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W5567T

佛教投胎論 VS 试管嬰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6-2017 08: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遙 发表于 25-6-2017 07:41 AM
这是狭义的解释

精子与卵子结合 形成胚胎 这不是交配
胚胎形成时 未必一定有那个什么“再生的因缘”等着住胎
不然的话 等着投胎的人未免太多了

所谓的再生因缘并非是“任何人”在等待投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6-2017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再生这回事,各说各道理,有些自称是法师的可能自己都不清楚因此才会说胡言乱语误导他人,唯有佛陀所说才是真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17 09:4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不能解 发表于 29-6-2017 08:17 PM
关于再生这回事,各说各道理,有些自称是法师的可能自己都不清楚因此才会说胡言乱语误导他人,唯有佛陀所说才是真实的。

有什么办法可以停止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6-2017 10: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5567T 发表于 30-6-2017 09:43 AM
有什么办法可以停止再生?

涅槃。
断除所有导致再生的贪爱无明。
加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17 10:5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不能解 发表于 30-6-2017 10:45 PM
涅槃。
断除所有导致再生的贪爱无明。
加油吧!

怎样断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017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5567T 发表于 27-6-2017 10:06 AM
那你的投胎論是怎么变成?

这个交配论 是狭义的

没有经过异性交配的生物 算不算是生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7-2017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5567T 发表于 27-6-2017 10:07 AM
你对此有何看法?

释迦摩尼是个历史人物
他的言行教导 南传佛法有记载
如果没有记载的 都应该存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017 10: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5567T 发表于 27-6-2017 10:11 AM
我觉得认为小孩是欠债或讨债的看法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这个债 不是宿命论的债 也与公平不公平没关系

在母亲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真的没有欠债吗
没有自力的能力 依靠父母而生存 真的没有欠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2017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不能解 发表于 29-6-2017 08:10 PM
所谓的再生因缘并非是“任何人”在等待投胎。

无论是什么东西都不重要 这只是个名词而已

我要说的是 生命的形成 不一定要经过交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017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遙 发表于 1-7-2017 11:07 AM
无论是什么东西都不重要 这只是个名词而已

我要说的是 生命的形成 不一定要经过交配

虽然生命的再生不一定要经过交配(比如在其他境界出生的众生),但我们是人类,因此在此所谈是关于人类的再生。。。。。人工受孕也是交配,只是形式不一样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017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理解正确不偏的佛法就会得到您所探讨的答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017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不能解 发表于 1-7-2017 12:01 PM
虽然生命的再生不一定要经过交配(比如在其他境界出生的众生),但我们是人类,因此在此所谈是关于人类的再生。。。。。人工受孕也是交配,只是形式不一样而已。

那么 复制人呢
是科学家左手与右手交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017 01:1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遙 发表于 1-7-2017 10:37 AM
这个交配论 是狭义的

没有经过异性交配的生物 算不算是生命呢

嗯, 那所有生命都是川流不息的,对吧? 那要如何停止这个操作? 如今只有佛陀做到而已,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017 01:1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遙 发表于 1-7-2017 10:59 AM
这个债 不是宿命论的债 也与公平不公平没关系

在母亲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真的没有欠债吗
没有自力的能力 依靠父母而生存 真的没有欠债吗

用債这个詞不是很正面感, 为何不看成心血结晶呢? 每个父母都会很开心当他们知道自己有宝宝了,应該是件开心的事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017 01:1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夫不能解 发表于 1-7-2017 12:03 PM
多理解正确不偏的佛法就会得到您所探讨的答案了。

能否分享下你所认知的佛法,怎样去终结輪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17 07: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5567T 发表于 1-7-2017 01:10 PM
嗯, 那所有生命都是川流不息的,对吧? 那要如何停止这个操作? 如今只有佛陀做到而已,对吧?

