,這虛空中又怎麼會生出風來呢?如果這個風是從別人臉上生出來,那麼,從別人臉上吹拂的風,應當會吹拂到你,但是,你自己整理衣服,怎麼反而吹拂到別人呢?你詳觀諦察,整理衣服的是你自己,被風吹拂的是別人的臉,而虛空間依然寂靜不動,並沒有風在其間流動,沒有什麼地方產生風。風和虛空的性質是相隔的,沒有相和也沒有相應,就不應有風生出,也不應有風從臉上生出。你不知道在如來藏中,風的真性是空,空的真性是風性,它們本然清淨,盈滿世間一切形質器物世界,隨順著眾生的識心而現示,應和著眾生的認知限度而現示。阿難,這就像你的衣服飄動有微風產生,如果遍法界拂動,遍法界就生出風來,可見,這微風遍布於一切形質世界,滿戴於一切地方,流動在所有世間,怎麼會有固定不變的處所,它只是循順著眾生的欲求業力而生發出來。世間的人們迷悟無知,認為它是由因緣和合而生,是自在自為的。這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只要有所言說,都無真實義。(待续3.6)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3

|
|
|
|
|
|
|
|
发表于 8-9-2014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二十七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07日 × 星期日 @农历八月十四@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三(续3.6)
************【十八界篇】***********
阿難,空性是無形無質,由色境而顯發出來。譬如在室羅城離河很遠的地方,人們新建居所,挖掘水井。從井中挖出一尺深的土,井裡面就有了一尺深的虛空,從井中挖出一丈深的土,井裡就會有一丈深的虛空,虛空的深淺大小隨著挖出土的多少而定,這個虛空是從土裡生出的,還是從挖掘這裡生出的?
阿難,如果這個虛空沒有任何原因是自己生出,那麼,在沒有掘井之前,為什麼這裡只有一片土地,卻不是一團空無,也不是空闊無礙的呢?如果這個虛空是從土這裡生出,那麼,土挖出來時,就應看到虛空進去。如果挖土出來時沒有虛空進去,為什麼要說虛空是從土裡生出的?如果沒有土的出來和空的進去,那麼空和土就沒什麼差別,沒有差別就是一致,那麼挖出土時,空為何不隨即出來?如果這個虛空是從挖掘這裡生出,那麼,挖掘出來的就應當是空,而不應該是土。如果這個虛空不是從挖掘生出,那麼,挖掘出來的土,為什麼又能看到井中的虛空呢?你再仔細觀察,挖掘隨著人的手的動作而進行,土是從地裡挖上來,而這個虛空從哪裡生出呢?挖掘和虛空一實一虛,互相不能有所作用影響,既不相和也不相應,虛空總不會是從自己生出的吧?
這個虛空,其性是圓滿遍布,是本然不動搖的,那麼,應當知道,顯示出來的地、火、水、風與這個空,就叫做五大。它們的真性是圓融,都是如來真性的顯示,本然沒有生、滅。
阿難,你的心迷悟昏昧,不知道地、水、火、風四大本來都是如來自性。你應當觀察,虛空是出是人?或者不是出也不是入?你應知道,在如來藏中,覺知的真性是真空,空的真性即是真覺,他們本來清淨,盈滿一切世間形質事物界,順著眾生的認識心而顯示,應和著眾生的認知限度而現示。阿難,這就像一口井的虛空,生出一口井來,十方虛空也就生成了十方世界。這虛空哪裡有固定的地方?它只是循守著眾生的欲求業力而生發。世間的人們迷悟不知,以為它是因緣和合而生,或是自在自為。這些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只要有所言,都無真實義。
阿難,見覺沒有認知力,它是因色和空而有的。
這就像你現在在衹陀園裡,早上看到明亮,晚上看到昏暗,如果你在半夜時來看,則是有月時就有光亮,無月時就是昏暗。這些明和暗,都是從你所見之中分別而有的。這個見覺到底與明、暗、虛空是一體,還是不是一體的?或者,它們是相同還是不相同,它們相異還是不相異?阿難,如果見覺與明暗、虛空原是一體,那麼,明、暗二相都會消亡。因為,在暗時就沒有明,明時就不會是暗。如果見覺與暗是一體,明的時候這個見覺就會消亡。如果見覺與明是一體,暗的時候這個見覺就會滅絕。見覺滅絕了,還說什麼見明和見暗呢?
如果明和暗各自分殊不同,而見覺又沒有生和滅,那麼它們怎樣才能合為一體呢?如果這個見覺與明暗不是一體,那麼,你能夠離開明暗、虛空等等另外分析出這個見覺來嗎?這個見覺是什麼形相呢?離開明暗和虛空,這個見覺只是像龜毛兔角樣的東西,原來是空無所有的。如果明暗、虛空這三件事物各自不同,又從哪裡成立見覺呢?明和暗本來不同,又說什麼見覺使它們相同?見覺離開了這三件事物就是空無,說什麼見覺與它們相異?虛空和見覺本來沒有邊界可以將其分開,說什麼見覺和虛空是不同的?不論是見到明還是見到暗,見覺的本性並沒有遷變改動,說什麼見覺和明暗是沒有差異的?你再仔細觀察,明從太陽來,暗隨暗月那裡生,通闊從虛空之中產生,土堆產生於大地,那麼,見覺又是從哪裡產生呢?見覺是有知有覺,虛空是無知無覺,不可能相和也不可能相合,這個見覺不應當沒有來既而自己產生。如果見覺有所聞知,則這個聞知的真性是圓融遍在的,它本然不動搖。所以應當知道,見覺與無邊不動搖的虛空,與動搖的地、水、火、風等,一齊就叫做六大。六大真性圓融遍在,都是如來自性,本來沒有生和滅。阿難,你的真性沈淪在迷悟之中,你仍然未能悟解你的見聞覺知,本來都是如來自性的妙用。你應當觀省這些見聞覺知,它們是生還是滅?是同還是異?是不生還是不滅?是不同還是不異?
你竟然不知道在如來藏中,本體的見覺即是妙明的本覺,精真的覺見,亦可轉為妙明的用,它們本來清淨,盈布世間,隨順眾生的識心而現示,應和眾生的認知限度而現示。正如從一見根即能觀見全體法界,其他如眼、耳、鼻、舌、身、意對應於其覺知的事物,一一都能顯現無礙,發揮妙用,都是遍照一切法界,盈滿十方無盡虛空世界。它沒有固定的地方,只是循順著眾生的業力而造作生發的。世間的人們迷悟無知,以為它是因緣和合而生,它是自在自為,這些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只要有所言說,都無真實義。(待续3.7)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3
|
|
|
|
|
|
|
|
发表于 8-9-2014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二十八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08日 × 星期一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三(续3.7)
************【十八界篇】***********
阿難,識性沒有來源,它是因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種根塵的妄起而生發。你現在看法會中眾人,你的目光所及之處,歷歷遍照,就像在鏡中觀物,並沒有分別。
可是,你的識性卻從這當中一一分別析解,這是文殊,那是富樓那,這是目犍連,那是須菩提,那是舍利弗等等,一一可以指示出來。這個識性了然知解種種事物,它是從觀見這裡生出,還是從物相這裡生出,或者是生於虛空之中,或是無因而起突然而現?
阿難,如果你的識性生於觀見之中,那麼,如果沒有明暗,沒有色空,也就沒有觀見,沒有觀見,識性從何而發生?如果識性生於物相之中,那麼,識性既然不從觀見中生出,就不能觀見到明,也不能觀見到暗,明暗都不顯現,也就沒有色相、空相,如果沒有這些物相,識性又從哪裡生發出來?如果識性生於虛空,那麼,沒有相就沒有觀見,沒有觀見就無從辨別,那就不能了知明、暗、色、空等等。沒有物相,也就沒有種種可以依緣的,你的見闐覺知也就沒有地方安立。在觀見和物相都無的情形下,虛空就等於空無,既使虛空是實有,不同於一般事物,縱然生發起你的識性,又怎樣才能將它分別安立起來呢?如果你的識性是無因而起突然而現,那麼,你為什麼不會將太陽看作是月亮呢?你再詳細審視,觀見依托於眼睛,物相是從物境中推出,有相即可有物的形狀,沒有相就只是空無。它們都有依托,而識性卻是從哪裡生發出來呢?
