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6-11-2004 06: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otmailUser 于 4-11-2004 07:46 PM 说 :
请问你会说"粤语"吗? 若不会,周围的人主动跟你说"普通话"是理所当然的
具我所知与"外省人"的"内部交流"的确是用"普通话",与"当地人"交谈就不 ...
我是广州人,怎么不会说粤语?我和会说粤语的人就说粤语,和不会说粤语的外省同学当然说普通话。我的普通话不及我的粤语好,但也还比较纯正了。我从来没说过中国人不会说方言,也不知道你在很激动的反驳什么。可能是你的华语的确是不太好,误解了我意思的缘故~~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中国人华语口音的确是很小!至多可以判断出他们是南方人或者北方人,说两个村的人华语口音都有区别纯粹是无稽之谈。
我跟你来说华语,你看我有无广州口音~~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04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有趣,真是有趣!
想不到我這則帖子引來如此多爭議,實在精彩!只是,似乎聞到些火藥味、、、
身為馬來西亞華人,我提出這個話題,只是希望大家一起來檢討,我們的華語是不是有待改進?
我必須重申:我並沒有『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崇外心理,我沒說哪國人民的華語是最標準。最標準的華語,應該是依據字典裡的注音/漢語拼音來發音。字典出錯的機率,應該比學校裡的老師唸錯讀音,來得少吧!
都怪我標題取得不恰當,不應該用“腔調”,而該用“讀音”。腔調、口音不同,尚情有可原,可是,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的亂唸一通,未免貽笑大方!
看了幾位外國朋友的回應,有的很客氣,認為馬來西亞華人的華語還說得挺好的。有的很誠實,指出許多我們應該檢討的問題。
正所謂『當局者迷』,別人給我們意見,我們就該當作參考。別人批評我們,我們更該反省自己的錯誤。
再者,我認為方言有保留的必要,我不認為像新加坡政府那樣子,禁止電視台播映方言節目,就可以提升國民的華語能力。華語好不好,並不是環境的問題,而是自己學習的態度。
把錯誤視為特色,將錯就錯,積非成是,是我們該有的學習心態嗎? |
|
|
|
|
|
|
|
发表于 3-12-2004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說對了, 語言本來就是用來溝通的
況且, 正確的發音不見得有人听得明白
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都听懂你說話的內容
至於考試就按照課本的答來寫
正不正統就留給語言學家吧 |
|
|
|
|
|
|
|
发表于 4-12-2004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自广州 于 16-11-2004 06:24 PM 说 :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quote]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中国人华语口音的确是很[size=+5]小! 至多可以判断出他们是南方人或者北方人[/quote]
广东人“小”“少”不分,你好象在上面那段
就用错了“小。”
我看你自己的北方话辨识能力不佳吧,我当然
不是要你有辨识北京城南城和北城的口音区别
,但应该可以分出天津人和北京人说话的口音
吧?什么?你分不出?那么你还差过我这个两
岸三地都没有去过的人。
骗我们没有去过中国啊,我在美国时在一个员
工几乎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来自中国五湖四海的
的厂做工,我发现没有两个人的口音是一样的
!只有一个女孩子是没有口音,他说话我没有
一个字是听不懂的,容易听极了!但他却不是
汉人而是蒙古人,有一次我问他:“你的中国
话是不是看电视节目学会的?”他脸都变绿了
!我猜中了!确实是因为他父母都不会说中国
话,他才从电视学说话,因此说的普通话比真
正的中国人还要标准。
有口音才证明我们是真正的炎黄子孙嘛!汉语
方言万万岁!大马华语(我族最新出现的方言
)万岁! |
|
|
|
|
|
|
|
发表于 8-12-2004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來这埋伏了很多中國得朋友,不知道有沒有台湾的朋友呢?
