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1-5-2009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满楼 于 20-5-2009 11:55 PM 发表 
我本来想定居吉隆坡,可是都讲广东话,'显'啊,他们讲的英语又'where got where got' 的,烦啊......所以来到新山......... 看短消息了吗?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有创意,也更能吸收和接受新的事物 ...
我看到你的短消息了,
可是我就是不能pm你,
真的很奇怪叻。。。
我家刚才停电...
所以现在才在这里回复你...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5-2009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满楼 于 20-5-2009 11:12 PM 发表
其实我觉得,有些人会排斥华语,是因为他们说的不标准,因为自卑而产生排斥的心理......
其实也不需要对本地华语电视剧抱持太过悲观的心态,我相信会有改善的......我也已经看到进步了......
大马的华人,华 ...
谁会自卑?毕竟在学校学习的华语都是趋向标准化的。
讲标准华语对我们来说,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的问题。
我有能力讲得一口字正腔圆的华语,但我却也以自己可以用自己家乡腔调(槟城腔)的华语感到光荣。
因为那是我的印记(identity)之一,别人一听到我讲的华语就大概可以猜到我是什么地方的人。
记得曾经有一个中国同学称赞我华语讲得很标准(我跟中国人讲话时都是用标准腔),我就跟他说:“我平常并不是用这种腔讲华语的。“
讲这句话时我是觉得很骄傲的。
归功于华教,大马华人新生代的华语确实是趋向标准化了,这是好事。
只是我想说,在电视剧里演员们的华语应该用回自己最自然的腔调就可以了,不必辛苦地去符合中国人所定下来的标准,也不用刻意地把以前的联邦腔装出来。
属于一个地方的作品本来就应该充分反映出当时的地方特色,包括腔调在内。
’标准‘这么简单的概念真的那么难理解吗?
就因为语言主要是沟通的工具,才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有了共同的标准才能够成为更有效率和完善的工具。有了规范标准的语言,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怎么反倒是限制了呢?
语言可以是百花齐放的。
今天设下的华语标准词有时未必比方言衍生词更恰当、达意。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原本的标准词"洗澡"。“冲凉“是粤语词,在当时是被视为不规范的。
可是“冲凉"意即"冲洗身体后会觉得凉快",比"洗澡"一词简单直接得多。所以后来"冲凉"也被纳入普通话规范词之一。
我说:"标准是死的,而语言是活的。"
就如"法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一样的道理。
[ 本帖最后由 炫银河 于 21-5-2009 11:30 AM 编辑 ]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5-2009 10: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音乐宝宝 于 20-5-2009 11:38 PM 发表 
我是新山人,
我的生活环境都是用华语交谈的,
还记得我今年年头到霹雳读书时,
大家一开口都是广东话,
我简直跟哑巴无异...
每次都去吃马来档...
哈哈...
这证明了,在讲方言环境中成长的人的生存能力比较强。
换成是霹雳人来到新山定居的话,语言方面是绝对没问题的。
华语人人会讲。
讲得一口超级标准华语的人,还不如能讲不怎么标准、却足以让人听懂的华语,再加上会多几种方言的人来得有优势。你说是吗? |
|
|
|
|
|
|
|
|
|
|
发表于 21-5-2009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國夢 于 20-5-2009 11:28 PM 发表 
www.pkucn.com
現在PRC都開始談保護地方語言了,你們卻還停留在推廣普通話的落後階段
其实那位网友没有倒方言的意思,他的意思是华语说得标准,相信连方言也是要说得标准吧。
基本上,我们这里的情况是,华语方言马来语英语发音,都是自成一格,
像官爷的工作标准,就是没有标准。 |
|
|
|
|
|
|
|
|
|
|
发表于 21-5-2009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炫银河 于 21-5-2009 10:53 AM 发表 
这证明了,在讲方言环境中成长的人的生存能力比较强。
换成是霹雳人来到新山定居的话,语言方面是绝对没问题的。
华语人人会讲。
讲得一口超级标准华语的人,还不如能讲不怎么标准、却足以让人听懂的华语 ...
可是我不这么觉得哦,
至少我个人觉得学得多倒不如学得“专”...
我虽然不太会说广东话,
但是至少听简单的广东话还没问题..
广东歌我在小学的时候就会唱了...
至少在表演方面还没出过什么差错...
日语/韩语/泰文的外语歌曲我也会唱啊...
所以我觉得“念”得专其实是很重要的...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5-2009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音乐宝宝 于 21-5-2009 11:12 AM 发表 
可是我不这么觉得哦,
至少我个人觉得学得多倒不如学得“专”...
我虽然不太会说广东话,
但是至少听简单的广东话还没问题..
广东歌我在小学的时候就会唱了...
至少在表演方面还没出过什么差错...
日语/韩语 ...
学一种语言专到一定的程度,在生活基本上是没有用处的。
就说一个人从小都是看华语片长大,他的华语水平也不见得比同时看粤语片和华语片的人来得高。
这是因为语言接触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产生饱和(saturation)的现象,过了这阶段,这门语言的学习进度表呈的是一条斜度近乎零的横线。
可以说,放着天然的多语环境而不善加利用是对自己语言潜能的浪费。
[ 本帖最后由 炫银河 于 21-5-2009 11:48 A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21-5-2009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1-8-2009 0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7# qazz1947 的帖子
我倒觉得黄明志讲得没错,是你的思维有问题!请不要把所有蔴坡人扯下水来!
一竹竿打翻一船人的做法,简直令人失望! |
|
|
|
|
|
|
|
|
|
|
发表于 20-8-2009 0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教课时用规范语言,但一跟学生交谈,就变联邦腔。
其实我也觉得那些演员很矛盾,用自己的方式被人轰不标准、不学习,太标准又被人说刻意模仿中国、新加坡、台湾…… |
|
|
|
|
|
|
|
|
|
|
发表于 20-8-2009 06: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说真的,看到本土或新加坡的戏,听到戏里的演员说话我就看不下去,自然的转台,总觉得演员说话的音很怪,不自然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