你所指的生命是什么呢
停止这个操作又是什么呢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 佛法修行是为了达到涅槃
涅槃是完全的开悟 阿罗汉就可以达到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2017 07: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5567T 发表于 1-7-2017 01:14 PM
用債这个詞不是很正面感, 为何不看成心血结晶呢? 每个父母都会很开心当他们知道自己有宝宝了,应該是件开心的事呀。

这要看你这么理解债

我们欠别人的债 别人也欠我们的债 没有什么好怕的 为何父母师长就不一样呢
清楚知道我们欠了债 才会有感恩的心 就算没回报 也不会有过分的要求

这个世界 白眼狼的儿女可不少 不然也不会有啃老族这个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17 10: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佛陀时代,有许多人想,现在还有许多人继续在想,识在不变的形式中,承受自我或灵魂生存于人之中,继续不断直至一生,在死的时候,由一个生命转生变为另一个生命,生命与生命被捆绑在一起。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中部》第三十八经中看到一个明显的例子。佛陀有一个名叫嗏帝的弟子坚持以下的看法:
    就我理解佛陀所教的法,那是同一识在转变徘徊(重生)。
    当嗏帝将他的看法向佛陀明白表示时,佛陀反问他:
    嗏帝,此是何识?
    嗏帝说:
    就是表示、感受和现在此处、现在他处受善恶业果的识。
    佛陀说:
    但是,蠢人,你听我曾以此法说过吗?我难道未以各种方法说明识由缘生离缘即无吗?
    接着佛陀解释不同形式的识,用实例使其明白识是如何依缘而生起的道理。


    “诸比丘,我说行是业。《增支部》第三卷第四一五页。[xvi]是佛陀对业下的定义。行是心所,来自行蕴之中的心理作用。因此,行是构成“个体”的五蕴之一。业是行为或种子,果是所知道的异熟果。人有了意识,就由行为、语言和思想[xvii]行动来表现。这些意识作用,可能是善或者恶。所以根据行动的结果,它们可能是善的,或者是不善的,或者是无记、中性的。这种行动与反应无止境的作用,因和果,种子和果实,永远继续不断地运动,就叫做“转生”,即身心现象存在过程中相续不断的变化──亦即我们所说的轮回。
    这很清楚,业是意识作用,是一种力量。此力量源于三种形式的爱欲:官能享受的爱欲,生存的有爱和断灭的非有爱。人有了意识,就通过身、语、意活动的表现,在行动中带来反应。爱欲产生行为,行为又产生结果,而带来新欲望和新的欲爱。这种因和果、行动和反应的过程是自然规律。规律本身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授与者。外力或上帝惩罚恶行和奖励善行,在佛教思想中,是没有它的位置的。人总是经常在起变化的,或者是善,或者是恶。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完全是依靠他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行动,不依靠别的什么。“这只是扩展在道德领域内力量维持的普遍自然规律。”
    行为如何产生反应?因如何产生果?种子如何生长成幼苗?这不需要很多科学知识就能懂得。但是这种业力,这些意志的行为,在此生消亡之后,如何在未来生中结果,则是很难掌握的。根据佛教教义,死是一期生命的结果,但出生以前,业是独立存在的,因而业和转生是携手并进的。循业转生是必然的结果,反过来也是一样。但是在这里,我们必须懂得佛教“业”的意义,不是宿命论,不是说人的行动不自由,不是由动机决定的哲学论点。这种动机被认为是代理意志的外力,或先由上帝决定的。佛陀既不赞成说一切法的发生是固定不变、不可避免的论点(这是严格的宿命论),也不赞成无因生的说法。


