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7-3-2006 06: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既來之,則安之。
指既然來了,就安下心來。(《論語•季氏將代顓臾》) |
|
|
|
|
|
|
|
|
|
|
发表于 27-3-2006 06: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size=-1]
李白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解:-
瀛州: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仙山之一,另两座名蓬莱、方丈。
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天台山的南面。
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
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县南。
谢公屐:谢公,南朝诗人谢灵运。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他“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目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
金银台:指神仙居所。
白鹿:传说中神仙所骑的神兽。
简析:-
李白在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准备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越中时,写了这首向朋友们表白自己心情的诗。
全诗既写梦境,也写现实,构思缜密,极富想象,将神话传说和实境奇幻地交织在一起。这是诗人迭遭失意后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觉得只有梦境才更值得流连;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一旦接触到现实,只能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呼喊。
全诗兴到笔随,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缚,只有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才有如此磅礴的气势。这首诗又题作《别东鲁诸公》。
|
|
|
|
|
|
|
|
|
|
|
发表于 27-3-2006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
意志不堅強的人,到達不到有智慧的程度;說話不守信用的人,做事就不會決斷。 |
|
|
|
|
|
|
|
|
|
|
发表于 27-3-2006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
|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06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元曲--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无人性我又来了。
这次分享我个人认为最有想象力的文作。
每次,我念一念,都好像身历其景。
想想你怀才不遇,愤世嫉俗,
没有那么一番悲伤失望,
写不出这些东西出来。
大家务必看完下面这篇东西:
此元曲是元曲家马致远的名作,寥寥二十八个字,勾画出了一幅秋郊黄昏行旅图,创造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很好地表达出旅人彷徨悲苦的心情。前三句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种景物编织成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同时营造了一种悲寂的氛围,为全曲定下了低沉的格调;后两句以“夕阳西下”为背景,以流落天涯的“断肠人”为抒情主人公,写下了一首绝妙的秋思赋。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感人至深,韵味无穷,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漂泊天涯、百无聊赖的游子。
全曲没有一个“秋”字,却处处点明了秋天,渲染了秋的气氛。“枯藤”、“老树”、“西风”等几种秋天特有的景物集合在一起,将秋天的自然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这样的一个季节,这样的一个时刻,带给游子的是深深的思念和浓浓的愁绪。可以说这首散曲意境悠远,自然景物与个人的感情达到了绝妙的结合。因而,马致远曾被称为“秋思之祖”,可见此曲的地位和影响。这位当时被称为“曲状元”的元曲家一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纵观他的散曲,大多是抒发这种感情的。他的散曲作品意境幽美。语言本色自然,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因而在前期的散曲作家中,他被誉为“元人第一”,“宜列群英之上”。《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可以充分说明他的散曲特色。全曲词语极少,却在描景、抒情方面达到了声色并茂,意韵无穷的效果,把人带入一个无限深广的空间之中。
此曲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精练。全曲虽然仅仅二十八个字,却点出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枯藤老树昏鸦”点明了这是在秋天的傍晚,“小桥流水人家”说明了地点是在郊外,或者说是在村郊,“断肠人”写出了一个离开家乡,在异地漂泊的旅人。“断肠人在天涯”是主旨句,这一句把无限的愁苦情怀和绵绵的思念之情跃然与纸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失魂落魄的游子在行旅途中的那份悲苦和抑郁之情,真可谓匠心独运。此曲用词也非常之恰当、自然,如用“枯”字形容“藤”,用 “老”字形容“树”,用“昏”字形容“鸦”,这些指出了秋天特有的景物,为全曲开创了寂寥、空旷的意境。同样道理,用“小”字形容“桥”,用“流”字形容 “水”等等,都用得恰如其分,令人拍案叫绝。
该曲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语言比较朴实,没有矫柔造作之感,所有的语言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比较起用华丽词语来堆砌更剩一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系列平时的词语排列恰当,构成一种独特的语境。一个个信手拈来的词语,一种种普普通通的景物,在作者的构思下却成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可见作者的文化底蕴、人生阅历之丰富。任何一部好的作品,都必然溶入作者的情感,否则会很空洞。一个“瘦”字用的非常之传神,既点出了游子的贫穷、窘迫,也暗示出旅途的艰辛。一个普通的“瘦”字把长途跋涉之劳苦,在异地他乡漂泊之劳苦,在异地漂泊之悲苦充分地展现出来,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游子对羁旅的无奈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思念本身来说是一种美好的东西,它带给人的是美好的情怀、甜蜜的回忆。但对于漂泊的旅人来说,思乡之情更加重了他孤独的情怀,给他增添了许多新的忧愁,可谓是“凝望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怀最让人牵肠挂肚,无法抑制。可以说,作者平实无华的语言达到了感人肺腑的效果。写文章,无论是诗还是散曲,最忌讳的是矫情和追求华丽的辞藻,这样是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马致远则很好地处理了这一点,也就无怪乎今天的人读来仍旧泪眼朦朦。
“字字看来皆是情”,全曲共有二十八个字,无不倾注着作者的感情和心血。高度的概括、精练的字句,再加上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感受,使这篇元散曲感人至深,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相信每一位读者,只要他用心去感知,都能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那份对故乡亲人的赤诚之情,还有就是内心那份感伤。家,温暖的,让人依恋的,是让人最想回去的地方,尤其是当一个人伤心欲绝、孤立无助的时候。然而回家对于一个漂泊在外的浪子来说却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于是就给人一种“人言落日是无涯,望及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新山还被暮云遮”的感慨,那种想家却不能回家,想见亲人却见不到亲人的郁闷和无奈之情也就自然而然的显现了出来。所以说它是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感情,都能牵动读者的神经一点也不奇怪。
