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ILo@

D90 V D520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1-2013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ILo@ 发表于 23-1-2013 05:42 PM
各位很对不起
昨天姐姐带了台 60D给我 当生日礼物
谢谢你们给的意见及讨论

60D很强大了~以后可以多多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1-2013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oman 发表于 31-1-2013 12:00 PM
60D很强大了~以后可以多多交流

恩 多多交流
60D还不错
你呢 是用什么相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2013 09: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ILo@ 发表于 31-1-2013 10:34 PM
恩 多多交流
60D还不错
你呢 是用什么相机

本尊用D7000的~身边很多canon的朋友,所以都有比较,都知道其他厂家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2013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oman 发表于 1-2-2013 09:51 AM
本尊用D7000的~身边很多canon的朋友,所以都有比较,都知道其他厂家的东西

ohh,那么很好
想看看你的作品
还有很多希望可以学习到的
现在虽然自己很喜欢拿相机到处拍
目前最希望的是有人可以一起出去拍拍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3 0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oman 发表于 1-2-2013 09:51 AM
本尊用D7000的~身边很多canon的朋友,所以都有比较,都知道其他厂家的东西

noman大哥想問下你D7K配什麽lens? 我看到都是18-105mm,18-55mm怎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3 0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amjayden 发表于 3-2-2013 01:24 AM
noman大哥想問下你D7K配什麽lens? 我看到都是18-105mm,18-55mm怎樣?

你如果沒有說喜歡拍遠的東西的話,就不是問題。小弟我是D7K 18-55的,我最遠的鏡頭也只是58mm, 我是喜歡攻廣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2-2013 0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bjg 发表于 3-2-2013 01:32 AM
你如果沒有說喜歡拍遠的東西的話,就不是問題。小弟我是D7K 18-55的,我最遠的鏡頭也只是58mm, 我是喜歡攻 ...

久仰大名jackbjg大哥,我才是小弟。
小弟打算買了以後拍家裡的生活照,人像這樣子。還有去旅行拍拍風景建築物這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3 0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amjayden 发表于 3-2-2013 01:47 AM
久仰大名jackbjg大哥,我才是小弟。
小弟打算買了以後拍家裡的生活照,人像這樣子。還有去旅行拍拍風景建 ...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大家交流交流就好。

其實人有時候並沒有辦法那麼的肯定,今天你說你只是為了拍這樣的東西,哪怕突然有天你和家人去動物園,然後你要拍那隻樹上的猴子,你那時候可能會想,為什麼當時候不買長一點的。可是當然,理智來說的話,有些東西,就算給你買到300mm去了,可能還是拍不到某些東西。所以,你必須了解你自己的器材,局限,作業方式等等。
當然,如果說經濟上允許的話,反正你也只是居家照居多,買一隻18-105, 也不錯的,現在18-105的配套應該是3550這個價位罷了,就算是你拿18-55的,應該也要3000大洋了,差那550,看你自己。

如果說知道以後人像會比較多,那麼或許你也可以考慮說18-105真的不拿,拿18-55,然後那個差距500左右的,上一直50 1.8D,雖然我比較建議是RM660的50 1.8G,鏡頭有時候的差別不是真的就那個馬達罷了,G lens Rm660,是有它的價值性的。

至於18-55是不是就真的夠你用,我自己也很難和你做決定,畢竟這是很個人的東西。當然,成像上來說,別懷疑,不會輸給18-105. 18-105的優勢是,比較長,然後安靜以及前方front element不會因為focus而轉動(在套用效果filter上,是有一定的重要),以及樣貌比較好看。。。。。

至於為什麼我自己卻不拿18-105,第一,我很喜歡我的18-55, 第二,我不用太過分的去保護它,二手價才那Rm250的東西,可以敢敢粗用,第三,成像我真的很滿意,以這個價位,暫時真的無人能敵。第四,我真的不喜歡拍遠,曾經,我以為我應該可以喜歡拍遠,買了一隻70-300VR ,然後一年後,最後,賣掉。。。。。

我能做的是我的個人分享,你自己考慮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2-2013 0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bjg 发表于 3-2-2013 02:06 AM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大家交流交流就好。

首先很感謝你在半夜花了你睡眠時間寫這樣長 uh... 上半段都明白,但有些東西看了就
拿18-55,然後那個差距500左右的,上一只50 1.8D or 1.8G
意思是裝了一直18-55的鏡頭,然後可以在18-55鏡頭上再加一只lens?
我以為一架body可以裝一直lens罷了 sorry 問了很笨的問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3 0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amjayden 发表于 3-2-2013 02:23 AM
首先很感謝你在半夜花了你睡眠時間寫這樣長 uh... 上半段都明白,但有些東西看了就:shakehead ...


意思是說,在低光或者你需要後面有朦朦的背景(也就是所謂的bokeh,背景虛化,淺景深),大家很喜歡在人像上做的手法,那時候就把你的kits 18-55拆下來,換上50mm f/1.8.........DSLR其中一個可貴的地方就是,可以配合主題/拍攝作業,更換適合的鏡頭。

所謂的差距500,是指價錢差距RM500,(也就是如果你拿D7000 18-55的價錢和D7000 18-105的價錢,的那個差距).

至於如果你問我說,18-105/18-55不能拍人像嗎!?
答案,是能,只是,如果你是喜歡追求那個朦朧的背景的,你肯定無法滿足於kits帶給你的效果。至於人像是不是一定要朦朧的背景,對我來說,不是,只是這地球上,最少80%的人都是這樣拍人像,為了凸顯主題,甚至慢慢的有人迷失了,而特意追求那個朦朧的背景。。。。。。
本帖最后由 jackbjg 于 3-2-2013 02:43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3 03: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bjg 发表于 3-2-2013 02:41 AM
意思是說,在低光或者你需要後面有朦朦的背景(也就是所謂的bokeh,背景虛化,淺景深),大家很喜歡在人 ...