    在佛教思想中,天堂或地狱中并没有常存不灭的众生,先生后死,先死后生,就这样两者彼此在循环中相续不断。从生到生,没有灵魂,没有自我或固定的实体。虽然人是由精神和物质为单位所构成,但是“精神”或意识不是灵魂或自我。就持久的实际意义讲,是有某种现成的东西,而且是常在的。这是一种力量,一种不仅是此生,而且是过去生中记忆储存相续不断的能量。对科学家来说,物质在压力的情况下是能量,变化没有真正的实体;对心理学家来说,“精神”是没有固定的实体的。当佛陀着重所谓“有情”或“个体”并不存在,而只是相续不断变化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的结合时,难道他不比现代科学和现代心理学早二十五个世纪吗?
    这个精神和物质躯体不断的变化,每一瞬间创造新精神和物质过程,如是就为未来的躯体过程保存着潜在的势力,在前一刹那与后一刹那之间未留任何空隙。我们的生命每一刹那都在生和死,它只是来和去,起和落,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
    此种精神和物质不断的变化过程,对我们是明显的,就是这个生命死时并不停止,而是不断地在继续。这明显是意志的潜在力在起作用,即愿望、渴求、希望或者欲爱构成的业力。这种强大的力量,这种生存的愿望,维持生命,继续不断。根据佛教说,不仅人类的生命是如此,整个有情世界都被这种强大的力量──心王和心所,善或恶所牵引。
    现在的生命是由过去生中的贪爱执著业力(爱取)而来;现生意欲的贪爱执著行为又造成了来生。依照佛教说,由于这种业力作用,有情被分成高等和低等。[xviii]
    “众生是自己行为的继承者,是自己行为的承担者。他们的行为是他们出生的孕育处。”[xix]通过自己的行为,也只有通过自己的行为才能使自己变得好一些,重新改造各人自己,从罪恶中获得解脱。但是应当记住,按照佛教所说,不是每一事物的发生都是由于过去的行为。在佛陀时代,诸学派中如尼乾子等,就坚持这样的观点,即不论自体经历的是什么,是快乐的或不快乐的,或者是非快乐非不快乐的,都得由于过去的业力。[xx]但是佛陀拒绝这种排他性的宿作因理论,认为那是不合理的。许多事情是我们现生的行为和外力原因的结果。


    人们可以用询问的心情提问:假如没有常住灵魂或自我转世,那在轮回中出生的是什么?答复是:没有常存发生的实体自我转世。任何相续不断的事物,认为它没有变化,那是不可能的,一切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里我们称之为生命的,是五蕴的作用。这,我们早就讨论过了。[xxi]或者是身心的作用,此种作用只是能量。它们从来没有在前后两刹那中是相同的。在身心结合中,我们看不到任何常存的东西。长大的成年人,既非原来的儿童,亦非截然不同的另外一个人,只有一种相续不断的关系。身心的结合或精神和物质的能量,死时是不会失去的。因为没有力量或能量会失去。它经历变化,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复位,重新组合,这就叫做轮回或转生。
    业有是能量,在现生之外,成为未来无止境的生命相续。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东西从一次生命过渡到另一次生命。它只是一种相续不断的动势。有情在这里死去,在他处投生,既非同一人,亦非完全不同的另一人。[xxii]
    识在临终时的最后一刹那,属于前一生命,以临终识为缘,立即生起下一刹那的现生识。这叫做结生识。同样,以此生最后一刹那的思维为缘,生起下一刹那思维。[xxiii]识以这样的方法生起又熄灭,旧识让位于新识。就这样,此识长期相续不断,直到生命熄灭为止。生命是识的一种形式──希望生活,希望相续不断。
    根据现代生物学,“一个新的人类生命开始,是在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相结合的不可思议的一瞬间。”这是生的一刹那,科学只说这两种物质的共同因素,但佛教说还有第三个因素,此第三个因素,纯粹是精神的。
    根据《爱尽大经》:[xxiv]
    三因素结合受孕。假如父母结合,而母亲非适当时间,投生有情之香阴又不在,生命细胞即不能移植。假如父母在一起,是母亲之适当时间,但香阴不在,亦不受孕。假如父母在一起,又是母亲之适当时间,香阴也在,该时生命细胞移植完成。
    第三因素即结生识。必须清楚地理解,这个结生识并非我或灵魂或自我实体受善恶业报。[xxv]识也是由缘生的,离开缘,没有识生起。