識性是生發啟動的,觀見則如鏡照影,是澄然靜止的,他們既不能相和也不能相合,見聞覺知也是如此。所以說,識性並無其依緣之處,它無從自己生發啟動。如果識心本來無從生起,那麼了別、見聞、覺知等等原來都是圓滿湛靜的,都是無從生起的。識心、覺見與虛空,以及地、水、火、風等,合在一起叫做七大,它們都是圓滿湛靜的,都是如來真性,本來無生無滅。阿難,你的心粗糙浮動,不能悟解到見聞覺知生發出認知了別,這些原來都是如來自性真如的妙用。你應當諦觀,涉及到見聞、虛空、地、水、火、風這些方面的識心,它們是相同還是相異?是空還是有?是不相同還是不相異?是非空還是非有?你不知道在如來自性中,識心的真性即是本明真知,覺知妙明即是本於自性的真識,它們妙覺湛然不動,盈滿世間一切,蘊涵吐納十方虛空世界,它們沒有固定不動的處所,僅僅是循順著眾生的業力而造作生發。世間的人們迷悟無知,以為它是因緣和合而生,是自在自為的。這些都是識心分別計度的結果,只要有所言說,都無真實義。
這時候,阿難與法會中所有大眾,承領了如來佛宣示的這些微妙法旨,一時身心坦蕩,湛靜無所掛礙,他們都自覺到,本真心體原來盈遍十方世界,他們觀見到十方虛空世界,就像看自己手中拿著的樹葉那樣清晰。他們都自覺到,世間一切事物,都是菩提妙明本心的生發顯現,本真心體圓融遍在,涵含十方世界。此時,他們返觀自己的父母所生身體,就像是十方虛空世界之中浮動的一粒塵埃,若存若亡,就像是無涯大海中的一個泡沫,起滅不定。他們合掌頂禮,獲得未曾有的欣喜,就在如來的座前,詠誦起禮贊如來的偈語: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祇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恒沙眾。
將此深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眾生未成佛。 終不於此取泥洹。
十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 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 爍迦羅心無動轉。
(第三卷完)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3
|
|
|
|
|
|
|
|
发表于 10-9-2014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二十九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09日 × 星期二 @农历八月十六@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续第三卷完)
這時候,如來弟子富樓那從座中起立,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禮如來,並對如來說:大威德的世尊啊!你最善於為眾生演示如來佛法第一義諦。世尊,你常常推舉我是「說法第一」,現今我聆聽如來的微妙法音,就像聾人聽百步之外的蚊蟲鳴叫。本來我不能看見,現在更不得有所聞見了。佛雖然已宣示了如此妙明法音,使我等拔除疑惑,但是現在我仍然不能詳解這第一奧義,不能達到無疑無惑的境地。世尊啊!阿難他們雖然有所開悟,但是積聚的煩惱並未漏除,法會中許多已盡滅種種煩惱的修習者,既使在領承了如來所說的法要之後,仍然存有疑惑。世尊,如果世間一切根塵,一切蘊、處、界,就是如來所說五蘊,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這些,且都是如來自性,本然清淨,為什麼他們突然現出山河大地等等有為相,而且這些有為事物相續相繼地遷變流轉,周而復始?另外,如來又說地、水、火、風等本性圓融,盈布法界,湛靜常住不動。世尊,如果說地性遍在,那麼,什麼地方去容載水呢?又如果說水性遍在,就不會有火生出。為什麼又說水和火都遍在於虛空,相互間並不抵觸逼迫?世尊啊!地性阻塞障礙,空性虛廓通闊,為什麼說這二者都遍在法界而並不抵觸競爭?我不知這個奧義的根本所在,祈願如來流布慈力,撥開我等心上迷雲。說完這些,富樓那即五體投地,渴盼如來發布無上教誨。
這時,如來告訴富樓那以及法會中其他漏盡無學與各位阿羅漢:今日如來在此楞嚴法會中宣示了無上勝義,但你們這些聲聞修行者和所有未能明瞭空和無空的二空奧義的修行者們,以及所有迴向上乘阿羅漢的修者,都能獲致成佛的唯一寂滅湛靜境地,都能駐持在菩提道場,也能登上無上修行的道路。你們仔細諦聽,我將為你們宣說。
富樓那和大眾一起默然承聽如來法音。
如來說:富樓那啊!正如你所說,世間一切本然清淨,為什麼突然現出山河大地?你沒有聽如來宣說覺的真性是無上的明,是無上認知了別智慧,本真的覺亦是認知了別的無上靈明嗎?
富樓那說:世尊,我曾常聽聞佛宣說這個義諦。
如來說:你所說的覺明,指的是覺的本性是無上認知了別智慧呢?還是只是無了別智慧的覺,即不明的覺,而我們則要去明瞭它,所以稱它為明覺?
富樓那說:如果以不明來稱名覺,那麼覺就無聽明了。
如來說:如果覺沒有能認知別的明的智慧,那就不會有什麼明覺。有無覺的事物,但是沒有無明的事物,無明也不是覺的湛淨妙明,而是痴暗。覺的本性一定是明,即一定是無上認知了別的智慧,妄亂生起,欲去認知了別這個覺的體性。覺知的體性並不是能被認知了別的事物,所以,覺知的體性,如果依妄想認知而成為對象,覺知就被會妄亂建立起來,其巳經是妄亂的建立,從而依此妄立的覺知,就生發起作的種種妄亂作為。妄亂覺知一經功用,就在本來的無同無異中,分成了覺知的主觀自我一方面,和覺知的客觀存在另一方面,從而生發相異出來,相異中又疊加相異,並且只能在此相異對立之中建立起種種相同,在覺知的相同與相異間互相又生發顯示,因此又產生了無同無異的事物。這樣相互間雜亂搖動,和相互間的依持、對待,就生發起了種種煩勞作用,煩勞久了就生發出塵物世界。塵物世界間事物的種種相互擾動混雜,引起了塵物世界的煩勞、煩惱,由此也生發起了世界。平靜不起擾動,就成為虛空。虛空間只是同一,塵物世界間只是對立。而這當中無同異之分的,都是有為法界。(待续4.0)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4

|
|
|
|
|
|
|
|
发表于 10-9-2014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三十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10日 × 星期三 @农历八月十七@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续4.0)
覺知的認知了別本性是空,由於妄想執起而晦昧不明,覺知間的對立、異同生發起搖動,於是有風輪執持在世界之中。依持著虛空生出搖蕩,堅執欲明之心凝結,於是有滯礙事物的生起,那些金屬物,就是因明覺而建立起來的硬形物質,於是有金輪出現保持看各方國土。堅硬的東西成為金寶,搖動的東西成為風力,風和金相激相摩,於是有變化無端的火光生起。由於這些事物體上有水氣出來,水氣被火蒸發上升為水,於是有水輪含蘊了十方世界。火向上升騰,水向下降落,它們交相生發建立起形質物體,濕的成為大海,乾的成為陸地。如此情形,所以大海之中常常會有火光騰起,陸地上常有江河流注。水勢弱於火時,就聚結成為高山,所以山石相擊能出火光,山石碎融了就成為了水。土勢弱於水時,就抽形成為草木,所以林木被火燒以後就會成為土灰,擠壓林木就會擠出水來。這種種事物相互為種子而交相妄亂生發,由於這些因緣,世界也就相續相繼下來。
另外,富樓那,欲明的妄想發生,妄相建立,責任在你不明白性覺的妙明,卻妄想去明白它,一念妄動,妄相就建立起來。所覺知的妄亂一經建立,認知的理序也就不可逾越了。由於這個因緣,聽覺不能超出聲之外,視覺不能超出色物之處,色、聲、香、味、觸、法等塵物亦只能由眼、耳、鼻、舌、身、意等認知而妄亂成立,於是種種見聞覺知就被分別開來。它們又常因欲求思念的作用而相互糾纏,如是分分合合變化無端,靈現一見緣處的一點明色,即生發出色塵,色塵生發就產生了想念,不符合想念的色塵互相間對立仇恨,符合想念的色塵間就融合為愛欲,愛欲流行結成種子,想念集納於根門,就結為胚胎,如此交相作用下,吸引各種相同的欲求思念,於是有種種因緣關係,由精血孢卵而胚胎成形等過程,而產生種種胎生之物、卵生之物、濕生之物、化生之物,這些生物都是隨其所感而生發出來的。卵生之物生發於想念勝妙境的妄念,胎生之物有情於欲樂境而生發,濕生之物往附於新境而生,化生之物厭離於舊境之可憎而生。如此種種想念,有情、往附、厭離的愛生形式,各自相互間又有種種變化移易,一時之間所有欲求、思念、想像,等等眾生的業力,紛紛逐趨著眾生往這些起伏沈淪的事物之處去受生。由於這種種因綠,眾生也就相續相繼下來。
富樓那啊!想念和愛欲糾結在一起,相互珍愛不願分離,如此,世間的父母子孫才相生相繼不曾間斷,這樣一類眾生,他們就是以貪欲為本。貪欲和愛戀一起滋生,貪欲便不會停止,那麼,世間種種生物,如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等等,就會依持各自力量的強弱,相互間競爭吞食,這一類眾生,就會以貪殺為本。人為吃而殺羊,羊死後轉為人身,人死後又轉為羊身,這樣直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十種生物之間,其生生死死,都是如此吞食殘殺,由此,種種惡業欲求都與生命共生,一直窮盡到未來無際之時永無休止。這一類眾生,就是以貪盜為本。你欠我的命,我還你的債,如此種種因緣,歷經百千劫的時間,都是在生生死死之中。你珍愛我的心,我憐愛你的姿色,如此種種因緣,歷經百千劫的時間,都是在纏裹不清之中。以此貪殺、貪盜、貪淫立為根本,如此種種因緣,惡業果報相續相繼竟不停息。
富樓那啊!這三種相續的顛倒妄相,都是由於本覺妙明,卻妄為明覺的緣故而生發,由此認知了別的妄為而生種種相,由妄亂的明覺而生出山河大地等等。種種有為事相,就是如此相續相繼,次第流轉,都依持著虛妄覺見流轉不息,周而復始。
(待续4.1)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4

|
|
|
|
|
|
|
|
发表于 11-9-2014 05: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三十一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11日 × 星期四 @农历八月十八@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续4.1)
富樓那說:如果這個覺見本來是妙覺明見,其與如來本心一樣,不增也不減,於無狀之中忽然現出山河大地以及種種事物,那麼,如來,現在明覺已是妙明空性,山河大地以及種種事物,種種有為習漏,它又怎麼能再生出呢?
如來告訴富樓那:譬如有一個迷路之人,他來到一個村落,誤以為南面即是北面,這個迷途之人是因為無明而迷路的,還是因為本覺而生出迷惑的?
富樓那說:這個迷途之人,並不是因為其無明,也不是因為其本覺而迷路的。為什麼呢?因為無明本來就沒有根,又為什麼是因為無明呢?本覺不會生出無明,而說是從本覺生出?
如來說:這個迷途之人正迷惑時,突然有一個明白方向的人指示他,令他開了悟,富樓那,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個人縱然在這個村落裡有了迷惑,以後他會不會又生出迷惑來?