原來你說的50 1.8G是 FX Format, Single Focal Length, AF-S NIKKOR 50mm f/1.8G
就focus在那個人/東西,然後後面是blur blur那種,這我懂叫bokeh
嗯受教了。我自己應該懂我需要什麽了。謝謝你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2-2013 0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bjg 发表于 25-1-2013 12:35 AM
16-85雖然不是恆定光圈(因為這價位,很多人都考慮那tamron 17-50), 但性能上,我個人絕對認為他是1等1.  ...

谢谢你的资料。16-85 mm 的len ,请问马币大概多少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2-2013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underbird 发表于 5-2-2013 02:37 PM
谢谢你的资料。16-85 mm 的len ,请问马币大概多少钱?

兩千左右,
(叮叮咚咚叮叮咚,湊數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2-2013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bjg 发表于 5-2-2013 02:42 PM
兩千左右,
(叮叮咚咚叮叮咚,湊數字)

还有多一个问题。请问nikon相机和镜头有没有international\global warrant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2-2013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underbird 发表于 5-2-2013 02:57 PM
还有多一个问题。请问nikon相机和镜头有没有international\global warranty?

機身local warrnty, 鏡頭就有International warranty,可是如果我沒有記錯,要啟動international warranty, 該鏡頭的保家卡需要在該國家生效,後才有international warranty, 也就是說,如果鏡頭在中國買,然後如果保家卡沒有在那裡啟動生效,回到馬來西亞後,如果鏡頭出問題,拿去馬來西亞的sc,就一律當水貨處理,也就是有保家等於沒保家,算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2013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bjg 大大,
小弟是摄影新手,正在D5200和D7000之间徘徊,如果现在买D7000的话会太迟吗?因为替代款式就要推出了。。。
在这两架相机中,你比较推荐那一架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2-2013 1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kylinez 发表于 11-2-2013 06:19 PM
@jackbjg 大大,
小弟是摄影新手,正在D5200和D7000之间徘徊,如果现在买D7000的话会太迟吗?因为替代款式 ...

其實也不能說太遲,等到D7000的取代機發行後,那個價錢將會可能是接近5千大關的,價位上差別很大。
而且,相機也不會因為出了取代機,就變得不能拍照。嶄新的相機,其實也只是功能上讓你更方便作業而已。
至於D5200或D7000,首先,也要看你的用途,如果只是居家使用,旅行,我建議D5200好了,原因是體積也沒有那麼大,可是性能上和D7000逼近,還有一個在多角度構圖上很有幫助的反轉LCD,這是D7000沒有的。D7000比較可貴的是機身egornomic, 也就是有雙轉盤,然後很多功能都有外控按鈕這類的,這是方便需要快速作業的攝影上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2-2013 08: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bjg 发表于 14-2-2013 11:22 AM
其實也不能說太遲,等到D7000的取代機發行後,那個價錢將會可能是接近5千大關的,價位上差別很大。
而且 ...

其实,最主要是我本身对摄影有浓厚的兴趣咯,用途当然也包括生活记录,旅行等等的。。。既然D5200和D7000在性能上相差不远的话,我想应该会拿D5200了。

谢谢jack大大的意见。
本帖最后由 skylinez 于 14-2-2013 08:07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2013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bjg 发表于 11-1-2013 05:50 PM
別完全用等級來決定相機。。。。
D90已經是4年前的產品。
別說不是那麼實際用途的像素,但就exposure s ...

如果是video,D5200
如果是拍照,选D90

D90只有ISO及Video遜色吧了, 其他手感及操控比D5200強.

我喜歡有重量相機, 握起來較穩定, 拿慣D300s/1D, D5200手感真像是玩具.

個人認為, ISO 對老機是弱一環外, 其他可以以技術捕強的, 如VR, 我有不少鏡頭是沒VR的.

太強的自動能力, 只有令相機成為一架"Printer" 吧了, 拍出美相片只是"Printer"的功勞吧了.....
本帖最后由 zxom 于 15-2-2013 07:37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2013 0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zxom 发表于 15-2-2013 11:12 AM
如果是video,D5200
如果是拍照,选D90

至於D5200強項的地方,我的出發點完全都不是因為D5200的自動能力來得強,雖然說,相機不會因為新的取代機變得不能拍照,人的技術駕馭相機比較重要,可是,在一樣價錢來說,我覺得拿這些更嶄新更方便攝影的功能的機種,並不是問題,如果真的還是要回到說不需要太依賴太強的系統的話,那麼,大家都拿回D40,或者菲林時代好了。。。。如果拍照有後製的話,我覺得D5200勝的不止是Noise control,包含一些我平時會比較少說的,但在那個回复裡,我有提到到,比如dynamic range, color depth, 我覺得在平面攝影上,也是有一定的用處。如果說作品到最後重要的是意境,那麼,衝著這前提下,其實也不用單反。買單反,我覺得在畫質上都是有一定要求的人了。
當然,你說的手感,確實很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第一個回复樓主的貼就先和他說明如果手感不是問題。
plastic 不 plastic這東西,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說,這些都是很個人的價值觀,反正一分錢一分貨,要買性能還是用料,見仁見智,相對,其實我並不是很喜歡太重的單反罷了。而且又不是說alloy多久不會摔壞。。。。最多是比較沒有那麼容易壞。

最後,如果要拍video的話,我直接是不建議nik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2-2025 04:50 PM , Processed in 0.08615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