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左右交流区【Part 408】给你们信仰爱情的勇气<3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12-10-2017 01:2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雨楼主 发表于 12-10-2017 12:55 PM
不是高手
昨天公司VP到处拉人去参加这个课,好像是没什么人报名
然后我就去了。我以为是普通的课,哪里知道学了个新东西。
人是如何思考的,人是如何活在自己想象中的等等
不愧是臥虎藏龍的低調高手
其實地球都是人類想像出來的是不
生活也是人類的想像對不對
所以就有了matrix的電影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10-2017 01:3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来racer 发表于 12-10-2017 01:22 PM
没得cer 关很丑什么事
我說你生氣的樣子 很醜
沒得射就不用射咯
沒關係的啦
我的姑婆屋可以歡迎你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很伤心,分享让我看下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对,没人有事无事去看这种的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我还是写的不好,我去角落玩沙去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生火柴如果不用会被收回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所以当你看到agent的时候就是你知道的太多了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分享
再简化一点就是理性和感性。这都是人的本能,只是每个人对这两个的比重有差。
就拿我自己做例子,我就是一个平常对就对,错就是错的人(理性派)但是对或错是(感性分析) 所以比重上来说理性较重。
这样应该是对的吧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大明白这句>>>我就是一个平常对就对,错就是错的人(理性派)但是对或错是(感性分析) 所以比重上来说理性较重。
感性不是理由,只是不想用脑,更直接点说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个我忘记提到。有一点是不要那么快下定论比如说直接判断是非对错。而且是真正判断非对错需要的是数据的支持和证据。而不是类似,我“觉得”你的眼神不友善。我“感觉”他很样衰。
一个动作可以代表很多意思。
在不同心态的人看来所诠释出来的意思也不一样。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來來去去還不是對愛情不忠誠的橋段
你還想看什麼?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心招郎入舍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你上那个课程,我以前看社会心理学时就懂了,只是到人的身上,真的很难
不过蛮好玩的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有些故事可以仇女一下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為仇女?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言难尽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来自那本Thinking, fast and slow。其实是一位经济学家而写。然后是因为一些经济学家把一些比较人性化的因素比如说心理学融入了经济学。开创了这几年大热的
行為經濟學(英语:Behavioral economics),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它利用社會、認知與情感的因素,來研究個人及團體形成經濟決策的背後原因,並從而了解市場運作與公共選擇的方式。在行為經濟學之外,又分支出行为金融学這個子學科。 from wiki。
其实也可以训练的,可以用理智来避免很多麻烦。只要养成大多数事情都看现实数据为主就好。
by the way,我说的是人的思维模式,虽然我不懂是心理影响了思维,还是思维影响了心理。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說,我很有耐心的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17 03: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雨楼主 发表于 12-10-2017 02:58 PM
内容来自那本Thinking, fast and slow。其实是一位经济学家而写。然后是因为一些经济学家把一些比较人性化的因素比如说心理学融入了经济学。开创了这几年大热的
行為經濟學(英语:Behavioral economics),經濟 ...
思维和心理学相互影响,behavioural economics 好像蛮有意思,有时间去研究一下
另外经典而相似是的就是行销学(marketing) ,那就很典型的利用心理影响思维(want = 》 need) ,所以现今的社会都是利用混合原理,还蛮有意思的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