富樓那說:不會的,世尊。
如來說:富樓那,十方如來佛也是這樣。這個迷惑本來沒有自己的根本,它的本性畢竟是空。本來沒有迷惑,只有迷惑了的覺見。覺見到迷惑,迷惑也就滅絕了,覺見並不會再生出迷惑來。猶如眼睛長有翳膜的人會看見虛空中的花,一旦除去翳膜,這花也就從空而滅了。這時,忽然有個愚蠢的人,在那空花已滅去的虛空地方,等待著空花再生出來,你認為此人,他是愚蠢還是聰明?
富樓那說:虛空本來沒有花,妄見到花的生滅,看到空花已滅的虛空上這已經是顛倒,怎麼還要等待那空花的再生呢?這實在是又痴又狂啊!哪裡還說得上這個狂痴之人是愚還是慧?
如來說:正如你所悟解的,為什麼還要問各方如來佛的妙覺明本是空、怎麼才能再生出山河大地呢?又比如金礦與種種金屬物質雜亂處在一起,但是金礦一經過煉成精純,就不會再成為原來混雜的狀態。又好比木頭燒成了灰、就不會再成為木頭,各方如來佛的真如菩提涅槃,也是這樣的情形。
(待续4.2)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4

|
|
|
|
|
|
|
|
发表于 12-9-2014 06: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三十二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12日 × 星期五 @农历八月十九@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续4.2)
富樓那,你又問,地、水、火、風本性圓融,盈布一切世間。但是為什麼水火二性並不會相抵觸而毀滅,為什麼虛空及大地等,都是遍布於形質世界之中,它們本來並不是相容相和的?富樓那啊!譬如那個虛空,它的形質不是種種物相群集而成,但是它並不拒斥那種種物相在其中生發。為什麼這樣?富樓那啊!那個巨大的虛空,太陽照射時它就明亮起來,雲層遮障時它就昏暗起來,風吹拂時它就搖動起來,天氣澄澈時它便清朗起來,雲氣凝結時它又渾濁起來。塵土聚積就成為土堆,水澄靜就可以映物。這些又是什麼意思呢?這些種種不同的事物是從那些事物之中生出,還是從虛空中生出?如果這種種事物是從那些事物中生出的,那麼,當太陽照射時,十方世界全體就是太陽,為什麼會在空中又看到一個太陽?如果是虛空自己生出光明,虛空就應能夠自照,可是為什麼深夜雲霧遮障時,虛空中不生出光亮呢?應當知道,這個光亮,既不是因日而生,也不是因空而生。同時,它既不與太陽相異,也不與虛空相異而生。觀見所見的事物本來就是虛妄的,一定不能指出實體來,就像等候空花再生一樣,只能結成一個空果而已。還有必要去詰難水火二性不相抵觸滅絕的奧義嗎?觀見的真性只在妙覺明見,妙覺明心本性圓融,在沒有顯示其虛妄的假相之前,先就融攝了水火二性的對立,在本真觀見之中,為什麼要說水、火不相容的呢?本真的妙覺了知也是這樣的情形。
你以為空一旦被認知了別,就會有空現示出來,地、水、火、風各自都被認知了別時,它們就各自現示出來。如果它們一起被認知了別,就會一起現示出來。那麼,什麼是一起現示?富樓那,就如在一團水中現出太陽影子,二個人一同觀看水中之日,他們一個往東走,一個往西走,就會分別有二個太陽隨著他們走。一個向東,一個向西,並不一樣,但是,我們知道太陽只有一個,為什麼還要說他們各有一個太陽在跟隨呢?既然各有一個太陽相隨,就應當有二個太陽,為什麼各自看到的卻只是一個太陽呢?所以,怎樣說都是虛妄,沒有憑據可証明是正確的。富樓那,你以為色境和空境在如來藏中相傾相奪,但是,如來藏卻是隨順著眾生業力,而現示為色境和空境的,並遍在於一切事物之中的。所以,在一切法界之中,顯示種種現象,風吹而有物動,空闊而有澄明,日照而有光亮,雲積而有昏暗。眾生迷悶無知、違背妙明覺見去應和塵物,應和久了,便生出種種業力煩勞,於是世間種種形質障礙塵物煩惱生出。
我則以為,妙明覺心不生不滅,契合於如來藏中,而如來藏就是妙覺明心、其圓照一切法界。所以在如來藏中,一即是無量,無量即是一,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不動清淨道場遍在於十方世界,一身即含有十方無盡虛空,一毛髮類上現示無盡寶剎,坐在微細塵埃裡就可以轉動大法轉。這是因為滅盡塵緣妄境,歸合於妙明的真覺,所以才生發出真如妙覺明性。如來藏本來即是妙圓真心,即是無上圓滿心體,所以他不是認識心,亦不是空境。不是地,不是水,不是風,不是火。不是眼、耳、鼻、舌、身、意,也不是色、聲、香、味、觸、法。不是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亦不是意識界。既不是明,也不是無明,亦不是明和無明的滅盡。如此乃至既不是老,也不是死,亦不是老和死的滅盡。不是苦,不是集,不是滅、亦不是道。不是智慧,也不是得法。不是布施,不是善性,不是精進,不是忍辱,不是禪定,不是般若智慧,不是波羅蜜多究竟彼岸,這樣直到不是如來,不是佛,不是三藐三菩提心,不是大涅槃。不是常住,不是歡喜,不是本我,亦不是清淨天。因為如此既非世間也非出世間種種事物境界的緣故,所以如來藏的本真明妙心體,既是認識心,又是空境。既是地,是水,是火,又是風。既是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聲、香、味、觸、法。既是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也是意識界。既是明,也是無明,亦是明和無明的滅盡。既是苦,是集,是滅,也是道。既是智慧,也是得法。既是布施,又是善性,既是精進,亦是忍辱,既是禪定、又是般若智慧,亦是波羅蜜多究竟彼岸,這樣直至既是如來,又是佛,既是三貌三菩提心,亦是大涅槃。既是常住,是歡喜,是本我,亦是清淨天。以這樣既是在世間,又是出世間一切事物的緣故,如來藏的本真妙明心體,既遠離一切是,也遠離一切不是,既是一切的是,又不是一切的是。為什麼沈淪於世間欲界、色界、無色界種種有為事物之中的眾生,以及出世間聲聞、緣覺這些修行者們,都以他們各自所知的心來測度如來的無上菩提,是將世間言說引入到佛的真知真見之中嗎?這就譬如有琴、瑟,箜篌、琵琶這些樂器,它們都能發出美妙的聲音,但是沒有靈巧手指的彈撥,那美妙聲音終不能發出來。你與眾生也是這樣,你們的寶覺真心原是各自圓滿生光的,就像我用手指一按,海印之光就熠熠生起,可是只要你們一舉識心,塵勞就會生起。這都是由於你不能精進求取無上覺道,反而卻貪戀小乘修行,以此小道修行為滿足的結果。(待续4.3)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4
|
|
|
|
|
|
|
|
发表于 15-9-2014 05: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三十三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13日 × 星期六 @农历八月廿@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续4.3)
富樓那說: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本來是圓滿無差別的,但是我從無始久遠以來即遭妄想,長久沈淪在輪迴之中,即使今日得皈無上覺道,仍然未能究竟。世尊,既然一切妄念都已滅絕,只有妙性常存,敢問如來,一切眾生為什麼會有妄想,從而自蔽本真無上知見,遭受流轉輪迴呢?
如來對富樓那說:雖然你已經拔除了迷疑,但是仍然有疑惑沒有除盡,我且以世間現示的事物再來問你:
難道你沒有聽說室羅城裡的演若達多的事嗎?他早晨起來,忽然想起去照鏡子,這時他很喜歡鏡子裡的頭有眉有眼歷歷清晰,卻詫異自己的頭,說是看不到眼睛眉毛,可能這是妖魅的頭吧?一時,他就驚恐無狀狂跑而去。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個人為什麼會無故狂跑?
富樓那說:這個人心生了狂想,再無其它原因。
如來說:妙覺圓明心本來即是圓妙的,既然說它生起妄亂,怎麼會有原因呢?如果有所原因,又怎麼說它是妄亂生起的呢?種種妄想並無本因,而是自身由微細而漸粗,次第輾轉相互為因的。迷從迷中集積起來,遍歷世間劫時,雖然佛已經闡明了這些,仍舊不能返回到妙圓覺心來。迷惑的原因,從迷疑裡生出。認識到迷疑沒有本因,妄想也是無所依持,既然沒有生起,如何能將它滅去呢?得到菩提智慧的人,就像睡醒的人說夢中之事,盡管心中將夢中之物看得清清楚楚,可是他怎麼可以取得到夢中之物呢?何況沒有原因,也就是本來一無所有。像城裡的演若達多,怎麼會有原因去驚恐自己的頭沒有了呢?如果狂性一停下來,頭不是仍然在自己身上嗎?實際上即使狂性不停息,頭也從來沒有遺失啊!
富樓那,這就是妄想的本性,它是因為什麼而能存在呢?只要你不去追隨世間相續,眾生相續和業果相續,斷絕這三種緣,殺、盜、淫這三種惡業的細因就不會生起,那麼,你心中如演若達多一樣的狂性就會歇止下來,狂性一旦歇息,就圓滿成就了菩提妙心。無比淨明心本來遍在於法界,並不是因人才得到,為什麼要去辛勞精勤去修証它呢?這就譬如有人在自己衣服縫隙中有如意寶珠而不自知,反而卻因為窮困到他鄉去奔走乞食。雖然他貧窮,但是寶珠並沒有遺失,這時,突然有智慧之人指示出來,於是他便能隨心所願,過了富裕的日子,這時,他才悟解到,神珠自己本有,並不從外而得。
(待续4.4)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4

|
|
|
|
|
|
|
|
发表于 15-9-2014 06: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三十四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14日 × 星期日@农历八月廿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续4.4)
這時候。阿難在大眾中頂禮佛足,起立對如來說:世尊宣示之貪殺、貪盜、貪淫三種惡業,又宣示了斷絕三種相續的緣,三種因就無從生起,然後像演若達多那樣的狂性就會歇止,狂性歇止即是菩提,菩提遍在法界並不因他人而有。這裡因緣的作用皎然分明,為什麼如來要完全放棄因緣的說法呢?我就是悟解到因緣的道理才得開悟的啊!世尊,不止像我這樣年少無知的有學聲聞修習者是這樣,既使是今日法會中的大目犍連、舍利弗、須菩提等德高望重的修行者,他們都是從老婆羅門修道者那裡聽聞到佛所說的因緣之後,才發心開悟而成就無漏智慧的啊!如來今日說菩提妙心遍在法界,不是因緣所生,那麼,王舍城里拘舍犁等外道修行者所說的自在自然,不就成了佛法的一義諦了嗎?懇請如來垂賜悲心,開啟我的迷悶吧!
