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年前被火箭裁掉,如今發光,逼Morey放棄『魔球』(4P)
誰能想到,總冠軍賽G1的劇本會被一個膝蓋曾受過重傷,險些截肢告別籃壇的替補球員改寫?誰能想到,意料之中的新潮三分對決,卻被一個替補球員的傳統半截籃給搶戲?Shaun Livingston,他用精準的中距離、無解的背打站在了舞臺最中央,成了全場最閃亮的那顆星,這個在選秀時被譽為「下一個Penny Hardaway」、「下一個魔術強森」的天才等待這一刻實在太久了。 不可否認,火箭魔球理論的運用,再加上浪花兄弟和勇士的成功讓聯盟徹底進入到了三分時代,中距離投籃越來越被輕視。可Livingston的表現證明,中距離從未過時,一旦用好,這把傳統武器依然能產生核武般的作用,主導戰局。像火箭那樣徹底拋棄中距離並不可取,勇士這種射程覆蓋整個半場,即便三分被掐依然能靠中距離得分,全方位無死角的進攻才是最完美的。 1、中距離武器成總冠軍賽勝負分水嶺 10投8中、20分0失誤,Livingston創造了個人季後賽得分最高紀錄,近30年時間只有Tony Parker、Michael Jordan、Scottie Pippen、Larry Bird以及Magic Johnson曾在總冠軍賽G1轟下至少20分且沒有一次失誤。 「很多人忘記了,Livingston在重傷前本會成為下一個Penny Hardaway,」Johnson在推特上寫道。 某種程度上,G1的Livingston就是一號位上的Jordan,他利用自己的背打、中距離跳投射殺騎士。第四節10分44秒,Livingston擋拆後面對Tristan Thompson換防,這一次他已經沒有身高優勢,但依然在牛角區頂著干擾強投命中。板凳席上的Draymond Green連連點頭嘴裡唸唸有詞。而2分鐘後,Livingston面對Kevin Love中距離命中將分差拉大到16分,勇士替補席集體陷入瘋狂,Varejao對著Livingston的耳邊吼叫連連。 這個夜晚,Livingston用被數據專家們最嗤之以鼻的中距離改變了戰局。原本,中距離以及禁區內限制區外這兩個位置是公認最低效的區域,本賽季所有球員在中距離的命中率平均值只有不到40%,在禁區內限制區外則是40.1%。但G1,Livingston在中距離3投3中,在禁區內限制區外則是6投4中。整個季後賽,Livingston在這兩個區域的進攻效率始終高於聯盟平均值,其中距離命中率43.9%,禁區內限制區外則是51.2%。 在一號位上,Livingston的身高佔據了巨大優勢,就像Tyronn Lue說的,Livingston對上誰都有身高優勢,他能輕鬆背打對手,迎面急停跳投中距離命中,出手點之高跟Kevin Durant沒差別。季後賽,Livingston每回合擋拆持球人進攻拿到0.96分,背打每回合能拿下1.2分,都是頂級水準。 Shaquille O’Neal在講評中誇讚Livingston說,Livingston打出了跟他一樣高的命中率,他還給Livingston起了一個拉風的綽號——「中距離刺客」。在推特上,名記表示:「Livingston的中距離跳投毫無瑕疵。」 2、Livingston顛覆魔球理念打臉Morey 「對於Livingston的中距離跳投型打法,火箭總經理Morey可不滿意,」ESPN專家在推特上寫道,「Livingston就是三分線內的Klay Thompson。」 顯然是在諷刺Morey的魔球理論,Morey執掌下的火箭極度重視籃下進攻、三分球以及製造罰球,進攻講究拉開空間,輕視中距離跳投。正因為此,2012-13賽季開始前,火箭裁掉了沒三分投射能力的Livingston,選擇了留下菜鳥後衛Scott Machado,只因為Machado大學時代擁有超過4成的三分準星,是個更好的三分射手。 而現在,Livingston用表現打臉Morey。季後賽首輪打火箭,當Curry受傷,Livingston在先發的3場比賽均拿到了16分,效率最低的一場命中率也接近5成,整個系列賽他沒出手一次三分,但場均得分卻超過13分,用犀利的中距離把火箭射爆。 火箭追求進攻區域的合理化本身沒錯,就像火箭新帥Mike D’Antoni之前接受《運動畫刊》時說的那樣:「火箭做了大量數據分析,他們通過數據分析搞清楚了怎麼做最有益,他們打造了一支能發揮強項的球隊。」 