一部好的写景作品必须包括动景和静景,缺乏任何一种都是不完美的,马致远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正确地把握分寸,使动静与静景的描写达到非常和谐、一致的效果。在一动一景的描写中,把整个大自然在秋天那样一个特定的季节中的幽美勾勒的入木三分,在枯藤、老树这两个静景之后是昏鸦这一个动景,我们仿佛看到了乌鸦在黄昏的枝头上飞动的情景,有一种时空的沧桑感。而第二句、第三句笔锋一转,分别先写小桥、古道这一静景,然后分别带动出流水、人家这两个动景和西风、瘦马这两个动景,一幅动人的美丽画卷骤然展现在我们眼前,枯萎的藤萝,黄昏的乌鸦,弯弯的小桥,轻轻流动的河水,还有夕阳下那牵着瘦马的游子,多么迷人的意!使人犹如置身画中,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回味,更重要的是带给人精神上美的享受。无怪乎《人间词话》卷上说这首散曲“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这正道出了这支曲的艺术成就——言有尽而意无穷。
总之,从文学上来说,《天净沙,秋思》是一首难以匹敌的散曲,而从艺术上来说,它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无以伦比的画卷。这部作品能有如此高的成就是与作者独特的构思方式、高深的艺术造诣和其个人的境遇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我们在阅读和研究该部作品的过程就是享受的过程。
大家晚安。
|
|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06 1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简介】
王勃(西元 650—676) 字子安,是“初唐四杰”之首。他的诗风格清新,才华横溢,诗中手法对后世诗人颇有影响,他的赋也是初唐一大名家。
【字句浅释】
解题:此诗是作者送朋友去四川作官的送别诗。杜少府:作者的朋友,姓杜,“少府”是官名,即县尉。之任:去上任。城阙:城墙和宫阙。阙是宫门前望楼,这里代指京城长安。辅:护持、拱卫。三秦:泛指当时长安附近的关中一带地区。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四川。宦游:离家外出去作官。比邻:近邻、街坊。歧路:原义为岔路,后来多指分手的地方。沾巾:泪水湿了手巾。
【全诗串讲】
关中三秦大地拱卫著长安的宫阙和高墙。
遥望蜀川,五大渡口在风烟中杳缈迷茫。
同你离别,心中那情绪啊,不说也知道,
因为我和你都是外出作官、远离了故乡。
只要我们是世间上一对真正的知心朋友,
哪怕远隔天涯海角,心中也和近邻一样。
既然如此,等会儿到了应该分手的地方,
我们可不要哭鼻子、抹眼泪地儿女情长!
【言外之意】
从古以来,送别诗大多表现出黯然消魂、不胜伤悲的情感。此诗却在情真意挚的同时,表现出高阔的意境、潇洒豁达的胸怀。无怪其成为送别诗中的千古名篇,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历代被人传诵和引用的不朽名句。
人人都希望获得真挚的友情。自此诗问世以来,不知多少人吟诵和引用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世间上真能无愧于这两句诗的知己又有多少呢?
自己常以真心善念对他人,他人才会真心善念对自己。两心相融,彼此给予对方心灵的温暖,才能成为知己。“千金易得,一友难求”,“士为知己者死”。古人对知己的看重,远在金钱名利之上,甚至超过了生命。人生能有如此知己,那是何等美好的人生啊!真诚之心、友善之意,是任何一个人所能够奉献给他人的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 本帖最后由 估价 于 28-3-2006 01:14 A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06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size=-1]
陈子昂 ~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解:-
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06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上韻》
讀破了萬卷書,作起詩文來像有神功一樣。 |
|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06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size=-1]
岑参 ~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简析:-
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
|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06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射人要先射他的馬,擒賊要先擒他們的王。
《杜甫o前出塞》 |
|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06 0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06 0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杜牧‧贈別》
蠟燭有芯,燭心燃燒,燭淚下流,是蠟燭也知道惜別,替這對將要分開的情侶傷心流淚,一直到天明。 |
|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06 0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size=-1]
王昌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
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
龙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作卢城。龙城也就是卢龙城。
龙城飞将:指西汉时名将李广。
《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唐时改为平州,治所在卢龙,即今河北省卢龙县。
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天然屏障。
简析:-
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
|
|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06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
不飛便罷了,一飛就要直上九霄;不鳴便罷了,一鳴就要使人驚嘆。 |
|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06 06: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真實的話不一定中聽,中聽的話不一定真實。(《老子•八十一章》) |
|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06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o游子吟》
誰說子女一顆像小草般的拳拳孝心,能報答得了慈母像春天陽光般給予的恩澤。 |
|
|
|
|
|
|
|
|
|
|
发表于 28-3-2006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9-3-2006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size=-1]
刘方平 ~《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简析:-
这是一首十分出新的宫怨诗。虽被宠爱过,却落得万般凄凉。诗中“梨花满地不开门”,写出极致。
|
|
|
|
|
|
|
|
|
|
|
发表于 29-3-2006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五绝·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
“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 本帖最后由 估价 于 29-3-2006 02:40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29-3-2006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河里的小洲上,雌雄睢鳩鳥關關地對唱。純潔美麗的姑娘, 是君子
的好配偶。
《詩經•周南》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