如來告訴阿難:正如城中演若達多的狂性因緣,如果能滅除,那麼不狂之性,自然而然就現示出來。關於因緣與自在自然、其道裡到此為止。阿難,演若達多的頭本來就是他的頭,是他的頭就是自然自在,不然的話,就不是他自己的頭。是什麼因緣使他驚恐狂走呢?如果頭是自在自然的,是因緣而使他驚狂的,頭又為什麼不是自然自在?是因緣的緣故使其遺失的。頭本來就在,既使狂性妄亂生起,它也沒有變易,又何必要什麼因緣呢?如果說狂性本身是自然自在的,未狂之時、狂性又潛藏在哪裡?如果說不狂也是自然自在的,頭本來就不是妄念所認為的那樣,又為什麼要狂走呢?如果悟解到自己的頭本來即在,是識性發狂使其狂走,那麼,你就會知道,不論是說因緣,還是說自然自在,都只是戲論而已。所以說,斷絕三種相續之緣,即是菩提心。菩提心生起,生滅心就滅除,這只是與生相對而言的滅,依然是生滅,只有生生滅滅滅滅生生都滅盡,沒有任何的造作功用、才是滅生都盡。如果有自然自在之物,那麼就該明白這個自然心生起,生滅心就滅除,這也是生滅。沒有生滅的,才叫做自然。就如世間種種事物雜和成為一體,叫做和合性,那些沒有和合的,即稱為本然性。本然的不是自然的,和合不是並合,並合與自然都不是,以至於離和合也都不是。這一句才真正叫做無戲論法。到了這個地步、菩提涅槃還在遙遠之處,不是你歷經劫難辛勤修習就可以証明的,既使你憶想著十方如來佛,誦持著十二部經,以及知道無可計數的妙理,也只能有益於種種戲論而已。你雖然談論著什麼因緣、自然,似乎也明白肯定,人們稱你為「多聞第一」但是,這積集了許多劫的多聞薰習,並不能使你免離摩登伽女的魔咒,還須如來佛的大神咒去熄滅摩登伽的淫火,令其得阿那含果位,永斷欲界妄念,入佛成就精進,令其愛河乾枯,這才令你得到解脫。阿難啊!雖然你多少劫時之中都憶持著如來的密義妙嚴,還不如一日發心修習無漏智慧,遠離世間愛憎二種苦。就像摩登伽女過去世是淫女,一經神咒之力銷除了愛欲,就入法中成為比丘尼,與羅侯的母親耶輸陀羅,一同悟解了自已的宿世因緣以及歷世因緣,悟解到貪愛是苦,於是一心修習無漏智慧,或許,因此而能掙脫塵世煩惱糾纏,蒙受佛的授記。你怎麼還自己欺騙自己,讓自己滯留在種種聽聞之中呢?
阿難以及會中大眾承領了如來的教誨,消除了疑惑、悟解到了實相,一時間身輕意安,得未曾有過的欣喜。
此時阿難又悲泣起來,他頂禮佛足,長跪合掌並對如來說:無上大慈大悲的清淨如來佛啊!您開啟了我的心地,宣說這些種種因緣,以方便說法提攜我們這些迷晦之人出脫苦海。世尊啊!今日我雖然領承了如來法音,知道如來藏中妙覺明心遍在十方世界,涵育著十方國土,以及清靜寶嚴妙覺王剎,但是如來又斥責我的多聞並無用處,對修習無上智慧並無益用。我現在就像是一個在旅途中飄泊的人,雖然蒙受天王賜予華麗屋宅,但仍然找不到屋宅的大門進去居住。懇請如來垂賜大悲心、為我及法會中仍然蒙昧的修行者們開示,令我們能夠捨棄小乘教法,究竟如來無上涅槃,歸本於無上正道,令一切有學修者攝伏往昔的種種攀緣妄心,得獲一切法的總持而不散逸,得入佛的無上知見。
說完這話,阿難即五體投地,與會中眾人一心期待佛宣慈旨。
(待续4.5)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4

|
|
|
|
|
|
|
|
发表于 15-9-2014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三十五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15日 × 星期一@农历八月廿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续4.5)
這時,如來哀憫會中這些聲聞、緣覺修行者們未能了知菩提心,同時也為佛滅度後,末法時代之中的眾生們,發菩提心,開示無上乘妙修行的道路,如來對阿難及大眾們宣示:你們決定發菩提心,不畏艱難不生疲倦去求取如來無上正等正覺正三摩提、就應當先明白最初發覺菩提心的二種決定不移的道理。
什麼是初發菩提心的二種決定不移的道理?
阿難,第一個道理是說,你們想要捨棄聲聞、緣覺修行,修習菩提乘,得入佛的知見,就應當審視因地發心與果地的覺的同和異。阿難,如果你是因地發心,即你的發心有所原因,並且以生滅心為修習的本因,從而求取佛乘,達致不生不滅境地,這是不可能的,如果這樣,就應當觀見到一切世間形質器物世界的種種事物,都在變化滅絕之中。阿難,你看這個世間一切造作成立的事物,有什麼是不會毀壞的?但是你從未看到過毀壞的虛空。為什麼呢?虛空不是可以造作成立的,所以不會毀壞。而你身體中的堅硬事物就是地性,濕潤事物就是水性,暖熱事物就是火性,搖動事物就是風性,四大相互纏裹,就分裂了你湛圓妙覺的本心,成為視、聽、覺、察種種功能,至此,你就陷入五重疊置的惡濁之中.
而什麼是濁?
阿難,譬如清水本是清淨湛然,塵土灰沙,其本質是滯礙堅質,二種事物本性不同,不相融洽。如果世間的人將塵土投進清水,塵土就失去了滯礙本性,水也失去了湛淨的本性,看起來渾渾泊泊,這就叫做濁,你們的濁有五重,其形其狀也是這樣。
阿難,你看到虛空遍在於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能認識到空和見不可分,有見即有空,有空即有見,空即是見,所以有空而無空的體,見即是空,所以有見而無見的覺知,如此見與空交織妄成,這是第一重濁,叫做劫濁。
你的身體由四力大捏合而成,見聞覺知種種知覺的侷限使你產生滯礙,水火土風的旋轉使你能知覺,四大與覺性如此妄亂交織,這是第二重濁,叫做見濁。
在你心中憶想記誦,生發起認知覺見,從而現出六根六塵,它們離開塵物無自己的相,離開覺知無自己本性,如此二種矛盾,也只能是妄亂交織而成,這是第三重濁,叫做煩惱濁.