我觉得华语一定要有个规范,不然去到别得地方
再用自己的方言和人交流,别人可能就有误会或不懂得状态出现! |
|
|
|
|
|
|
|
发表于 8-12-2004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自广州 于 16-11-2004 18:24 说 :
我是广州人,怎么不会说粤语?我和会说粤语的人就说粤语,和不会说粤语的外省同学当然说普通话。我的普通话不及我的粤语好,但也还比较纯正了。我从来没说过中国人不会说方言,也不知道你在很激动的反驳什么。 ...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中国人华语口音的确是很小!至多可以判断出他们是南方人或者北方人,说两个村的人华语口音都有区别纯粹是无稽之谈。
我跟你来说华语,你看我有无广州口音~~
是谁激动了啊。。。赫赫
毕竟要让一个一点方言都不会的人来判断“腔调”的不同是很困难的事。
所以上面就顺便问问你懂不懂得方言。。。
如果腔调的问题确实是被我夸大了,又何来的“南腔北调”一说。。。
反正,我想说明的是:"腔调的问题"并非马来西亚华人独有,在中国也很普遍,也是很难解决的
。
。 |
|
|
|
|
|
|
|
发表于 8-12-2004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12-2004 0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难听一点,在新加坡政府的推波助澜下,再过几年,新加坡的“汉语水平”搞不好还能后来居上呢。。。
-------------
如果说的是口语的“汉语水平”的话,这是有可能;如果是写、读、了解、用词方面的“汉语水平”,用粤语化的华语:“有排啦”。
对于发音的问题,我在新加坡初期也有面对过。到了现在,经过了我大马的朋友的纠正,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当然,腔调方面是不可能改的,或者说,比较难去改。但我也没有这个心思去改。毕竟这是我身为大马人的特色。
注意:我说的特色,是指腔调,不是发音。
HotmailUser所提到的因素,是有道理的。诚如楼上一位朋友所说,如果你发音非常准确,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是显得格格不入的。不过,我们却有责任知道正确的发音。那么,在中国人/台湾人/发音准确的人对你说话时(比如说旅游时),就知道如何正确发音。我就是有这样“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习惯。
当然,如果现在的教育能在小学就开始注重发音的话,一段时间后,我们下一代都会说标准的华语了。
马来西亚的华语是很活泼的,简直可排在台湾华语之后。大家可别浪费了。 |
|
|
|
|
|
|
|
发表于 10-12-2004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我们的腔调有问题
我本人对华文有点研究(也不可说是研究啦)我的华文腔调只有中国的二三十八仙。。。 |
|
|
|
|
|
|
|
发表于 11-12-2004 05: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gak agak 就好
[quote] Azrael 于 7-6-2004 09:04 PM 说 :
"我覺得華語說得好不好,是個人的問題,個人的學習態度,和對自己母語的重視程度。
請不要把華語說得不好,歸咎於每個地方的人都應該有所謂的地方腔。"
普通话讲得不准的,可以成为国家领袖,如毛、周、邓。普通话讲得很准的,只可以成为播报员。哈哈。 |
|
|
|
|
|
|
|
发表于 14-12-2004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自广州 于 3-11-2004 01:06 AM 说 :
上次看凤凰卫视的中华小姐大赛,那位马来西亚小姐说的华语口音的确是很明显。个人感觉:那种口音基本上是一听就能让中国人觉得是外国人说的那种,而不象一个普通话说得不好的中国人的口音。可能最主要的还是声调的问题,她对普通话里面的四声把握得太不准了。不知道是不是大马华人朋友说华文的普遍问题。
WAIT....
中华小姐大赛, 那位小姐不是受华文教育长大的, 不能拿她来做标准 |
|
|
|
|
|
|
|
发表于 19-12-2004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华人普遍上源于中国南方,如广东福建。所以,老一辈的华语有非常重的中国南方口音。这和基本上以北方发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普通话有明显的差别。年轻一代受华文小学教育者的华语发音已经开始慢慢改善了,虽然弊病还是存在。
我不敢承认新加坡人的发音会比大马人标准,试想新加坡还是一个拥有全华文电台的国家。但是,我相信大马受华文教育者的中文程度肯定比新加坡人来得高。 |
|
|
|
|
|
|
|
发表于 27-12-2004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ennysaw 于 3-12-2004 06:58 PM 说 :
有人說對了, 語言本來就是用來溝通的
況且, 正確的發音不見得有人听得明白
最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都听懂你說話的內容
至於考試就按照課本的答來寫
正不正統就留給語言學家吧
我挺你 。。。在你纠正别人发音的同时,你也可能发觉不到自己也有发音的毛病。。。
听得明白就好。。。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04 10: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里昱 于 4-12-2004 10:38 AM 说 :
至多可以判断出他们是南方人或者北方人
广东人“小”“少”不分,你好象在上面那段
就用错了“小。”
我看你自己的北方话辨识能力不佳吧,我当然
不是要你有辨识北京城南城和北城的口音区别
,但 ... [/quote]
呵呵,最近没有上网,没有及时回复你,不好意思。不过兄台推广汉服的工作与其中散发的民族意识是让我敬佩的,我从你那里知道了不少关于汉服的知识,也得到了不少启发。若每个炎黄子孙都能为推广民族文化尽一份力,何愁我中华民族不能和欧美各民并驾齐驱呢?赵兄说对吧。
不过,自己的观点还是要阐明的。我想说的是,一般来说,中国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说的华语,要区分他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区分出省份则的确比较难。当然我只是说一般,因为也有特例。比如说有的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普通话却还说得稀烂;也有人由于接受过语言学的训练,即使你口音很小也能一眼分辨出你是哪省人。在下不才,也接受过一些语言学的训练,对全国各地方言也可说是十分了解。但到今天也只能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所说的华语中分辨出他来自哪个大体区域,要确认其省份,我还做不到。由这也可以看出他们华语的标准程度。
赵兄讲述你在美国的故事。那个蒙古女孩依靠电视来学习普通话。我是否可以推测:你接触的那群中国人所受教育水平不高呢?因为在中国,如进学校读书,即使是蒙古女孩也要学习汉语拼音,这才是学习普通话的第一渠道。若连这一渠道也没有,则肯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华语教育,只是她比其他人学得好而已。而从你的故事中,说不了标准华语的恶果你也已见到:其他人说的华语你甚至不能完全听得清楚,如此如何能保证交流的顺畅呢?难道连这样了也还要鼓吹华语的“多元化”?