本賽季例行賽,火箭中距離只有900次出手,進了341個,兩項數據都是聯盟最低,他們的中距離命中率也只有37.9%,顯然火箭出手少也不夠準。火箭的進攻區域選擇已經合理到極致,但他們的進攻效率不過105.5分聯盟第8位,相較上賽季有了下滑。 勇士跟火箭一樣,崇尚跑轟和三分投射,他們是全聯盟最恐怖的三分投射大隊。本賽季,勇士的中距離出手1342次聯盟第3低,但勇士能中距離的球員多,投的也準,他們的中距離命中率達到43.4%僅次於雷霆隊聯盟第2位。三分火力瘋狂,籃下終結效率高,再加上中距離也精準,勇士在半場範圍內全無死角,這是他們打出聯盟第1進攻效率的關鍵。即便對手掐了他們某一項武器,即便某個夜晚勇士三分失準,他們依然能找到辦法擊敗對手,中距離就是他們的武器之一,他們給Thompson、Barnes制定了很多中距離掩護投籃戰術。 進攻端從進攻區域的角度,這就是勇士與火箭的本質區別。兩支球隊都有魔球理念的影子,但勇士卻更加全能。當勇士三分熄火,Livingston、Barnes們能在中距離開火。而火箭卻像是一個偏科學生,當他們要不到罰球,三分失準,只能靠Harden的後撤步中距離零星進幾個球,其他人在中距離完全沒威脅。Kidd曾說,火箭進攻無非就是拉開空間,掐了他們這一招防守就成功了,但同樣的話Kidd就不敢用在勇士身上。 3、Morey聘請D’Antoni已醒悟? 不可否認,多出手中距離已非大勢所趨,但這並不代表中距離已經落伍,完全失去了存在意義,在很多時候,中距離能起到改變戰局的作用。 G1 Livingston的表現就證明了這點,當騎士拼命去限制浪花兄弟的三分投籃,堵塞禁區限制勇士的持球突破,逼迫勇士中距離,Livingston決定了比賽,他的連續中距離打崩了騎士,讓騎士的如意算盤落空。 曾用中距離打爆過火箭的Aldridge曾說:「火箭不想放三分,也不想讓你在籃下得分,他們會給你更多中距離機會,這是我的風格,我就是喜歡中距離,既然我擅長此道,為何我不投呢?」 「如今最有價值的出手是上籃、罰球以及三分投籃,」D’Antoni曾解讀說,「所以你會竭盡全力利用好這三種武器去進攻。但是,對手也很聰明,他們會努力讓你無法使用這三種武器,逼迫你去出手15尺的中距離跳投。當你得到錯位進攻機會,你得把握住。」 Livingston在G1所做的就是如此,在面對Irving防守時,他會利用身高優勢強吃。當對上Love、Frye換防,他會利用對手防突不防投的策略輕鬆中距離。在轉發Livingston G1的投籃熱點圖後寫道:「我理解追求三分+上籃的魔球理論,這是一套好理論,但有時候根據對手的防守策略,你必須把那些兩分球投中。」 能否把對手白送的中距離機會投中,這是火箭能否更上一層樓的關鍵。從火箭聘請D’Antoni為教頭、與火箭產生緋聞的幾個自由球員名字看,Morey已經覺醒。 ESPN專家曾撰文稱,勇士的進攻中有大量D’Antoni戰術體系的影子,不僅僅是講究三分投射、跑轟,包括重視中距離投籃的價值。D’Antoni執教太陽巔峰時期,太陽的進攻效率連續三個賽季在110分上下始終霸佔聯盟第1位。那時候太陽三分是瘋狂,但中距離也不含糊,2004-05賽季他們中距離出手超過1900發,隨後兩個賽季分別達到2487個和1968個,命中率都超過了4成。那支由Nash領軍的太陽跟今天的勇士一樣,進攻全方位無死角,事實證明,中距離多跟進攻效率並無衝突,這一點Aldridge時代的拓荒者、巔峰小牛都已經證明過。 D’Antoni落戶休士頓能幫火箭進一步優化投籃選擇,不過,要做到這點,D’Antoni手下得有能中距離的球員,目前的火箭缺少中距離高手。但看上去,連續兩年在季後賽被對手中距離射殺後(去年被Aldridge血虐,今年被Livingston),Morey已經清醒,目前所傳出的火箭引援目標,清一色是有出色中距離能力的投籃強人。比如Durant、Horford、Ryan Anderson,每個人的中距離命中率都超過40%。 結語近兩個賽季,NBA的變革意味越來越濃厚,可是今年季後賽各隊的表現證明,傳統不死。曾經世人皆喊「傳統中鋒已死」,可東區決賽暴龍打騎士、西區決賽雷霆打勇士,傳統中鋒都發揮了關鍵作用。「背打、中距離最低效已落伍」的觀點越來越深入人心,但馬刺、勇士卻用表現證明,老一輩留下的東西沒有落伍這一說,很多非主流的東西,用對了依然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