你朝夕之間都在生滅之中不曾停息,但你的知見卻每每想要滯留於世間,可是你的欲求業力又常要追隨於種種環境,如此妄亂矛盾交織而成、就是第四重濁,叫做眾生濁。
你們的見聞本來並沒有差異,由於種種塵物的隔絕,莫名的差異就由此生出來,本性上你們可以相知,但是一經適用見聞,你們之間就生出對立,從而使同和異失去標準,如此妄亂交織而成,是第五重濁,叫做命濁。
(待续4.6)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4
|
|
|
|
|
|
|
|
发表于 15-9-2014 06: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三十六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16日 × 星期二@农历八月廿三@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续4.6)
阿難,你想要讓你的見聞覺知能夠契合於如來的常、樂、我、淨四種涅槃功德,就應當選擇識生死的根本,依憑不生不滅圓湛妙性而建立,以此湛淨妙性去旋轉種種虛妄生滅,歸返本覺,得獲本真明覺的無生無滅的真性,這才叫做因地心。
以此為因地初心,然後方能圓成你的果地修証,這就像是澄清濁水,將其貯藏於靜器之中,盛器長靜不動,泥土灰沙等就會沈澱,清水就會現出。這就叫做初伏客塵煩惱。去掉泥土,澄純清水,就叫本無永斷根明,此時,認知了別是精純無雜,其中一切變現出來的事物都不能成為煩惱阻礙,都能契合於涅槃清淨妙德。發覺菩提心二種決定不移的道理中第二個是,你們決定發菩提心求取無上菩提,於菩薩乘中生出大無畏勇猛,決定捨棄種種有為相,就應當詳審出煩惱的根本,本是從無始中來,因業力的發動而滋長生發。並且,還要詳審是誰在造作,誰死領受。
阿難,修証菩提如果不能詳細審視煩惱的根本,就不能知道虛妄根塵在哪裡發生顛倒。不知道顛倒處,怎麼去降伏它呢?又怎麼去求取如來果位呢?阿難,你看世間的人在解結,但又不知道結在哪裡,怎麼知道如何去解開它呢?但當你欲解結時,你不知虛空已經被你肢解分裂了。為什麼呢?因為虛空並無形相,本來就無結可解。如果虛空被肢解,這就無異於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攀緣知見等、都是竊賊的作為,都在盜竊自己的寶藏。由此無始以來眾生世界就生出種種纏繞束縛,沉淪於器物世界而不能自拔。
阿難,什麼是眾生世界?世對時間而言,就是遷流輾轉,界對空間而書,就是方位界限,你應當知道,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以及上、下,為界,過去、現在、未來,為世。方位有十個,世數有三個,一切眾生的妄亂交織,就在這當中貿然遷流、與世和界相互牽涉。雖然設立了十個方位界別,並且各自定位分明,但是世間只看到東、西、南、北、上和下沒有定位,這是因為中間方位難以定位。東、西、南、北這四個數是分明的、將它與世的數相乘,那麼,就得到了一十二這個數,再將一十二這個數與流變的世數作三次重疊計算,就有了無計數量來總括這個世界。
阿難,你再在這當中去判斷它們的優和劣。眼睛可以看,但眼睛後面的卻看不到,而眼睛前面的能夠看見,這是後暗前明,前面的全明,後面的全暗,左面、右面可以看到的各是三分之二,總括來看,眼睛的功德並不在全面,三分功能之中,就缺失了一分。所以眼睛只有八百種功德。耳朵能周遍聆聽,十方聲音都能聽到,聲音升起時,可以聽到遠和近,聲音寂止時則能聽到無邊無際的寂靜,所以,耳朵圓滿了一千二百種功德,鼻子可以嗅聞,吸入呼出,有出有入,但是兩孔之中則不能嗅聞,所以,鼻根的功能也是三分缺一,只有八百種功德。舌可以用來宣揚世間與出世間種種智慧,其可言說各種各樣,道理無窮無盡,所以,舌根圓滿了一千二百種功德。身體能夠觸知,能夠知覺到舒適與不適,但是須觸摸時才能夠知覺,離開了觸摸就不能夠覺知,這當中,觸摸時占二分,離開時占一分、於是檢驗身根,也是三分缺一,所以,身根只有八百種功德。意識能領會到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的事物,這其間種種凡與聖的事物,無所不能包容、盡其涯際,所以意根圓滿了一千二百種功能。
阿難,你想要逆轉生死欲流,就要回來窮究六根流轉的源頭,從而能獲不生不滅境地。那麼,你應當檢驗這六種受用根,它們當中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是圓通,誰是不圓滿,如果能夠就此而悟解到圓通根本,那麼你就能夠逆轉那無始以來就妄亂交織的業力的流轉,從而能夠循入到圓通之中,或者可以逆溯到六根妄起的源頭那裡,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現在我已將六根的湛靜圓明本性,其本所具足的功德全部顯示出來,他們各自功能就是這樣,你詳細選擇其中可以方便進入的受用根,我會為你發明它的功德,由此令你增進無上智慧。十方如來都能夠在十八界裡一一修行,不論從哪裡進入都能得到圓滿無上菩提,這當中並沒有什麼優劣之分。但是你仍處劣下智慧之中,還不能夠在十八界中圓滿自在,所以,我幫助你,讓你從一種根裡深入進去,只要此一門仍獲無妄,那麼,全部六種識根就都能夠得到清淨無妄的真知真覺。
(待续4.7)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4

|
|
|
|
|
|
|
|
发表于 17-9-2014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9-2014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三十八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18日 × 星期四@农历八月廿五@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续4.8)
阿難,你難道不知道,在這楞嚴法會中,阿那律托尊者雖然是盲眼卻能夠看見三千大千世界,跋難陀龍神有耳不能聽但是卻能夠用龍角去聽到一切聲音,兢伽神女沒有鼻子卻能夠聞到香味,驕梵缽提侍者雖是牛舌卻能嚐出種種味道,舜若多虛空神沒有形質身體,也就沒有觸覺,由於如來佛放光相助,使他無身亦能觸受,還有那些聲聞修行者,他們已入九次第定,滅掉前五識和第六識,以及受、想兩心所,証得了寂然湛靜的境界。就像這個法會中的摩訶迦葉尊者,他早就滅絕意根、滅盡心念,但是,他已是本覺圓覺,從而能夠根根了知,並不因心念而去知道事物。
阿難,如果你的六根已經拔除解脫,那你的自性裡就會發出瑩然如玉的智光,一切浮生以及器物世界間事物的種種變化,都會如滾湯澆冰一般消融淨盡,這時,妄相消除,真相現出,你的智慧相應就成就了無上真知真覺。
阿難,就像世間的人,將觀看只是寄托在眼睛,這時叫他把眼睛閉上,那麼眼前所見到的只是黑暗,六根都不能有所知見了,連頭和腳都不能辨別了,這個人如果用手繞身體摸上一遍,雖然他還看不見,但是手摸到頭就知道是頭,摸到腳就知道這是腳。這就是說,種種根塵認知與根本覺見是相通的。世人因為攀緣在外,所以必須有光明才能看見,沒有光明就不能看見,如果是自性的根本覺見,就能夠不依光明而看見,因此,縱然是種種潛隱不明的事物,都能夠被妙明覺知一一照見。根塵已經消除滅盡,那本覺明心怎麼會不成就圓融的妙用呢?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就像佛曾經說過,因地發心之時就要成就不生滅心,要讓此心常住,那麼,就要與所成就的佛果位相應起來才行。
世尊,成佛果位中有七種果德,它們是: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羅摩識、空如來藏、大圓智鏡。它們名稱雖不同,卻都是清淨不染萬德具足的,都是堅固凝結的,像金剛玉一樣的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如果見和聽等離開了明暗、動靜、通塞等等塵相,就沒有能知能覺的體性,就像思維著的意識離開了法塵事物就沒有什麼本體,那麼,怎麼可以用這些畢竟是斷滅的根性,來做為修心的因地呢?這又怎麼能夠獲得如來七種常住不滅的果位呢?
世尊,假如離開了明暗,就沒有了見,如果沒有法塵事物,意識憶念也就消滅了,我前前後後來回究竟推求,覺得本來就沒有我的心體,也沒有我的心的安住之地方,那麼,以什麼來作為因地心去求取無上的覺見呢?如來說六根本來湛靜精微圓常,但是,如果說話自相矛盾,就會成為兒戲的言說。倒底什麼是如來的真實話語呢?我是越來越蒙昧無知了,懇請如來降賜大慈悲心為我闕示。
(待续4.9)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4
FACEBOOK楞严共修组(可以加入,这些楞严学习和感悟评语,开放在活动的版位交流,邀请有缘人共沾正觉法露,感恩)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sifu/
可以search: Osifu and 108 cosmic center angels(〇sifu和108位宙心使者)
本帖最后由 estheryu 于 18-9-2014 05:05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19-9-2014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三十九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19日 × 星期五@农历八月廿六@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续4.9)
如來告訴阿難:雖然你博學多聞,但是還沒有得以漏盡、無煩惱,你心中只知道那些顛倒的宿因,而真正的顛倒現在面前,你又一點不能認識。恐怕你的誠心並不能使你服伏我對你說的道理,那麼,我就用塵俗事物的道理來解除你的疑惑。
如來佛即時就令羅侯羅敲一下鐘,然後問阿難:你聽到了嗎?
阿難和大眾都說:我們聽到了。
鐘聲停止後,佛又問:你聽到了嗎?
阿難和大眾都回答:沒有聽到。
這時,羅侯羅又敲了一下鐘,如來又問:你聽到沒有?阿難和大眾都回答:我們聽到了。
如來問阿難:你說什麼叫做聽到?什麼又叫做沒有聽到?
阿難和大家都回答說:鐘被敲擊發出聲音,我們就聽得到,聲音停息了,我們就沒有聽到。
如來又令羅侯羅敲鐘,然後又問阿難:你們現在聽到有聲音嗎?阿難和大家都回笞:有聲音。
過了一會兒,聲音消散了,如來又問到:現在有聲音嗎?
阿難和大眾都回答說沒有聲音。過了一會兒,羅侯羅又來敲鐘,如來又問:你們現在有聽到聲音沒有?阿難和大眾都回答說有聲音。
如來佛間阿難:你說說,什麼叫做有聲?什麼叫做無聲?
阿難和大眾都回答說:鐘被敲擊有聲音,就叫做有聲,敲擊停下來鐘聲散去,就叫做無聲。
如來對阿難和大眾說:你們所說為什麼是自相矛盾的呢?
大眾和阿難都立即問到:我們所說怎麼是自相矛盾的?
如來說:我問你們聽見沒有,你們就回答聽見,我又問你們聲音,你們就回答聲音,在回答之中,將聽見和聲音混淆不清,怎麼不是自相矛盾呢?阿難,聲音散了沒有聲響,你就說聽不到,如果真正是聽不到,那麼你的聽聞就已經滅絕了,已經如枯木一般無知無覺了。當鐘聲又響起,你為什麼又說你聽到了呢?你知道有聲、無聲,都是來自聲音塵物,你有時聽見,有時沒有聽見,哪裡就是你有時有聽聞,有時沒有聽聞。你已經聽見了無聲卻要說沒有聽見,什麼是沒有聽見?所以說,聲音在聽聞中自己有生有滅,並不是因為聽聞有時有,有時又沒有。你還在顛倒之中,將聲音誤識為聽聞,難怪你會迷惑昏昧,將常住真心誤識為斷滅之心呢,這確實是不應當啊!
離開種種動靜、通塞、明暗等等塵相來說聽聞的空性妙用,就好比說,有一個人當在沉睡中,聽到家人杵米的聲音,在夢中以為是擊鼓聲、敲鐘聲等等,甚至而嗔怪這聲音怎麼只像木頭石頭的撞擊聲,直到睡醒時,才知道這是舂米的聲音。阿難啊!這個人夢中怎麼能夠憶想起種種動靜、通塞的事物?其實,這個人雖然在沉睡,但是他的聽聞本性並沒有昏昧沉睡。即使你身形銷亡生命遷謝,你的聽聞本性也不會因此銷亡滅絕。種種眾生從無始久遠以來,便循守攀緣在聲、色之中,追隨心的憶念而流轉在煩惱塵物之中,竟不能悟解到自性的清淨常住的妙用。他們不去循守自性的常住真心,反而去追逐種種生滅事物,由此而生生之不停息於六塵雜染流轉之中。如果離棄生滅事物,循守真心常住,常住真心的智光便現示面前,那些根塵識心一時就應光而銷亡。億想思念是識所攀緣的塵,認知情感即是想所依的垢,一旦遠離如是塵垢,那麼,你的清淨法眼一時就應現智光,那無上真知真覺怎麼能夠不得成就呢?