从中国方言的发展情况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粤语为何势力最强?就在于粤语有个统一的标准。我见过很多越南的华人子弟,他们已经是当地出生的第四五代了,而他们的粤语一点也不让人觉得他们是外国人。福建话可不同,今天大马人的福建话,他们的老家人已经听不懂。大马华语如果继续发展自己的南洋特色,恐怕福建话的今天就是华语的明天吧!事实上我今天也没弄懂“巴刹”是什么意思,赵兄可否解释给我听?
赵兄还指责我“少、小”不分,由此质疑我的华语水平,我看还是赵兄你犯了错误。首先广东人从来没有“少、小”不分。当然读音是相同的,但意思可分得很清楚。广东人常用“大细多少”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区别。细就是小,即使是华语不好的广东人说华语,也会自动把细转为小,而不会犯把“很少人”说成“很小人”之类的错误。而我是能够用华语直接思维的,又怎么会“小少”不分呢?
按赵兄的意思,是否是说不能说“口音小”,而要说“口音少”呢?我用过多的语言学知识来解释也是多余,但赵兄可以反过来想一下:我们是应该说“口音大”,还是“口音多”呢?显然后者看起来有点搞笑,那么“口音少”也自然不能成立了吧。
还有,要辨认出北京人和天津人的华语,我自认还不能达到100%的准确。因为天津人要学一口标准京腔太容易了。事实上我这个广州人在北京生活了几个月之后也能说出一口以假乱真的京腔了。而北京话和天津话的区别则是明显的。不知道兄台说的哪种。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希望大马华人的华语标准,再标准一些。华人科学家用华语开会;全球华人聚在一起都说华语;华语成为东南亚各国的通用语言,,等等想必是很美妙的感觉吧。
[ Last edited by 我来自广州 on 31-12-2004 at 10:40 PM ] |
|
|
|
|
|
|
|
发表于 9-1-2005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1-2005 0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arkelf 于 20-7-2004 10:21 PM 说 :
我挺你~~~~~~~~~!!!!
咱们是马来西亚的华人!!!不是什么马来朋友!!!
请称呼我们大马的朋友!!!或大马的华人!!!
我们的身体里都流着100%正统的中华明族的血。。。。。。。。。。
算了吧! 那种极端份子, 咱们别和他一般见识... |
|
|
|
|
|
|
|
发表于 12-1-2005 0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新加坡人有一种误解,那就是觉得马来西亚人的华文水平比较低,我们当然知道
这是不正确的。有这种误解的还包括了时常以英语沟通的新加坡人。你们可能觉得
这些新加坡人都是‘井底之蛙’,但也不能全怪他们。
华文程度应该包括讲,读和写。但在一般生活上,一个人的读和写能力都没有机会
表现出来,所以也只有以讲来判断一个人的华文水平。
说到讲华语,新加坡人的水平也比马来西亚人低,通常都不会用/不明白深奥的词句
或成语,但在咬字和发音会比较标准。这可能是因为新加坡采用汉语拼音比马来西
亚早十多年的关系。电视台的主持人,演员等等有不少来自中国和台湾,和一些华
语讲得很标准的马来西亚人。这对新加坡人有一定的影响力。
同意上面有些人说的,马来西亚华语的不同不只是在腔调方面,它也包括了读音的
错误。至于马来西亚人要以汉语拼音为标准,或则采用有地方色彩的华语,这应该
由马来西亚人自己决定。 |
|
|
|
|
|
|
|
发表于 14-1-2005 04: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赵里昱,你转贴的是没错,中国确实将近一半人不会说普通话
但我再三强调了,我说的普通话口音不大的人群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可你为什么总是要顾左右而言它呢?你没看到有人回贴说“年轻人一般都会普通话”吗? |
|
|
|
|
|
|
|
发表于 16-5-2005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自广州 于 2005-03-21 22:26 说 :
从中国方言的发展情况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粤语为何势力最强?就在于粤语有个统一的标准。我见过很多越南的华人子弟,他们已经是当地出生的第四五代了,而他们的粤语一点也不让人觉得他们是外国人。福建话可不同,今天大马人的福建话,他们的老家人已经听不懂。大马华语如果继续发展自己的南洋特色,恐怕福建话的今天就是华语的明天吧!事实上我今天也没弄懂“巴刹”是什么意思,赵兄可否解释给我听?
让我来回答你吧!“巴刹”这个词儿是借用马来语的词儿。应为早年来马来西亚的都是中国南方人,有几十年是意识形态的因素,两国互不交往,各个籍贯的人要交往要沟通,就要用华语。
可是掌握华语的词儿太少了不能表达,很自然的把自己的“方言词儿”搬进华语里,在不然就借用“马来语的词儿”或“英语的词儿”,形成了这种“大杂烩的华语”。
“巴刹”这词儿就是这种情况借进来的用的,可是这一借就借到现在,也不愿意还回去。
“巴刹”就是普通话的“菜市”或“菜市场”。
[ Last edited by 亮阿亮阿亮阿亮 on 16-5-2005 at 05:48 PM ] |
|
|
|
|
|
|
|
发表于 23-5-2005 07: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