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斯玛助理:若经济不景气 怎么Sheila Majid演唱会票能热卖?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13-12-2017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12-2017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只看一小撮,以他们的鸟逻辑,朝鲜应该是最有钱的国家 |
|
|
|
|
|
|
|
发表于 19-12-2017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楼下邻居天天以明珠姐妹的黑胶唱片轰炸耳朵,两姐妹揪心唱着“物价天天涨呀,叫人真心焦……”,一群孩子用哭腔跟唱,简直是洗脑神曲。
七十年代时期,Pasar Malam唱片档总会强播许冠杰的《半斤八两》,百姓有感唱出小市民心声,心甘情愿信奉歌神。
九十年代末期,狮城鬼才导演梁智强拍了《钱不够用》,引起观众共鸣大卖座,其他人钱不够用,但梁导袋袋平安。
今天,马来歌坛爵士天后茜拉玛吉在推特写了一行字,看起来也只是一位小市民发发牢骚,引起两极化的反应。有人说天后一张门票高至800令吉,属於吃饭不知米价的“贵族”,她无须忧愁生活开销,不满的应该是优质生活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也有人觉得茜拉玛吉是替升斗小民打抱不平,因为她讲出了许多人的肺腑之言。
物价年年涨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汽油有没有起价,贩商总会找到涨价的藉口。以前,在SS2为食街吃一碗爪哇面只要2令吉50仙,现在2令吉50仙在杂饭档只能白饭配荷包蛋;以前,八打灵再也一间排屋8万令吉,现在同一间屋子80万还未必买得到;以前50元到菜市场可以推一星期的伙食回家,现在只能提着一只鸡和几把青菜。
这个问题抛给姨妈姑姐叔伯阿公,肯定可以诉苦三天三夜。
听起来生活如此无望,但扪心自问,生活真的如此困苦不堪吗?再拿从前和现在比较一下,可能心里会好过些。
以前,非富即贵才有能力提着水壼式行动电话,现在每年换手机是小事,没有买到最新款爱疯才要疯了;以前生日计划是吃肯德基,现在逼不得已才上快餐店;以前上咖啡屋很高档,现在天天喝星巴克是日常所需;以前出国旅行是梦想,现在一年飞两次嫌少。以前拥有一双North Star已经了不起,现在nike推出限量版球鞋人龙排到商场外面去……讨论了半天,还没有谈到韩流巨星演唱会门票飙到数百上千依然秒杀的豪气。
看来,未必是钱不够用的问题,而是大家都在追求更高素质的生活。其实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优质生活,只是有时候晒太多悲情人生,忘了其实生活过得还可以。
脍炙人口的流行曲和卖座电影其实反映了现实──不管从前或现在,钱从来就没有够用过。除非知足常乐,或者放弃对一些物质的追求,否则永远都要怨叹,相信槟城排队等着吃69令吉一客龙虾椰浆饭的食客,也有同样的怨气。
年年要求加薪又要物价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事情,工资增加意味着生产成本提升,最後都会反映在物价上面,老板要提高赚幅,才能应付员工的加薪,每个人都在这个加价链当中。
世界上应该没有物价越来越低的国家,所以应该比较的是生活水平是否已经提升。譬如说,如果用今天的薪水,过回昨天的日子,情况如何。
不过,升斗小民发牢骚也是基本权利,大人无需大阵仗反驳或揶揄,何况政府确实有责任协助减轻人民的负担。一些公用便利和政府控制范围的服务,前提应该是重人民利益多过官联公司的利润。
反暴利法令已经生效,那些汽油涨跟着喊涨,汽油跌价却指和它无关的行业,最需要监督。(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下班的路‧作者:黄晓虹‧《星洲日报》执行编辑·2017.12.19) |
|
|
|
|
|
|
|
发表于 23-3-2018 06:2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言论太废了,买票的人占了多少%的人口?
这和宝马一大堆人买啦=经济好是一样道理,可是更多更多热卖的是myvi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