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ly6636 于 27-10-2017 08:26 PM 编辑
不可能了……比如:皇帝一旦退位了,先例一开……袁世凯那怕功劳再大,北洋军再加,反对力量再弱……
想君主立宪当皇帝……也会被人民打倒……
因为文明先例一开,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还在青史上被人民骂死……
这就是中华文明的特性……
你看中华文明历史就知道了……
除非统治者敢动用屠刀大屠杀,不顾千古骂名……
或投靠异族当汉奸……
中国谁也不敢超过两任了……强人政治已经结束了……谁也不敢开历史的倒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就是中华士大夫精神,或知识分子的坚持……
如:春秋时,齐史官如实记崔杼弑君,崔杼要求改记为:齐王病死……兄被杀,弟又记,……可连接杀三个兄弟,第四个史官还是这样记……崔杼最后没办法只能放弃……
=========================
春秋时,齐国大臣崔杼的妻子叫棠姜,是崔杼的家臣东郭偃的姐姐。棠姜原是齐国棠邑大夫棠公的妻子,棠公死时,崔杼让东郭偃为自己驾车去吊唁棠公,“见棠姜而美之”,便让东郭偃想法为自己娶过来,东郭偃犯了愁说:“自古以来男女同姓不婚,主公是丁公后代,下臣是桓公后代,同为姜姓,主公预娶臣姐恐怕不合适吧”。后来崔杼还是坚持取了棠姜为妻!而齐庄公看见棠姜之后便被迷倒,最后私通。崔杼知道后,便设计杀了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崔杼也自封为相国,飞扬跋扈、专断朝政。但他对弑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别是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下令将专管记载史事的太史伯找来,说道:“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说的意思写,我一定厚待于你,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说罢,崔杼拔剑在手,杀气逼人。齐太史抬头看了看崔杼,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简,提笔而书。书罢,他将竹简递给崔杼。崔杼接过竹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挥剑杀了太史伯。按当时的惯例,史官是世袭的。于是,崔杼又召来太史的二弟太史仲说道:“你哥哥竟然不听我的命令,我已处决了他,今后由你来接任太史之职。你就写庄公是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场。”他指着太史的尸体,恶狠狠地说。他满心以为太史仲会慑于他的淫威而从命的。可是只见太史仲冷静地摊开竹简,提笔写道“ 某年某月某日,崔杼弑其君。”崔杼怒不可遏,又拔剑杀了太史仲。接着他又将太史的三弟太史叔召来,凶狠地说:“你两个哥哥都已经死了,难道你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如果改变写法,还能有一条活路。”但太史叔平静的回答:“按照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的天职。与其失职,还不如去死。”结果还是在竹简上照直而书。崔杼被气得七窍生烟,咬牙切齿,把太史的三弟碎尸万段,令太史季补缺。太史季把竹简摊开来递给崔杼,崔杼一看,依旧是那几个字,叹息一声,让太史季退下。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皆被杀害的消息,“执简以往”,要前赴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史册,见太史季已经据实记载,才返回去。于是史书上便留下了这样的话:“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终于将崔杼的恶行真实地记录下来,为后世留下了确凿可信的历史资料。而齐太史兄弟不畏强暴,前仆后继,秉笔直书的义举也永载史册,为历代所传诵,也是战国时期史实记载的典范! 齐太史秉笔直书的故事给后人的鼓舞和启发是很大的,它永远鼓励着人们实事求是,勇敢的去探索、追求、坚持真理,但这种实事求是记载历史的作风到清朝被完全打乱,变成了奴才历史政治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