(第四卷完)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79.htm#a04

|
|
|
|
|
|
|
|
发表于 20-9-2014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四十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20日 × 星期六@农历八月廿七@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续第四卷完)
阿難對如來說:世尊,雖然如來為我們解說了因地發菩提心的第二種決定不移的道理的要旨,可是我看世間的人要去解開六根糾纏的話,如果不知道這個結的根源在哪裡,我相信這個人最終是不能解結的。世尊,我和法會中許多無學、聲聞修行者也是這樣,也不知道結的根源在哪裡,又該怎樣去解它。我們都是無始以來就和這些無明煩惱糾纏在一起俱生俱滅,雖然我有多聞的善根並且已是出家之身,但是對於這點也是如發瘧疾一樣,時發時止,有時明白,有時又不明白。祈願如來發大慈悲心,哀憐我們這些沉淪在生死苦海中的人,指示我們的身心之結究竟在哪裡,怎樣去解,同時也使未來的苦難眾生知道如阿解結,從而不會陷落在三界的生死之中,也不會再受六道輪迴的苦報。
說完這話,阿難就和大眾一起,五體投地,悲淚有如雨下,佇待如來的無上開示。
這時,世尊為憐憫阿難和所有初學大眾,同時也為憐憫未來一切眾生,於是指示了一條修証脫凡出世的因地,作為將來修行的見道之眼。世尊用閻浮檀色的紫金光手摩阿難的頭頂,一時,十方所有的佛世界都感動到了搖動、推湧、升騰、地震、地裂、呼嘯等六種震動,微塵一般多住在各個世界的如來佛,都從頭上放射出寶光,所有寶光都從各個佛世界同時照射到衹陀林說法的如來佛的頂上。這時,法會中大眾都得到了未曾有過的大歡喜。阿難和大眾,都聽到十方世界無數量的如來佛異口同聲地告訴阿難:很好,阿難,你若想要知道無始以來就與無明俱生俱滅,從而使你在生死輪轉中結下根結的究竟,除了你的六根之外沒有另外的東西了,你若還要知道無上菩提,從而使你能迅速修証到常、樂、我、淨的無上涅槃果位,除了你的六根之外,再沒有另外的事物了。
阿難聞見了如此無上法音,但是他仍然沒有明白,他再行禮並對如來說:為什麼使我拔離生死輪轉的根結和修証到常、樂、我、淨的無上果位,都只是在於六根而不能是其它東西?
如來告訴阿難:根和塵同有一根源,捆縛和解脫是同一件事,識性就是虛妄,如同空花一般。阿難,認知從塵境生發出來,又從根生發出識相,識相和知見都是塵境引發的虛妄想念,都沒有真實體性存在,猶如交蘆兩基並生,雜亂交織。所以,現在你在真知真見之上建立你的識知,這就是無明的根本。了悟到知見不是真知真見,這就是無上涅槃無漏真淨,這當中怎麼能夠容納其它事物呢?這時,世尊為了再次宣示這無上奧義而曰誦偈語:
真性有為空 緣生故如幻 無為無起滅
不實如空華 言妄顯諸真 妄真同二妄
猶非真非真 云何見所見 中間無實性
是故若交蘆 結解同所因 聖凡無二路
汝觀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無明
發明便解脫 解結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選擇圓通 入流成正覺 陀那微細識
習氣成瀑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開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無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蓮華
金剛王寶覺 如幻三摩提 彈指超無學
此阿毗達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門
(真性有為皆為虛空,攀緣有為如影如幻。無為識性無生無滅,不照實相有如空花。說出虛妄顯出真實,虛妄真實雙雙為妄。不是真實亦無非真,說甚見根與甚見塵?見與所見並無實性,本性虛妄兩邊雜亂。結縛解縛一樣因地,聖道俗途原是一路。詳審根塵兩邊中間,既不是空亦不是有。迷惑晦昧即是無明,顯發明悟便得解脫。解纏脫縛依次循進,六根解脫一根亦無。善根深入圓通妙明,逆轉識性頓成正覺。微細心識含藏萬物,生死習氣如流如瀑。真與非真道理深密,恐有誤識故不常演。本心自性能所兩立,本非幻法演成幻法。不取非幻能所兩泯,幻非幻法亦不生發。幻法如何得以成立?此叫無上妙法蓮華。常住不壞真知真覺,如幻正等正定正持。剎那之間超越無學,如此真智無上大法。加被十方如來神力,一路超入涅槃禪門。)
阿難和會中大眾得聞如來佛如此無上偈誦,精微瑩澈的妙理,一時間令人心開目明,從未有過的大歡喜從心底湧現出來。
阿難合掌頂禮對如來說:我領承了佛的慈悲力量,也承聞佛的清靜妙常的法偈法句,但仍然不明白「六根解脫一根亦無」的意思,也不明白「解纏脫縛依次循進」這句偈語的意思,希望如來再賜慈悲,為法會大眾和未來修行眾生施予法音,以此法音來洗滌眾生身心的塵垢。
(待续5.0)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5

|
|
|
|
|
|
|
|
发表于 20-9-2014 05: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四十一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21日 × 星期日@农历八月廿八@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续5.0)
這時,如來從師子座上起立整衣斂容,然後從七寶几上取來劫波羅天人奉獻的華巾,就在大眾面前將華巾挽成一個結,並對阿難說:這叫做什麼?阿難和大眾都回答:這叫做結。於是,如來又在華巾上疊挽了一個結,再問阿難:這叫做什麼?
阿難和大眾都回答:這也叫做結。
這樣一層層的在華巾上疊挽成了六個結,如來拿著打好的結一一詢問阿難和大眾,阿難和大眾也都一一作了回答,說這都是結,如來對阿難說:我挽上第一個結時,你說這是結,這條華巾本來只一條,那麼在挽第二個結第三個結時,你們為什麼又叫這些是結呢?
阿難回答如來說:世尊,這條華巾由天上寶疊華紡織而成,雖然它本來只是一條,但是我這樣想,如來挽了一次華巾,就有了一個結的名稱,如果挽上一百次,就會叫做一百個結,何況這條華巾只有六個結,既不夠七個結,也不是五個結,如來為什麼只認為第一個結叫做結,其餘第二第三等等不叫做結呢?
如來告訴阿難:你知道這條寶巾本來只是一條,而我挽了六次所以認為有六個結。你再審察詳觀,這寶巾仍然是體質單純沒有異體,挽上結以後它才有了異樣,這是什麼意思呢?最初挽上結時,叫做第一結,這樣一直挽到第六個結時,我卻要把這第六結叫做第一結,這樣行嗎?
阿難回答說:這樣不行,如果已經挽成了六個結,那第六個結只能叫做第六結而不能叫做第一結。既使傾盡辯才,也不能夠弄亂了這些結的名序啊!
如來說:是這樣。六個結各不相同,循追它們的本來面目,只是一條華巾生成而來,但它們名序雜亂是不行的。你的六種根塵也是這樣,在它們本來單純不雜之中,生發出各自究竟的不同。如來又對阿難說:你一定不喜歡這六個結各自異樣,希望它只是一個單純的結,但是怎樣才能恢復這一個結的單純本體呢?
阿難說:六個結一經結成,就會有是非烽起,這當中就會生發出彼此的爭鬥來,此結不是彼結,彼結不是此結,如此不能停息,如果如來把這六個結一併解除,那麼,沒有了結也就沒有了此結彼結的爭鬥,第一個結都沒有了,怎麼會有第六個結的存在呢?
如來說:我所說的六根解脫一根亦無的道理也是這樣。從極遠極遠的無始以來,你的清淨本心忽然就生出了無明妄亂的知見,知見妄亂生發就擾亂了清淨真心,如此妄亂知見相生相續不能停息,勞慮轉深就會去持取心外塵物,由此就生發出種種塵物相狀來。猶如把眼睛瞪定虛空,直視很久煩勞轉深,就會在湛明虛空中無端看見亂花狂飛。其實,世問一切山河大地,以至於生死、涅槃等等,都與眼勞轉深無端生出狂花飛舞的情形是一樣的。
阿難說:這種情形和結的情形是一樣的,怎麼才能解除呢?