    我们起一些名称,如生、老、死、思维过程等等,是识的相续,只有思维瞬间。如已经说过的,最后思维一瞬间,我们称之为死;最初思维一瞬间,我们称之为生。如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发生在此识流中,它只是一系列的相续不断的思维瞬间。
    只是由于人的无明、爱欲和执取,他就依恋生存。对他来说,死不是最后,他将在“生死轮回”中继续他的生涯。这种行为和反应无止境的运动,是由爱欲推进无明隐藏的业力保持不断运转。由于业是我们自己作的,我们有权破坏这种无止境的锁链。通过破除无明,消灭这种推进的力量──渴望生存的有爱,生死轮回就停止。佛陀是这样解释的:
    如何未来不转生?由于无明灭,明生起断爱欲,如是未来不再有转生[xxvi]《中部》第四三经。
    佛陀证得菩提后,说了下面这些令人充满欢喜的话:
       经多生轮回,寻求造屋者,
       但未得见之,痛苦再再生。
       已见造屋者,不再造于屋。
       椽桷皆毁坏,栋梁亦摧折。
       我说证无为,一切爱尽灭。[xxvii]

以上是取自《佛陀的古道》书里作者 毗耶达西 所說的。

佛陀说
    诸比丘,受教育之多闻圣弟子见此,对色、受、想、行、识成为无欲。由于无欲,彼舍离;由于舍离,彼得解脱,于解脱中,有智生起,彼得解脱彼知毁坏者是生,住于清净生活,所作已办,不再有此来生。”[xxvii]《相应部》第三卷第二三页第七、八、九经之摘要。

    依於意與法生意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依其愛之無餘,離貪滅而有取滅。依取滅而有有滅,依有滅而有生滅,依生滅則老死、愁、悲、苦、憂、惱滅。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因缘相应》

佛陀说
    依於意與法生意識,
    识由缘生、离缘即无
    诸比丘,我说行是业。
    如何未来不转生?由于无明灭,明生起,断爱欲,如是未来不再有转生。
    对色、受、想、行、识成为无欲。由于无欲,彼舍离;由于舍离,彼得解脱,
    有智生起,彼得解脱。彼知“毁坏者是生,不再有此来生。
    依於意與法生意識,離貪、滅而有取滅。依取滅而有有滅,依有滅而有生滅,依生滅則老死、愁、悲、苦、憂、惱

佛陀说
    如何未来不转生?未来、生,非指人体的未来,是指五蕴。)
    依於意與法 生 意識,
    识由缘 生,离缘即 无生,
    明生起,未来不再 有 转生。
    毁坏者是 生,不再 有 此来生。
    依於 意 與法 生意識,離貪,依生滅 則老死、愁、悲、苦、憂、惱 。(同样非指人体的,是指五蕴未来之生灭。舍弃“有”之实质,自然能明白)

一切只在 缘起缘灭 之间无欲舍离而已,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
何为“缘起” 何为“无常” 何为“苦” 何为 舍弃实质
佛陀说
    诸比丘,受教育之多闻圣弟子见此,对色、受、想、行、识成为无欲。由于无欲,彼舍离;由于舍离,彼得解脱,于解脱中,有智生起,彼得解脱。彼知“毁坏者是生,住于清净生活,所作已办,不再有此来生”[xxvii]《相应部》第三卷第二三页第七、八、九经之摘要。
舍了,自然无欲,由于无欲,于解脱中,有智生起,彼得解脱,彼知不再有此来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逍遙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17 10:4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遙 发表于 2-7-2017 07:32 AM
你所指的生命是什么呢
停止这个操作又是什么呢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 佛法修行是为了达到涅槃
涅槃是完全的开悟 阿罗汉就可以达到的境界

生命就是任何种类的细胞不停的生滅,直到躯体坏死。 而在舊体死了以后,就有各派的宗教説有股能量从舊体溜出,再转化成另一个新生命。这个程序是不会停止的,对吗? 我想在这一世的终结后,停止转化成另一个新生命。 有什么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17 10:4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遙 发表于 2-7-2017 07:39 AM
这要看你这么理解债

我们欠别人的债 别人也欠我们的债 没有什么好怕的 为何父母师长就不一样呢
清楚知道我们欠了债 才会有感恩的心 就算没回报 也不会有过分的要求

这个世界 白眼狼的儿女可不少 不然也不会 ...

兒女变好变坏,完全是父母教养出来的,怪不了别人。 更不应該认为孩子是討債来的,这样的父母,完全没有自我反省的心態,太过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2-2024 07:28 PM , Processed in 0.12755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