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1-10-2006 07: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笑一笑 学日语
 |
|
|
|
|
|
|
|
|
|
|
发表于 1-10-2006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sia 于 1-10-2006 07:06 AM 发表
笑一笑 学日语
给你三秒钟,
买个包回来!! |
|
|
|
|
|
|
|
|
|
|
发表于 1-10-2006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秒?無理無理!
三分間も出来るかもしれない。
無理! |
|
|
|
|
|
|
|
|
|
|
发表于 2-10-2006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10-2006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onnichiha! Watashiha TZH desu, douzo yoroshiku
小弟的日文是看戏学来的,请多多指教. |
|
|
|
|
|
|
|
|
|
|
发表于 3-10-2006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zh2001 于 2-10-2006 11:05 AM 发表
Konnichiha! Watashiha TZH desu, douzo yoroshiku
小弟的日文是看戏学来的,请多多指教.
はじめまして(Hajimemashite)
初次见面,你好
こちらこそ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Kochira koso yoroshiku onegaishimasu)
这儿也要多多指教(大约是这样解释)@@
原帖由 lingmin1992 于 2-10-2006 12:11 AM 发表
这句日本语''さよなら''??
sa・yo・na・ra
再见的意思 ^_^
[ 本帖最后由 sukky 于 3-10-2006 09:49 A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3-10-2006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zh2001 于 2-10-2006 11:05 发表
Konnichiha! Watashiha TZH desu, douzo yoroshiku
小弟的日文是看戏学来的,请多多指教.
其实是konnichi"wa" 啦。。 还有是watashi"wa"。虽是写作ha但发音是"wa"。 |
|
|
|
|
|
|
|
|
|
|
发表于 3-10-2006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sia 于 1-10-2006 07:06 AM 发表
笑一笑 学日语
pan katte koi,san byou de na.
哈哈,真的很有趣。 |
|
|
|
|
|
|
|
|
|
|
发表于 3-10-2006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ornne 于 3-10-2006 01:50 PM 发表
其实是konnichi"wa" 啦。。 还有是watashi"wa"。虽是写作ha但发音是"wa"。
这些我懂。。是copy别人的时没去注意...抱歉  |
|
|
|
|
|
|
|
|
|
|
发表于 6-10-2006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パン買って来い!三秒でな!
B:お前は口がないんで、どうやって食いの?
A:... |
|
|
|
|
|
|
|
|
|
|
发表于 6-10-2006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7-10-2006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彬(一字。あきら)。Akira.(一字例:西田 彬 Nishida Akira)
”輝”(一字)と同音。
(二字。あき)。 Aki (二字例:酒田 彬正 Sakata Akimasa) |
|
|
|
|
|
|
|
|
|
|
发表于 8-10-2006 0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哪里有问题吗?
 |
|
|
|
|
|
|
|
|
|
|
发表于 8-10-2006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06 05: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写太快写错吧!日本人都觉得我很厉害因为我会汉字,可能他们不懂大马的华人是会华文的吧!他们有时真的很井底之蛙。 |
|
|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06 06: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是这样说的。
日本政府在战后提倡人民只用共有1945字的“常用汉字”。(战前所用汉字有三万以上)。而非常用汉字多以片假名来表示。
这是因为日本政府也非常同意鲁迅的说法∶笔画繁多的汉字不利大众教育。
于是在中国就实行简体字,在日本就尽量少用汉字。
所以别笑他们是井底之蛙。
政府在决定人民的教育上的力量是很大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06 06: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稍微解说一下日文的来源。
据说远古的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比较可信的是,约在公元三世纪时,中国汉朝的文字随着移民和佛教,开始大量地传到日本来。当时的日本人把这些中文字称为“真名”(mana),在后来的时代才称为“漢字”(kanji)。
当时的日本人有的按照中文字的字义,再配上日本固有语音来发音这些字;有的则采用那些与日本固有音节相似的中文字,再以固有文法来记事。
这些被借来,再以日本人自己的方式来记事的中文字就叫做“仮名”(kana)。
后来,他们简化这些“仮名”成为发音符号,是为:“片仮名”和“平仮名”。
至于谁是发明者,如何选筛音节,都各有不同的学说。但都相信,先有“片仮名”才有“平仮名”的。
由于人们没有一个统一性的「借用」中文字的方法,加上中国朝代的变迁影响和本身文化的进展之下,因此形成日文里有很多「同音多义」和「同义多音」的词汇。
曾有调查发现,某个词汇的发音,竟然能表示几十种不同的意思。也因此,那些满是中文字的日本古书籍,其实是没有中文原有的文法,甚至没有文字的本来含意。这也不能算是件奇怪的事了。
[ 本帖最后由 ecs283 于 10-10-2006 08:36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11-10-2006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留个印。。日后方便我。 |
|
|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06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cs283 于 10-10-2006 06:21 PM 发表
也不是这样说的。
日本政府在战后提倡人民只用共有1945字的“常用汉字”。(战前所用汉字有三万以上)。而非常用汉字多以片假名来表示。
这是因为日本政府也非常同意鲁迅的说法∶笔画繁多的汉字不利大众教育 ...
我说他们是井底之蛙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太知道外国的事情,尤其是我国。有日本人还问新加坡是不是大马的首都,还有他们不懂赤道附近的气候是全年炎热多雨。那么常识的东西他们都不懂,真的...他们不懂大马在哪里这还可原谅,毕竟这个世界有那么多个国家,要知道所有国家在哪里是有点不可能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06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们又知道国外多少东西呢?
不了解其他地方是很正常的。因为人家不知道,问你却笑人家井底之蛙,好像不太好吧!
别说他们了,有多少‘西马’人也是这么的井底之蛙呢?
可以问:“沙巴有飞机?”“你们那里是不是住在树上的?”“沙巴的首府是不是古晋?”
井底之蛙,到处都有。有见识的人,也到处都有。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