如來用手把打結的華巾牽扯到左邊,問阿難:這樣能不能解結?阿難回答:不能,世尊。如來又把打結的華巾牽扯到右邊,問阿難上這樣能解開嗎?阿難回答:世尊,不能解開。如來告訴阿難:我把華巾向左或向右拉,都不能解開結,你想想辦法,怎樣才能把結解開呢?阿難告訴如來:世尊啊!應當從結的中心解,結才可以散開。
如來說:說得對,要把結解開,一定要從結的中心去解才行,阿難,我所說的法是從因緣生出的,但是,不是取自世間因緣和合的粗相,而是取自微細的因緣,並不從外境而起。如來佛發物闡明世間染法和世間淨法,知道各有本己的因,各隨所攀的緣而生。但是世間法以業、識會藏著有漏的種子為因,以宿世所造之善惡業為緣,出世間法以自性本具無漏種子為因,以今生所修善法為緣。如來的智慧可以了知如恆河沙數一樣多的世界之外下的一滴雨的數量,知道松樹為什麼是直的,荊棘為什麼是彎曲的,鵠鳥為什麼是白色的,烏鴉為什麼是黑色的等。所以,阿難,你要隨自己的心意選擇一種根來修証,一種根修得圓通,解開根結,那麼一切妄想生滅塵相自然去盡,而妙真如本性不顯面前又待何時?阿難,我再問你,這條華巾結了六個結,可以同時將他們解開嗎?阿難回答:不能,世尊。這些結本來是依次挽上的,現在還須依次解開才行。這六個結雖然打在一起,成為一體,但是打結是依次而行的,解結時怎麼能夠同時解開呢?如來說:解開六根的結也是。根結解開之初,可獲得離塵除垢根塵消盡的人空,空性本元圓明,所以獲得人空後,還要解結直至得到法空,解脫了法執,得獲法空不為法縛時,還要解結直至得到俱空不生,生滅既滅,得到寂滅現前的圓明。這就是菩薩從正定正覺之中得以超入的無生法忍的境界,根結解盡,妙心已悟,佛眼已開,能見諸法無生無滅且能安忍不動心。
(待续5.1)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5

|
|
|
|
|
|
|
|
发表于 22-9-2014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穿插分享o师父开示楞严系列“
原址:http://obobe.blogspot.com/2012/0 ... rse-of-reality.html
2010-02-24师父开示
3.You do not know the universe of reality(你不知道的宇宙实相)
心灵妙法 无量无边 不可思议。 光爱之路 是 显密一体的。
The secret-in-secret cultivation method is are limitless, boundless and inconceivable. The Great Way of Proper Dharma is one composing of both exoteric method and esoteric method.
师父再提醒至清净妙众弟子一遍,随着你们修炼层次提高,必须加持《楞严咒》每天至少七遍。《楞严经》也要多诵,至少七天看一遍.
〇sifu reminds all disciples again that you must recite Shurangama Mantra more often at least seven times each day with your cultivation uplifting, what's more, you must chant the Shurangama Sutra more often at least every seven other days.
众弟子根基好,在佛菩萨加持下,很快会出神通。佛菩萨的世界、隐态的世界、阴态的世界、灵性的世界大门逐步给你们打开。你们也面临一关需要突破--通灵关或叫通神关。
All disciples have good groundwork. With the help and blessing of the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you will attain supernatural powers soon. The world of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the invisible world, the world of Yin state, and the spiritual world are opening up for you step by step. You will face a barrier to break through, which is called the psychic barrier or the theosophical barrier.
对普通人来说,阴态世界的大门是封闭的或半封闭的。阴阳之间有堵墙,普通人见阳不见阴、见显不见隐。
The door to the world of Yin state is closed or semi-closed for the ordinary. There is a wall between Yin and Yang; therefore, the ordinary can only see Yang but not Yin, and the visible but not the invisible.
可是,一旦你们阴态世界的大门打开之时,是个好事,你有神通了、通灵了。也有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 隐态世界 的复杂性远远超过 人道。
However, once the door to the world of the Yin state opened, which is a good thing as you have psychic capability and supernatural powers. But it also gives rise another new problem, that is the invisible world is far more complex than the human realm.
人间有个说法,窗户打开了,能进来新鲜空气,也能进来苍蝇蚊子。
There is a saying in the world of mortals that once the window opens that the fresh air can get in while flies and mosquitoes can get in as well.
有佛菩萨来给你正信息,助你成道;也有魔子魔孙给你负信息,干扰你成道。
There will be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giving you positive information to help you achieve enlightenment while there will be also demons and their followers giving you negative information to disturb you to reach enlightenment.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一、心法--不著相、不动心。
二、加持楞严咒,加诵楞严经。
The best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mind method---Don't cling to the outer phase and keep your mind unmoving.
Second, recite the Shurangama Mantra and the Shurangama Sutra as more often as you can.
祝愿众弟子 在佛菩萨加持下 顺利突破通灵关,提升到更高层次。 譬喻,真修行人好比一个鸡蛋,你若无缝,苍蝇不会来叮。
May all the disciples break through the psychic barrier successfully and ascend to a higher level under the blessing of the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For example, a real practitioner is just like an egg, and if you are seamless, the flies won't bite.
魔子魔孙干扰你,也是寻找你的弱点、突破口。 你贪财就用钱财诱惑。 你好色就用色情来扰。 如此等等,众弟子当时时观照自心。 自戒自警。
Your weaknesses are the targets for the demons and their followers to disturb you. If you are greedy for money, they will tempt you by money. If you are lustful, they will to disturb you by pornography and so on. All the disciples should always mind your own thoughts and warn yourselves.
有缘人啊,你的故人有求于你。有缘人啊,只有你早日成道才能帮他们解脱。
My predestined friends, your old 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 turn to you for help, and only when you attain enlighten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can you help them gain release from death and rebirth.
有缘人啊,你修行 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究竟解脱往生极乐。
My predestined friends, your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s are not just for you to gain ultimate liberation to be reborn to the Western Land of Ultimate Bliss.
有缘人啊,你的六亲眷属、冤亲债主,也在等着你、盼着你、求着你,早日走上正法大道之路。他们才有指望。
My predestined friends, your relatives and dependents as well as your karmic creditors are also waiting for you, expecting you and begging you to step onto the Great Way of Proper Dharma as early as possible, which is the only chance for them to be rescued.
有缘人啊 你都没有尽心尽力去行,如何知道有没有这个能力?
My predestined friends, you haven't done your best, how could you know whether you have the ability or not?
佛门好像 有一个典故“还有三件事没办完”。 谁找到了,发出来给大家看看。就怕机缘不等人呀!
It seems that there is a classical allusion in Buddhism that is three things to be done. Whoever found it, please present it and share with others. I am afraid that opportunity waits for no man!
任何人都无法确认,死魔何时会来。生不由己、身不由己、死也是不由己呀!所以,抓住当下。
No one can confirm what time when the death will come. Birth is beyond one's will, the body is beyond one's will, and the death is also beyond one's will! So seize the present moment.
你们若说到时候我再修,等我把“三件事”完成后再修。就怕阎王不听你的,你的事没办完,无常大鬼就去勾招你。人身难得呀!
If you don't want to practice before you finish the three things, I am afraid that the Yama won't listen to you. Before you complete the things, the big ghost of impermanence will take you away.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ossess a human body!
弟子啊,隐态有缘众生比人道好度。魔怪、精气最好不要招惹。有佛菩萨大行救度,就有魔怪反救度乱法。
My Disciples, it is easier to rescue the invisible predestined sentient beings than the human beings. As for the demons and monsters or sprites, we'd better not rock the boat. Whenever and wherever there are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performing the salvation vigorously, there must be demons and monsters performing the anti-salvation and disordering the dharma.
众弟子 不可不慎。隐态众生 复杂程度 不是你们所能想象的。
All the disciples must be very careful.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tangible sentient beings isn't what you can imagine.
尽心尽力做我们该做的,时刻与佛相应。隐态众生只是没有肉身而已。肉眼可见众生为显态。肉眼不可见为隐态。
Spare no effort to do what we should and be responding to the Buddhas always. The intangible sentient beings are those have no physical bodies. The tangible sentient beings refer to those visible to the physical eyes, while those invisible to the physical eyes are intangible sentient beings.
鬼道是 隐态众生的一类。魔怪精气 也是隐态。神、仙是隐态。佛菩萨也是隐态、阴态。隐态众生 比人多的太多了。
The ghost belongs to one kind of the invisible sentient beings; while the demons, monsters and sprites also belong to the invisible, so are the gods and the celestial beings. The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are also in the invisible state or Yin state as well. The invisible sentient beings are far more than the human beings.
阴态是师父用的词,隐态是另一种说法。大意一样。
Yin state is the phrase that 〇sifu often uses while the invisible state is another way of saying, and both mean the same thing.
阳、阳态、显态,指肉眼可见。阴、阴态、隐态,指肉眼不可见。是从人的角度相对而言的。
The Yang, Yang state and the tangible state refer to those visible to the physical eyes, while the Yin, Yin state and the intangible state refer to those invisible to the physical eyes. Comparatively speaking, all of these are expressed in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human beings.
所有众生都靠 能量生存。吸食能量的形式和方式不同。
能量有三种“宇宙能量、自然能量、饮食能量。”
每一类每一个众生有不同的吸取方式。
All the sentient beings survive by consuming energy, and they have different forms and ways of taking in energy.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energy, which are the cosmic energy, natural energy and diet energy. Each of the sentient beings in each kind has different ways to take in energy.
阴阳平衡,
返本还原。
阴阳一体,
无有分别。
Only when the Yin and Yang energy inside one's body gets balanced will one restore his or her true colors. And the Yin and Yang is one without differentiations.
宇宙能量,时时处处和佛菩萨相应,时时处处得佛加持。
For the cosmic energy, whenever and wherever you are responding to the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you will always have blessing from the Buddhas.
自然能量,也在源源不断的交换。
The natural energy is also exchanging continually.
有弟子说家里人障碍太大。
Some disciple said that he has received too munch disturbance from families.
你若不执著,何来困扰? 你若心空,一切化尘。
If you didn't cling to anything, where would the disturbance come from? If your mind was empty, everything w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dust.
弟子啊 你太在意别人的脸色了。
My disciples, you mind too much someone else's impressions of you.
弟子啊 你太在意别人的情绪了。
My disciples, you mind too much someone else's emotions.
弟子啊 你太在意别人的想法了。
My disciples, you mind too much someone else's ideas.
弟子啊 你太在意别人的做法了。
My disciples, you mind too much someone else's practices.
弟子啊 你著相了。
My disciples, you have clung to the outer phases.
弟子啊 你动心了。
My disciples, you have your mind tempted.
弟子啊 与其说你受母亲困扰,实则是你放不下。
My disciple, actually it was you who couldn't put down rather than you were disturbed by your mother.
弟子啊 与其说你受母亲困扰,实则是你心不甘。
My disciple, actually it was you unwilling to take things lying down rather than you are disturbed by your mother.
弟子啊 与其说你受母亲困扰,实则是你斩不断。
My disciple, actually it was you who couldn't chop off rather than you were disturbed by your mother.
弟子啊 与其说你受母亲困扰,实则是你情不愿。
My disciple, actually it was you who were reluctant rather than you were disturbed by your mother.
弟子啊 与其说你受母亲困扰,实则是你心太乱。
My disciple, actually it was you who were confused rather than you were disturbed by your mother.
弟子啊 与其说你受母亲困扰,实则是你愿未显。
My disciple, actually it was you who had not brought forth the resolve for Bodhi rather than you were disturbed by your mother.
弟子啊 与其说你受母亲困扰,实则是你光未现。
My disciple, actually it was you who had not emitted the light of love rather than that you were disturbed by your mother.
弟子啊 与其说你受母亲困扰,实则是你团团转。
My disciple, actually it was you who had become panic rather than you were disturbed by your mother.
弟子啊 与其说你受母亲困扰,实则是你志不坚。
My disciple, actually it was you whose willpower wasn't determined and strong enough rather than t you were disturbed by your mother.
弟子呀 一切问题的根源,皆在汝心。心不执著,当下自在呀!
My disciples, the root of all problems rests upon your mind. If your mind doesn't cling to anything, you will gain freedom instantly!
佛菩萨有时也用 排比句,气势磅礴,如涛拍岸!
Sometimes 〇sifu also uses parallelism sentences, which are like water scouring the shore layer by layer and the waves washing the dust away.
师父有时也用 排比句,层层冲刷,如浪洗尘!
Sometimes the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also use parallelism sentences, which are bravura, like the waves beating upon the beach.
有弟子请师父喝茶
喝茶有助静心。 静心有助入定。定能生慧。慧能解脱。
多好呀!
Some disciple invited 〇sifu for tea. Drinking tea is helpful for concentration, while concentration is helpful for a deep level of meditation. A deep level of meditation can bring up the wisdom and the wisdom can help human beings to gain release from birth and death. How nice it is!
要想喝茶,那要先学会种茶、炒茶。
If you want to drink tea, you firstly have to learn the skill of planting tea and frying tea.
只有茶的种子才会长成茶树。只有禅的种子才会长成禅。只有金刚道种才会长成佛果。
Only the seeds of tea will grow into tea trees. Only the seed of Zen will grow into Zen. Only the seed of firm Vajra maggacitta will grow into Buddha fruition.
种子净 心田净
有了佛菩萨的阳光雨露 才会结出菩提妙果呀!
A pure seed makes a pure mind.
Only with the sunlight, rain and dew from the Buddhas and Bodhisattvas will it bear the wonderful Bodhi fruition!
|
|
|
|
|
|
|
|
发表于 22-9-2014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四十二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22日 × 星期一@农历八月廿九@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续5.1)
************【二十五圣 圆通章】***********
阿難和法會中大眾得到佛的明示,一時慧覺圓滿,對解脫根塵的道理都明白了,再沒什麼疑惑。於是,他們合掌頂禮佛足並對佛說:現在我們身心暢然舒坦,快樂而無堊礙,但雖然我們悟解了六根解脫一根亦無的道理,卻仍沒有了達圓通的根本,所以,不知如阿選擇六根得以一門深入修証。世尊啊!我們在生死苦海之中飄流不定,多少劫以來都如孤兒一樣,淪落於六道輪迴之中,沒有得到護持,想不到今日得到佛的天倫護持,猶如失乳嬰兒又回到慈母的懷抱,得到佛的法乳的營養啊!我們願借這個機會,成就修証之道,如果今日我們承領了如來宣示的微妙密法而不去實行,反而將此密法同於我們未悟時的迷疑,那麼,這就如同沒有聽聞如來演法一樣。懇請佛再降大慈悲心,賜予我們秘密嚴淨的佛法,成就如來給我們的最後開示。
說完這話,阿難和大眾五體投地,頂禮佛足,退回座位,期待著佛於冥冥之中授予他們的祕嚴佛法。
這時候,如來對法會中各位大菩薩和各位無漏阿羅漢說:你們各位大菩薩和無漏阿羅漢,在我佛法中已經証得無學果位,我問你們,你們最初發心,依因地心修行並已悟解了十八界之圓通,那麼,哪一個法門最能圓通,從哪一個法門入手,最能方便証入正等正覺的三摩地?
這時,嬌陳那等五位比丘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如來說:我們在鹿苑和雞園修道時,窺見如來最初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如來為我們五位比丘說法,我們聆聽到佛的聲音,而悟解了苦、集、滅、道四諦法門。當時佛問我們明白了沒有,我們都完全理解了,如來就授印我們,稱阿若多,即最初解的意思,聲音真性微妙而遍在法界,所以,我以聲音為本修因証得阿羅漢果位。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照我們所修証的,以聲音為最上。
優波尼沙陀從座位站起,頂禮佛足對如來佛說:我也曾親見佛最初成道的情形,佛教示我修不淨觀,觀人死後身軀的不淨相,從而生起厭離色塵之心,覺悟到一初色性終歸於白骨微塵與虛空。色既是空,空既是色,空、色無二差別。因此得以修証無學阿羅漢果。佛授印我名為尼沙陀,即是色性空的意思。虛妄色塵既然已經滅盡,自性妙色自然微妙而遍在法界,於是我們從觀想色相証得阿羅漢果位。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我的修証,以色因為最上。
香嚴童子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如來佛說:如來教導我審諦觀察一切有為相,於是我告別如來,居處靜室養晦自修,看到眾比丘燒起沉水香,香氣靜靜襲入我的鼻子,我靜觀香氣,其既不是從木頭上來,也不是從空而來,不是從煙來,也不是從人來,它竟然是無所而來,無所而去,一時我悟解到當體是空,由此,心意消亡,根塵滅盡,成就了無漏阿羅漢果。如來授印我以香光莊嚴的名號。虛妄香氣塵相既然已經倏然而滅,那妙香自然是微妙而遍在法界,所以我是從觀想香氣而証得阿羅漢果位的。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我的修証,以香嚴為最上。
(待续5.2)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5
|
|
|
|
|
|
|
|
发表于 23-9-2014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第四十三天:
《一萬八千篇楞嚴咒共修群》以楞嚴经咒为首要。
2014年9月23日 × 星期二@农历八月三十@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续5.2)
************【二十五圣 圆通章】***********
藥王、藥上二位法王子以及同來法會的眷屬五百梵天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從無數劫時間以來,我們就在世間做良醫,口中嘗遍了這娑婆世界裡草、木、金、石等種種藥性,可為藥的多達十萬八千種。所以我們遍知它們的苦、酸、鹹、淡、甜、辣的味道,以及它們的種種配伍參和的功效,知道它們的藥性是冷是熱,知道它們哪些有毒,哪些無毒。自從跟隨如來學法以來,更知道了藥的味性,既非空,亦非有,既不是因舌根舌識而有,也離不開舌根舌識。詳審細察之下,辨明了味因無體性,無所來,是虛妄味塵,於是開悟成就了無漏之學,承蒙如來授印我們兄弟兩人以藥王菩薩、藥上菩薩的名號,現在法會中為法王子,所以,我們是因觀見味塵而悟覺妙明真性,從而証得到菩薩果位的。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我們的修証,以味因為最上。
跋陀婆羅和他的十六位菩薩同伴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們最先是跟從威音王佛出家修學佛法,當時,我按僧制於會前沐浴時,忽然就悟解到水既不洗塵,也不是洗體,那麼,冷暖濕滑的觸覺沒有來處,一時根塵皆滅,沒有分別,所以安然無礙。那些過去世的種子歷世並沒有忘記,善根仍在,直到現在跟從如來佛出家修行,修成了無學果位。佛為我取名跋陀婆羅,即堅守的意思。我既已滅盡了妄觸塵緣,那麼,妙觸即現為如來真性,我即以此得成就了菩薩果位。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照我的修證,以觸因為最上。
摩訶迦葉和他的妻子紫金光比丘尼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並對佛說:我於過去劫時中住在這娑婆世界,那時,有佛出世,名叫日月燈明佛,我天天跟從他學佛修習,佛滅度後,我亦供養他的舍利,燃上燈光日夜長明,又用紫金光來塗飾佛像,從那以後,我的身上就常常圓滿聚集紫金光芒。那位起願佛像飾金的貧家女就是紫金光比丘尼,我們結成了眷屬,一起發心修證佛果。我觀察世間法塵,念念遷變,時時壞滅,於是我以悟解法塵空寂而修滅盡定,因此入了滅盡定,所以,身心達致自在,度過百千劫時間就好像彈指之間一樣。我以觀見法空修成阿羅漢果。如來佛說我是頭陀第一。微妙法性明了遍在,能滅盡虛妄諸漏。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照我的修證,以法因為最上。
阿那律陀從座位上站起,頂禮佛足,對佛說:當初我剛出家時,貪圖睡眠,如來呵責我與畜牲一般,我聽後就哭泣自責,自此七天七夜不敢睡覺,終於導致雙目失明,世尊教我修持樂見照明金剛三昧法,返觀本心,照完又照,照見到自己本性原來不動不壞,一時間就開啟了金剛正眼,由此證得天眼照明,不必依靠眼根就能看見十方世界,其精微洞悉,就像看手上的菴摩羅果一樣清楚。如來授印我得成阿羅漢果位。佛問哪個法門最為圓通,依我的修證,以向內觀照,亡塵脫根為第一。
(待续5.3)
---
末学合十:功德普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
本篇楞严经学习资料链接:http://book.bfnn.org/books/0080.htm#a05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